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早期弹性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颈总动脉无粥样硬化斑块的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正常组,均进行VVI检测,分析2组颈动脉长轴切面管壁的运动矢量图、重建三维参数图,测量其最大切向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糖尿病组颈总动脉长轴运动矢量图及重建三维参数图与正常组形态基本一致。糖尿病组颈动脉各位点Vs、Smax、SRmax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VVI技术可应用于早期检测和评估糖尿病对颈动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初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颈动脉运动特点,探讨VVI技术检测颈动脉壁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3例研究对象根据标准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非血瘀证组(非血瘀组,n=22)、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组(血瘀组,n=26),对照组(n=25);应用VVI技术检测颈总动脉的正向峰值应变(S+max)、负向峰值应变(S-max),正向峰值应变率(SR+max)及负向峰值应变率(SR-max)。结果:①S-max和S+max组间比较血瘀组颈动脉S-max和S+max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非血瘀组颈动脉S-max和S+max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max和S+max组内比较三组组内颈动脉各壁S-max和S+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SR-max和SR+max组间比较血瘀组、非血瘀组颈动脉SR-max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血瘀组颈动脉SR-max显著小于非血瘀组(p〈0.05);血瘀组颈动脉SR+max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非血瘀组颈动脉SR+max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SR-max和SR+max组内比较三组组内颈动脉各壁SR-max和SR+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VI技术可较好地判断颈总动脉管壁弹性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速度向量成像超声(VVI)技术评价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温胆片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等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梗死恢复期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营养脑细胞、改善血液循环、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服温胆片,2组疗程均为3月。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用VVI软件自动识别和跟踪颈动脉血管内膜,自动测量各节段最大切向应变(S_(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_(max))、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MT、R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SV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项指标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VI技术检测结果:治疗组颈内动脉内膜速度向量大小、方向比较趋向一致,对照组颈内动脉血流方向紊乱、不同步;治疗组颈内动脉各个节段的S_(max)、SR_(max)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幅度也较大。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温胆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改善颈动脉血供及颈动脉弹性。VVI技术能有效显示颈动脉内壁弹性情况,较为准确地评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是通过对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在B/M模式下,采集收缩期、舒张期的血管壁运动所产生的相位偏移信号进行分析;实时跟踪、描记管壁运动轨迹并以曲线显示,然后将其存入e-DMS系统,进行在线或脱机分析.其成像原理是通过采集同时含有管壁运动振幅和相位的原始信息;因血管内径随着血流的改变而变化即收缩期时管径增大、舒张期管径变小,所以在相邻两次接收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时相位会改变;通过零交叉方法将其实时地转换为距离测量,这样管壁的位移及时相的改变都能获取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方法: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病变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以粥样硬化斑形成、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增高为主要特点。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是评估颈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动态观察糖尿病对动脉侵害的进展情况,可给临床预防和治疗血管病变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易导致心血管的慢性进行性改变。糖尿病作为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患瞢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危险度为正常人的2~4倍。目前大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冠心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有数据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时的症状小典型、不明显,客观病变较严重,预后较差。因而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在研究能预示糖尿病危险度的指标和方式,以期降低病死率。目前临床上不少学者把颈动脉壁厚度作为判断糖尿病危险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动脉功能改变与脉搏速度(PWV)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61例,按病程分为2组:病程≤5 a为A组(30例),5 a为B组(31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C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3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M型超声记录颈总动脉(CCA)前后壁的运动幅度变化,测量舒张期和收缩期内径,计算内-中膜横截面(IMSCA)、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和顺应性等参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测量计算PWV。结果B组比A组及对照组IMSCA、僵硬度指数增大,PWV加快,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P0.05)。IMSCA、僵硬度指数与脉压正相关(P0.01),PWV与僵硬度指数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僵硬度指数增大,弹性功能降低,PWV加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13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血糖和血压控制组(简称对照组,32例),B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组(32例),C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加维生素E组(32例)和D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加复方丹参滴丸组(34例)。其中D组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证8例、气阴两虚证5例、阴阳两虚证8例及血瘀气滞证13例。定期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血压(BP),治疗前及治疗后1、3、5年时均行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动态观察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分析与FBG、血脂和BP等关系。结果共有105例患者完成了5年随访。4组患者总胆固醇(TC)水平呈降低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升高之势,C组和D组略优于B组,但明显优于A组;5年间,各组患者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波动不明显。病程中4组患者颈动脉IMT均逐渐增厚,且斑块数量逐渐增多,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D组增厚的程度明显小于其他3组(均P0.01)。糖尿病患者IMT与HbA1c、HDL-C、LDL-C、TC和TG密切相关,尤其是D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有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对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检测价值。方法: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共纳入76名成功接受PCI治疗的气虚血瘀证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MI分为术后发生PMI组(n=16)和术后正常组(n=60)。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 h进行传统超声心动和VVI检测,评估心室壁运动、心脏结构以及左室收缩功能情况。结果:2组VVI应变的动态变化中,发生PMI组患者术后24 h前壁、侧壁、下壁、后间隔、后壁、前间隔的心尖段以及侧壁和前间隔中间段的应变相较于术前发生了明显下降(P0.05),术后正常组患者术前、术后应变均未见显著改变。2组VVI应变率的动态变化中,发生PMI组患者术后24 h前壁、下壁、后间隔、后壁、前间隔的心尖段以及前壁基底段的应变率相较于术前发生了明显下降(P0.05),术后正常组患者术前、术后应变率均未见显著改变。传统超声检测方面,2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相关参数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VVI相较于传统超声心动可能有助于PMI的早期发现,但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52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Ⅰ组)、46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Ⅱ组)和48例非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Ⅲ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Ⅰ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率分别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可有颈动脉斑块形成、中层内膜增厚,颈动脉超声为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心肌梗死提供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通络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187只DP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味通络组、藤类通络组、虫类通络组。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8周测定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2周、4周、8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而且呈下降趋势(P<0.01)。各治疗组均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期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通络中药随着疗程延长均具有延缓神经病变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颈动脉斑块内生血管中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经常规超声诊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3例,均接受SMI检查,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SMI与常规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回声分级评价的一致性。结果:SMI探查结果显示,63例患者共发现79个斑块内可见新生血管形成,其中低回声斑块47个,混合回声斑块32个,且低回声斑块平均厚度及平均长度均较混合回声斑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SMI与常规超声对颈动脉斑块回声分级评价Kappa值为0.525,P<0.001,提示两种方法用于颈动脉斑块评价一致性良好。且在常规超声确诊的6例回声分级0级患者中,4例经SMI评价回声分级1级,2例经SMI评价回声分级2级,可见SMI对于低回声信号评估价值更高。结论:SMI可有效反映颈内斑块新生血管形成,且与常规超声一致性良好,且SMI用于低回声斑块内血流信号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血脂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db/db糖尿病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2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血脂康低剂量(0.3 g/kg)、高剂量(0.6 g/kg)及安慰剂灌胃8周,同周龄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对照组。投药8周后行糖耐量试验,治疗前后分别测定db/db糖尿病小鼠及db/m小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与db/db对照组比较,血脂康不同剂量组治疗8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空腹血糖下降(P〈0.05)。糖负荷120 min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均低于db/db对照组,而血脂康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康两组治疗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血脂康在降低血脂、血糖的同时,能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对周围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独立于调脂降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T2DM合并CA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对照组136例。最终纳入病例数为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33例。对照组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益肾活血化痰方。两组均观察用药12周。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判断,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数目、颈动脉血流速度[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D)]及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TC、 LDL-C、 TG]。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 54.14%(72/133),治疗组为 65.32 %(81/12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C、TG、LDL、FBG及HbA1c水平降低,治疗组颈动脉IMT、斑块数目、RD及对照组斑块数目均减少,治疗组Vmax、Vmin 增加(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数目及RD减少,Vmax增加(P<0.05)。结论 益肾活血化痰方对T2DM合并CAS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中医证候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数目、血流速度、血流阻力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血塞注射液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40mL,观察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在MCV和SCV的传导速度方面,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低灌注状态,体现了活血通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梗死、缺血、正常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的变化,以期找出冠心病患者在应变率成像中的表现特征及一般规律,以达到早期、准确发现诊断冠心病。方法用应变率成像分析99例冠心病患者及92例正常对照组左室各心肌节段收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梗死心肌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均较正常对照组相应明显减低,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心肌缺血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有统计学意义,而舒张早期应变率仅有39%的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正常心肌节段的各期应变率及心肌梗死组、心肌缺血的舒张晚期应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变率成像能够准确、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19.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1VI)技术可以同时对多个节段的局部心肌进行取样,并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定量显示多个取样部位心肌运动的速度曲线变化,可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改变以及室壁运动的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可以同时对多个节段的局部心肌进行取样,并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定量显示多个取样部位心肌运动的速度曲线变化,可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改变以及室壁运动的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