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果县医院住院早产儿10年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碧玲  黄海碧 《广西医学》2009,31(8):1198-1199
目的分析我院10年来住院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构成比、病死率、并发症的变化。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9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5年比较,后5年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9.19%,16.21%)、低体重(10.14%,15.63%)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13.68%,7.0%);并发症:湿肺(3.1%,7.0%)发生率升高,肺炎(20.0%,10.9%)、硬肿症(5.7%,1.4%)、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5.8%,8.6%)发生率下降。结论近5年我院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低体重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部分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855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掌握住院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对策,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 对1989年至2003年苏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死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来苏州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下降显著,1989年至1993年为10.19%,1994年至1998年为7.37%,1999年至2003年为2.20%,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死亡疾病谱发生变化,新生儿肺炎(含早产儿肺炎)为首位死因,早产儿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早产儿死因顺位前移,其中新生儿硬肿症已经退出死因前5位,先天性畸形排在死因第5位。结论 进一步降低住院新生儿病死率要加强对新生儿肺炎的管理,提高早产儿的监护和治疗水平,增强先天性畸形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早产儿状况。方法:对2011~2012年住院分娩资料进行统计回顾分析。结果:2011-2012年产科分娩新生儿总数为3416例,早产儿291例,早产儿发生率为8.52%,其中2011年产科分娩新生儿总数为1443例,早产儿130例,早产儿发生率为9.01%,2012年产科分娩新生儿总数为1973例,早产儿161例,早产儿发生率为8.16%。结论:早产儿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围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量血糖仪监测早产儿、新生儿危重症的血糖变化。方法对98例早产儿、新生儿危重症 给予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微量血糖仪测定异常者抽静脉血糖对照,并对高血糖、低血糖者采取相应措施。 结果高血糖发生率24.4%,其中早产儿10.7%,新生儿危重症34.61%,低血糖发生率13.26%,其中早产儿 14.2%,新生儿危重症9.6%,入院时已静滴葡萄糖者高血糖发生率58.23%,低血糖发生率8.33%,未静滴葡 萄糖者高血糖发生率19.76%,低血糖发生率15.11%,微量血糖仪测定异常者与静脉血糖测定比较无显著差 异。结论微量血糖仪监测早产儿、新生儿危重症血糖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5.
韦立  张琴 《柳州医学》2005,18(2):76-77
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686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8.0%(686/3802)。死亡35例,死亡率为5.1%(354586)。现将其中早产儿死亡35例进行分析,了解我院早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凶素,为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686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8.04%(686/3802)。其中死亡35例,病死率为5.12%(35/686)。现对35例早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我院早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新生儿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10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MSOF发生率早产儿高于足月儿。其常见原发病为窒息、重症肺炎、败血症、硬肿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先天性心脏病、溶血病等。器官功能衰竭按发生比例依次为肺、心、脑、肾、胃肠道、血液、肝、其中呼衰发生率为81.5%,心衰发生率为59.7%。本组病例病死率为70.4%,其中早产儿病死率为82.1%,足月儿为50.0%,过期产儿为66.7%,原发病中,窒息患儿病死率较高为81.5%。同时发现病死率随累及器官数目增多而升高。发生2、3、4个及>4个者病死率分别为48.8%、74.4%、100%,故对早产儿、窒息患儿应予高度重视,注意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双胎儿在围生期的死亡率较单胎儿高2~3倍,而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早产。1986年11月~1996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和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共收治145对双胎早产儿,现就其管理及预后作如下分析。临床资料1.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及日龄:145对双胎儿,计婴儿290名,其中男婴156名,占53.79%;女婴134名,占46.21%;男女之比1.164∶1。同性别双胎113对,不同性别双胎32对。145对婴儿,平均胎龄32.5±2.6周。其中,有双胎家族史者29例。2.入院时情况:290名双胎早产儿中,280名婴儿因病入院,10例因1名婴儿有病,予以入院寄养。入…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早期预防ICH至关重要。我们对48例新生儿ICH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工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1993年10月~1997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Ci7例。其中ICH48例,占住院新生儿15.12%,男27例,女对例;足月儿41例(85.4%),早产儿7例(14.6%)。新生)LICH分为缺氧缺血性和损伤性两大类[‘j。48例中39例有产前产时缺氧(64.6%),生后窒息15例(38.4%)。脐绕颈8例(26.5%),早产儿7例(179%),妊高征4例(10.2%),宫内窘迫3例(76%),产前…  相似文献   

10.
3573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9.48%。同期新生儿死亡48例,死亡率为13.4%0、其中死于窒息21例,占耕生儿死亡的43.75%。新生儿窒息原因臀位为第一位占19.2%,其次是脐带异常15%,净产127%,过期妊娠11.2%,股股早被8.9%,早产儿74%,妊高征71%,巨大儿5.6%,产前出血50%,急产5.0%,其他2.9%。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是横位内倒转术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串最高,其次产钳助产。新生儿窒息339例临床分析@李桂芝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对经口喂养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0月胎龄〈34周的早产儿1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eonatal oral motor assessment scale,NOMAS)、新生儿医学指数(neonatal medical index,NMI)及体格检查方式对早产儿进行评估。结果在194例早产儿中,发生经口喂养不耐受82例(42.3%),经口喂养耐受112例(57.5%);胎龄、口腔运动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影响早产儿对经口喂养的耐受状况(优势比=0.16、0.19、0.39,P〈0.05)。结论早产儿发生对经口喂养不耐受的比例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的评估,促进早产儿从管饲到经口喂养的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12.
高危新生儿转运工作在全国陆续展开,主要目的是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我院自2001年7月~2004年2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368例,其中早产儿94例,占转运总数的25.5%,现将早产儿转运及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1月~2007年9月在1200例剖宫产中,结合新生儿评分、窒息程度的不同,采用“压肺-口对口-插管-呼吸囊IPPV”的程序,抢救窒息儿75例。本组免出足月新生儿1192例(双胎4例)、早产儿12例。其中硬膜外麻醉1156例,局麻39例,氯胺酮麻醉5例。窒息新生儿75例,窒息率6.2%,复苏成功72例,成功率8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常见的产科原因及与病死率相关的临床资料,以求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对104例早产儿产科原因及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胎膜早破为40.38%及宫缩发作为39.43%,剖宫产占62.50%,母亲超过1次孕占75.0%,早产儿患新生儿肺炎占总人数76.92%,新生儿窒息占19.2%,病死率为8.64%。结论早产儿出生的常见产科原因是胎膜早破及宫缩发作,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包括多次妊娠,早产儿的最常见疾病为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窒息,大部分病因可在产时产前得到一定预防。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生儿死因的构成,研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对策,对该院1989年2月至2004年3月死亡的39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合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窒息性疾病、致死性畸形、出血性疾病、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为前五位死因;病理与临床符合率74.5%;7d内死亡者占84.7%,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度危险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占新生儿死亡的比例很大,早产儿占69.0%,低出生体重儿占66.3%。提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早期新生儿的死亡率,防止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积极防治窒息性疾病、致死性畸形、出血性疾病、肺透明膜病、感染性疾病。尸检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wk、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为5.6%,美国为7.1%-17.9%不等。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而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质量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的关键,现将国内外早产儿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菌种,以期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住院的16356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相关资料,包括有无胎膜早破及时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结果16356例新生儿中有胎膜早破史者3432例(21.0%),其中足月儿1060例(30.9%),早产儿2372例(69.1%)。胎膜早破患儿中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35.8%(1227/3432);血培养阳性率为7.6%(260/3432),其中早产儿为6.3%(149/2372),足月儿为10.5%(111/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70,P=0.000)。在培养出的菌种中,G’球菌占58.5%(152/260),G杆菌占33.8%(8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95,P=0.000);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共占血培养阳性菌的75.8%。真菌占7.7%(20/260),真菌感染均见于早产儿。胎膜早破时间≤24h者血培养阳性率为7.7%(119/1544),24h〈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7.2%(99/1382),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9.6%(42/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1,P:0.259)。结论G球菌是胎膜早破后新生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G^+杆菌;真菌是胎膜早破后致早产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随胎膜早破时间的延长,患儿血培养阳性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体重不足2500g的婴儿。目前我国早产儿占新生儿总数的5%-10%。早产儿免疫力低下、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病死率为12.7%-20.8%,是足月产儿的10倍。其中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国内病死率高达70%-80%,而国外相对较低,为33%~70%。  相似文献   

19.
实行母婴同室,进行母乳喂养,对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观察了1996年8~12月在我院出生、实行母婴同室的新生儿257例的疾病发生情况,其各种疾病发生率均低于非母婴同室新生儿。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57例中顺产183例(7.2%).难产(包括胎吸、剖宫产等)74例(28.8%);早产儿15例(5.8%);体重<25009者23例(8.9%):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5.35d。以】994年8~12月出生的非母婴同室新生儿275例为对照组,其中顺产201例(73.l/),难产74例(26.9%);早产)L18例(6.5%);体重<25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701例活产新生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99%,例次率为6.42%,其中,早产儿,低体重,窒息新生儿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其次为脐部,胃肠道;主要病原菌为G^+球菌,其次为真菌。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早产儿,低体重,窒息新生儿,侵袭性操作,其次为住院时间长,非母乳喂养,抗菌药物及激素的应用。对策: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②加强病区管理;③保护和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