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河南省栾川县磨坪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处于叫河—庙沟铅锌金钼成矿远景区中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通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基本查明了栾川县磨坪地区的Pb、Zn、Cu等11种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和富集规律;确定研究区元素Au、Ag、Pb、Zn等元素共生组合关系。根据异常所处的地质特征结合各元素异常之间空间关系、组合特征,共圈定8处综合异常,并将HT08异常区作为找矿靶区,为该区的地质找矿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腾  张敏  王文 《矿产勘查》2023,14(12):2403-241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实际找矿中有广泛的运用,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开展广东龙门平陵径—大坑迳地区的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查证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土壤中W、Sn、Bi、Mo、Cu、Pb、Zn、Ag、Au、As、Sb共11种元素的含量特征以及元素分布形态和组合特征。综合分析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信息,认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为Ag、Bi、Sn、Pb、Sb、W、As,圈定了有价值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HT1~HT4共4处。经异常查证,圈定了有望获得找矿突破的有利靶区2处,其中HT1综合异常预测为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HT4综合异常预测为石英脉型钨锡矿。本次研究通过对平陵径—大坑迳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进行了成矿预测,为区内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找矿方向和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3.
在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对矿区和背景区不同土层及其附近生长的几种植物不同器官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和研究.该区成土过程中存在的富铝化作用,使铁、铝氧化物在土壤中聚集和Si、Ca、Mg、Na等多数微量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淋溶.土壤异常元素组合为Ag、Cu、As、Pb、W、Hg( Zn、Bi);植物异常元素组合为Ag、Pb、Cu、As、Hg、Bi、( Zn、W、Mo、B).无论是矿区还是背景区,植物中Si、Ti、Al、Fe、P、(Cl)及Cu、Pb、Ag、Co、Ni、Cr、As、Hg、Cd、Bi主要分配于根部特别是细根,Mg、Mn、S、K、Na及B、V、Mo、Zn主要分配于叶及细枝.高衬度土壤异常的毒性元素(Ag、Cu、As、Pb、W、Hg等)其生物吸收系数比背景区减小,植物对其吸收是“有障的”;而矿区土壤中含量较低的元素(Fe、Mn、Ca、K、Na等)以及一些仅形成低衬度植物异常的营养性元素(B、Mo、Zn等),其吸收系数比背景区增大,植物对其吸收是“无障的”或“半无障的”.植物中的营养元素具有强烈的向地上器官的转移倾向;而多数毒性元素向地上器官转移倾向较弱.  相似文献   

4.
李志平  孙贵远  魏江  赵力成 《矿产勘查》2022,13(9):1322-1332
内蒙古甲乌拉铅锌银矿床是大型火山-次火山热液脉状铅锌银金属矿床,经多年的开采,矿山面临着深部找矿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对2号矿体、3号矿体、2-44号矿体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各矿体银铅锌矿化元素组合特征及不同成矿阶段矿体元素组合特征。研究认为甲乌拉矿床成矿期分为3个阶段,其第一阶段元素组合为As、Sb、Pb、Zn、Ag、Cu、Cd;第二阶段为As、Sb、Pb、Zn、Ag、Cu、Au、Ga、Cd;第三阶为Pb、Ag、Cd。成矿元素水平分带及垂直分带特征表明热液的来源可能为构造的南西深部,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区近矿晕(Pb、Zn、Cu、Ag)、前晕(As、Sb、Hg、B)、尾晕(Bi、Mo、Mn、Co、Ni)的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在2号矿体深部圈定找矿靶区3处,为深部探矿工程部署提供依据,实现甲乌拉铅锌银矿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杨星  管育春  蒋斌斌  邹滔 《矿产勘查》2021,12(3):677-684
内蒙古毛盖吐锡铅锌矿位于黄岗梁-甘珠尔庙锡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南段,属于半干旱草原荒漠景观区。该文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运用元素异常组合和元素分异富集规律等分析方法,发现矿区内Sn、Cu、Pb、Bi、Mo、Zn、W等元素异常发育,并圈定8处综合异常,明确Sn、Cu、Pb、Bi、Mo、Zn、W为毛盖吐地区主成矿元素。结合研究区构造分析,发现北东向构造对元素富集成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半干旱景观地区对揭示元素异常及找矿工作具有实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宝山铜铅锌矿田是湘南矿集区内重要的矿田,为探索矿床深边部勘查中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适用性,本文以矿田北部的财神庙铅锌矿床为例,在野外构造调研的基础上,在-110 m、-190 m中段开展了坑道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了208件构造岩石样品地球化学数据。对矿床构造岩地球化学元素开展了聚类和因子分析、因子得分等值线异常圈定,结果显示两个中段元素因子分类相近,均获得了与花岗闪长斑岩元素组合有关的因子(Nb、Th、Ga、Ge、Be、Sc、Ta、Cs、Rb、Ba、REE等),与高中温成矿元素组合的因子(Pb、Zn、Cd、Ag、In、Cu、W、Sb、Bi、Sn、As),与低温成矿元素组合的因子(Hg、Au、As、Tl)。根据各中段因子得分圈定了异常13个,综合分析提出了2个找矿靶区。研究认为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对湘南热液型矿床深边部矿体勘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9)
为在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西部得尔布干成矿带南段的Cu、Mo、Pb、Zn、Ag矿集区—木哈尔银铅锌铜金成矿亚带寻找更多的多金属矿床,在1∶20万全国区域化探扫面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该区土壤地球化学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和成图,并通过对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异常组合、异常值干扰因素和成矿有利构造等综合分析,对各元素的异常区进行优选和分级。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Cu、Pb、Au、Ag元素异常规模较大,异常值明显,各元素异常分布相关性较好,通过优选出的部分找矿远景区与该区已有矿床位置关系较为吻合。因此,预测优选出的找矿远景区可作为该区找矿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509-513
分析了阿色金矿床的样品特征、成矿元素特点、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1∶5万化探异常特征、元素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1∶2000土壤地化剖面异常特征,指出:阿色金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虽然组分单一,但其在空间上呈现有规律的分布,且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强度大且与矿区主构造线一致,通过对该矿区异常的综合分析,帮助确定金矿体的赋存位置和剥蚀深度,对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冶  董峰  张坤  梁坤  王东暄 《矿产勘查》2021,12(12):2374-2384
黑龙江省漠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侧,前人曾在此开展过1∶25万化探工作,结果显示,研究区具寻找Au、Ag、Cu、Pb、Zn、Mo等矿产潜力。为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对研究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单元素异常、因子分析确定组合异常、综合异常,对研究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评价。单元素异常显示Au、Cu、Pb、Mo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因子分析将元素共分成5个组合,F1:As-Sb-Pb-Bi-Ag;F2:Hg-Cu-Ag-Zn;F3:Sn-W-Zn;F4:Mo;F5:Au。共圈定综合异常17个,其中HS-1、HS-6、HS-9、HS-12、HS-15综合异常找矿潜力巨大。综合区内典型矿床及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确定了本区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圈定了斑岩型铜或钼、热液型铅锌找矿靶区及低温热液型金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老虎沟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发现Au、Ag、Pb、Zn是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而Bi、Sb、Mo等是重要的成矿伴生元素。区内各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套合较好,结合地质特征圈定了6个综合异常区,综合异常区的展布及异常浓集中心与韧性剪切带、蚀变破碎带、石英脉等密切相关。经工程验证,Ⅰ号综合异常区石英脉内发现两条金矿化体,Ⅳ号综合异常区韧性剪切带内发现金(锌)矿化体、Ⅵ号综合异常区石英脉内发现金矿化体、铅铜矿体,且异常与矿脉套合较好。老虎沟门地区金、银、铅(锌)及其它指示元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具有较大的金、银、铅(锌)等多金属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沟系岩屑测量是一种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以岩石碎屑为采样对象非正规网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该方法在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能够快速缩小找矿靶区,对找矿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异常查证工作中对该方法的应用,从野外采样点位图编制、野外样品的采集、异常等值线圈定及综合异常图的编制等几个方面对1:25000沟系岩屑测量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红土湾地区开展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出4处以Sn、Bi、Mo、Zn等为主要元素的综合异常,异常具有矿致特征,通过进一步异常查证工作,目前地表共圈定出17条锡矿体。进一步说明采用的 1∶2.5 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的技术有效性,可在类似景观区推广应用。有利的地质成矿条件、优越的化探异常及槽探工程揭露出大量矿体的存在,证明该地区寻找矽卡岩型锡矿床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郁东良  高彪 《矿产勘查》2016,7(5):796-804
白日其利沟脑勘查区位于东昆仑中段、昆中断裂带南侧。前人根据1∶50 000水系沉积物异常开展预查工作,圈定了4处较明显的1∶10 000土壤综合异常,在AP2土壤异常区内发现了2条含金矿化带。通过系统总结1∶10 000土壤异常特征,发现Au、AS、Sb成矿元素含量高,变异系数和富集系数均较大,具有明显的聚集成矿趋势。已发现两条金矿化蚀变带,矿化体规模较小,与异常规模明显不匹配,另外还有3处土壤异常未查证。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勘查区仍具有进一步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新县南地区位于大别山北麓,该区新发现矿点、矿化点、矿产地共13处,具有良好的钼铜铅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查明了新县南地区Au、Ag、Cu等15种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和富集规律,对Au、Ag、Cu等15种元素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元素共生组合关系;开展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对元素分布、单元素异常、异常元素组合等特征的研究分析,为该区的地质找矿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对该区的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研究评价,优选出3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郝玉军  彭南海 《矿产勘查》2018,9(5):850-857
官庄—沙坪一带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由北东向到近东西向的转折部位,金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文章在论述沃溪金—锑—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金矿成矿规律,总结了金矿控矿要素,建立了该区金矿成矿模式和预测模型。结合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开展了矿产预测,并对今后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七林场地区位于阿尔山—博克图—多宝山铁、铜、钼、金、铅锌、钨多金属成矿带东南部,具有寻找热液型铜铅锌矿及斑岩型钼矿的前景。为查明三七林场地区成矿规律,明确找矿靶区,在区内开展了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通过对成矿元素的含量特征、不同地质单元的元素分布特征以及元素组合特征等进行研究,并对重点土壤异常进行查证,优选出AP24—甲1综合异常区为最佳的热液型铜铅锌矿找矿靶区,AP31—甲1综合异常区为最佳的斑岩型钼矿找矿靶区。结合对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等有利控矿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铜山组地层是区内重要的矿源层,是寻找热液型铜铅锌矿床的有利层位;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接触部位是寻找斑岩型钼矿的有利地段,为三七林场地区进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石山地区金矿床位于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研究区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4处以As、Sb为主的综合异常;通过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圈出4处以Au、As、Sb为主的综合异常。不同比例尺的化探异常位置基本吻合,而Au异常最为明显,且与断裂构造关系最为密切,为本区金矿找矿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对3处以Au、As、Sb为主的1∶2.5万综合异常实施地化剖面、槽探、浅钻工程,圈出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4条,带内圈定8条金矿体、6条金矿化体。区内矿化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洪水川组和闹仓坚沟组地层之间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矿化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主要赋矿岩性为构造碎裂岩及强硅化蚀变岩。综上所述,研究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发育,经检查发现了较好的金矿找矿信息,充分展示出本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8.
黄作辉  刘峥 《矿产勘查》2018,9(2):296-305
东源钨矿是皖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斑岩型大型白钨矿床,文章探讨了物化探综合方法对该矿床的靶区选定、早期发现和勘查的作用。首先通过1∶10万航空磁法测量和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测量,选定重点找矿靶区;其次地表投入1∶1万地磁、1∶1万土壤化探测量,探寻钨矿化异常,查明成矿地质体特征;最后利用槽探工程,对钨矿化异常进行揭露。这种物化探综合方法找矿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