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小分子Janus激酶抑制剂被广泛用于皮肤病治疗及研究中,第一代非选择性抑制剂存在治疗指数狭窄及广泛免疫抑制相关的安全性问题。而酪氨酸激酶2作为Janus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白细胞介素6、12、23和Ⅰ型干扰素的信号传导。研究发现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抑制剂在有效治疗相关疾病的同时能够减少非选择性抑制剂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其他Janus激酶抑制剂相比在临床上更有优势。本文对酪氨酸激酶2在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抑制剂用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斑秃等皮肤病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拓宽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2.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了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在多种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炎症、免疫性及肿瘤性皮肤病有关.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改变既可导致信号通路过度活化,也能出现信号通路失活,两种状态均能导致疾病.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也是研发药物的一个重要靶点.不同的皮肤病会有不同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活化,针对不同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而研发的多种抑制剂对多种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异质性肿瘤,不同发病部位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和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因此,针对异常基因、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发明和临床应用为晚期黑素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人最常见的黑素瘤是肢端型,该型黑素瘤中最常见的异常基因是c-kit基因.针对c-kit基因的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晚期黑素瘤方面已有较多体外研究及临床观察.主要介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3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国内外治疗黑素瘤的研究进展,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摘要】 环磷酰胺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同时也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本共识对环磷酰胺的作用机理、在免疫性皮肤病中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及其在特殊人群的使用等进行规范总结,为皮肤科及相关专业医生规范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Janus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JAK家族,是抑制Janus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 STAT)通路的一种新型药物,成为许多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有前景的新治疗方式。JAK STAT通路是一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皮肤病的许多细胞因子通过JAK STAT通路完成信号传递,使用JAK抑制剂可能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用策略。本文对JAK抑制剂治疗皮肤病的作用机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疱性类天疱疮可合并多种免疫性疾病,如免疫性皮肤病(银屑病、白癜风、斑秃及多种其他免疫性疱病)、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风湿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泌尿系统免疫性肾脏病(免疫性肾病、肾移植排斥)及A型获得性血友病等,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7.
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内棘层松解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可以合并银屑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近年来有关天疱疮合并症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对天疱疮合并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脂联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内源性生物活性蛋白质,以三聚体、六聚体和高分子量多聚体3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外周血中.脂联素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发挥调控新陈代谢、调节免疫平衡、抑制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维持血管稳态等重要作用,而其免疫调节作用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研究表明,脂联素积极参与免疫性皮肤病的进程,随着对脂联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与免疫性皮肤病的关系亦取得了较大进展.拟为今后免疫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概述脂联素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皮肤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表位扩展常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疱病患者中, 该类患者由于表位扩展使得更多的抗原表位暴露, 引起原疾病加重、转化或并发其他疾病。随着表位扩展的免疫学证据日益增加,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表位扩展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不同类型类天疱疮、不同类型天疱疮、天疱疮与类天疱疮、自身免疫性疱病与其他皮肤病的并发或转化四个方面, 介绍自身免疫性疱病中的表位扩展现象。  相似文献   

10.
细胞信号传递Jak-Stat途径可与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偶联,是细胞生长、分化乃至机体免疫反应等一系列生理反应的关键环节.Stat1作为Stats成员,可被干扰素、IL-6 、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活化.Stat1的异常活化可引起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许多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Stat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地方性落叶型天疱疮(PF)即巴西天疱疮(FS)和非地方性PF为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皮肤病都具有角层下水疱、间接免疫荧光(IIF)染色显示IgG类自身抗体结合于表皮细胞间(ICS)等特  相似文献   

12.
霉酚酸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它可选择性地抑制T、B淋巴细胞中的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 ,口服后迅速水解为霉酚酸 ,不良反应较轻微。近年来霉酚酸酯已被用来治疗银屑病、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及狼疮性肾炎等免疫性皮肤病 ,并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免疫复合物已在多种皮肤病中,包括红斑狼疮、白细胞核碎裂性脉管炎、Henoch-Schǒnlein紫癜、多形性红斑、疱疹样皮炎、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中找到.免疫复合物肯定地可以起到某些致病作用的皮肤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核碎裂性脉管炎及HS紫癜.可能起到致病作用的疾病包括有多形性红斑、疱疹样皮炎及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在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中所出现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则只有极少或根本没有致病意义.免疫复合物是抗原与抗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1例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大疱病的诱发因素、免疫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患者的特异性致病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为女性,10例为男性,平均年龄(70.55±11.08)岁.患者在银屑病发生后平均(15.36±9.19)年出现大疱性皮肤病;4例患者在出现大疱病前有明确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史.7例患者并发天疱疮,4例并发类天疱疮.7例天疱疮患者中4例免疫荧光检查阳性,而阴性的2例患者中外周血检出高滴度抗Dsg1抗体,另有1例结果不详;4例类天疱疮患者中3例患者免疫荧光检查阳性,2例患者抗BP180抗体阳性.这些患者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对并发的免疫性大疱病均有较好疗效,对原有的银屑病亦有一定的疗效.结论: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较为罕见,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早期合理的临床治疗,尽早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为了指导要用免疫荧光来帮助诊断某些皮肤病的医生而作的,免疫荧光对常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能提供有价值的辅助。免疫学的结果对于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疤痕性类天疱疮和疱疹样皮炎这些病是有特异性的,在慢性盘状红斑性狼疮(DLE)和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是有高度重要性的。某些血管性的皮肤病,扁平苔癣和各种类型的卟啉症的皮肤表现的免疫荧光的检查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在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16.
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它可选择性地抑制T、B淋巴细胞中的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口服后迅速水解为霉酚酸,不良反应效轻微。近年来霉酚酸酯已被用来治疗银屑病、寻常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及狼疮性肾炎等免疫性皮肤病,并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引人注目,吉非替尼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中一类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毛囊炎、脓疱样皮损.国内皮肤科报道不多,我们遇见1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研究显示,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天疱疮、类天疱疮疗效显著,其中利妥昔是一种源自基因工程的人鼠嵌合型抗B淋巴细胞CD20的单克隆抗体,最早应用于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治疗。除利妥昔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KC706、PI-0824疫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或单克隆抗体如英夫利西等均取得满意疗效。但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天疱疮和类天疱疮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且价格昂贵、缺乏一定量的可靠临床疗效的数据,影响了生物制剂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053252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王培光(安徽医大一附院),杨森,林达…∥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3).-163~165通过对135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进行回顾分析显示,天疱疮、类天疱疮和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是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常见的3种疾病,分别累及中年人、老年人和儿童。寻常型天疱疮伴发口腔黏膜受累多见(73.1%)。在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中,重症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泼尼松显著高于轻、中症患者泼尼松(P<0.01);寻常型、落叶型天疱疮糖皮质激素用量显著高于红斑型(P<0.05);寻常型天疱疮痊愈率(24.2%)显著低于红斑型(63.6%,P<0.05)。…  相似文献   

20.
<正>白癜风作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目前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光疗法是治疗白癜风的主要方法,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最近有研究表明,干扰素(IFN)-γ作为白癜风自身免疫的驱动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IFN-γ或其下游的作用剂如Janus激酶(JAKs)可能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策略。鲁索利替尼(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作为一种JAK1/2抑制剂,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