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或结合其它皮瓣修复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1例25指.结果:术后19指皮瓣顺利成活;4指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2指皮瓣完全坏死,改行其它皮瓣修复.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结论: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手指知名血管且术后可带有感觉,是修复同指或邻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指骨外露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韦纯霄 《华夏医学》2015,28(1):149-151
指端缺损临床常见,传统的手术修复方法不能重建肢端感觉而严重影响手指功能恢复,手指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采用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患者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带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带蒂皮瓣急症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②方法 分别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同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急诊修复指端缺损病人29例。③结果 经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的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感觉恢复情况: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5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mm,同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mm,邻指皮瓣平均为7mm。④结论 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多,各种带蒂皮瓣均有其优点,应灵活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采用不同带蒂皮瓣修复急症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同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共7种皮瓣为32例指端缺损进行急诊修复,皮瓣全部成活。结果:经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的随访、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感觉恢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5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mm,同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7mm,拇指桡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6mm,拇指尺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6.5mm,邻近皮瓣平均为7mm。结论:指端缺损的修得方法多,多种带蒂皮瓣均有其优点,应灵活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疗效。方法 应用拇指挠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17例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皮瓣的血供、皮肤质地及弹性、外观均良好。两点辨别觉:拇指挠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平均为7.5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8.0mm。结论 对于拇指软组织缺损,应首选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拇指挠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6.
陈芳  刘子琦  韩冬 《当代医学》2009,15(25):103-103
拇指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多见,往往伴有肌腱和骨组织的外露,通常采用邻指皮瓣或交指皮瓣覆盖创面,这种技术游离皮瓣手术难度较大,成活率不高,因此我们在2006年7月-2008年12月开展了应用拇指挠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手指背侧岛状皮瓣这种技术来进行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全都成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对32指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采用了不同的皮瓣修复。其中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重建拇指感觉功能16指,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套脱伤2指,中环指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撕脱伤4指,以手指一侧指背动脉为轴转位修复手指掌侧近中节皮扶缺损10指。结果:除有一例拇指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随访6个月-7年,拇指及指掌侧皮瓣的质地、外观、功能、长度和感觉良好。结论: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中环指岛状皮瓣及指背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损伤及手指掌侧近中节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可靠,手指的外观、感觉、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几种常用局部岛状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应用局部不同岛状皮瓣修复,其中有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动脉岛状皮瓣,邻指动脉顺、逆行岛状皮瓣,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两年皮瓣外形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局部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7):738-739,742
目的:观察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指端(指腹)缺损的患者实行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是修复指端(指腹)皮瓣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富基  张维龙 《吉林医学》1997,18(3):155-155
手指岛状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6例分析王富基张维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5医院132011)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应用手指岛状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6例,均全部成活,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1.
自1980年以来,我院应用六种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5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12~59岁。急性外伤40例,挛缩疤痕11例,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2例。修复部位:拇指29例,手背8例,手掌7例,虎口5例,其它手指4例。皮瓣类型:烧血管逆行岛状皮瓣26例,食指背侧岛状皮瓣17例,骨间背侧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例,第二拿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3例,指动脉岛状皮瓣2例,皮神经血管束逆行岛状皮瓣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52例,边缘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愈合。有2例掌脱部挛缩疤痕,行软组织松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用手指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1997年6月--2002年8月,应用筋膜蒂v-y提升皮瓣、手指侧方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跨区切取手指侧方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皮瓣,修复不同程度的指腹缺损89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以上有45例,修复后指腹的感觉均在S4级以上,外形满意,患均恢复原工作。结论:根据指腹缺损的大小与形状,切取相应的手指皮瓣,手术简单,效果好,是修复指腹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的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切取方法并观察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改良方法切取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1.5 cm×1.0 cm,最大为2.5 cm×2.5 cm,以指动脉及指神经走行为轴线,两边界范围不超过掌背侧中点,以中节指骨远1/4处标记旋转点。切取皮瓣时,在显微镜下使用显微器械分离,靠近指腹中点侧分离指固有神经表面软组织,使其游离,从而间接达到分离出指固有动脉及伴行静脉网的目的,行明道将皮瓣覆盖创面,无张力缝合。供瓣区皮下软组织缝合2针,覆盖裸露的指固有神经,取腕掌侧全层皮片植皮,供皮区直接缝合。石膏腕屈位固定保护1周,术后1周拆除植皮包,如有植皮包渗出早期拆除植皮包,术后2周拆线,拆除植皮包后患指进行屈伸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个月,评定患指功能及外形情况。 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都未发生动静脉危象。术后随访,伤指外形接近健侧正常手指外形,感觉、运动功能满意。 结论 采用此改良方法,切取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操作简易,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手术安全(皮瓣成活),该方法切取时有效保护了指固有动脉及伴行静脉网,从而不发生动静脉危象,术后外形功能满意,损伤轻微,是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手指掌侧V-Y推进皮瓣,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2例。结果32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手术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岛状皮瓣在四肢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曰明 《北京医学》2001,23(3):187-187
我们自1995年1月~2000年1月应用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伤12例,修复下肢损伤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例,均为外伤造成软组织缺损,无法用皮片移植或轴型皮瓣转移来修复,而采用岛状皮瓣修复.皮瓣种类: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及第一掌骨开放性骨折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2例,修复手掌部及拇指间隙软组织缺损1例,手背2例;指侧方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及末节软组织缺损4例;示指近节背侧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内、外踝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各1例;小腿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胫前溃疡1例.皮瓣面积最小为1.5cm×1.5cm,最大为13cm×7cm,皮瓣供区均采用中厚皮片移植.15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年2个月,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应用手指中节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患指中节指动脉逆行岛状皮辩转住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16例134指。该皮瓣切取最大面积为1.4×1.4cm^2,最小为1.2×0.8cm^2。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134指术后随访6-18个月,39例失访,疗效满意。结论手指中节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便,创伤小,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末节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应用指动脉皮瓣及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指动脉及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4例,其中2例2指同时行两种逆行岛状皮瓣,其余均行1种岛状皮瓣。结果本组14例16个皮瓣中,有2例掌背动脉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余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结论对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选择指动脉及掌背动脉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带指背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手指皮肤缺损,尤其是残端骨外露很常见,常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深层组织损伤或外露,通常需皮瓣移位,甚至残端骨短缩,才能完成创面的覆盖。自2002年2月—2007年5月,我们应用指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和残端创面覆盖63例85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85指,男42例,女21例;年龄16~58岁,中位年龄32岁。手指皮肤缺损伴肌腱外露37例,残端骨外露26例。指背筋膜顺行岛状皮瓣修复邻指近节掌背侧皮肤缺损28例32指,指被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中、末节掌背侧皮肤缺损及指端缺损35例53指。1.2手术方法1.2.1皮瓣设计:(1)带指背神经筋膜蒂顺行岛状皮瓣,根据皮瓣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邻指作为皮瓣供区,皮瓣以邻近伤指侧的指背中外1/2交界处为筋膜蒂的轴线,以掌背动脉的远端穿支为旋转点,距指蹼缘以近约1.0cm处,皮瓣可切取至轴心线两侧1.0~1.5cm,不应超过侧正中线。(2)带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首先确定皮瓣的蒂部,远侧指间关节以近背侧均可为皮瓣的蒂部,带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以指背中外1/2交界处为筋膜蒂的轴线。1.2.2皮瓣切取:筋膜蒂部皮肤“S...  相似文献   

19.
王晓辉  苏江波  王晓峰  屈笃哲  张刘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781-1782,F0003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30例手指末节指腹缺损或甲床缺损、骨外露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植皮均成活,手指外观、感觉、功能均满意。结论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是基层医院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保留指神经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应用保留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10例(11指)患者临床资料,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0 cm~3.0 cm×2.0 cm,供瓣区植皮或直接缝合.术后随访3个月~2年,评定患指感觉、功能及外形情况.结果 11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第2天,有3指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其中1指合并动脉供血不足,给予拆除部分缝线、放血、消肿、按摩等处理后明显改善.术后随访,伤指形态接近健侧正常手指外形,感觉评定为S+3,功能满意.结论 采用保留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操作简易,术后效果好,损伤轻微,是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