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对Alkalibacteriumsp.F26发酵产碱性果胶酶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表面活性剂及起始pH、发酵时间、温度等发酵条件的影响.经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到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组分g/dL):葡萄糖0.95,蛋白胨1,NaCl 6.3,MgSO4.7H2O0.02,K2HPO4.3H2O 0.1,NaCO31,吐温-80 1;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25 mL,35℃,起始pH值11.25,培养24 h.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酶活达1 015 U/mL.  相似文献   

2.
圆弧青霉PG37碱性脂肪酶的发酵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圆弧青霉PG3 7碱性脂肪酶的发酵工艺条件 ,优化了PG3 7的摇瓶最适产酶条件 .其中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 (g/dL) :豆饼粉 3 .0 ,玉米浆 3 .0 ,磷酸氢二钾 1 .0 ,硫酸镁 0 .1 ,大豆磷脂0 .5,柠檬酸钠 0 .0 5,花生油 0 .2 ;发酵培养基起始 pH 7.5,发酵温度 (2 9± 1 )℃ ,摇床转速 2 50r/min ,发酵周期 96h ,发酵期间于 3 6,54,72h分别流加 0 .4 g/dL花生油 .在此条件下 ,PG3 7的脂肪酶产率为 2 0 60 μmol/ (min·mL) .PG3 7在 2 5L的实验室小罐中的产酶水平为 1 90 0 μmol/ (min·mL) .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甲基营养芽孢杆菌SK21.002产果聚糖蔗糖酶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其最适产酶的发酵培养基为:蔗糖80g/L,酵母提取物10g/L,胰蛋白胨10g/L,K2HPO48g/L,MgS041g/L,NaCl2g/L;最适产酶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6.5,发酵温度30℃,装液量30%,接种量2%,发酵周期21h.在以上条件下发酵培养,果聚糖蔗糖酶活力可达到9.76U/mL,是优化前的3.75倍.  相似文献   

4.
不同发酵条件对Fusarium. solani ZH0101产木聚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权帅  康文丽  生吉萍  申琳 《食品科学》2011,32(13):188-193
以本实验室筛选到的一株产木聚糖酶但不产纤维素酶的真菌Fusarium solani ZH0101为供试菌株,利用麦秸为诱导物,对产木聚糖酶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对发酵时间、麦秸添加量、培养基起始pH值、磷酸盐、金属离子、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对产酶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最佳的培养条件。优化后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条件为:麦秸20g/L、KH2PO4 4g/L、CH3COONH4 1g/L、酵母膏2g/L和起始pH值为6.0,发酵时间为14d。优化条件下所产无纤维素酶活力的木聚糖酶酶活力为26.85U/mL,能比未优化前的20.82U/mL提高近3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小毛霉产凝乳酶的固体发酵奈件.方法:研究了固体发酵中的固液比,考察了碳氮源、无机盐及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起始pH、接种量等对产酶的影响.结果:培养基固液比为1:0.8,产酶最适培养基为:麸皮10g、水8g、硝酸铵1 g、氯化钙0.08g;最佳产酶条件为28℃、接种量为10%、培养72h、起始pH6.5.结论:微小毛霉诱变菌株HL-1可高效产凝乳酶.  相似文献   

6.
β-甘露聚糖酶高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优良菌株Bacillus sp.QYW-1,具有发酵周期短且产酶活力高等特性,初始酶活力21.85 U/mL。在单因素实验对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影响产酶的重要因素进行筛选。实验发现,影响该菌株产酶的重要因素是魔芋粉、蛋白胨及硫酸镁。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得到响应面(RSM)优化的最佳培养基为:魔芋粉26 g/L,蛋白胨10 g/L,MgSO43.8 g/L,NaCl 10 g/L,KCl 6 g/L,NaNO36 g/L,K2HPO43 g/L,初始pH6.5。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为233.86 U/mL,与模型预测值相符,与单因素优化后的酶活力115.62 U/mL相比,提高了102%。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对基础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XM-1产酸性α-淀粉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可溶性淀粉8.1g/L,花生饼34.3g/L,NH.4NO3 6g/L,KH2PO4 3g/L,CaCl2·2H2O 2.94g/L,培养基起始pH值为5.0.菌株XM-1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发酵产酶达最高为534.2U/mL,约是优化前的2.2倍.  相似文献   

8.
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  邹水洋  康建雄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151-153,158
对纳豆芽孢杆菌CICC 20643液态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γ-PGA)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获得了生产γ-PGA的优化培养条件:蔗糖25g/L,酵母膏5g/L,谷氨酸钠40g/L,装液量70mL/250mL锥形瓶,起始pH6.5,菌种在37℃、120r/min培养24h后,于培养基中添加5%NaCl,继续培养24h,γ-PGA的产量达到18.04g/L。实验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CICC20643是一株产γ-PGA优良菌种,在发酵过程中添加NaCl的工艺能明显提高γ-PGA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产褐藻胶裂解酶菌种Microbulbifer sp.ALW1发酵产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发酵条件如下:培养基初始pH 7.5,接种量5%,装液量50 mL,温度25℃,最大酶活力达到117.1 U/mL.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的发酵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 8.0,接种量6.5%,装液量50mL,温度23℃,褐藻胶裂解酶活力达到130 U/mL,比基础培养条件下提高16.5%.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研究了氮源、起始pH、培养基装量、培养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交替假单胞菌H7产甲壳素酶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H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7℃,起始pH7.0,底物浓度0.1%,装瓶量125 mL.优化后菌株H7的酶活力由原来的0.59U/mL提高至0.69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