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名俄罗斯软件程序师和他的雇主受到美国法院的传讯,涉嫌罪名是合谋销售对“美国千年数码版权法”(DMCA)造成危害的技术,这种技术能使人们在使用计算机和电子程序时对版权保护造成侵害。  相似文献   

2.
美国版权法中的救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与技术措施保护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由来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策划,一部被称为“数字千年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简称DMCA)”的法案终于1998年10月8日与12日分别获得美国105届国会两院的通过,并于1998年10月28日,经克林顿总统签署,正式生效,成为美国联邦法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宾雪花 《河北法学》2011,29(10):166-172
美国修改《数字千年版权法》,使破解IPhone等智能手机,以便转换电信服务提供商;或者安装非IPhone应用程序都成为合法的事情。此事件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对各国数字版权的保护,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此事件中可看到,美国修改《数字千年版权法》,打破了原来的关于捆绑电信运营商,不允许兼容其他程序等限制性商业行为,使得以创新和竞争为特征的信息产业,具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美国修改《数字千年版权法》,对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即在网络经济时代,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垄断权时,中国反垄断法应该禁止知识产权滥用,鼓励创新或动态效率的促进,消费者福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人物角色和优秀的作品的关系密切,前者不仅产生于后者,而且它的经典正是来源于前者精彩的情节,内容以及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然而这并不是说,经典的人物角色和优秀的作品是不可分的,史太隆在电影兰博轰动全球之后,接二连三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实施至今,中国海上交通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面临着修改的迫切需要。面对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权益及争端日趋激烈的形势,在探讨海洋强国战略下海上交通安全新内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基础后,分析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在维护海洋权益上存在的问题,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在制度上设置方面,建立管辖海域巡航制度、完善港口国监督制度、明晰无害通过和紧追制度、确立中国籍船舶的域外管辖制度、明确部门协作制度,以期更有力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7.
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使社会公众能快速、方便地接触和利用信息资源。但是,现行著作权制度尤其是合理使用制度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诸多障碍.阻碍了数字图书馆功能的体现与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和再设计。以我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起点.重新审视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合理使用制度约束。在介绍美国版权法中图书馆的例外规定及相应的专家修改建议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对我国合理使用制度改进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客观指标,版权法的激励作用都无法得到确切的衡量与比较。而从作者、社会公众和传播者等版权激励机制参与者入手,分析其在特定制度环境下可能做出的最优策略选择,不失为一种间接判断版权法激励作用的途径。博弈论便是践行这种判断途径的最佳工具,通过建构博弈矩阵,分析作者、社会公众和传播者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作出的最优策略选择,可以清晰地得出版权制度以及网络环境对于参与者群体策略选择的影响,从而衡量其相应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当美国唱片业、网络界为此起彼伏的在线音乐版权争得不亦乐乎时,好莱坞同样因网络与盗版问题大伤脑筋。其业内人士称,网络的发展,电影传播的“Napster化”正把电影业引向灾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却是在1910年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之前一直没有出现现代意义的版权法,其原因何在,这是一个令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版权法上公共领域的衰落与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法上公共领域是人类自由文化创造的源泉,但20世纪晚近以降,一种将"版权财产"与"公共领域"对立起来加以看待的做法开始变得日益兴盛,致使版权法上公共领域日趋衰亡。该种衰落背后的近因还在于当今的版权受到两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其一,是"浪漫主义的作者观"在版权法上的错误配置;其二,是"有价值便有权利"以及"版权保护必须和复制技术成反比例变化"的观念在版权人世界的广为流传。而为了使版权法公共领域重获兴起,除了需要展开理念上的转型而推行"义务公共领域"的理论学说外,我们还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如展开"创作共享"公有领域运动、迈向"自由演绎"公共领域的未来以及建立网络时代的"默示许可"公有空间等等,由此我们才能看到版权法上公共领域重获兴起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9月1日,新西兰的版权法修正法案正式生效。这一意在打击侵权性文件共享的法案此前经受了诸多争议,被称为新西兰的“三振法案”。该法案要求网络服务商在接到权利人的要求后,向涉嫌侵权的用户发出警告通知,并规定,非法文件的下载者在被认定有责后,将被处以最高15,000新西兰元的罚款。法案还允许权利人向法院申请颁布切断互联网用户网络连接账户,最高可达六个月。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之反思——重读《安妮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健雄 《知识产权》2008,18(1):20-26
长期以来,《安妮法》被视为“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当我们深入《安妮法》的制定背景,重读《安妮法》的内容时,却会发现:当时还不存在“版权”观念,作为版权保护对象的“作品”尚未诞生,“版权”一词还没定型。《安妮法》的真正目的在于遏制书商公会垄断地位,规范图书交易秩序;保护作者,鼓励创作,促进知识;协调各方利益,维持社会稳定。“《安妮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的论断不过是后人将自己的版权观念强加给《安妮法》的结果。但是,《安妮法》中作者的亮相、促进知识的提出,仍是版权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5.
WTO争端解决专家组认为我国《版权法》第4条第1款完全否认了部分违禁作品的版权,未能履行版权保护最低标准的国家义务.也不符合知识产权实施措施的最低要求。WTO成员方基于公共利益可对版权实施进行限制,但不得与最低保护标准相抵触。在争端解决中。对国内法和条约的解释要遵循“客观评估”原则和“国际条约解释的通行惯例”.但比较法分析等法律学说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这对今后知识产权争端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适当引用比较法研究成果分析系争法律的国际通行做法将有利于己方。我国《版权法》第三次修订应采国际通行做法,限制违禁作品的出版、传播,但不排除权利人享有的消极权利。  相似文献   

16.
复制是作品得以传播和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作者和其他版权持有人实现其与作品传播相关经济权利的重要方式。作为履行文献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职能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的复制行为对满足社会文化信息需求、维持版权人私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证图书馆履行这一公共职能,法律应当对其实施的复制行为规定某种程度的豁免权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回顾了20世纪初以来美国有关图书馆复制权的民间协议和立法演变过程,并对现行美国版权法第108节有关图书馆复制权的例外规定作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7.
张驰 《法人》2005,(3):104-105
此番送审的《公司法》修订案修改条款多达120多个,其中新增条款40多个,大改80条,修改或增加的内容达400多处,即便如此,业界仍对此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8.
因为《1998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的限制,对即使有潜在危害的软件解码,也属违法行为,由此引起了对DMCA的又一波争议。  相似文献   

19.
《水污染防治法》修改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忠梅 《法学》2007,(11):136-143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初审后,现正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方面是因为水作为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每个环节、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确有民主立法、广泛听取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有的《水污染防治法》还存在着较大的修改空间:如确立"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的单一立法宗旨;转换"为城市立法、为工业立法"的思维模式,高度重视农村水污染防治和生活污染防治制度的建立;消除"部门立法、多龙治水"的偏见,建立水事立法的沟通协调机制和流域综合管理通知;改变"事后控制、政府命令"的管理方式,注重"权力—权利"的平衡与扩大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律解释,法律询问答复不但没能实现《立法法》制度创新的意图,反而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尴尬的制度瓶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作为辅助性的立法机构始终使询问答复面临合法性质疑。尽管询问答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法律解释的需求,但也存在与正式法律解释制度功能交叉重合以及法律效力不确定的窘境。所以,应当利用《立法法》修改的契机对该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既有询问答复的制度效用;另一方面,要废除询问答复制度,实现法律解释体系的一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