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酱香型白酒的调味酒种类繁多,但目前关于不同调味酒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重点分析酱香调味酒、窖底调味酒、醇甜调味酒、陈香调味酒、焦香调味酒、老酒调味酒、酸味调味酒的感官特征和风味特点,对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调味酒的作用,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感酱香型白酒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菜肴的灵魂是昧,而昧是运用各种调味原料和佐料采用有效的调昧手段,使调味料之间及调料和主配料之间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产生一定理化反应,从而赋予菜肴一种新滋味的过程。调味方式有多种,如果按照烹饪原料受热的标准来分,一般分为原料在加热前调味,原料在加热过程中调味。原料在加热后调味一属第三阶段调味,可称为补充性调味或辅助性调味一。补充性调味作为一种调味方式存在必然有其价值,有其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成为响当当的调味食品生产大国,中国的调味食品市场也成为世界各国调味食品企业必争之地。在中国调味食品市场上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强势调味产品,各国调味品的强势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互相博弈.中国调味食品市场俨然成了国际化市场:  相似文献   

4.
调味是制作菜肴的核心,是形成多种口味、多种色泽和特殊风格的一项技术措施。行业中常将调味分为:原料加热前调味,原料加热中调味和原料加热后调味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调味是白酒生产中的重要工艺环节,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浓香型白酒调味方案进行优化。选取陈香调味酒、窖香调味酒和翻沙调味酒的使用比例为自变量,试验样品与标准样品感官分数的欧氏距离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好,3种调味酒比例分别为0.023%、0.021%和0.033%时,与标准样品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小。经鉴评,按照该调味配方得到的酒样与标准样品相符,能够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需求。  相似文献   

6.
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这几项工作在白酒生产工作中极其重要,对成品酒的感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是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品评是判定酒质好坏和勾兑、调味水平的主要依据,而勾兑和调味又都是在品评的基础上进行。有人形容勾兑是“画龙”,调味是“点睛”,品评是鉴别。所以说品评是勾兑、调味的前提,没有品评就谈不上勾兑,不会品评的人也不能胜任有水平的勾兑和调味工作。  相似文献   

7.
《上海调味品》2006,(11):37-37
“唯加味佳,调味之家”调出人生百味,调制餐桌美味,作为最早专业从事调味食品生产元老企业之一的上海调味食品厂来说,今天迎来了她70周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了以家禽羽毛水解生产食用浓缩调味液及胱氨酸的加工工艺。从食用浓缩调味液氨基酸成分的分析表明,由此工艺生产的食用浓缩调味液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新型食用浓缩调味液。  相似文献   

9.
采用特殊工艺生产的酒头调味酒,高酯调味酒,陈酿调味酒,综合调味酒,其用量只有0.1‰-1‰,但对提高各种质量档次的清香型白酒,特别是对固液勾调的新工艺白酒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微量成分,能协调酯香,柔和口感,突出风格。  相似文献   

10.
以精制盐为主要原料,研究风味肽‘XIAN 100’、玉米粉、二氧化硅的添加量对制得的调味盐货架期稳定性的影响。以调味盐结块率和休止角为指标,通过双指标加权法对风味肽调味盐货架期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风味肽调味盐的最佳配方为‘XIAN 100’添加量1.8%(质量分数,以下同)、玉米粉添加量3.1%、二氧化硅添加量1.1%、精制盐添加量94.0%,此条件下调味盐的货架期稳定性最好,综合评分为55.38分,产品各理化指标均符合调味盐行业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货架期稳定性好的调味盐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调味成分的分离、复配的技术方法,将姜、蒜及有关辛香调味料,加工复配成调味“效率高、用法简、用途广”的复配姜蒜辛香调味品。  相似文献   

12.
姜蒜复合调味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姜蒜调料在菜肴烹饪过程中调味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以及使用的方便。分别测定了姜泥、蒜泥的相对调味力,并对几种调味辅料进行了处理,用酒精提取得辅料调味液。根据最终产品的要求,确定了4种产品的配方,分别是:姜泥42%、蒜泥40%和辅料调味液(辛辣型)8%的辛辣复合调味料;姜泥42%、蒜泥40%和辅料调味液(香辣型)8%的香辣复合调味料;姜泥40%、蒜泥40%和辅料调味液(辛香型)10%的辛香复合调味料;姜泥40%、蒜泥40%和辅料调味液(清香型)10%的清香复合调味料。  相似文献   

13.
以食药兼用的草本植物藿香为原料,经乙醇回流萃取后,与蒜、姜、大料等调味料进行科学组方复配,研制出集健康、美味、自然、方便快捷于一身,具有地方特色的炖鱼用复合调味料。  相似文献   

14.
李昌文 《中国调味品》2006,(9):30-31,36
主要研究了新鲜大蒜在不脱臭的条件下,通过不同条件的处理,确定了蒜蓉护色、护味的最优条件,最大限度保持了大蒜原有风味,并对蒜蓉、生姜复合调味品的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简介了日本生姜风味油、蒜风味油、葱风味油、胡椒风味油、柠檬风味油、欧芹风味油等的制作方法及特色,给食物增添新奇感,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香菇、大蒜加入酱油的添加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将香菇、大蒜复配后添加到酱油中,并分析制品的色、香、味、体。结果表明:香菇用量为6%、大蒜用量为5%,成品酱油品质最佳。该制品含有较高的氨基态氮,口味鲜美,是一种良好的保健调味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相结合的鱼汤挥发性风味综合评价斱法,幵应用于鱼汤配料配斱研究。方法应用感官评分表、雷达图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等可视化手段将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结合建立鱼汤挥发性风味评价斱法,其中感官评价从鱼腥味、油脂香、豆腥味、生姜味、大蒜味、清香、综合7个感官剖面开展幵应用雷达图分析,浓度评价以风味萃取物的UV-Vis吸收值考察。结果基于所建立的评价斱法,鱼肉250 g,大豆油、生姜、大蒜添加量为鱼肉重的9%、1.2%、3.5%时,所制作的鱼汤风味最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斱法直观、快捷、简单,可操作性强,兊服了单一感官或浓度评价的不足,可拓展应用于新产品开发或新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海虾黄灯茏辣椒酱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海南特产,以黄灯笼辣椒、小海虾、蒜头和白萝卜为主要原料,适量添加盐、白酒、白醋、鸡精和糖等制成一种具有海鲜风味的黄灯笼辣椒酱,温度在85℃以上灌装,制得的海虾米黄灯笼辣椒酱味道极其鲜美,辣而清爽,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辣椒和牛肉为原料, 研究牛肉酸汤的最佳配方, 并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方法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 研究辣椒品种、牛肉预处理方法、姜蒜比例、葡萄糖乳糖比例对牛肉酸汤色差、总酸及感官评分的影响, 得到牛肉酸汤最佳配方;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技术对其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 牛肉酸汤最佳辣椒品种为红尖椒, 牛肉预处理方法为水解处理, 姜蒜比例为1:3(m:m)、葡萄糖乳糖比例为2:1(m:m); 此条件下牛肉酸汤总酸含量为26.91g/kg, 产品口感协调、酸香浓郁。在牛肉酸汤检测出62种风味物质, 比传统酸汤多22种。牛肉的添加使酸汤中的己酸乙酯含量增加了33.62%, 反式-4-癸烯酸乙酯、苯甲酸乙酯、己酸、棕榈醛、柠檬醛等是牛肉酸汤特有的风味物质。结论 发酵得到的牛肉酸汤风味浓郁、口感协调, 研究结果可为牛肉酸汤产品优化及酸汤风味评价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五香调味油加工工艺条件,以五香调味料和大豆油为原料,以电子鼻为检测手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探讨油料比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五香调味油风味的影响,并对五香调味油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配方1五香调味油最优工艺条件为油料比值4(m/m)、浸提时间10 min、浸提温度150 ℃、保温时间18 h。五香调味油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三级大豆油国家标准,表明基于电子鼻检测五香调味油的加工工艺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