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庞  杨罗艳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06-1808
【目的】研究Eta-1 mRNA、Eta-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Ets—1 mRNA、Ets-1及VEGF的表达;分析Eta-1 mRNA、Ets-1表达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研究BTCC中VEGF表达与Ets-1 mRNA、Ets-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Ets—1 mRNA、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35/40)和82.5%(33/40)(P〈0.01),且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②VEGF在BTCC中阳性表达率为72.5%(29/40),而对照组无一例阳性表达(P〈0.01)。在BTCC中Eta-1 mRNA、Ets-1表达与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07和0.797,P值均〈0.01)。【结论】①Ets-1 mRNA、Ets-1在BTCC中高度表达,并随BTCC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Ets-1 mRNA、Ets-1蛋白与BTCC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②BTCC中Eta-1 mRNA及Ets-1与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VEGF可诱导Ets-1表达。  相似文献   

2.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和p53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及p53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B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黏膜及69例BTCC组织中的PTEN及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基因均表达阳性或强阳性,p53基因有1例弱阳性表达,其余9例表达阴性。在69例BTCC组织中PTEN高表达组为46例(66.7%),其中阳性15例,强阳性31例,p53阳性高表达组为39例(56.5%),其中阳性22例,强阳性17例。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增加PTEN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p53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PTEN的表达随肿瘤分期、分级而减少与p53的表达增强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PTEN与p53可能成为估计BTCC恶性程度及肿瘤侵袭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p53基因与PTEN基因的表达可能起互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MMP-9、TIMP-1)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骨肉瘤侵袭的关系和临床意义,为临床上寻找判断骨肉瘤侵袭性的可靠指标。方法对36例骨肉瘤和15例正常骨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分析1MMP-9及TIMP-1在骨肉瘤与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2MMP-9及TIMP-1与骨肉瘤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3MMP-9及TIMP-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MMP-9和TIMP-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率为86.11%和75.00%,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MMP-9和TIMP-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P<0.05);MMP-9及TIMP-1与骨肉瘤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骨肉瘤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者肿瘤浸润软组织的比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1MMP-9在正常骨组织中呈低表达,而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明显上调;2MMP-9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的标志,可作为骨肉瘤诊断的辅助指标;3MMP-9是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的标志;4MMP-9和TIMP-1在骨肉瘤中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的表达.结果: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58例BTCC中,两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69.0%,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MMP-9、PCNA在低级别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3%和29.4%,明显低于高级别BTCC的78.0%和85.4%(P<0.01);MMP-9、PCNA在浅表性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和40.9%,明显低于浸润性BTCC的83.3%和86.1%(P<0.01).MMP-9、PCNA在BT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1).结论:MMP-9、PCNA在BTCC的发生、分化、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评估BTC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柳威  陈荣昌  汤彦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298-230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型抑制剂1(TIMP-1)与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5例未规范化治疗COPD患者(COPD组)及健康志愿者26例(对照组)血清MMP-9、TIMP-1的表达,分析其与肺功能、功能性呼吸困难评分(MRC)、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血清MMP-9、TIMP-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MMP-9/TIMP-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血清MMP-9 、TIMP-1、MMP-9/TIMP-1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无相关性(P>0.05),TIMP-1与MRC、SGRQ总分、活动评分、影响评分呈正相关(P<0.05);低MMP-9、MMP-9/TIMP-1表达组,治疗后FVC改善较高表达组明显(P<0.05),低TIMP-1表达组,治疗后FEV1、MRC改善较高表达组明显(P<0.05),MMP-9、TIMP-1、MMP-9/TIMP-1与SGRQ改善情况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功能改善(FEV1改善率≥5%和/或FVC改善率≥10%)与血清MMP-9浓度、基础FEV1及FVC相关.[结论]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增高,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相关;且其表达与COPD短期治疗反应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的表达与膀胱癌部分临 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7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MMP 2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未见MMP 2表达,BTCC组织中MMP 2的 阳性表达率为49.12%。MMP 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BTCC 组织中MMP 2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结论】MMP 2在BTCC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邹戈  李杰贤  杨罗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21-2023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48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COX-2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OX-2在BT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BTCC中COX-2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P<0.001),并随肿瘤分级、分期增高而增高,低分化、浸润性的复发组COX-2mRNA表达高于高分化、浅表性的未复发组(P<0.05)。结论:COX-2mRNA的表达水平随BTCC分级分期增高上调,并与肿瘤复发有关,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判断膀胱癌的进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标本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56例(观察组)和非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标本18例(对照组),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内膜标本中MMP-9、TIMP-1 mRNA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内膜标本均有TIMP-1 mRNA表达;观察组和对照组标本中MMP-9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8.9%和50%;观察组异位内膜中MMP-9 mRNA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TIMP-1 mRNA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MMP-9/TIMP-1比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I-II期)明显高于III、IV期(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中TIMP-1 mRNA的表达减弱,降低了对MMP-9的抑制作用;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MMP-9 mRNA的表达增强,加强了其侵袭能力,易于发生种植转移,这些因素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MMP-9和TIMP-2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8例大肠癌组织中MMP-9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08例大肠癌组织中MMP-9和TIMP-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2%和25.0%;MMP-9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而TIMP-2的表达则相反;MMP-9和TIMP-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关.结论:MMP-9和TIMP-2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ts-1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ts-1在80例病理活检和手术切除结直肠癌标本中的表达。结果:Ets-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黏膜组织(P<0.05),在癌深度浸润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度浸润组(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ts-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癌变及浸润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MP-26和ER-α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26和ER-α的蛋白表达及MMP-26mRNA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统计采用秩和检验方法。【结果】MMP-26蛋白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小血管壁和肿瘤细胞中。免疫组化及RT-PCR半定量分析表明:MMP-26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MMP-26表达逐渐下降。腺癌高分化组MMP-26蛋白表达强于中分化组(u=2.133,P=0.033)和低分化组(u=2.899,P=0.004)。低分化组MMP-26mRNA含量明显少于中分化组(U=2.123,P=0.034)和高分化组(U=2.477,P=0.013)。由于MMP-26表达模式和ER-α相似,作者对MMP-26启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130~-116位点间的序列与公认的ERE高度同源。【结论】MMP-26与ER-α表达相仿,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MMP-26启动区含有潜在的ERE序列,ER-α可能参与了MMP-26基因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Apaf-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及Ki-6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大肠癌(肠癌组)、腺瘤(腺瘤组)及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标本,每组各100例,免疫组化 SP 染色方法检测 Apaf-1表达,并分析其与Caspase-3、Ki-67相关性。结果肠癌组、腺瘤组及正常组中,Ap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00%、88.00%、95.00%;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83.00%、91.00%,肠癌组中 Apaf-1、Caspase-3阳性率低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 <0.05);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26.00%、8.00%,肠癌组中Ki-67阳性率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Apaf-1与Caspase-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45,P <0.01),与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61,P <0.01)。结论 Apaf-1、Caspase-3、Ki-67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展过程,推测大肠癌患者 Apaf-1受到抑制,进而Caspase-3活化减少,肿瘤细胞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甲状腺癌组织,40例甲状腺良性组织及8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的阳性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甲状腺良性组织及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且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组织(P<0.001);甲状腺癌Ⅲ~Ⅳ期中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而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无关.同时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MMP-2及MMP-9阳性表达两两正相关.[结论]Survivin,MMP-2及MMP-9在甲状腺癌中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甲状腺癌诊治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Src蛋白下游信号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0μmol/L、0.2μmol/L、1.0μmol/L、5.0μmol/L 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处理后的人膀胱癌T24细胞各浓度组的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处理后,E-Cadherin表达呈上调趋势;人膀胱癌T24细胞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随加入Src Kinase Inhibitor Ⅱ浓度增加呈上调趋势,0.2μmol/L、1.0μmol/L、5.0μmol/L浓度组OD比值显著高于0μmol/L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对C-Src蛋白下游信号E-Cadberin具有上调作用,进一步证实了c-Src蛋白及其下游信号E-Cadherin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素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G1(Cyclin G2)在大肠癌纽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纽化SP法检测31例正常大肠组织、70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Cyclin G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组织未发现Cyclin G1表达;大肠癌组织中可见明显的胞核棕黄色阳性表达,相应的癌旁组织表达很少(P〈0.05);Cyclin 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相关。【结论】Cyclin G1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病情评估,并可能成为大肠癌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地塞米松对大鼠肝脏Mrp2和AQ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诺评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00-160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Wistar大鼠肝胆系统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水通道蛋白1(AQPt)的调节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Dex干预组,观测1h胆汁流量、直接胆红素(DBIL),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测Mrp2和AQP1的表达。【结果】干预组较之对照组胆汁量增加(P〈0.05),血清DBIL明显下降(P〈0.01),胆汁DBIL差异无显著性(P〉0.05),Mrp2和AQP1免疫组化切片光密度值增加(P〈0.01)。【结论】Dex可增加大鼠肝胆系统Mrp2和AQP1的表达。血清DBIL下降,胆汁分泌量增加,与Mrp2和AQP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上皮‐间叶转换(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肺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肺腺癌组织中CK、Vimentin、α‐SM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60.0%、59.0%,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各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25.0%、27.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K、Vimentin、α‐SMA与分化程度相关,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不相关。【结论】CK与a‐SMA、Vimentin呈现负相关,分化程度降低,CK含量降低,α‐SMA、Vimentin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提示肺癌恶变程度与EMT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二乙基 -对硝基苯磷酸酯酶( paraoxonase ,PON 1)活性与中国人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 ,CRF)发病及PON 1在体内血清中发生作用时与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性地检测了年龄、性别均相匹配的慢性肾衰病人组 (n =6 2 )和健康对照组 (n =6 2 )血清PON 1活性、丙二醛 (MDA)及血脂水平。结果慢性肾衰病人血清PON 1活性 ( 36 3 .34U /ml± 10 5 .6 3U /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 5 5 8.38U/ml± 16 1.5 0U /ml) ,慢性肾衰病人组血清MDA水平 ( 5 .93nmol/ml± 1.74nmol/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 4 .0 3nmol/ml± 0 .99nmol/ml) ,两者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血清PON 1酶活性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呈显著正相关 (r =0 .472 ,P <0 .0 1) ,与血清MDA、TG、CHO或LDL -C之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PON 1活性降低与中国人CRF发生有密切关系 ,其在体内发生作用时与HDL -C有关 ,与体内脂质过氧化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NACT )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9例ⅠB~Ⅱ A 期宫颈癌组织 NACT 化疗前后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ACT的关系。【结果】29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NACT 化疗前VEGF阳性表达率51.7%(15/29),显著高于NACT化疗后6.9%(2/29)( P<0.05)。NACT化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9例,无进展病例,有效率为69.0%,疾病控制率为100.0%。【结论】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可作为NACT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