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2000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实地调查、取样及从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获取流行病学资料等方法,跟踪调查了浙江省沿海12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大黄鱼弧菌病的发病情况,并对患病濒死大黄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及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流行时间为6~10月份,7~8月份为高峰期,一般死亡率为30%~40%,最高可达80%以上。主要病原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和哈氏弧菌(V harveyi),可引起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严重病变。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条件恶化,夏季高温使得弧菌大量繁殖,在鱼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损伤时,诱发了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2.
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中草药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测定了15种中草药对大黄鱼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5种中草药对溶藻弧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石榴皮、地榆、五味子、大黄等4种药物的抑菌能力最强,MIC值分别为为1 56、1 56、3 12、3 12g L;MBC均为6 25g L,可作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综述了由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灿烂弧菌等弧菌引起的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的典型症状、病原学、病理、检测技术以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笔者对弧菌病的防治方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另外对弧菌病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吴后波 《水产学报》2003,27(6):606-609
弧菌病(vibriosis)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养殖真鲷(Pagrus major)中经常发生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该病的暴发性流行给整个真鲷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明确其病原菌是最小弧菌(Vibrio mimicus)基础上,对该菌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已经证明真鲷弧菌病真正的致病因子是最小弧菌在致病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这种毒素是单一多肽,不具备典型的细菌毒素的A、B亚基结构,不耐热,具有溶血性、细胞毒性和动物致死性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该外毒素性质独特,是最小弧菌产生的一类新的毒力因子,作者将这种毒素命名为Vm - Pm毒素。为  相似文献   

5.
弧菌病是多种海水养殖鱼类最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鲈科、鲷科、魨科、鯵科及鲆鲽类等都有可能患病受害。自2001年以来,文登市为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鲆鲽鱼类及虾类测报单位,在测报调查中,多次发现测报鱼类患有弧  相似文献   

6.
从养殖大黄鱼病鱼的肝脏和脾脏内分离、纯化到溶藻酸弧菌,经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它是该病的致病菌。使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自动细菌鉴定仪(ATB)进行细菌鉴定,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符合溶藻酸弧菌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溶藻酸弧菌病病原菌传染途径,主要是从水经伤口传染到体内,在试验条件下传染率为60%。病原菌在30℃时生长很快,20℃时生长慢,10℃时基本不生长,对氟苯尼考、四环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7.
瓣体虫病(因虫体内有瓣状体而得名,习称海水斜管虫)对石斑鱼危害较大,流行于夏末秋初,发病的季节性较强,水温20~25℃,气候发生变化,如下雨或台风后,容易暴发,流行范围广泛,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省区水泥池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池塘养殖的石斑鱼常见病发,容易大面积暴发,感染率高达八九成以上,但死亡率并不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水生动物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提升病害监测与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2011年3-10月我省对主要监测品种继续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11年我省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年  相似文献   

9.
刘海芳  王凡 《水利渔业》2008,28(2):69-70
在水质净化处理中,气浮技术有其独特的功能.它能将溶解性有机物及悬浮物通过气泡的吸附形成泡沫被去除,适用十集约化水产养殖中闭合循环水处理.就气浮分离技术的原理、发展、应用情况以及水产养殖水体净化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阐述,为该项技术的完善和加快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