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少锦  齐岚平 《中医杂志》2004,45(12):921-922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于DAI患者后在催醒、降温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的DAI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与只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DAI患者30例作对照,通过比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病死率,判断分析安宫牛黄丸对DAI预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明显优于对照组(56.7%,P<0.05),症状、体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病死率下降,治疗组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10 %.结论:安宫牛黄丸在DAI治疗中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疗效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使DAI预后趋于良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安宫牛黄丸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少锦  齐岚平  田新乐 《中成药》2006,28(3):376-378
目的:观察加用安宫牛黄丸后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的DAI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与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DAI患者30例作对照,通过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临床疗效和死亡率的比较,判断分析安宫牛黄丸对DAI预后的影响效果。结果:GC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临床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R id it分析,P<0.05),病死率下降。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后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意识障碍、体温和去脑强直状态,使DAI预后趋于良性,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连续10日。比较两组GC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GCS评分逐渐升高,第3、5、10天的各项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都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有效率为60.4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2.39±0.97),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4.93±1.3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GCS评分(8.43±0.58)显著高于对照组(6.94±0.3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结合针刺有助于提高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急救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清醒和降低患者的脑功能损伤、保护脑功能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辅治重型颅脑损伤对GCS评分、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结果:优良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辅治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加减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并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加减口服或鼻饲治疗,连续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GCS评分、GOS评分分级以及患者血浆中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GCS评分差别不大(P0.05),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预后情况比较良好,GOS评分均大于3分,但GOS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BNP水平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BN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加减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脑损伤临床疗效好,能降低患者GCS评分、GOS评分等级和BN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治疗的5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对比两组临床疗效、GCS评分、NIHSS评分、血清乳酸和CRP水平,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综合评价两组对重症脑出血的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为54.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周、2用、4周GCS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乳酸、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此外治疗组肺部感染、肾功能损伤、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不仅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安宫牛黄丸治疗脑中风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脑中风意识障碍、抽搐、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4例急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4例 ,在常规综合抢救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安宫牛黄丸 ,对照组 2 0例给予常规综合抢救治疗 ,观察 2组用药后的情况。结果 在改善神志和控制抽搐方面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 5 ) ,在控制体温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脑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安宫牛黄丸在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促醒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比较两组1周清醒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组1周清醒率及GOS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安宫牛黄丸具有较好的促醒作用,能提高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及奥拉西坦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口服或鼻饲(每次1丸,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痰热内闭清窍证症状(神昏、项强、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评分及血清MDA、SOD、TAC、GSH-Px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及血清SOD、TAC、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NIHSS评分、痰热内闭清窍证各项症状评分及血清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9/49)(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疗效显著,且有明显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60例入住于重症医学科的SAE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器官支持等常规治疗)30例和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饲中成药安宫牛黄丸)30例,两组疗程均为7 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定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及检测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D-二聚体)、白介素-1(IL-1)的变化,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两组患者治疗28 d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结果 (1)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IL-1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至患者入住于重症医学科后28 d,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对于SAE疗效显著,有效提高SAE患者的GCS评分及MoCA评分,并可以有效降低SAE患者的IL-1,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吕本洋 《新中医》2021,53(1):53-56
目的:观察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给予安宫牛黄丸联合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00例)。2组入院后均行脑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优于对照组(65.0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SOD、GSH-Px、TA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术后给予安宫牛黄丸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安宫牛黄丸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核因子-κB(NF-κB)水平影响。方法:选取8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安宫牛黄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7、14 d后,观察组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NF-κB、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时,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治疗14 d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χ~2=9.612;P=0.002)。结论:安宫牛黄丸治疗重症脑出血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MDA、VEGF、SO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项琳 《新中医》2015,47(6):19-21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 :将86例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疗程10天。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10天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脑水肿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第5、10天2组GCS各维度(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及总分均呈持续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第5、10天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第5、10天NIHSS评分均持续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第10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线移位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能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安宫牛黄丸联合经颅低频磁刺激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和情感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0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进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接受安宫牛黄丸联合经颅低频磁刺激治疗(TMS);对照组50例,接受经颅低频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HAMD和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PDRS总分,UPDRS I、UPDRSII和UPDRSIII评分,HAMD和HAM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经颅低频磁刺激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和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调控血压与颅内压、吸氧、维持电解质平衡、保护胃黏膜、使用脑保护剂、防治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mRS评分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项评分均明显改善,Nl 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水肿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宮牛黄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促进脑血肿吸收,进而改善神经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清镁离子的影响,从离子角度研究安宫牛黄丸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继发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6~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测定外周血清镁离子浓度、观察GCS评分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第3、7、14日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外周血清镁离子浓度和GCS评分,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1粒/次,2次/d。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热射病的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和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0年4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热射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宫牛黄丸鼻饲治疗,均治疗7 d。观察2组肛温及意识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统计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肛温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热射病有助于降温、促醒,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APACHEⅡ评分,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余璐瑶 《新中医》2023,55(10):1-5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 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 例重症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各48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 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 评分及血清炎症指 标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2 组NIHSS 评分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GC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 组颅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颅内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减 小(P<0.05);治疗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hs-CRP、 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疗效显著, 有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昏迷状态,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