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Na_2WO_4·2H_2O、NH_4VO_3和4,4'-联吡啶(4,4'-bpy)为反应物、采用水热法合成多酸化合物(C_(10)H_(10)N_2)_2VW_(12)O_40·H_2O.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是由Keggin结构阴离子[VW_(12)O_40]_4-配合片段质子化的4,4'-bpy构成,二维层通过N—H…O、C—H…O、O—H…O氢键进一步桥连,形成无限延伸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以1,1'-联萘为骨架的酰胺类开链冠醚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荧光性质,合成了N,N'-二苄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配体(L)及其5种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与配体形成了,n(M3 )∶n(L)=2∶3型配合物,稀土配合物组成为[RE(pic)3]2L3·6H2O(RE=La3 ,Eu3 ,Gd3 ,Tb3 ,Y3 ),并推测配合物中存在L与1个稀土离子配位,同时又与2个稀土离子桥联配位的2种配位形式.室温下,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Eu(Ⅲ)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Eu3 特征发射,而Tb(Ⅲ)配合物表现出微弱的荧光发射,其他配合物没有相应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说明L的三重态能级与Eu2 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Eu(Ⅲ)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强度表明,荧光强度受溶剂效应影响,且随着溶剂配位能力增强而减弱.  相似文献   

3.
以邻氨基苯甲酸、2,2'-联吡啶为配体,与氯化铕、氯化钇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邻氨基苯甲酸-2,2'-联吡啶-铕钇异多核稀土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红外光谱.通过元素分析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配合物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在345 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并探讨了荧光增敏机理.红外光谱数据表明:邻氨基苯甲酸中的羧基和氨基均与稀土离子配位,联吡啶中的氮也与稀土离子配位.由元素分析数据推测,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式为(EuxY1-x)L3L'(其中L为配体邻氨基苯甲酸,L'为另-配体2,2'-联吡啶).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不发光的Y3 对Eu3 的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当钇的含量为50%时(摩尔含量),增敏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设计和合成新型有机酸配体及其配合物,探索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基于吡啶配体的配合物Co[(4,4'-bipy)·4H_2O]·(H_4L)2·2H_2O和Ni[(4,4'-bipy)·4H_2O]·(H4L)_2·2H_2O,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均采用六配位的模式,金属离子与4,4'-联吡啶形成平行的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膦酸基团中的氧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以氢键的形式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这对于金属与配体配位方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取1,4-二((3-羧基-苯基)甲基)哌嗪(H2L)和辅助配体4,4′-联吡啶(4,4′-bipy),与过渡金属离子Ni 2+在水热120℃的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Ni(L)(bipy)1/2]·2H2O}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FTIR、PXRD、TGA、荧光光谱仪等对该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维网状结构.TGA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显示出高达360℃的热稳定性且在372nm处具有浅蓝色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在常温下用六水合硝酸钴和两个异配体4,4-联吡啶、4,2',3'-二苯醚三甲酸反应制得混合配合物[Co(4,4-bipy)2(L)]·3H2O(L=4,2',3'-二苯醚三甲酸).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83 1(15)nm,b=1.180 3(15)nm,c=1.454(2)nm,α=110.72(3)°,β=93.93(8)°,γ=95.10(6)°,Z=2,V=1.722(4)nm3,Dc=1.461 Mg/m3,μ=0.567 mm-1,F(000)=786,Rint=0.084 8,-14≤h≤14,-15≤k≤15,-18≤l≤18,R1=0.067 1,wR2=0.182 0[I2δ(I)].钴(Ⅱ)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配合物分子之间靠4,4-联吡啶形成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依靠4,4-联吡啶形成二维结构.用荧光光谱法测定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维链状4,4'-联吡啶铜配合物{[Cu_2(OOCCH_3)4(4,4-bpy)]·(CH_3CN)}n(4,4-bpy=4,4'-联吡啶),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311 67(5)nm,b=1.400 23(2)nm,c=1.531 03(4)nm,β=108.205(2)°,V=4.707 69(17)nm~3,F(000)=2 288,Z=8,D_c=1.582 g/cm~3,μ=1.850 mm~(-1),R1=0.033 6,ωR~2=0.093 5。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Cu~(2+)形成了变形的几何四方锥CuNO_4构型,Cu~(2+)通过4个乙酸根桥连形成双核单元,双核单元再通过4,4'-联吡啶N原子桥联成一维链状,经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构造出了三维超分子网。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B3LYP)和开壳层密度泛函(UB3LYP)方法分别优化了[(DMSO)2(CN)2Os(N^N)][N^N=bpy(1);N^N=phbpy(2);bpy=2,2'-吡啶;phbpy=4,4'-二苯基-2,2'-吡啶]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利用TD-DFT方法结合PCM溶剂化模型计算了它们在CH2Cl2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激发态几何相对基态变化较小,这与实验上观察到的较小的斯托克斯频移现象一致.两个配合物的最低能单态吸收分别在441(1)和453(2)nm,其磷光发射分别在631(1)和627(2)nm.1和2的高能占据分子轨道主要由金属和CN基配体占据,而低能非占据分子轨道主要受N^N配体成份控制,因此1和2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被指认为MLCT跃迁,并混有少量的LLCT微扰.它们的高能吸收均表现为ππ*跃迁特征,但是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ππ*激发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铜-2, 6-吡啶二甲酸的配合物[Cu(2,6-pidic)(H_2O)_2]_2的单晶,配合物属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469 92(2) nm、b=0.893 20(3) nm、c=1.030 36(6) nm。配合物分子互不连接,每个晶胞中含2个分子,中心铜离子为5配位。配合物的磁性质测试结果表明,中心铜离子间为反铁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用2,2'-联吡啶-4,4'-二甲酸配体与钇金属,在100℃水热条件反应获得一个新颖的钇配合物Y_2(H_2bpydc)_3·H_2O.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新颖钇配合物结构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钇配合物与鱼精DNA的结合能力.通过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化合物切割pBR322质粒DNA的能力.荧光光谱显示出该钇配合物有良好的DNA性质,而且凝胶电泳测定也证明复合物切割pBR322质粒DNA的有效切割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对靶向DNA有极强的结合能力,并对肿瘤细胞有极强的抑制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无机抗肿瘤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Ni(ptc)(bipy).4.5H2O]单晶,(H3ptc为2,4,6-吡啶三羧酸,bipy为4,4’-联吡啶).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体H3ptc上的一个氮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与Ni^2+螯合配位,而另一个配体bipy的一个氮原子为端基配位,金属Ni^2+离子的轴向位置被两个水分子占据,形成一个六配位扭曲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合成一种新的二硫纶类离子对配合物,选择1,1′-二吡啶甲基阳离子作为抗衡离子,以乙腈为溶剂,合成了[(Py)_2CH_2][Ni(mnt)_2]_2·2CH_3CN,并且得到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在配合物的堆积结构中,阴离子呈现一维锯齿链状堆积.经过磁性测试,该配合物表现为顺磁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氟水杨酸(H2foac),1,10-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foac)2(phen)2]·10H2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 39(6)nm,b=1.149 23(11)nm,c=1.443 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一系列关于Eu(III)/Gd(III)与α-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对甲氧基苯甲酸(PO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对这些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Gdx(POA)(TTA)2Phen(x=0~1)。配合物Eu(POA)(TTA)2Phen的荧光激发光谱并不是配合物Eu(TTA)3Phen与Eu(POA)3Phen的荧光激发光谱的简单组合,配体TTA因化学环境不同,在配合物Eu(POA)(TTA)2Phen中的激发带比在配合物Eu(TTA)3Phen中的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这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1-xGdx(POA)(TTA)2Phen的荧光增强效果非常明显,掺杂配合物中Eu3+与Gd3+的物质的量的最佳比为3∶2。配合物Eu1-xGdx(POA)(TTA)2Phen的荧光增强机理主要是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温法合成一个钴配合物单晶,分子式为[Co(Pyzdc)(H2O)2]n·nH2O,Pyzdc为吡嗪-2,3-二羧酸.中心离子Co(Ⅱ)采取六配位模式,与其周围来自于不同吡嗪-2,3-二羧酸的氮、氧原子及水分子形成一个八面体结构.通过配合物与DNA荧光作用光谱研究发现:配合物添加到DNA/EtBr复合物中后,能够与溴化乙锭竞争插入DNA碱基对中,发生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PPN]Cl存在下,n(InCl3):n(Se(SiMe3)2)=2:1反应生成一个硒桥双核配合物[(Ph3P)2N]2[(InCl3)2(μ-Se)](1),晶体结构中的[(InCl3)2(μ-Se)]2-阴离子部分包含一个角度为102.60(3)°的弯曲In-Se-In链接键。在Cy3PO存在下,n(InCl3):n(Se(SiMe3)2)=2:3反应生成一个新奇的金刚烷类四核配合物[Cy3POH]4[(InCl)4(μ-Se)6](2),配合物2的阴离子[(InCl)4(μ-Se)6]4-包含有6个μ-Se2-桥链接4个[InCl]2+单元,平均In-Se-In键角为99.66(3)°。配合物1和2经X-射线结构分析均含有四面体配位的金属铟。  相似文献   

17.
常温条件下合成配合物[Zn(Bpp)Cl2]n(其中Bpp为1,3-双(4-吡啶)丙烷),并运用Bruker smart 1000 CCD-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凝胶电泳法对其与DNA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配合物能以嵌插方式与DNA作用,同时具备切割DNA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步溶液合成法制备了异金属配合物[(In Cl)4(Me OH)2(m-OMe)4(μ3-OMe)2(μ3-SCH2CH2SCH2CH2S)2(Cu PPh3)2(]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1,其中a=23.921 4(7),b=10.449 6(3),c=26.687 0(8)?,V=6 670.9(3)?3,Z=4,Mr=1 807.56,Dc=1.800 g/cμ3,m(Mo Ka)=2.429 mm-1,F(000)=3 584,S=0.969,最后修正I2s(I)的8 279个可观察点和717个参数,得到修正因子R1=0.049 6和权重因子w R2=0.077 0。在配合物1中,每个铟(In)原子通过2个μ3-OMe和4个m2-OMe构成以铟(In)原子中心的平面桥式连接,在每个单胞中有四个铟(In)原子可归属为(In4)四核,并且2个[Cu(PPh23)]+离子碎片通过[SCH2CH2SCH2CH2S]-配体连接In4核,从而形成了标题的三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室温扩散法合成了具有ANA型沸石分子筛拓扑结构的2-丙基咪唑镉配位聚合物2-丙基咪唑镉[Cd(pim)_2].采用单晶X射线、粉末X射线(XRD)、元素分析、热重分析(TGA)表征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Cd(pim)_2]晶体属立方晶系,Ia-3d空间群,a=28.017 4(7)),α=90.00°,V=21 993.0(10)~(-3).  相似文献   

20.
2,2'-联吡啶胺(1)的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化合物1的结晶是以正交空间群Pccn,其晶胞参数为a=12.3184(10)A,b=18.404 2(15)A,c=7.755 1(7)A和Z=8,化合物1通过一个对称中心形成氢键二聚体.1的钯配合物[PdCl2(2-py)2NH](2)是以单斜空间群P21/n结晶,其晶胞参数为a=10.251 0(6)A,b=9.509 4(6)A,c=12.269 6(7)A;β=97.865 0(1).;和Z=4,化合物2的结构含有-个微扭曲四平面构型的钯中心键合2,2'-联吡啶胺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氯原子,平均Pd-N和Pd-Cl的键长分别是2.022(2)and2.3140(7)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