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Luo Y  Chen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70-2075
目的探讨被醛固酮(ALDO)活化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s)合成Ⅰ型胶原(ColⅠ)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及共培养技术进行如下试验。(1)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外源性ALDO刺激HKC,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蛋白质表达。(2)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安体舒通与内皮素-1(ET-1)共同刺激HKC,同上检测TGF-β1mRNA及蛋白质表达。(3)用外源性ALDO活化的HKC与hRIFs共培养(培养液中加或不加抗TGF-β1抗体),ELISA方法检测hRIFs的ColⅠ合成量。结果(1)外源性ALDO使TGF-β1表达呈剂量依赖及时间依赖性增加。1×10-9及1×10-7mol/LALDO刺激组TGF-β1表达量显著高于0mol/LALDO组(P<0.05或0.01);10-7mol/LALDO刺激不同时间后,TGF-β1表达量显著高于0h组(P<0.05或0.01)。(2)安体舒通使TGF-β1表达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减少。10-9、10-7mol/L安体舒通组TGF-β1表达量显著低于0mol/L安体舒通组(P<0.05或P<0.01)。10-9mol/LET-1加10-7mol/L安体舒通与单用10-9mol/LET-1刺激不同时间后,两组间TGF-β1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3)10-7mol/LALDO刺激HKC12h活化细胞后,再与hRIFs共培养48h,hRIFs对ColⅠ的合成量显著增多(P<0.01);1.0、2.0μg/ml抗TGF-β1抗体能部分抑制此反应(P<0.05)。结论外源性ALDO能使HKC合成TGF-β1增加;内皮素刺激HKC产生的内源性ALDO能促进其自身合成TGF-β1;被ALDO活化的HKC能通过“传话”作用促进hRIFs合成Col-1,该作用部分为TGF-β1介导。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组织醛固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否合成组织醛固酮(ALDO),以及内皮素-1 (ET-1)对该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进行试验,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醛固酮进行检测。(1)刺激试验:观察HKC细胞受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ET 1刺激后,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量的变化。(2)抑制试验:固定ET -1刺激条件,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HKC细胞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结果 (1)未加任何刺激的HKC细胞能产生基础量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ET- 1刺激后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均呈剂量依赖及时间依赖性增加, 10-9及10-7 mol/LET-1刺激48h后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显著高于0mol/LET -1组(P<0 .05或0. 01); 10-7 mol/L的ET -1刺激12h、24h及48h后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也显著高于0h组(P<0.05或0. 01)。(2)用10-7 mol/LET 1与不同浓度的ACEI共同孵育HKC细胞48h,结果10-9、10-7及10-5 mol/L的ACEI能使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生成量显著减少(与0mol/LACEI组比较P<0. 01 ),但是,此浓度的ACEI虽能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却未能完全阻断醛固酮生成;用10-7 mol/LET 1与10-5 mol/LACEI共同孵育HKC细胞,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  相似文献   

3.
Li Y  Chen N  Yu HJ  Dong XP  Huang Q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544-548
目的构建骨形成蛋白-7(BMP-7)全长基因表达质粒,观察BMP-7过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分泌(ECM)的作用。方法将BMP-7全长cDNA连接进入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1中,以脂质体Superfect介导的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BMP-7转染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挑选阳性克隆,以获得稳定转染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BMP-7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给予TGF-β(5ng/ml)进行处理,应用RT-PCR和ELISA的方法,观察BMP-7过表达对纤维粘连蛋白(FN)、胶原Ⅰ、Ⅲ(ColⅠ、Ⅲ)等细胞外基质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作用。结果EcoR I限制性酶切鉴定以及DNA双向测序结果均说明所构建的重组质粒为BMP-7全长基因表达质粒。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稳定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转染组(P<0·05)。TGF-β处理24、48、72h后,5ng/ml TGF-β处理组、空白质粒转染(pcDNA3·1)+5ng/ml TGF-β组ColⅠ、Ⅲ、FN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空白质粒转染组(pcDNA3·1)[ColⅠ(A值):0·897±0·100、1·054±0·090vs0·286±0·010、0·319±0·080;ColⅢ(A值):1·114±0·040、0·961±0·090vs0·354±0·020、0·403±0·040;FN(A值):1·257±0·090、1·188±0·060vs0·413±0·020、0·454±0·060,均P<0·05];Col I、FN mRNA表达量pcDNA3·1-BMP-7转染组+5ng/ml TGF-β组明显低于TGF-β处理组(0·591±0·007、0·687±0·020,P<0·05),ColⅢmRNA表达有降低趋势(0·809±0·0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培养上清液FN含量5ng/ml TGF-β处理组、空白质粒转染(pcDNA3·1)+5ng/mlTGF-β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cDNA3·1-BMP-7转染组+5ng/ml TGF-β组表达明显低于TGF-β处理组(P<0·05)。结论BMP-7过表达可以显著减少TGF-β所致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FN、ColⅠ、ⅢmRNA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FN的表达。表明BMP-7减少小管间质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发生,改善肾功能的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Chen X  Li X  Huang HY  Li X  Lin J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474-1477
目的探讨雄激素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系和C2C12成肌细胞系分别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和C2C12骨骼肌细胞,然后对这两种细胞分别以10-9mol/L睾酮处理4、8、12、24及48h,并以不同浓度(10-12~10-5mol/L)的睾酮处理24h,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两种细胞在以两种方法处理后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葡萄糖转运载体4(GLUT4)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10-9mol/L浓度的睾酮处理时间的延长,IRS-1和GLUT4在两种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IRS-1于12h达峰后下降。3T3-L1脂肪细胞及C2C12骨骼肌细胞中12h峰值分别是0h对照的(1·42±0·42)倍和(1·53±0·14)倍,均P<0·05;GLUT4于24h达峰后表达下降[3T3-L1脂肪细胞及C2C12骨骼肌细胞中24h峰值分别是0h的(3·22±0·10)倍和(5·17±1·06)倍,均P<0·05]。当睾酮处理浓度从10-12mol/L逐渐增加时,IRS-1在两种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于10-9mol/L达峰值后表达逐渐下降[在3T3-L1脂肪细胞和C2C12骨骼肌细胞,10-9mol/L睾酮处理后的峰值较空白对照分别增加(4·23±0·27)倍和(3·16±0·15)倍,均P<0·05]。GLUT4在C2C12骨骼肌细胞的表达随着睾酮浓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经10-7mol/L睾酮处理后的表达量是空白对照的(2·99±0·15)倍,P<0·05,于10-7mol/L后增加趋势不明显。在3T3-L1脂肪细胞中,GLUT4的表达于10-11mol/L达峰值[较空白对照增加(2·58±0·02)倍,P<0·05],然后随着睾酮浓度的升高表达下降。结论睾酮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存在剂量和时间上的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应用ELISA、Western-Blot、RT-PCR的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和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的TGF-β1含量,以及TGF-β1 mRNA 的表达.结果 醛固酮(10-9、10-8和10-7 mol/L)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以及TGF-β1的合成和分泌,同时醛固酮(10-7 mol/L)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TGF-β1 mRNA的表达,在作用4h后表达开始增加,8 h达高峰.提前给予螺内酯(10-6 mol/L)能抑制醛固酮(10-7 mol/L)的上述作用.结论 醛固酮能促使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以及TGF-β的合成和分泌,且此作用可能是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6.
Li XH  Du JB  Ding YG  Jin HF  Bu DF  Tang C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327-1331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对左向右分流大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体系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分流+炔丙基甘氨酸(PPG)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组+PPG组,每组8只。分流组及分流+PPG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建立左向右分流动物模型。术后4周,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测定血浆NO、肺组织H2S、NO含量及NOS活性;用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肺组织eNOS含量。结果分流术后4周,分流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MPAP无明显变化;分流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浆NO(23·2μmol/L±3·6μmol/Lvs17·9μmol/L±3·4μmol/L,P<0·05)、肺组织H2S(37·6μmol/mg±2·1μmol/mgvs14·4μmol/mg±1·8μmol/mg,P<0·05)、肺组织NO(38·5±6·5μmol/μgvs31·8±6·5μmol/μg,P<0·05)、肺组织NOS活性(15·1U/mg±2·4U/mgvs12·0U/mg±1·4U/mg,P<0·05)及肺组织eNOS含量(0·3±0·1vs0·2±0·1,P<0·05)均明显升高。分流+PPG组大鼠MPAP较分流组及假手术组分别升高了15·82%和20·55%(19·5mmHg±1·7mmHgvs16·4mmHg±1·7mmHg和19·5mmHg±1·7mmHgvs15·5mmHg±1·3mmHg,P<0·05),肺组织H2S含量降低(28·8μmol/mg±2·2μmol/mgvs37·6μmol/mg±2·1μmol/mg,P<0·05),而血浆NO(27·8μmol/L±4·8μmol/Lvs23·2μmol/L±3·6μmol/L,P<0·05)、肺组织NO(46·0μmol/μg±6·0μmol/μgvs38·5μmol/μg±6·5μmol/μg,P<0·05)、NOS活性(20·9U/mg±3·9U/mgvs15·1U/mg±2·4U/mg,P<0·05)及eNOS含量均明显升高(0·4±0·1vs0·3±0·1,P<0·05)。结论内源性H2S可能通过抑制NO/NOS体系调节左向右分流大鼠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7.
贾建军  王自能  罗新  徐建平 《广东医学》2006,27(11):1701-1702
目的探讨bFGF,TGF-β1对绒毛间质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取孕6~9周行人工流产术的胎盘10例、孕18~22周行水囊引产术的胎盘10例、孕37~38周行剖宫产的胎盘10例,进行bFGF,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图像分析。结果在妊娠早、中、晚期,bFGF,TGF-β1在绒毛滋养层的表达均差异有显著性(16·80±1·23vs9·92±1·65vs4·18±0·52,P<0·01;15·54±2·56vs7·58±1·77vs3·24±0·87,P<0·01)。组间两两比较均P<0·01。结论随着妊娠进展,bFGF,TGF-β1对绒毛间质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逐渐降低,其他血管调控因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抗肾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0.780、1.563、3.125、6.250、12.500、25.000、50.000和100.000 μmol/L)刺激HKC 72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HKC生长的影响;应用不同浓度TGF-β1(0、1、5、10 ng/mL)单独或联合姜黄素(6.250、12.500、25.000、50.000 μmol/L和100.000 μmol/L)共同刺激HKC细胞72 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HKC贴壁生长,呈铺路石样外观.姜黄素刺激对细胞形态无影响;TGF-β1刺激能明显促进细胞由上皮样形态向纤维样细胞形态转化,且发生形态转变的细胞数量和TGF-β1基因表达呈TGF-β1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P<0.01);MTT结果显示:姜黄素在3.125~25.000 tmol/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促进HKC增殖(P<0.05,P<0.01);姜黄素能对抗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转变,以12.500~50.000 μmol/L的姜黄素作用最明显,同时,下调TGF-βi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相反上调BMP-7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伴随着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 姜黄素能促进HKC增殖并维持其表型,能对抗TGF-β1诱导的HKC向梭形细胞转化,抑制细胞上皮TGF-β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而促进BMP-7表达.  相似文献   

9.
人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1抗胰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ng GY  Chen YF  Zhang M  Rui HL  Cong X  Lou JN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2):1540-1544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否合成α1 抗胰蛋白酶(AAT)以及脂多糖(LPS)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AAT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AAT mRNA及蛋白表达,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鉴定.用不同浓度LPS 刺激HKC,根据LPS浓度实验分为0、0.5、1、2 μg/ml 4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LPS刺激后HKC AAT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显示HKC AAT阳性,分布于胞质中;RT-PCR检测发现HKC表达AAT mRNA;PCR产物经DNA测序与GeneBank中AAT mRNA序列完全一致.与未刺激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2.0 μg/ml LPS刺激HKC 4 h,AAT mRNA表达明显上调(荧光强度比值为3.43±0.88 vs1.22±0.20;P《0.01),Western 印迹法显示2.0 μg/ml LPS刺激HKC 8 h,AAT蛋白质表达明显增高(条带密度比值为0.88± 0.12 vs 0.59 ±0.05;P《0.01).而0.5 μg/ml和1.0 μg/ml LPS对HKC的AAT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无显著刺激作用.结论 HKC能合成AAT, LPS可上调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AAT mRNA和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GF-β1对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成型与Ⅳ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3~7d的SD大鼠心脏,利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GF-β1(TGF-β1=10 ng/mL、1ng/mL、0 ng/mL)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干预后5h、24h,采用RT-PCR检测I型胶原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用0ng/mL(对照组),1ng/mL和10ng/mL的TGF-β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5h,RT-PCR检测I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61±0.02,0.73±0.03和0.86±0.04,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24h后,RT-PCR检测I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65±.03,0.91±0.02和0.98±0.02,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用0 ng/mL(对照组),1ng/mL and 10ng/mL的TGF-β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5h,RT-PCR检测Ⅳ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58±0.06,0.71±0.02,0.87±0.02,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心肌成纤维细胞24h后,RT-PCR检测Ⅳ型胶原/β-actin光密度值分别为0.62±0.01,0.83±0.05,0.96±0.02,光密度值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GFβ1能加强I型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在24小时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醛固酮对系膜细胞合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an J  Jia RH  B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439-2442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及阻断其受体后对系膜细胞生成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 醛固酮单独刺激大鼠系膜细胞24h以及采用螺内酯阻断后,用RT-PCR观察系膜细胞PA1-1mRNA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PA1-1;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的含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系膜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观察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醛固酮刺激系膜细胞对PA1-1mRNA的影响。结果 醛固酮使系膜细胞PA1-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同时升高了TGF-β1的表达和细胞内的ROS水平。醛固酮使PA1-1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100nmol/L醛固酮刺激系膜细胞4h后PA1-1mRNA表达才明显增加。加用螺内酯后使升高的PA1-1、TGF-β1表达以及细胞内ROS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醛固酮能独立促进大鼠系膜细胞分泌PA1-1的增加,同时醛固酮使TGF-β1表达以及细胞内ROS水平升高,而这些都是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2.
大鼠系膜细胞醛固酮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Lai LY  Gu Y  Chen J  Yu SQ  Ma J  Yang HC  Lin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900-1905
目的 证明肾脏系膜细胞能够自身合成醛固酮 ,并探讨醛固酮对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法检测大鼠系膜细胞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mRNA表达 ,PCR产物存化后直接测序 ;放免法测定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醛固酮的浓度。用RT PCR半定量法比较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theenzymeglyceraldehyde 3 phosphatedehydrogenase ,GAPDH为内参照 )经 10 -10 ~ 10 -6mol/LAngⅡ或 7mmol/L、9mmol/LKCl干预 4 8h ,系膜细胞CYP11B2mRNA的表达量。大鼠系膜细胞醛固酮特异性受体 (mineralocorticoidreceptor,MR)和保护其配体特异性的 11β -羟类固醇脱氢酶 2 (11β -HSD2 )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用RT PCR法和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以ELISA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经 10 -7mol/L醛固酮干预 2 4h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层黏蛋白 (FN)和Ⅳ型胶原的浓度。结果 大鼠系膜细胞能表达CYP11B2mRNA ,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醛固酮 ,浓度为 1 0 6 5pg/ 10 6个细胞。 10 -8、10 -7mol/LAngⅡ (10 -8mol/L :2 15± 0 10 ,10 -7mol/L :1 16± 0 0 4vs非干预组 0 77± 0 0 3,P <0 0 0 1;)和 9mmol/L的KCl (1 2 7± 0 11vs非干预组 0 89± 0 12 ,P <0 0 5 )均能显著提高CYP11B2mRNA的表达。大鼠系膜细胞有MR和 11β -H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1及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受体A拮抗剂(ETaRA)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hRIF中进行如上试验:(1)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2)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观察Ⅰ型胶原(Col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2(TIMP-1,TIMP-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ET-1(10^-11-10^-7mol/L,24h)可以促进hRIF增殖,10^-7mol/L增殖最显著(P<0.05),呈剂量相关;10^-7mol/L刺激8h,hRIF即明显增殖,24h达高峰(P<0.01)。(2)ET-1(10^-11-10^-7mol/L,16h)可上调hRIFr ColⅠ、TGF-β、MMP-1、TIMP-1、TIMP-2mRNA表达,10^-7mol/L作用最显著(P<0.05),呈剂量相关。10^-7mol/L刺激hRIFs时,ColⅠmRNA在8h表达显著增加(P<0.05),24h达高峰;TGF-βmRNA在8h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达高峰;TIMP-1及TIMP-2mRNA在16h表达显著增加(P<0.05),24h达高峰;MMP-1mRNA在16h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达高峰。(3)上述作用可特异地被ETaRA阻断。结论 ET-1可刺激hRIF增殖,并上调ColⅠ、TGF-β、MMP-1、TIMP-1、TIMP-2mRNA的表达,ETaRA可抑制上述反应。ET-1可能在上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组胺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 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 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雷洛昔芬(RAL)引起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AL作用48、72、96、120 h后对PC3细胞生长抑制率.不同处理因素作用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和亚二倍体峰,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c-Jun N端应力激活的蛋白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活性以及Bel-2、磷酸化Bcl-2(p-Bel-2)、Bax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ERβ、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蛋白(P21WAF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的表达.结果 RA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C3细胞增殖.10-6mol/L RAL可以快速持续激活ERK1/2和p38,不激活JNK.处理因素作用48 h后,对照组、RAL、RAL+PD98059、RAL + SB203580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9%±0.1%;22.9%±1.5%;15.2%±1.8%和9.7%±0.6%(P<0.05).10-6 mol/L RAL使细胞阻滞在G1期,10 μm PD98059或SB203580预孵育1 h可减轻RAL此种作用.PC3细胞表达ERα和ERβ.RAL、RAL+PD98059、RAL+SB203580组中cyclinD1和P21WAF1基因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0.50±0.02、4.48±0.12倍;0.49±0.02、1.77±0.06倍;2.36±0.08、4.50±0.03倍(P<0.05).Bcl-2、Bax和caspase-3(对照组、RAL、RAL+PD98059、RAL+SB203580)的表达分别是1、0.33±0.02、0.34±0.01、0.81±0.05;1、3.14±0.02、1.67±0.11、3.15±0.03;1、4.16±0.02、2.66±0.03、1.80±0.06.RAL作用1.5 h后p-Bcl-2增加,SB203580可以抑制RAL引起的p-Bcl-2增加.结论 RAL激活ERK1/2增加P21WAF1.基因表达,并激活p38抑制cyclinD1表达使细胞阻滞在G1期.RAL激活ERK1/2促进Bax表达,同时激活p38磷酸化Bcl-2使其表达减少,引起PC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Guan XJ  Zhang WX  Li CC  Zheng YM  Lin L  Ye LP  Chen XF  Luo YC  Cai XH  Dong L  Zhang HL  Zhou XC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5):1767-1772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对ERK、TGF—β1及哮喘气道重塑的调控。方法建立慢性哮喘动物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DM组)。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中磷酸化的ERK(P-ERK),ELISA测定血清中TGF—β1含量。体外培养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以BB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U0126、布地奈德(BUD)作为工具药干预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ERK磷酸化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GF—β1含量。结果哮喘组P—ERK平均吸光度和TGF—β1含量[分别为(31.1±2.2)和(28.1±7.4)μg/L]均较对照组[(12.8±2.4)和(13.6±2.7)μg/L]高(P〈0.01),DM组[分别为(18.7±3.1)和(15.0±3.2)μg/L]较哮喘组低(P均〈0.01)。ERK的磷酸化与PDGF—BB存在浓度依赖关系,50μg/L时ERK磷酸化水平最高,高于对照组(P〈0.01);U0126和BUD均可抑制ERK的磷酸化;各处理组细胞上清TGF—β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K磷酸化、TGF—β1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PDGF—BB不能通过ERK磷酸化诱导正常大鼠气管上皮细胞产生释放TGF—β1;糖皮质激素能抑制ERK磷酸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48 h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处理后HepG2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作用24 h,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 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