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新研究的一种在甘油介质中可产生0~1 GPa 压力宽脉冲的加载装置,以及用于该装置测量的相应锰铜计测试系统。同时对锰铜计在1 GPa以下的压阻系数进行了动态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装置可产生脉宽10微秒以内,压力脉值为0~1 GPa的脉冲,与理论设计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纤探针/光电转换器/示波器技术和楔形炸药块方法,采取电炮驱动薄飞片冲击加载产生高压短脉冲激励的装置,测量了一种以TATB/HMX为基炸药的到爆轰距离,研究了到爆轰距离与初始冲击波压力幅值和脉宽的关系,给出了该炸药的POP曲线和表达式。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压力脉宽对钝感炸药的冲击起爆和爆轰成长的影响。对于短脉冲冲击加载,入射压力脉宽对炸药的到爆轰距离影响明显,相同实验条件下,压力脉宽越长,炸药的到爆轰距离越短;相同压力脉宽下,加载压力越高,炸药的到爆轰距离越短。  相似文献   

3.
小型激光器驱动飞片冲击引爆炸药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小型激光器驱动飞片技术成功起爆了PETN安全炸药。详细介绍了实验的原理、过程、实验装置、测试方法和实验结果。实验中 ,利用能量 2 0 5mJ、激光脉宽 9 5ns的激光脉冲 ,驱动厚度 5 5 m、直径约1 0mm铝飞片冲击起爆了密度 1 2g/cm3 的压装PETN炸药 ,冲击速度约 3~ 4 2km/s ,压力脉宽约 2 0 8ns。用简单的冲击起爆判据 (p2 =常数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实验结果是合理的 ,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箔式高阻值低压锰铜压阻应力计的设计及动态标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了低压锰铜压阻传感器 ,并通过平板撞击实验标定了该传感器在 0 .3~ 9.4GPa范围内的压阻关系。标定曲线在 0 .3~ 1.5GPa范围内是线性的 ,对应的是传感器的弹性状态 ,而在 1.5~ 9.4GPa范围内是二次曲线。标定曲线的拐点在 1.5GPa附近 ,这与理论分析和他人的实验结果相接近。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爆轰加载下金属柱壳膨胀断裂应变的传统测试方法,探索性地提出了由晶粒尺寸变化推算断裂应变的细观方法和利用锰铜计测试破片碰靶压力脉宽推算断裂应变的压力脉宽法。对几种测试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各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提出利用速度历史来确定壳体断裂应变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Z箍缩(Z-Pinch)辐射源在冲击波物理研究中的应用。Z-Pinch辐射源可在材料中产生几百GPa甚至几千GPa的压力脉冲,扩展了材料状态方程的测量范围。本文着重介绍了Z-Pinch辐射源用于状态方程研究的实验装置结构,诊断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七路输出高电压脉冲触发装置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实验结果。该装置输出脉冲幅值可调,可以七路输出最大幅值80kV(1kΩ负载),前沿陡度大于2TV/s,脉宽200ns,时间抖动(σ)小于2ns。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水介质脉冲形成线的储能密度和减小大型加速器的脉冲功率系统几何尺寸,实验研究了水在静压力作用下的耐压强度。简要介绍了液体绝缘介质的击穿机理,在设计的水介质耐压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去离子水介质在压力作用下的脉冲击穿特性。当压力变化由0.1MPa到0.7MPa时,水的击穿场强由380kV/cm增加到700kV/cm。  相似文献   

9.
利用金属箔电爆炸驱动聚酯薄膜飞片产生短脉冲冲击波的加载技术(电炮),依据DRM(Delayed Robbins-Monro)实验程序,研究了炸药TATB/粘结剂在各种激励条件下的短脉冲冲击起爆特性,获得了其50%起爆概率条件下的短脉冲冲击起爆阈值,及实验条件下其短脉冲冲击起爆判据为:lnp=0.205-0.87lnτ。并与相同条件下TATB/HMX为基的高聚物粘结炸药的短脉冲冲击起爆阈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飞片面积和压力脉宽均对炸药的短脉冲冲击起爆阈值有重要影响,与TATB/HMX为基的高聚物粘结炸药相比,TATB/粘结剂更钝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用于测量10~2~10~3巴量级压力脉冲的有补偿桥臂的脉冲电源电路。并给出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500V/10μs是一台单次程控脉冲信号源,可同时输出两路幅度为500V、脉宽为10μs的负脉冲设备。具有远程控制和本地操作两种工作方式,有内触发和外触发(可一路电脉冲信号和一路光脉冲信号作为触发源)两种触发模式。主要用于触发高压脉冲放电开关和起爆雷管等场合中。  相似文献   

12.
水中脉冲放电的压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同时利用高速摄影仪和压力传感器研究水中高压脉冲放电的压力特性。实验发现 ,当电容器的电容为 4 .1F ,充电电压为 10kV ,电极间隙为 7mm时 ,水中冲击波的波速为 1 5km s。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得放电所产生的冲击波和气泡首次回胀时产生的冲击波在离通道 0 3m处的峰值压力分别为 1 5 5MPa和 0 5 5MPa ,模拟计算所得的峰值压力分别为 1 0MPa和 0 3 8MPa ,两者基本相符。另外 ,还根据高速摄影仪所拍摄到的等离子体通道直径的扫描照片 ,计算了在放电 3 0 s后通道内的压力为约 4 9MPa ,通道半径和壁速分别为 4mm和180m s。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金属爆炸索在水下爆炸声源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一种可以连续产生若干个脉冲冲击波的装置,称之为水下连续脉冲冲击波发生装置。利用小波分析对该装置产生的连续脉冲冲击波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考察其频谱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信号的声压级特性。结果表明:该装置产生的信号声压级较高,具有很强的声功率;信号包含频率十分丰富,雷管和金属爆炸索由于装药结构及传爆方式的不同,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频谱特性也有所差异。雷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主要分布在15.6 kHz以下的频带内,金属爆炸索爆炸产生的脉冲冲击波信号则主要分布在62.5 kHz以下的频带内;脉冲冲击波的个数和声持续时间可由爆炸索的排列方式和长度控制,脉冲冲击波间的时间间隔可调,发生装置稳定易控  相似文献   

14.
冲击载荷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 对冲击速度、冲击能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是落锤所无法达到的。强脉冲磁场可由脉冲大电流产生, 通过合适的装置可产生强脉冲电磁力, 进而可转换为冲击载荷。通过数值模拟, 给出了强脉冲磁场、电磁力及冲头运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采用高速摄像对该压缩冲击装置的运动过程进行记录, 通过对影像数据处理获得了冲击速度及冲击能量, 验证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承受强脉冲载荷的端盖法兰结构的螺栓预紧力设计方法,利用实验室霍普金森杆平台,基于液压原理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对强脉冲载荷下端盖法兰结构的动态响应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由预紧力和脉冲载荷引起的螺栓总拉伸应变随载荷峰值变化的曲线上存在最小极值点,并总结了最小极值点随载荷峰值、载荷脉宽的变化规律,为强脉冲载荷下法兰结构和预紧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金属箔电爆炸驱动聚酯薄膜飞片产生短脉冲冲击波的加载技术(电炮),依据DRM(Delayed Robbins-Monro)试验程序,研究了以TATB/HMX为基的高聚物粘结炸药的短脉冲冲击起爆特性,获得了其50%起爆概率条件下的冲击起爆阈值和100%起爆的最小起爆阈值。利用光纤探针/光电转换器/示波器接收技术,研究了冲击起爆压力幅值和脉宽对该炸药到爆轰距离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Pop关系。  相似文献   

17.
镱(Yb)应力传感器是一种新型金属压阻式传感器。在0~3.5GPa的低压范围内,与典型的锰铜、碳膜等应力传感器比较,镱传感器的压阻特性稳定,具有纳秒级的快速响应,压阻系数大,灵敏度高。薄膜镱应力传感器主要特点如下: 1.压阻特性稳定,测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压电式高压传感器等的幅值灵敏度脉冲压力校准中的量值溯源问题,将一种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液体脉冲压力激光干涉测量方法用于落锤式液体高脉冲压力校准装置。通过质量块的动力学建模以及激光干涉测量质量块的加速度,得到脉冲压力幅值大小,使脉冲压力幅值能溯源到时间、长度与质量等基本量。通过对压力和加速度分布不均、摩擦力等影响进行理论与实验分析,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幅值灵敏度校准不确定度得到了完整评估。激光干涉法液体脉冲压力校准装置压力幅值覆盖(10~500)MPa,扩展不确定度在1.8%以内。  相似文献   

19.
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喷嘴装置系统频率特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相似系统原理和流体网络理论建立了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喷嘴装置的等效网络模型,利用系统传递函数推导了系统频率特性方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喷嘴装置的固有频率主要由喷嘴形状、结构参数、入口流速、射流中压力扰动波波速决定;自激振荡腔腔径、自激振荡腔腔长、上喷嘴直径、下喷嘴直径都对系统频率特性影响很大。提出了相应的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喷嘴设计准则,即喷嘴装置在最佳阻尼比下产生谐波共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采用GMB—1型高压脉冲闪光机作微闪光源,KDQ—1A7.6毫米空气动力枪作加载装置,通过触发装置控制同步的微闪系统。本系统的光脉冲能量为1.13~2.26J,光脉冲主峰宽度小于60ns,动态分辨率超过2×10~7对线/秒。除用来进行动光弹试验外,还可进行动态云纹法、动态白光散班法、动态焦散线法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