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30眼)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远视力≥0.5者27眼,裸眼近视力≥0.5者27眼、≥1.0者21眼,最佳矫正远视力≥1.0者28眼,最佳矫正近视力≥1.0者29眼。术后完全脱镜27眼,近距离视物满意27眼,患者均无明显眩光。结论 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为患者提供较为满意的远、近视力,大部分患者可完全脱镜,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198例(224眼).术后1周、1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48例167眼(74.5%)、172例194眼(86.6%).视力无提高者9例10眼(4.4%),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变性(6眼)、老年性黄斑变性(2眼)和高度近视视网膜变性(2眼).认为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289例(325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角膜散光、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5眼(78.46%);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306眼(94.15%);术后1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3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1d与术后1周视力相比,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83±0.42)D和(0.91±0.52)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囊膜破裂3眼,角膜水肿21眼,前房闪光22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后囊中度混浊3眼.结论 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中老年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60只超高度近视眼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晶状体皮质吸出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年龄40~65〔平均(52.33±11.19)〕岁。双眼28例,单眼4例,随访3~18个月。眼轴长平均(30.03±2.04)mm。比较术前术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数,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眼术后3个月视力≥0.5者32眼(53.3%);最佳矫正视力≥0.5者46眼(76.7%)。术中无1例发生后囊破裂。术后无1例发生网脱,术后有8例14眼(23.3%)发生后囊混浊,行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后囊切开术。随访期内未发现黄斑水肿、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心等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中老年超高度近视术后效果满意、安全,但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术及术前完善的预防性治疗工作至关重要,是开展此项技术的关键,并且术后需长期随访,注意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27例(2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直接扩大瞳孔,然后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5者17眼、0.3~0.5者7眼、0.1~0.2者3眼;瞳孔圆形或近圆形;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3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认为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IOL)与ZMB00多焦点IOL植入术后的视力及视觉质量。方法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的患者共51例(60眼),Symfony组30例(36眼)植入Symfony连续视程IOL(Tecnis Symfony ZXR00),ZMB00组21例(24眼)植入ZMB00多焦点IOL(Tecnis ZMB00)。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远、中、近视力,术后6个月离焦曲线,通过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检查获得患者术后6个月的高阶像差、传递调制函数(MTF值),采用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均可提供清晰的远视力;中距离视力(80 cm)Symfony组优于ZMB00组(P<0.001);近距离视力(33 cm)ZMB00组优于Symfony组(P<0.001)。两组离焦曲线显示:Symfony组在+1.0~-2.0 D区间趋于平稳,可实现这一区间的连续视程,而在-2.5 D开始呈现下降趋势;ZMB00 IOL离焦曲线呈现双峰状,峰值分别在0 D和-3.0 D。iTrace检查结果显示Symfony组高阶像差及三叶草差低于ZMB00组(均P<0.001)。Symfony组的MTF与ZMB00组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mfony组术后VF-14量表评分高于ZMB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均可有效矫正老视,术后满意度及脱镜率较高,Symfony连续视程IOL可为老年患者提供清晰高质量的全程视力,而ZMB00多焦点IOL的近视力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共 91 8例 ( 938只眼 )。结果 所有术眼均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 ,其中仅 1 7只眼由于患者术中焦虑 ,不配合 ,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后 1 d视力 >0 .5者占 85.3% ,视力 >1 .0者占 4 3.8%。术后 1、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表面麻醉下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并可使术后视力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材料技术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虽然能初步解决白内障以及老视患者远视力和近视力问题,但其中间距离视力缺失以及容易产生的眩光、夜视力差不良视觉效果等问题仍困扰着患者。近年来以改善中间距离视力和改善眩光、夜间视觉质量等为优势的新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不仅可提供连续高质量视力,而且能降低光学干扰发生率等,已成为临床热门选择。该文将综述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几款新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郝志侠 《山东医药》2009,49(50):98-9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眼轴30mm的自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择54例(58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矫正视力≤0.1者46眼,0.1—0.2者12眼,眼轴长度30.12—34.88mm,平均32.42mm。均采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5者30眼,0.2—0.4者18眼,〈0.2者10眼。术后12眼发生角膜水肿,经治疗后均消退。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希娟  王杰  李艳 《山东医药》2009,49(39):13-13
目前治疗白内障时常用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只有一个焦点,缺乏调节能力,术后虽能获得较好的远或近视力,但不能满足患者视远且可视近的调节要求。2007年6月-2008年2月,我们应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治疗白内障2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切口整核取出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636例745眼复明工程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整核取出法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围手术期,后囊膜破裂13眼(5.96%),角膜轻度水肿65眼(30.53%),术后第2天视力≥0.3者627眼(82.81%),0.1~0.25者106眼(10.53%),〈0.1者12眼(6.67%)。远期观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11眼(12.57%),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小切口整核取出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老年白内障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 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52例 (59眼 )。 31例 (36眼 )为 ~ 级核 ,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2 1例 (2 3眼 )为 ~ 级核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疗效评价采用术前和术后平均裸眼视力等级资料配对秩和检验。结果术后裸眼视力≥ 0 .5者占 54.2 % ,≥ 0 .3者占 94.8%。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有非常显著差异 (Z=4.70 7,P<0 .0 0 0 1 )。结论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肯定 ,94.8%患眼视力改善≥ 0 .3。  相似文献   

13.
胡学政 《山东医药》2007,47(32):93-94
应用劈核钩、劈核刀,采用双进路囊袋内劈核对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探讨小切口囊袋内劈核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5者176眼(占71.5%);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179眼(占72.7%);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184眼(占74.7%);术后半年,裸眼视力≥0、5者185眼(占75.2%)。认为小切口囊袋内劈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不仅切口小,且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球面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合并角膜规则散光1 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7例(158眼)分为两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Toric组69例(92眼)联合植入非球面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对照组48例(66眼)联合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视力、全眼散光、客观视觉质量等指标。结果平均随访15.2月。术后3个月时,Toric组的全眼散光(0.65±0.38)D明显小于对照组(1.84±0.46)D,Toric组的裸眼视力(0.80±0.23)明显高于对照组(0.59±0.14),Toric组对比敏感度、MTF cut off值、100%对比度下视力、20%对比度下视力及患者主观视觉质量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Toric组在末次随访时人工晶状体旋转(7.1±4.2)°。结论非球面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可以为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主观、客观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2-10该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52眼)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37眼(71.2%),矫正视力在0.1~0.3者10眼(19.2%),0.05~0.08者5眼(9.6%),术后随访均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继发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和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对超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术后散光小,易于操作,费用低,只要把握好适应证,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经验。方法44例(52眼)患者术前血糖控制在8mmol/L,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恢复〈0.1者1眼,0.1—0.3者2眼,0.3~0.5者9眼,0.5~0.8者35眼,〉0.8者5眼。术中并发瞳孔缩小5眼,晶状体后囊破裂1眼;术后并发角膜线状混浊12眼,后囊混浊5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4眼,虹膜部分后粘连和色素弥散于晶状体表面各3眼,治疗后1~2周消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术前控制血糖、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后监测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民安  冯梅艳 《山东医药》2009,49(1):102-103
白内障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植入Hoya AF-1黄色人工晶状体(IOL),B组植入AcrySof Nture黄色IOL,C组植入同类材料的非蓝光滤过型IOL。术后1个月检查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并询问术后蓝视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和对比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术后蓝视症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蓝光滤过型IOL不会因材料中黄色素的增加而影响患者术后的视力和对比敏感度,并且可避免蓝视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司晓华  陈香兰 《山东医药》2008,48(6):104-105
88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实施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联合IOL植入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显示,A组视力>0.5者47眼(88.7%),B组视力>0.5者35眼(66.0%),两组相比,P<0.05.A组术后虹膜损伤、后囊破裂和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为7.5%(4眼)、1.9%(1眼)和15.1%(8眼),B组分别为18.9%(10眼)、9.4%(5眼)和28.3%(15眼),两组相比,P均<0.05;两组术后后囊膜浑浊发生率无差异(P>0.05).认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实施PHACO手术联合IOL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好、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于教国  瞿正旭 《山东医药》1995,35(10):13-13
1985~1994年,我们对421例(436眼)白内障病人施行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现总结加下。1 资料和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404眼,外伤性白内障23眼,青年性白内障9眼。患者年龄6~89岁。观察时间1~100个月。使用后房型人工晶体395眼,硅胶后房型人工晶体41眼(手术方法略)。2 结果 观察6个月以上363眼,裸眼视力≥0.5者317眼,占87.32%,矫正视力≥0.5者328眼,占93.12%,近期观察(2个月以上)73眼,裸眼视力≥0.5 61眼,占83.56%,矫正视力≥0.5者67眼,占91.76%。远期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其中对照组用现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视力0.5有88%,对照组视力0.5有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比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