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回顾了光生物反应器中微藻生长影响因子研究的总体情况,通过对其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得出,光照对微藻生长起着主要限制作用;二氧化碳、温度、营养盐及水动力特性对微藻生长影响较显著,各因子均存在一定的范围的适宜值能促进微藻生长;溶解氧和pH等因子也对微藻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其作用程度相对上述因子较低。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有:1相关影响因子对微藻生长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定量描述尚不完全;2各影响因子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目前所展开的综合研究较少;3缺乏对光生物反应器制作材料的优化筛选及其与微藻生长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内传递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杰  姜泽毅  张欣欣  张欣茹 《化工进展》2012,31(7):1407-1413,1418
微藻规模化培养过程中光生物反应器内传递现象是影响微藻的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综述了光生物反应器内传递现象(光传递、传热、传质和传动量传递)及其数学模型研究进展,分析了光生物反应器结构和尺寸对光传递和传质的影响,总结影响各传递现象的重要参数,如光吸收系数、体积传质系数等,为高效光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及放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微藻固定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光照、温度、pH和营养成分对微藻固碳生长的影响。从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光的供给、混合与传质入手,合理设计反应器来提高效率。探讨了微藻固碳后的采集及其潜在的应用,破解长期存在于经济发展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对微藻的应用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邓传杰 《山西化工》2014,34(4):80-82
小球藻属于单细胞藻类,在地球上出现得非常早,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脂质、蛋白质、食用纤维,且有抗病毒感染、抗病原菌等活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微藻太阳能运用个体小、生长迅速、效率高且易培养,所以人们很重视微藻开发工作,并在医药制品、食品保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论述了光生物反应器种类和特点、光生物反应器的性能影响因素,进而设计出一种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的罐式光生物反应器;介绍了光生物反应器在煤化工废水处理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存在的附壁现象、光衰减现象以及光暗循环频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内置组合转子新型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以小球藻为培养对象,BG11为培养基,以光密度作为检测指标,比较了新型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和锥形瓶静态培养对于微藻生长的影响。同时也分别比较了在不同光暗循环周期下(L∶D=18∶6和L∶D=24∶1),新型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和锥形瓶静态培养对于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扩大培养10倍之后,光暗周期为L∶D=18∶6的对照组最终OD值、比生长速率均要大于L∶D=24∶1的对照组,其中新型反应器中最终OD值高出17.1%,比生长速率高出0.66%,锥形瓶中最终OD值高出13.63%,比生长速率高出6.67%。  相似文献   

6.
光生物反应器对工业锅炉烟道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工业化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3种主要CO2利用方式,阐述了工业锅炉烟道尾气所含多种重金属元素会在藻液中形成重金属离子,微藻在吸收CO2的同时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指出当重金属离子在藻液中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会造成光生物反应器的微藻生长系统崩溃,不能直接采用工业锅炉烟道尾气作为工业化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系统的碳源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7.
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固定和转化CO2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目前,CO2转化的主要方法为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转化CO2存在转化效率低、能耗高、对设备耐温耐压性能要求高等缺点,生物法主要是指酶法及微藻固定CO2,其由于反应条件温和且绿色无污染的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多酶体系和微藻固定CO2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多酶体系的选择和优化、微藻筛选与基因工程育种、光反应器设计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合成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并指出构建新的多酶体系将CO2固定与有用物质生产相偶联是生物酶法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外,基因工程微藻的构建及新型光反应器的研发是提高微藻法固碳效率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是石化柴油的替代品。微藻种类多、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速度快、生物产量大、含油量高,已成为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最有潜力的原料之一。综述了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优点及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微藻生物柴油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实际需求,指出未来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微藻相对于其他的生物柴油原料有占地面积少、含油量高、生长周期短等不可比拟的优点。微藻生物柴油在试验规模下容易实现,但放大到工业化生产比较困难,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高及微藻生长速率和油脂积累量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对微藻生物柴油的研究历程、流程、存在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光是影响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在一定的外部光强下,光生物反应器内部的混合状况对微藻细胞生长有重要影响.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对一种新型多节隔板-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在不同通气量下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与PIV(Particle Image Veloeimetry)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FD模型可用于光生物反应器流场的模拟;利用CFD模型对不同隔板节数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对光照方向混合进行定量研究,并通过分析光照方向径向速度U、下降通道体积平均湍动能ADT、流体(藻液)绕隔板循环一周所用时间tc、下降通道(光区)停留时间占藻液绕隔板循环一周所用时间的比例ε四个参数来优化光生物反应器的隔板节数.理论分析表明,三节隔板-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为最佳选择,并通过球等鞭金藻3011培养实验对此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孙锋  潘大伟 《广东化工》2013,(23):24-25
当反渗透进水硬度过高时,容易污堵膜,需要采用预处理进行软化,文章研究了进水在经过双碱软化之后,硬度下降60%,但产水电导率和COD与没有经过软化时相比较没有大的变化,都能够达到很高的去除率.最重要的是膜的污堵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得膜的清洗周期延长到没有软化前的三倍.  相似文献   

12.
在常规PET生产过程中,切粒机作为工艺控制产品外观品质的最后一道关卡,承载着重要使命。介绍了切粒机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艺控制流程。分析了切粒机存在问题,如切片外观粒径不规则,切片结晶度差异对内在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改进预防措施。有效保证设备高效、长久、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用于热熔胶的聚酰胺树脂合成组成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二聚酸、共聚酸、乙二胺与哌嗪合成出可用于热熔胶的二聚酸型聚酰胺 (PA)树脂 ,研究了上述合成组成与PA树脂基本性能 ,如软化点、拉伸强度、玻璃化温度与熔融粘度等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探讨了合成组成对PA树脂用作热熔胶时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离心泵教学在《化工原理》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离心泵教学中存在的理论知识与泵的实际运行难以衔接问题,制作了具有五点特色的离心泵教学课件:设计清新幻灯片模板,构建绿色授课环境;文字和计算式清晰规范,演示文稿简洁美观;采用动画和实物图片等形式多样的离心泵素材,授课内容直观生动;按照各种教学方法的逻辑条理,有序显示离心泵授课内容;紧扣离心泵知识要点,凝练演示文稿展示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化工》2017,(8):29-30
旨在探究火药的性能变化对弹药作战效能影响,分别从含氮量、挥发份含量、药型尺寸、硝化甘油含量、安定剂含量五个方面发生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生变化后对弹药勤务处理、安全储存、理化性能、弹道参数的影响,对于确保弹药平时储存安全,战时打得响,发挥预定的作战效能,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玻璃器皿口部积瘤的研究曾孝宇,张建国,徐洪福(天津轻工业学院300222)StudyontheKnotontheMarginofGlassware¥ZengXiaoyu;ZhangJianguo;XuHongfu(TianjinInstituteof...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马来酸酐化聚丁二烯(MLPB)在软木填充丁腈橡胶制品和丁基橡胶配方改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MLPB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机填料与橡胶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IIR胶料的自粘性能和撕裂强度等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丝瓜络的酒制工艺方法。方法:以丝瓜络的活性成分群提取率和抗风湿作用药理指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丝瓜络的酒制工艺,确定工艺参数。结果:干净丝瓜络加酒量15%,浸润40 min,微波干燥60 s。结论:该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20.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耐热及耐腐蚀性能,但脆性很高;钢铁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可靠性,但耐热、耐磨、耐腐蚀等性能较差.将二者优点结合起来,可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本文采用在金属表面衬瓷的新技术,制成一种"铸钢表面衬瓷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基体是45号铸钢,具有中碳钢良好的塑、韧性和可靠性;表面由纳米复合陶瓷组成,表现出陶瓷的优异耐磨、耐热和耐腐蚀性.本文检测了该材料的耐磨性,利用SEM对衬瓷层的成分分布、显微组织和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该复合材料衬瓷层厚度达到600 μm以上;沿垂直表面的方向由表及里,陶瓷相含量逐渐下降;界面无缝隙、无裂纹,结合紧密,是衬瓷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