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旅游摄影的普及,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相关摄影图像中所表现出的旅游摄影活动与目的地的形象有了更多的联系。基于Tripadvisor网站上国内外游客拍摄的豫园照片,运用视觉表征分析法对国内外旅游者关于豫园形象感知一系列相关要素进行分析,通过摄影技巧方向切入,进一步对隐藏在照片背后的情感进行深度探析等。最后,总结国内外游客对豫园的形象感知,并进行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风险感知的变迁和问题反馈解决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研究对微博平台“新十条”发布后两个月内所涵盖的约30万条帖子进行了数据挖掘与实证分析,深入探讨社交媒体平台上风险感知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情绪对风险感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负面情绪“恶”的传播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4年和2019年的微博数据,通过词频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探析京津冀地区公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知特征,结果表明:1)公众对非遗文化感知在2014—2019年呈现增强趋势,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呈现由北京和天津双中心向京津冀全域扩散、由剧场这类单一类型场所向多种文化场所扩散的趋势,非遗文化类别从传统戏剧和曲艺为主向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俗、传统美术等多种非遗文化类别扩展;2)公众情感的正负趋向分析可以为非遗文化活动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以人为本的视角,公众情感态度总体是积极正向的,正负情绪趋向主要受非遗项目认知、周边配套设施便利程度、现场体验等方面的影响;3)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既丰富了非遗文化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京津冀各地之间,特别是北京与津冀之间的交流与空间联系,与地理学上的距离衰减规律不一致,体现了文化联系视角下的京津冀区域关联的差异特点,而非遗文化活动与文保单位或文化遗产地的关联,表明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意识在增强。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对于环境保护来说也成为世界重视的重点工作,环境评价是针对环境的具体情况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单靠环境评价工作人员来参与的话,会造成环境评价存在片面性,缺乏全面性,有很多方面都不一定能考虑周全。而通过公众来参与到环境的评价工作中的话,从公众的不同角度来看到环境,更能突出环境评价的全面性,更有利于找出当今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体是校园重要的造景要素,以校园人群对水体景观的质量感知为研究对象,运用公众感知与专业设计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经过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1)植被覆盖和绿化色彩对比与水体景观视觉环境质量高度正相关;2)视线角度对大面积水域、大规模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影响较大,而对小面积的水域景观影响不大;3)水环境质量对视觉景观有明显的影响,但在照片评价中体现不出来.据此提出:在校园景观规划中需注重水体与植被的搭配,校园管理中须注重水体质量的维护.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果苗生长环境信息获取科学度低、时效性差等不足,将物联感知与GSM技术应用到果苗生长环境监测系统中.通过采集果苗生长所需的空气和土壤温湿度信息,利用GSMTC35(i)模块以短消息的方式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实时将采集的信息发送到果农手机端.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监测数据准确,有利于减轻果农劳动强度、提高果苗生长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的环境现状、面临的危机以及环境治理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是名城旅游形象设计和塑造的重要基础,而评价的关键是指标的选取.文章在遵循针对性、可感知、全面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从影响旅游者对名城实地旅游形象感知的客观因素中,筛选出实地旅游感知形象评价指标,从而为历史文化名城实地旅游形象评价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集.  相似文献   

9.
色彩景观是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方性与民族性,色彩景观营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村落个性和风貌的塑造,影响公众对村落景观环境的感受.研究以闽南蟳埔村为例,开展色彩特征量化分析及公众感知定性评价,研究表明:1)蟳埔村环境基底色彩略艳丽明亮杂乱,人工色彩混乱,自然色彩单调,需创造更愉悦和谐、温馨传统的氛围;2)历史人文色彩较丰富艳丽明亮,传统服饰已失去传统色彩特征,传统建筑色彩具有闽南地域特征,需创造更素雅和谐传统的色彩风貌.建议通过色彩景观统筹规划与分级管理,强化蟳埔村地域传统色彩特征,合理规范人工色彩的管理控制,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色彩层次进行色彩景观提升.  相似文献   

10.
白雁冰 《科技资讯》2011,(30):147-148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也是建设项目及专项规划等环境影响报告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以期提高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对2010年太原市9个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进行检测并做出评价,以便为太原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全年的现状以及提出整改对策提供依据。监测发现,太原市在二季度时公共场所内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基本达标;一、四季度在饭店和宾馆这类人群密集场所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而三季度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甲醛和氨。  相似文献   

12.
以芦溪县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为出发点,从开展监测工作,加强质量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移民后,由于环境发生改变,移民将产生相应的环境感知,而环境感知将会影响移民的环境适应程度。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评估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生态移民所处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探析了移民在环境变迁过程中的环境感知特性及其规律。研究表明:搬迁之初,移民呈现出对迁入地生产环境感知最为敏感,维持基本生计、增加收入成为移民首要考虑的问题。随着搬迁时间的增长,移民对迁入地生活环境感知程度增强,相对于生产及文化环境而言,移民对迁入地生活环境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更为关注。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移民对民俗宗教、文娱设施、邻里关系等文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气相色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分析了它们在环境监测中不同的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指出应健全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以促进公众的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环境诉讼属于私益诉讼。由于私益诉讼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公益诉讼。在对环境权、主体资格、举证责任以及费用问题进行必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公民社会”,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安徽乡村环境治理中,政府组织为公众提供的参与渠道明显偏少;乡村环保NGO作用有效性极其有限;末端参与是公众参与其间的最主要方式。深究其因源于基层政府角色定位模糊,促动公众参与的意愿不高;县域环保NGO病态发育的整体态势;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较弱,缺乏环境治理热情。欲以环境“善治”而创设乡村“三美”之景,尚需要明确政府职能,切实推行民主化决策,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做好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增强互动、密切合作;完善县域环境法规,有序推进乡村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环境监测的针对性、监测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了运城市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环境监测质量的内涵以及环境监测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介绍了环境监测全面管理的基础工作以及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生物传感器由于其便捷、快速、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广泛。通过简要综述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和分类,在水体、农药、大气监测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应用趋势,让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