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活血化瘀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已采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理论探讨。现仅就涉猎所及的资料及个人初学中医的体会,作一简要论述。一、祖国医学对活血化瘀的一些论述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成书时期之前,已有记载和临床运用。现将祖国医学对血瘀症的病机、病因、证候以及治疗法则等略述于下。(一)瘀血症的病机活血化瘀是对瘀血症的相应治疗方法。瘀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古代书籍虽无此病名,但对本病已早有描述和记载。《内经》一书中,已经有“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的记载。《金匮要略》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专章论述,将胸痹、心痛、短气  相似文献   

3.
浅谈祖国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中医文献浩如烟海,其中很早就有关于肺癌的描述和记载。现将肺癌在中医古籍中的文献从病名、病因与发病、病机、临床表现、治则、预后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希望在临床工作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为中医防治肺癌奠定理论基础。1祖国医学对有关肺癌病名的认识中医文献中虽无肺癌之病名,但在中医古籍中大多以所出现的症状、体征为主予以命名。早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息积、息贲”的记载,《素问?奇病论篇》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病名曰息积。”《灵枢·经筋篇》曰:“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是用通调气血、恢复血运畅通达到祛瘀生新、消除病变用于血瘀证的一种治疗方法。1活血化瘀的发展活血化瘀法古人称为祛瘀法,启蒙于《内经》,运用于汉代,发扬于晚清,发展于现代。《素问应象大论》记载孙络外溢则有留血、《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坚者软之”是活血化瘀法及血瘀证。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医理论认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结为症瘕(肿瘤)”,根据这个理论,有人主张应用活血化瘀药可能有助于“瘀症”的消除。丹参是临床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其功效在古代即有认识,《神农本草经》曾记载它能“破症除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是丹参酮(tans  相似文献   

6.
在祖国医学文献里,没有冠心病这个病名,但是,根据记载,冠心病一类疾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中有“心痛者,胸中痛,肋支满,肋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类似本病的描述。在《灵枢·厥病篇》则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元代医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指出真心痛“不假履治”,(?)即不易治疗;明代医家李梴的《医学入门》也提到真心痛“一日即死”,清代的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也指出“厥心痛……去真心痛一间耳。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气微力弱……亦主旦发夕死”,宋代朱肱的《类证活人书》写辺:“包络之痛,痛于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即膻中也”。同时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医咽喉科的遗产,也是相当丰富的,是宝库中的一个部分。早在中国现存第一部医书《内经》里,对于咽喉的生理、病理有许多的论述和一些零星记载。在现存中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里,也记载了若干治咽喉病的药物。以后历代医学著作均记载有治疗咽喉病的方药,并论述了有关咽喉病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现代医学中的常见病,虽然中医书籍中无此名词,但根据临床症候,如胸痛、胸闪、心悸、气短等症状,早在《内经》就有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间痛,两臂内痛”。《灵枢经厥病篇》又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类似心肌梗塞的记载,看来可以把胸痹、心痛的病状,作为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描述。1病因病理本病的产生与精神、年龄、体质、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所说“:失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  相似文献   

9.
李行健 《医药导报》1991,10(5):26-28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制药技术。它对中医辨证用药在提高治疗效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医治病主要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有赖于“依法炮制”而达到目的,也只有依法炮制才能对辨证论治起到配合和保证作用。中药炮制,古称“炮灸”,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萌芽。《五十二病方》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医方——帛书。内容记载了治疗五十二种病症,二百八十多个古医方,书中在炮制方法记有:炮  相似文献   

10.
古今种子第一方——五子衍宗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子衍宗丸是著名的补肾良方,是治疗阳痿不育、遗精早泄等肾虚精亏病症的代表方剂之一。据考证该方起源于唐代,最早记载于道教的《悬解录》一书。书中记载了张果献于唐玄宗的圣方“五子守仙丸”,即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之所以叫做“五子”,是因为此方选择了五种以“子”为名的中药,传统中医学又将男性不育症称为“无子”、“无嗣”,因而一语双关,别有意味。早在唐代,五子衍宗丸就成为宫廷贵族养生保健的秘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它对男性不育症有较好的疗效,被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还被誉为“补阳方药之祖”,有“五子壮阳、六味滋阴”之说…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一颗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说法。至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血瘀症的认识更加深刻,其中论述了瘀血、蓄血的证治,尤其清代王清任所著之《医林改错》对活血化瘀之论述更有其独特之见解,而且疗效显著,所以被后世医家所重视。清末唐容川所著之《血  相似文献   

12.
中医熏洗疗法历史悠久,疗效独特,自古以来受到历代医家重视,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早在《五十二病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先秦医方书,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就记载,外伤疾病有用以外敷的药剂,有煎汤外洗的洗剂,有燃烧熏治的熏剂,有蒸葱熨治的熨剂以及灸剂。《黄帝内经》中也有"热汤洗浴"、"烫熨"和"浴法"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其有  相似文献   

13.
中药熏洗治疗下肢骨折后期肿胀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熏洗疗法属于外治法,它是中医治疗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用于具体疾病的治疗上,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书中有用苦参汤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下部者”。此后此法便开始使用并进一步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骨伤科的领域,元·李仲南在《永类铃方》、清·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等专著中非常推崇本法,书中不但记载有治疗骨伤诸疾患的熏洗方,并列有功能主治。而现代医家经过不断地临床实践,所创熏洗方就枚不胜举。  相似文献   

14.
王焱 《医药世界》2006,(5):82-83
恶性肿瘤即所谓的“癌症”,是近代医学新名词,西医对其认识仅四十余年,而中医早在二三千年前就认识了癌。《三国志》载曹操头病如裂之状与现代晚期癌症完全相似。“华佗神医秘传”中有“乳岩”的记载。“岩”反复连结,根深蒂固虽在表皮连生内脏,内生者连及毛皮等是妇人之疾。《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片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鲁丽 《黑龙江医药》2005,18(1):59-60
心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寻找一种效果好、服用方便、利于普及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的心血管病药物,对保障人类健康有重大意义。我国传统医学早有“不通则痛”的论述,素问《痹论》日:“心痹者。脉不通”。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指出本病病机:“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以其阴弦故也”。总之,心血管疾病基本病机是气虚血淤。  相似文献   

16.
杨星辰  俞培忠 《上海医药》2009,30(7):326-328
中药炒炭用于临床止血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炒炭主要包括炒炭和煅炭两种。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烧)发安其(创伤)”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了“枳实,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到了金、元时期,炭药品种已十分丰富,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介绍用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疗效显著,对炭药应用于止血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的医药学家根据中医的五行生克规律,提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之说,认为红属火,黑属水,水能克火,从而形成最初的炭药止血理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深入了解中国药膳的发展历史,为药膳的研究开发提供思路。方法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的文献、古籍等资料,对药膳的发展历程、分类方法进行归类总结。结果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了药膳方的记载,其后在各个时期都出现有关记载药膳的书籍,书中记载了药膳的分类、用法等方面的内容。结论药膳的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进行药膳发展史本草考证为药膳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迟脉症、心悸、胸痹、厥症"等范畴[1]。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相关记载,如《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休,环流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在《临证指南医案》称胸痹:"若夫胸痹,则但因胸中阳虚不运,久而成痹"。  相似文献   

19.
周睿娴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68-1568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单味药的处方变化多药物复杂配伍的处方。早在先秦时期,《史记仓公转》上有就病案的记载,我国最早的医籍《五十二病方》中记有方剂、制法。到公元初见于文字记载的《内经》、《伤寒记》、《金匮要略》等名著中,处方内容趋于严谨和完整,并为现今医师处方、协  相似文献   

20.
蜂蜜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蜂蜜被人们称为“健康之友”,是自然界赐于人们的一种珍贵的保健食品,它不但甜爽可口,营养丰富,而且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蜂蜜入药,历史悠久,现存最早的古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已见记载,汉方应用就已相当广泛。文献记载公元前2600~2200年间,古埃及创伤膏是把油脂和蜂蜜涂在亚麻纤维上使用的,当时的900种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