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U危重病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对比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 将ICU5 3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 (2 3例 )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 (30例 ) ,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肠麻痹、二重感染、高血糖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1)。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 ,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 ,对患者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而其各种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9年9月期间入院ICU患者共107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护理研究。患者均在院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后并发腹泻,其后根据家属护理方案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接受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变化及腹泻症状缓解情况差异。结果患者护理前,各项营养指标数据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经相关护理后,两组腹泻症状均有所缓解,且营养指标均有不同幅度回升,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各营养指标上升幅度更为显著,且观察组腹泻症状缓解时间及腹泻未缓解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ICU患者场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护理中的应用,可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有效检索,详细分析患者腹泻症状并发诱因,并提出、制定相应针对性护理对策,以实现对其腹泻症状的有效缓解,提升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营养支持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护理资料 .结果:4例于营养支持第一阶段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期间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4例行TPN和全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平均32.8天,其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均痊愈出院;发生代谢性并发症5例,无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结论: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工作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ICU重症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25例,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组(25例,行全肠外营养),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行营养支持21d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TP(64.26±3.52)g/L、PA(35.38±7.95)mg/L及Hb水平(122.83±13.65)g/L改善情况优于肠外营养组,MNA评分结果(25.6±1.5)分优于肠外营养组(21.3±1.2)分,机械通气时间(10.1±5.2)d及入住ICU时间(15.4±3.8)d短于肠外营养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重症患者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全肠外营养,安全可行,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云敏 《实用新医学》2007,8(12):1097-1098
目的对比ICU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ICU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1周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内营养相比,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ICU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33例,全部患者在伤后48h、肠鸣音恢复、无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下给予鼻饲饮食,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均未发生营养不良情况,在整个肠内营养支持过程出现严重腹泻2例,轻度腹泻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全部并发症患者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后好转。33例患者死亡5例。结论: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而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还需要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23例)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30例),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高血糖症、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或0.01)。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和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重症患者在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情况下,可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和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108例ICU危重症患者实施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并辅以针对性护理,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均营养状况良好,无一例出现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9.3%(10/108)。3例腹泻,2例电解质异常,2例高糖血症,1例消化道出血,1例脱管,1例胃潴留。结论在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时,辅以良好针对性护理,能提升肠内营养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期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探讨两种营养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重症脑梗死的病例,其中22例采用胃肠道营养支持,21例采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梗死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胃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胃肠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梗死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1.
营养支持治疗肠瘘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肠瘘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肠瘘患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监测肝肾功能和血糖变化,并加强局部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为全营养混合液2~3 L静脉输注,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或生长激素治疗,并根据患者肠道情况渐进式恢复肠内营养。结果12例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10例瘘口自行愈合,1例结肠瘘患者经营养支持后行确定性手术治疗而痊愈,1例因经济放弃治疗。营养支持过程中2例出现穿刺部位周围静脉炎,1例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6人次出现腹泻,3例患者出现黄疸。结论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并及时处理其并发症能使肠瘘较快愈合。  相似文献   

12.
入住ICU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大多需要接受营养支持治疗,且以肠内营养为主[1],但由于患者不能适时、准确地表述其不适,且因会厌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因素,致使患者易出现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本文回顾性总结近年来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并接受肠内营养的132例患者出现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及采取的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90例分两组,肠外营养组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肠内营养组则在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就两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术前术后营养相关指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手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腹痛、静脉炎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手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腹痛、静脉炎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可有效加速肠功能的改善,促进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6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128例,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血清蛋白,白蛋白等及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死亡2例,发生代谢行并发症4例,感染性并发症16例,胃肠道并发症2例.结论 :对于ICU危重症患者来说,给于肠内营养,能使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内营养是危重患者的重要营养支持方式,可维持循环、呼吸功能,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疾病发展。腹泻是肠内营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着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应用。笔者对2005年1月-2006年11月在ICU内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并发腹泻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实施护理对策前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征 《中外医疗》2014,(11):93+95-93,95
目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ICU时间、住院费用、营养指标改变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营养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GLU与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幅缩短ICU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在应激反应时呈高代谢状态,加强营养支持非常重要。一旦循环、呼吸平稳,即应实施营养支持,以维持与改善机体器官、细胞的代谢及功能,促进病人康复。研究证实只要小肠有吸收功能,肠内营养即为患者营养的首要途径。鼻饲法是将管道经鼻腔伸入胃内,将人体日常所需的流质食物、药、水等通过鼻腔管道直接灌入胃中的过程。它是一种简便、安全、符合人体生理的营养支持方法,但是鼻饲过程中并发症较多。腹泻作为肠内营养过程的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6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做好肠内营养相关腹泻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原因与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邓石长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04-3805
目的:探讨鼻空肠置管联合胃肠减压在ICU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ICU重症脑卒中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21.4%,对照组发生率46.5%,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ICU入住时间(8.7±2.5)d,对照组(15.5±3.8)d,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空肠置管联合胃肠减压在ICU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降低患者胃管留置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周肃梅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99-199
目的:通过循证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组EN)14例与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24例。术后24小时分别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PN+EN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较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应联合应用肠内营养,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