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犬血浆中牡荆素鼠李糖苷的HPLC法,初步研究益心酮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应用自身对照设计实验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剂量口服益心酮缓释片(2片×288 mg/片)和市售普通片(4片×144 mg/片)后,Beagle犬血浆中牡荆素鼠李糖苷的浓度,应用非隔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和3p87程序对药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益心酮缓释片和普通片口服后在Beagle犬体内过程可分别用单室和双室模型描述;药动学参数为:口服普通片:T1/2=8.94 h,Tmax=1 h,AUC0-∞=5 880.4 ng.h.mL-1,MRT=6.1 h;口服缓释片:T1/2=5.22 h,Tmax=4 h,AUC0-∞=6 792.75 ng.h.mL-1,MRT=8.4 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5.5%。结论:自制缓释片在犬体内表现出了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
甘露醇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5例静注甘露醇的良性颅内高压病人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病人 靜注20%甘露醇0.76±0.05g/kg后的动力学变化为二房室模型,参数:T1/2α=0, 21 ± 0.17 h T1/2β =1.23±0.22h,V= 0.15±0.03L/kg,K21 = 4.06±4.53h-1K12 = 3.65±5.88h-1K10= 0. 98 ± 0.27h-1、病人于用药后21.4土11.82min 脑压下降到最低值为2.28±1.29kPa,随着血药浓度的快速下降脑压开始复升,1 h超过初始值(2.84 ± 1.54kPa),到3 h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为3.89 ± 1.85 kPa,出现明显的“反跳”现象。用药后3h脑脊液中甘露醇浓度升高,说明甘露醇可以透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3.
陈鼎雄  黄诗亮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7):1346-134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中氢氯噻嗪、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 、硫酸胍生、地巴唑、氯氮、磷酸氯喹和盐酸异丙嗪等 8 种组分含量的方法。 方法 提取溶剂为甲醇 - 水 (50 ∶ 50) ,色谱柱为 Ultimate XB-C18(4.6 mm × 150 mm ,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5 mmol·L-1 庚烷磺酸钠溶液 - 冰醋酸 (55 ∶ 45 ∶ 0.25), 检测波长为 284 nm 。 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氢氯噻嗪 30.2~151.0 mg·L-1 (<>r=0.999 8) ;维生素 B610.2 ~ 51.0 mg·L-1 (<>r=1.000 0) ;维生素 B1 10.1~50.5 mg·L-1 (<>r=0.999 9) ;硫酸胍生 12.1~60.5 mg·L-1 (<>r=1.000 0) ;地巴唑 99.8~499.0 mg·L-1 (<>r=0.999 2) ;氯氮 20.1~100.5 mg·L-1 (<>r= 1.000 0) ;磷酸氯喹 24.88~124.4 mg·L-1 (<>r=1.000 0) ;盐酸异丙嗪 30.3~151.5 mg·L-1 (<>r=1.000 0) 。平均回收率 (<>n=9) 分别为氢氯噻嗪 101.2%(RSD=1.4%) ,维生素 B6102.2%(RSD=0.9%) ,维生素 B1100.5% (RSD=1.5%) ,硫酸胍生 101.6%(RSD=1.5%) ,地巴唑 101.8% (RSD=1.1%) ,氯氮 99.3% (RSD= 1.3%) ,磷酸氯喹 101.5%(RSD=1.6%) ,盐酸异丙嗪 101.7 % (RSD=1.7%) 。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于该复方制剂中 8 种组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酸镁口服液化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葡葡糖酸镁口服液的化学稳定性,探讨其内在质量。方法:依据化学动力学原理,以旋光法定量,采用经典恒温法,测定本品的降解速度常数(K),并由Arrhenius公式计算出有效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酸镁口服液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室温25℃条件下T25℃0.9为25.4年。结论:葡萄糖酸镁口服液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为新药生产、使用、贮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卢利沙星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三乙胺水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为2.8)-乙腈(67.5∶32.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25℃;波长275 nm;进样量10μL。结果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0~10.00 mg·L-1,r=0.999 3(n=5),低、中、高3个浓度加样回收率为101.2%,99.8%,98.2%;RSD依次为1.2%,0.9%,0.4%(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QAMS测定一清颗粒中4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方法: 采用RP-HPLC,Accur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水溶液(85:1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以大黄素为内参物,采用QAMS测定11批一清颗粒中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6%,98.8%,99.5%,99.4%,RSD分别为0.29%,1.8%,2.7%,3.8%。f大黄酸/大黄素254 nm=1.14,f大黄酚/大黄素254 nm=1.47 f大黄素甲醚/大黄素254 nm=1.04,r大黄酸/大黄素=0.64,r大黄酚/大黄素=1.38,r大黄素甲醚/大黄素=1.88,两种含量测定方法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控制一清颗粒中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人血桨中环丙氟哌酸浓度。以甲醇-乙腈-0.01 mol/L磷酸盐 (25:20:55)为流动相,荧光338/455nm检测。线性范围0.15-5.0μg/ml, 平均回收率98.75%-104.32%,日内日间差异<8.18%。以本法测定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环丙氟哌酸血药浓度并分析药代 动力学,结果单剂量口服500mg环内氟哌酸后,药时曲线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Tmax=l.186土0.472 h,Cmax=2.573± 1.198μg/ml。AUC=13.602±6.630μg/ml-1h,V/F=153.110±66.571L。 T1/2β,=5.67±1.85h。  相似文献   

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黄中5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地黄药材中梓醇、益母草苷、腺苷、肉苁蓉苷A及毛蕊花糖苷等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Grace Allitma C18(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25 ℃。结果 梓醇、益母草苷、腺苷、肉苁蓉苷A和毛蕊花糖苷质量浓度分别在12.47~997.22、2.85~227.78、0.36~28.75、1.30~104.17、1.65~131.94 μ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1.000 0、0.999 9、0.999 9和0.999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RSD=2.20%,n=9)、98.8 %(RSD=2.38%,n=9)、98.8%(RSD=3.10%,n=9)、99.1%(RSD=3.28%,n=9)和100.0%(RSD=2.10%,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地黄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地黄药材中5种指标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U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野菊花中蒙花苷和绿原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C18 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以0.2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 nm,柱温25℃。结果: 蒙花苷在3.0~12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99.43%,RSD 1.54%(n=6);绿原酸在0.48~19.2 mg·L-1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98.67%,RSD 2.13%(n=6)。结论: UPLC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结果准确且高效、简便,可用于野菊花中蒙花苷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中马来酸依那普利和叶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以乙腈-40 m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40∶60)(含10 mmol·L-1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磷酸调pH到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为60℃。结果马来酸、叶酸和依那普利之间能够达到很好分离;马来酸依那普利的线性范围为202.5~810.0 mg·L-1,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1.15%(n=9);叶酸的线性范围为16.28~65.12 mg·L-1,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100.11%,RSD=1.20%(n=9)。结论该法能够同时测定两组分的含量,而且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批次样品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川芎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川芎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川芎嗪和阿魏酸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二味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柱温25℃;梯度洗脱,流动相A(1%冰醋酸),B相为甲醇;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98 nm处检测。结果川芎嗪回归方程Y=58.401ρ+3.931 8,r=0.999 7,在0.25~25mg·L-1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1.00%,RSD为2.7%;阿魏酸回归方程Y=76.976ρ-12.375,r=0.999 9,在0.35~35 mg·L-1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8.17%,RSD为1.3%。结论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和阿魏酸含量比各单煎液中含量要高。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HPLC同时测定赤芝中4种三萜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佳  陈晓辉  毕开顺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220-2222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赤芝药材中灵芝酸C2、灵芝烯酸A、灵芝酸A和灵芝酸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5 ℃。结果:灵芝酸C2、灵芝烯酸A、灵芝酸A和灵芝酸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50.0 mg·L-1(r=0.999 9),7.2~72 mg·L-1(r=0.999 9),11.67~116.7 mg·L-1(r=0.999 9)和5.32~53.2 m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8.8%(RSD1.5%),99.1%(RSD1.9%),99.5%(RSD1.4%)和98.5%(RSD1.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赤芝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赤芝药材中灵芝酸C2、灵芝烯酸A、灵芝酸A和灵芝酸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5 ℃。结果:灵芝酸C2、灵芝烯酸A、灵芝酸A和灵芝酸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50.0 mg·L-1(r=0.999 9),7.2~72 mg·L-1(r=0.999 9),11.67~116.7 mg·L-1(r=0.999 9)和5.32~53.2 m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8.8%(RSD1.5%),99.1%(RSD1.9%),99.5%(RSD1.4%)和98.5%(RSD1.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赤芝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红花子中芦丁与槲皮苷的含量。方法芦丁的含量采用Shimadzu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H3PO4溶液(42:5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25℃,用外标法定量;采用Shimadzu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溶液(45:5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50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槲皮苷的含量。结果芦丁的线性范围0.053~0.53μg,r=0.9999;槲皮苷的线性范围0.40~2.00μg,r=0.999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15.
黄芪中元素铜与有机物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书兰  顾萱  马丹  胡育筑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49-1253
目的:通过对黄芪中有机成分的提取,探讨元素铜与总黄酮(TFA)、多糖(TPA)及总皂苷(TSA)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萃取法从黄芪中分离出TFA,TPA和TSA,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相应提取物中元素铜。结果:元素铜在不同有机成分中均有分布,其中TFA及TPA中含量较多;不同有机成分与元素铜在提取量上的相关性差别较大,元素铜与TFA及TPA相关性较强(r21=0.754 8,F1=57.202,P<0.01和r22=0.499,F2=21.906,P<0.01),而与TSA没有相关性(r23=0.002 6,F3=0.041,P>0.1)。结论:相关性分析能反映黄芪中有机成分与元素铜的关系;有机成分的含量及其结构特征可能是决定黄芪中元素铜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中枸橼酸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山楂中枸橼酸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sb C18柱,磷酸二氢铵-磷酸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25℃。结果枸橼酸回归方程Y=3510.8+56992.3X,r=0.999 9,线性范围0.79~15.96μg。生山楂中枸橼酸平均回收率为103.4%,RSD=0.9%;焦山楂中枸橼酸平均回收率为98.8%,RSD=2.8%(n=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山楂饮片中枸橼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天麻头风灵胶囊中蒙花苷、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25∶75);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78nm。结果蒙花苷、哈巴俄苷和肉桂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1.0~110,4.60~46.0和4.20~42.0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0.9996和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RSD=1.9%,n=9),100.3%(RSD=1.6%,n=9)和101.8%(RSD=1.7%,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天麻头风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HPLC-PDA测定小半夏汤中的核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科卫  吴皓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3):1826-1828
 目的建立同时对小半夏汤中的5种核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柱(4.6 mm×250mm,5μm),以乙腈-水(1∶99)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1,λ220~300 nm,柱温30℃。结果小半夏汤中的尿嘧啶、黄嘌呤、尿嘧啶核苷、次黄嘌呤核苷、鸟嘌呤核苷等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6.88~110.08 mg·L-1(r=0.999 6),2.82~45.04 mg·L-1(r=0.999 8),22.40~358.48 mg·L-1(r=0.999 9),1.96~31.32 mg·L-1(r=0.999 9),16.54~264.72 mg·L-1(r=0.999 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1%(RSD=1.36%),100.21%(RSD=1.22%),99.98%(RSD=1.30%),100.44%(RSD=1.62%)和100.27%(RSD=1.36%);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0%。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作为小半夏汤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小檗碱和黄连总生物碱中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小檗碱、黄连总生物碱和清热通腑片中小檗碱在大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特性,同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小檗碱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小檗碱的吸收特性,UPLC测定小檗碱质量浓度,计算小檗碱的油水分配系数、肠吸收速度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 结果: 小檗碱和黄连总生物碱在肠液/正辛醇中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213 5,0.175 7。小檗碱在空肠中Ka=0.046 6,Papp=4.88×10-6cm·s-1,回肠中Ka=0.034 9,Papp=4.13×10-6cm·s-1;黄连总生物碱在空肠中Ka=0.035 1,Papp=3.92×10-6cm·s-1,回肠中Ka=0.026 6,Papp=3.21×10-6cm·s-1;清热通腑片在空肠中Ka=0.028 3,Papp=3.11×10-6cm·s-1,回肠中Ka=0.018 1,Papp=2.23×10-6cm·s-1结论: 小檗碱在空肠和回肠中均有吸收,且吸收速率较慢,但空肠吸收速率大于回肠,具有显著性差异;小檗碱的吸收快慢为小檗碱对照品>黄连生物碱物>清热通腑片,小檗碱油水分配系数的预测结果与肠吸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两种氧氟沙星片剂的生物利用度是否有差异。方法:9名志愿者交叉服用两种氧氟沙星片剂,用反相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测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试验片剂T1/2=6.08±0.81 h,Tm=1.04±0.47 h,cm=3.02±0.69 μg/ml,AUC=19.61±0.99 (μg·h)/ml;对照片剂T1/2=5.44±0.92 h,Tm=0.91±0.47 h,cm=2.95±0.75 μg/ml,AUC=19.20±1.51 (μg·h)/ml。结论: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氧氟沙星片剂的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