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王爱凤  王立志 《新中医》2012,(11):33-35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Ⅱ号颗粒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治疗之上采用中风防治灵Ⅱ号颗粒与脑心通胶囊分别治疗急性脑梗死各36例,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组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0.56%,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Ⅱ号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制备方法简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脑梗死恢复期(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风防治灵方药,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同时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2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方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中风灵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风灵颗粒,28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Barthel指数、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血凝4项。结果: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C、TG、LDL-C、APTT、FIB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灵颗粒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TC、TG、LDL-C、FIB水平,延长APTT。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胶囊防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常规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风防治灵胶囊。两组均治疗180 d,观察患者再狭窄率、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血液流变性学的变化,所有患者临床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变处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风防治灵胶囊合西药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风痰瘀阻证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单纯口服西药组,可以明显减少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TXA2水平,升高PGI2水平,同时可降低近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临床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中风防治灵胶囊合西药防治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近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风防治灵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2年7月~2004年7月,我们采用中风防治灵治疗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河南省中医院、郑州市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中风防治灵Ⅰ号(太子参、制首乌、大黄、决明子、胆南星、水蛭、天麻、全蝎)颗粒剂,每日1剂,开水冲化为300 mL,分2次口服或鼻饲.对照组23例给予灯盏生脉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或将胶囊内容物稀释后鼻饲.两组疗程均为90 d.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4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33%;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6例,无效7例,有效率占69.5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Ⅰ号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提高阴虚风动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风防治灵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风防治灵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205例和对照组205例。两组均在口服阿司匹林片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中风防治灵丸,对照组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并对治疗前后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防治灵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风防治灵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中风防治灵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对30例HICH患者发病72h内应用中风防治灵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颅CT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综合疗效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中风防治灵丸组血肿吸收、水肿面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综合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5,P<0.05)。结论:早期应用中风防治灵丸治疗HICH可以改善HICH后缺血性脑损害,抑制脑水肿形成,促进血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Ⅰ号对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风防治灵Ⅰ号,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独立生活水平测量及残障程度(mRS)评定,并随访6个月,对两组主要终点事件、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mR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要终点事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防治灵Ⅰ号对脑梗死二级预防干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5):151-154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1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中风防治灵1号(中药组)、阿司匹林组(西药组)和中风防治灵1号+阿司匹林(联合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炎症相关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脱落9例。联合组总有效率96.6%(57/59),高于中药组的87.7%(50/57)和西药组的85.5%(47/55);联合组患者NFDS、MMSE和SIS评分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明显改善;联合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药组(1.8%,1/57)联合组(6.8%,4/59)西药组(18.2%,10/55);血常规和尿常规异常指标发生率比较:中药组(5.3%,3/57)联合组(10.2%,6/59)西药组(27.3%,15/55)。结论:中风防治灵1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安全有效,中风防治灵1号联合阿司匹林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56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中药复方制剂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以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中药治疗组与30例西药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病死率为12.50%;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67%,病死率为40.00%。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脑出血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风回言胶囊治疗中风失语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永敏  李燕梅  李根林 《中医杂志》2005,46(10):756-758
目的:观察中风回言胶囊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服中风回言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60例服华佗再造丸8g,每日3次,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当天及1个疗程结束后按<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均值、疗效以及治疗组疗效与病变类型、失语程度、年龄、性别、病程等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与疾病性质、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但与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失语轻重有关.结论:中风回言胶囊疗效明显,无论对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均有确切疗效;但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提示病情稳定后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预防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45例,按照《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治疗;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14天。对两组患者于住院期间第1天和第14天分别观察双下肢静脉血栓状况,并观察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中1例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郭灿  刘万宏  李淑娟 《河北中医》2012,34(5):712-7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黄芪中风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34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2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12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106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联合黄芪中风方。3组均治疗2个月,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各项症状、功能检查评分,观察对比疗效指数,判定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愈显率65.8%,总有效率90.0%;治疗组愈显率69.8%,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愈显率48.3%,总有效率80.0%。针刺组、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针刺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黄芪中风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能更好地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2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3例,观察组予以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包括自拟中风方煎服,1剂/d;直肠滴注中风方500 mL,1剂/d;银杏叶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以静脉滴注银杏叶注射液10 mL,1次/d;胞磷胆碱0.5g,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脑血流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127/143),对照组74.1%(106/14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量为(583.1±114.2),(663.5±99.3) mL· min-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为(594.1±105.9),(615.47±96.5) mL·min-1,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脑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风1号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和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小鼠按体重均匀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中风1号高、中、低剂量组(31.74,15.87,7.94 g·kg-1),给药8 d后,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合并迷走神经结扎法制备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小鼠呼吸维持时间;大鼠按体重均匀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以及中风1号(24.78, 12.39,6.20 g·kg-1)剂量组,预给药3 d后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观察中风1号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比例的影响。 结果: 中风1号高剂量组能延长急性脑缺血小鼠呼吸维持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风1号高、中剂量组能不同程度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率(P<0.001,P<0.01),并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 结论: 中风1号对小鼠和大鼠不同脑缺血模型都有很好的作用,能延长小鼠呼吸维持时间,明显缩小大鼠脑缺血梗死率并改善神经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黄芪中风饮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黄芪中风饮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中风饮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疏肝解郁法对寻常痤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法对寻常痤疮患者疗效、生活质量等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将200例患者以肝气郁结辨证要点为依据分层,然后按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101例)及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粉刺I号颗粒剂(药物组成:柴胡、枳实、甘草、赤芍、炒山栀、黄芩、川楝子、金银花)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法对寻常痤疮患者疗效显著,对其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风煎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中风煎方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血液流变学指标及MMP-9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和血清MMP-9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煎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