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牙隐裂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韦宁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0):542-543
后牙隐裂是临床上常见的牙体损伤 ,但易被初诊医师忽略。笔者诊治了2 2 7颗后牙隐裂 ,现就其发生原因及治疗体会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 1999年在我院诊治的后牙牙隐裂 2 10例共 2 2 7颗。患者男性 14 8例、女性 62例 ,年龄 2 6~ 68岁。患牙分布于上颌 168颗 (74.0 1% ) ,下颌 5 9颗 (2 5 .99% ) ;第 1磨牙 13 2颗(5 8.15 % ) ,第 2磨牙 68颗 (2 9.95 % ) ,第 1前磨牙 9颗 (3 .96% ) ,第 2前磨牙18颗 (7.93 % )。隐裂位置 :近远中向13 3颗 ,占 5 8.74% ;颊舌向 2 2颗 ,占 9.72 % ;仅限于一个牙尖 72颗 ,占 3 1.5 4%。…  相似文献   

2.
在1996~2001年,我们对30例外伤离体牙进行了再植手术,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30例,年龄8~28岁。病因:跌伤、车祸、他伤。中切牙28颗(26例),中、侧切牙联合脱出8颗(4例)。其中根尖孔未形成者3颗(2例)。脱位牙均进行即刻牙体再植术,其中未进行牙髓处理的10颗(9例)。对离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 ,前牙大面积缺损修复的美容效果与功能恢复一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光固化复合树脂 (复合树脂 )的应用为前牙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自 1995年 5月~ 1998年 12月将艺术雕塑技法与复合树脂修复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前牙大面积缺损的修复中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6例 ,12 7颗牙均为超过冠长1/3以上的大面积缺损 ,其中男 57例 ,女 2 9例 ,年龄14~ 61岁。因外伤引起的缺损 69例 ,共 97颗牙 ;龋病 17例 ,30颗牙。在 2 7颗患牙中 ,上颌中切牙 10 1颗 ,上颌侧切牙 …  相似文献   

4.
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牙体疾患 ,单纯充填术不能获得良好的抗力形和固位形。为了尽可能的保存患牙 ,改善、提高患牙的咀嚼功能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6月 ,我们采用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我科门诊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病人 86例 (患牙 1 0 8颗 ) ,其中男 40例 ,患牙 48颗 ;女 46例 ,患牙 60颗 ;1 7~ 2 9岁者 2 2例 ,30~ 50岁者 50例 ,51~ 72岁者 1 4例。患牙分布 :4 |4 ~7|7,4 |4 ~7|7分别为 2 4 ,1 0 ,1 8,4,1 0 ,6 ,1 2 ,2颗。1 .2 材料使用材料均为北京…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因外伤脱落前牙再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7例患者因外伤致前牙脱落38颗的临床资料。其中前牙离体脱位30min内1例1颗,30min至2h10例14颗,前牙离体脱位超过2h16例23颗,离体牙经抗菌素液浸泡消毒、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后植回原位。结果:15颗离体脱位牙,2h以内再植成功率达100%,离体脱位超过2h再植成功率为95.65%。结论:牙再植与离体时间长短关系密切,离体脱位半小时行牙再植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梁登忠  李兰 《医学文选》2001,20(4):468-469
牙体的楔状缺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非龋牙体硬组织性疾病 ,临床上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充填修复。我们用 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 ,取得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牙颈部深达牙本质层的楔状缺损 82例 ,其中男性 44例 ,女性 38例 ,年龄 30~ 6 5岁。患牙共为336颗 ,其中前牙为 114颗 ,双尖牙为 2 2 2颗。按照同一患者左右同名牙相对和牙体缺损程度相近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 Dyract复合体修复共 176颗牙 ,对照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共 16 0颗牙。1.2 材料与仪器  Dyract复合体 (美国登柏公司生…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脱位牙再植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36-1236
当牙齿遭受暴力时,造成牙齿在牙槽窝内的位置发生改变或脱落,称牙脱位。临床上常分为完全脱位、部分脱位和嵌人性脱位。无论发生何种脱位,患者均应保存好脱位牙,即时就医,正确治疗和护理,均可使脱位牙恢复其正常位置、形态和功能。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性86例,女性14例,完全脱位90%,部分脱位10%,上前牙223颗,下前牙21颗,年龄最大36岁,最小10岁。  相似文献   

8.
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牙术是恢复咀嚼功能及牙齿美观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外伤脱位牙如能及时实行再植术 ,无疑将解除病人因失牙而造成的一系列痛苦。作者自2 0 0 0~ 2 0 0 2年为 32例外伤性牙齿脱位患者进行了即刻再植术 ,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脱位牙 4 2颗 )男性 18人 ,女性 14人 ,年龄 7~ 4 2岁。受伤牙位 :上颌中切牙 2 4颗 ,侧切牙 10颗 ,下颌中切牙 4颗 ,侧切牙 4颗 ,就诊时间为 10min~ 2h。2 治疗方法2 .1 离体牙的处理 离体牙如未脱离口腔环境不做特殊处理 ,如已脱离口腔环境 ,且有污染 ,用生理盐…  相似文献   

9.
完全脱位牙是由于骤然的外力而使牙根全部与牙槽骨脱离。牙再植术是修复失牙、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将我科即刻再植的 6 5颗牙经 5年以上临床追踪观察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 985年 1月至 1 996年 3月我科就诊牙外伤的脱位牙 6 5颗 ,其中上中切牙3 9颗 ,侧切牙 1 4颗 ,尖牙 1颗 ,下颌中切牙 6颗 ,侧切牙 5颗。患者年龄 7~ 2 8岁 ,平均年龄 1 8.4岁 ,其中男 3 0例 (42颗 ) ,女 1 6例 (2 3颗 )。单个牙脱位者 2 9例 ,两个牙脱位者 1 5例 ,三个牙脱位者2例。根尖孔尚未发育完成的有 2 2例 3 4颗牙 ,术前未做牙髓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锤造和铸造全冠在牙体缺损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94~2004年100例患者120颗牙体缺损用锤造和铸造全冠修复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牙体缺损患者用锤造和铸造全冠修复后,为期几年追踪观察,大部分患者在咀嚼功能、恢复形态、邻接及咬殆关系方面满意,占86%。14例冠修复后不满意,占14%。结论:应用锤造和铸造全冠修复牙体缺损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对不满意病例予改进措施,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72例牙体缺损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椅旁CEREC全瓷冠应用于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12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患者72例(96颗牙),所选患牙为前牙及前磨牙且均为全冠修复适应证。其中女35例,男37例,年龄18~64岁,平均(32.3±13.9)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48颗牙),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 1996年元月开始对缺损至龈下的患牙保留保部分残冠 ,进行铸造桩核烤瓷修复 86位患者 ,10 0颗患牙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选择前牙斜折至龈下、尚有部分牙冠残留且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的患者 ,共 86例 ,计 10 0颗患牙 ,其中男 5 2例 ,女 34例 ,年龄 2 0~ 6 0岁。缺损至龈下 2mm以内的患牙 70颗 ,龈下 2mm以下的患牙 30颗。2 方法1) X片检查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 ,且无自觉症状 ,无叩痛方可进行修复。2 ) 缺损到龈下 3mm者 ,先行牙龈切除术 ,以消除龈袋 ,暴露根面。3) 修去残冠过薄的牙体组织 ,使剩下的牙体…  相似文献   

13.
嵌体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嵌体冠 (onlay)又名高嵌体 ,其作用是可以利用嵌体增加冠的固位 ,又可通过铸造冠恢复牙体外形 ,建立起良好的咬合关系 ,保护脆弱的牙体组织 ,使一部分患者的残冠得以保存[1 ,2 ] 。本文对自 1993年以来 198名患者 2 2 6个嵌体冠的牙位分布、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 198例 ,男性 12 6例 ,女性 72例 ,年龄2 2~ 75岁 ,平均 (45 .2 8± 10 .16 )岁。其中 ,临床牙冠低、一般铸造冠不能获得足够固位者 119例 ,咬合面有缺损的隐裂牙或纵折牙患者 46例 ,牙冠严重缺损、其他修复体难以修复者 33例。1.2 嵌体冠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锤造和铸造全冠在牙体缺损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94~2004年100例患者120颗牙体缺损用锤造和铸造全冠修复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牙体缺损患者用锤造和铸造全冠修复后,为期几年追踪观察,大部分患者在咀嚼功能、恢复形态、邻接及咬牙合关系方面满意,占86%。14例冠修复后不满意,占14%。结论:应用锤造和铸造全冠修复牙体缺损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对不满意病例予改进措施,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许洁  钭小明 《浙江医学》2001,23(5):314-315
随着医学美容学、材料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义齿的修复要求越来越趋向美观、舒适。上前牙缺损、变色等的修复 ,除了考虑恢复其功能外 ,美观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对85例患者采用非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上前牙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一般资料男性34例 ,女性51例 ,年龄16~56岁 ,平均 (26.0±0.3)岁 ,均为各种原因引起上前牙变色、缺损的患者 ,根据临床情况及患者的选择采用非贵金属烤瓷修复 ,修复体共245件306颗患牙。修复原因分别为变色牙(包括四环素牙和死髓牙 )84颗牙 ,缺损牙 (包括釉质发育不全、龋…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因单颗下切牙先天性缺失 ,引起 Bolton指数不调 ,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 10 (男 6 ,女 4 )例 ;年龄 12~ 2 1(平均 16 .5 )岁 .疗程 6~ 14 (平均 10 ) mo.安氏 I类 7例 ,II类 3例 .患者拒绝拔牙矫治 ,同意配合邻面去釉方丝弓矫正器矫治者 ;牙齿发育完全 ,牙齿磨耗量低 ,口腔卫生好 ,不易患龋者 .矫治前常规模型分析 ,头影测量 ,照像 ,计算 Bolton指数 .由于患者下颌均缺失 1颗切牙 ,致 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小于正常值 ,故计算时 ,先算出与目前下颌前牙量或全牙量相匹配的上颌牙量 ,其与实际值间的差 ,即为上颌相对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评估应用无创瓷贴面技术改变种植区域天然邻牙外形,减小或关闭种植修复体与邻牙间的黑三角,改善种植区域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10人(男4人,女6人,平均年龄41.5岁)共14个牙位,种植体骨结合完成后采用种植体支持的暂时冠对牙龈成型3~6个月。开始永久修复时,对相邻的天然牙冠缺隙侧的邻面以无创瓷贴面改善牙型,加宽邻牙缺隙侧邻面颈部至外形高点之间的近远中宽度,改善美学修复效果。观察指标:(1)评价标准:在模型上测量修复前、后种植体与邻牙之间黑三角的水平向和垂直向数值变化,水平测量龈缘水平(黑三角底边)的近远中距离(A-B),垂直测量龈缘中点(黑三角底边中点)至牙冠接触点之间距离(C-D);(2)瓷贴面的检查:有无脱落或缺损;(3)牙龈健康状况:牙龈出血指数。结果:10位患者共14个种植体邻牙接受邻面无创瓷贴面修复,修复后追踪观察6~27个月,平均10.4个月。修复前黑三角的水平向距离平均为(3.1±0.8)mm,修复后平均(1.1±0.5)mm,修复前黑三角的垂直向距离平均(5.3±1.1)mm,修复后平均(2.9±0....  相似文献   

18.
周华 《四川医学》2001,22(12):1192-1193
我院近 2年来对磨牙 (包括前磨牙 )大部分龋损及冠根折、斜折的保存修复采用以根管治疗为基础 ,桩核成形 ,再加铸造金属全冠或金瓷全冠 ,恢复了患牙的形态及功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38颗牙 ,均为大部分龋损或冠斜折缺损患牙。男 15例占 39.5 % ,女 2 3例占60 .5 %。患者年龄 18~ 65岁 ,其中 4 0岁以下患者 2 9例占 76.3%。牙位 :38例中均为缺损在 1/ 3以上者。上颌前磨牙 8例 ,上颌磨牙 5例 ,下颌前磨牙 10例 ,下颌磨牙 15例。 1适应症 :前、后磨牙的大面积龋坏的患牙 ,经清除腐质、龈壁位于龈…  相似文献   

19.
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修复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 ,传统方法修复困难的残根、残冠现在能得到良好的修复治疗 ,恢复患牙的形态和功能。作者自 1997年开始应用铸造桩核冠修复技术 ,根据牙根的解剖特点设计桩核 ,修复治疗残根、残冠 ,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32例患者共 32 0颗桩核。患者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18岁 ,平均 4 6岁。男性 12 1例 183颗牙 ,女性 111例 137颗牙。单纯桩核冠修复 180例 2 4 0颗牙 ,邻牙辅助联冠固位桩核冠修复 34例 4 6颗牙 ,作为固定桥桥基牙修复 18例 34颗牙。随…  相似文献   

20.
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因为其容易导致患者上颌前恒牙萌出障碍、排列不齐、牙间隙过大,邻牙牙根吸收,甚或形成含牙囊肿等临床病症,所以,一经确诊后,应及时予以拔除。骨埋伏多生牙大多位置较深,毗邻解剖复杂,而青少年患者耐受性又相对较低,因此,临床操作要求微创、精细、快速。近年来,作者应用种植机对52例患者68颗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进行外科拔除处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计68颗患牙,全部为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21岁;7~14岁者占85%;36例为单颗,16例为两颗多生牙,共计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