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1994年Moore、Smyth[1]首次报道了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良性咬肌肥大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后,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印证了这一结果[2]。我们自2005年开始应用在A型肉毒毒素中加入曲安奈德一起协同治疗良性咬  相似文献   

2.
A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的剂量改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蔡嬿娴  沈尊理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5-26,i0004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咬肌肥大的效果。方法:根据咬肌在放松位和咬合位的状态,将咬肌肥大分成轻型和重型,分别应用30单位/侧和50单位/侧BTX-A治疗轻、重型患者6例。结果:随访3~5月,所有患者都对面形改变满意,无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根据咬肌肥大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剂量BTX-A治疗,可取得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下颌角肥大的原因是下颌角骨性肥大及咬肌肥厚,是一种发育缺陷[1~3].下颌角肥大使面部呈方型,此面型东方人中多见,被认为是不美的面型.从1995年11月至2002年7月,我们采用口外下颌缘入路、口外耳后入路、口内入路对32例患者进行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手术,现将三种入路的经验加以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三种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角肥大的原因是下颌角骨性肥大及咬肌肥厚 ,是一种发育缺陷[1~ 3 ] 。下颌角肥大使面部呈方型 ,此面型东方人中多见 ,被认为是不美的面型。从 1995年 11月至 2 0 0 2年 7月 ,我们采用口外下颌缘入路、口外耳后入路、口内入路对 32例患者进行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手术 ,现将三种入路的经验加以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2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为 18~ 35岁 ,平均 2 5岁。均为双侧下颌角肥大 ,其中两侧下颌角明显不对称者 2例 ,下颌角肥大并发颏部短小者 4例 ,其余均为下颌角肥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良性肥大。采用口外下颌缘入路…  相似文献   

5.
肌注肉毒毒素A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咬肌肥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良性咬肌肥大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每侧咬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约50U和曲安奈德约20mg,注射时使药物均匀分布于咬肌内,避免将曲安奈德注射到皮下组织内以免引起皮下脂肪萎缩凹陷。结果:应用本方法治疗11例,其中单纯咬肌肥大者6例,辅助下颌骨截骨手术治疗咬肌肥大5例,注射治疗后2周即可见咬肌区明显萎缩,8~12周效果稳定,经3~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咬合功能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肉毒毒素A和曲安奈德肌内注射治疗咬肌肥大,起效快,疗效显著,是非手术治疗咬肌肥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咬肌肥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报道注射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Capra对5例猿猴做治疗咬肌肥大的动物实验,病理检查证明在63-84d内都可见咬肌的萎缩,临床报道的最长随访期是25个月,仍未见复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探讨下颌角咬肌肥大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A型肉毒素(BTA)注射到肥大的咬肌内使咬肌萎缩变小来改善面部轮廓形态,如果同时伴有下颌骨的骨质增生,可在注射内毒素之前或之后行手术治疗切除增生的下颌骨。结果:BTA局部注射治疗单纯咬肌肥大6例,结合下颌角骨切除术5例,9例为单次注射,2例为2次注射完成治疗,效果满意,经6个月-13个月随访,疗效稳定,未见复发。结论: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咬肌肥大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咬肌肥大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8例(34侧)咬肌肥大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其中16例双侧咬肌肥大就医者每侧注射剂量为50U/lml,2例单侧咬肌肥就医者每侧注射剂量为60U/lml。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期就医者咬肌厚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咬肌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01),药物注射后4—12周咬肌厚度减小最明显。平均随访时间78.5±18.8个月,患者总体满意率为8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以替代手术治疗咬肌肥大。  相似文献   

9.
余若晖  杨欣  李健宁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7):1421-1423
目的:总结A型肉毒毒素治疗不对称良性咬肌肥大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56例有效随访的不对称良性咬肌肥大患者,年龄18~35岁,男性5例,女性51例,术前进行不对称程度分级(分为轻微和显著两级),按照不对称的严重程度调整注射剂量,以达到改善下面部对称性的治疗目标。注射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有效随访56例患者,不对称良性咬肌肥大治疗效果满意,双侧咬肌注射后均明显萎缩,通过调整注射剂量达到趋于对称的效果。结论: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是治疗不对称良性咬肌肥大安全、可靠的低侵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咬肌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2005年8月至2014年1月,对15例咬肌肥大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并应用B型超声于术前和术后4、12、24周测量咬肌厚度。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咬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4、12、24周,咬肌厚度萎缩(15.60±4.96)%、(27.72±9.13)%和(24.32±8.86)%。结论 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减少咬肌厚度;B型超声测量能有效地反映咬肌萎缩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A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保守治疗咬肌肥大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TX_A)对5例咬肌肥大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4例双侧咬肌肥大每侧注射剂量为50U/1ml,1例单侧肥大注射剂量为60U/1ml。结果5例均治疗有效,其中4例对面型改变表示满意。5例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3~9个月,肥大未见复发。结论BTX_A治疗咬肌肥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2.
下颌角肥大,多伴有咬肌肥厚,患者面型较宽大,多呈梯形面型,女性患者从侧面看旱男性化的下颌角,缺乏柔和,流畅的轮廓。治疗方法主要为下颌角截骨及部分咬肌切除。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最大的困难是下颌角的显露。目前,手术方法分为口外入路与口内入路,口外法在下颌缘下颌角处设计约3cm切口,显露较容易,视野清楚,但局部留下手术切口瘢痕。  相似文献   

13.
A型肉毒毒素治疗良性咬肌肥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良性咬肌肥大是一种常见于东方民族的美学缺陷^[1],表现为面部下1/3明显宽大^[2]。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下颌骨截骨和切除部分咬肌达到改善目的,但由于手术风险较大,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我们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为103例良性咬肌肥大患者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颊脂垫吸除联合A型肉毒毒素咬肌多点注射瘦脸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邵宏  彭晓云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62-563,i005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下颌骨无明显肥大的胖圆脸的微创瘦脸方法。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定点定量向肥大的咬肌内注射,使咬肌均匀萎缩变薄;同时经口内入路吸除双侧颊脂垫。结果.临床治疗49例一月后均能获得良好的瘦脸效果,经6—18个月的随访,效果稳定。结论:颊脂垫吸除联合A型肉毒毒素咬肌多点注射瘦脸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轻、恢复较快、安全有效等特点,比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好、更稳定。  相似文献   

15.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厚对面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客观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厚对面型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面观用力咬(牙合)时能看到双侧咬肌区体积变化的患者,进行咬肌内多点注射,每侧注射A型肉毒毒素30~50 U,然后观察面部外形变化及患者满意度,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3个月,拍摄面部正位照片,在照片上测量形态面高(FH)、面中部宽度(FWz)和面下部宽度(FWg),根据测量值计算并分析面指数FH/FWz和FWg/FWz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本组共32例患者,在接受注射治疗后的2~4周咬肌区体积开始缩小,面型改善,效果最明显出现在注射后2~3个月,所有患者对治疗后所产生的效果均满意.FH/FWz在治疗前后的值分别是0.8309±0.0423,0.8331±0.0382;FWg/FWz在治疗前后的值分别是0.8281±0.0209,0.7925±0.0206(P<0.01).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厚可降低面指数FWg/FWz,对面型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地:探索一种损伤小、不良反应少、效果稳定的新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的注射方法。方法:对60例咬肌肥大的患者,双侧咬肌分别使用27G钝针扇形连续注射和30G锐针多点注射法治疗,对术后局部瘀青和肿胀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天复诊,钝针扇形连续注射后出现局部瘀青的2例,肿胀2例,锐针多点注射后出现局部瘀青11例,肿胀8例;术后4周复诊,60例咬肌肥大患者对肉毒毒素治疗均有效,无特殊不艮反应。治疗局部触诊,仍可触及一定量咬肌的,钝针扇形连续注射后有7例,锐针多点注射后出现12例。结论:钝针扇形注射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的方法,相比于锐针多点注射法,对局部皮肤损伤少,可明显降低术后瘀青肿胀的发生率,并获得更加稳定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与传统保守方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评估A型肉毒毒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7月笔者医院门诊就诊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6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BTX-A局部注射4 U/kg),B组(BTX-A局部注射2 U/kg),C组(对抗牵拉...  相似文献   

18.
刘自芳  夏炜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550-1550
我科自2002年开始,使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单纯性咬肌肥大,在不开刀的前提下,改变了面部轮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者采用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咬肌肥厚伴下颌短小,按受术者要求雕刻隆颏假体,在下唇距唇龈沟0.5cm口腔粘膜面,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对应位置设计长约1cm两纵切口,分离并放入假体。在咬肌中心点进针注射0.2ml,然后把针头退至皮下,再向周围各点进针至咬肌内注射0.1ml。平均每侧注射剂量为50U。如两侧咬肌不对称可适当调整注射剂量。结果:本组共20例均为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经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经6个月以上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适合于咬肌肥大伴下颌短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后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患者临床资料。注射方法:用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将100 U A型肉毒毒素配置成浓度为50 U/ml的溶液, 标记咬肌"安全注射区", 前、后边界分别为咬肌的前、后边缘, 上界为嘴角至耳垂连线, 下界为下颌骨的下边缘, 在此区域内标记3个或4个注射点, 注射点距离4个边界至少1 cm, 每侧注射25~40 U。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记录并发症种类, 总结治疗措施。结果共纳入160例患者, 男8例, 女152例, 年龄(30.6±6.2)岁。随访1~6个月, 所有患者咬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下面部线条更加柔和, 面部轮廓得到了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81.3%(130/160), 主要有以下有4类:(1)非肌肉源性的并发症, 包括淤斑5例(3.1%), 一般于5~7 d可自行消退;头痛2例(1.3%), 适当休息, 2~3 d症状可消失。(2)与毒素效应相关的并发症, 主要是咀嚼力下降, 共86例(53.8%), 随着药物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