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利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探讨高浓度乙酸注射治疗肝肿瘤的价值,并探索注射治疗肝肿瘤的最适乙酸浓度.方法用移植法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将40只携瘤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术前以CT测量肿瘤直径.开腹向A、B、C、D组肝肿瘤内分别注入50%、75%、100%乙酸和生理盐水,48 h后重复注射一次,术后一周处死兔子取肝脏观测比较各组肿瘤体积改变情况及坏死灶周围新生灶情况,并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结果注射后一周各实验组肿瘤直径均减小,对照组肿瘤直径明显增大.100%乙酸组10例仅1例在坏死灶周围发现新生灶,而50%乙酸组发现5例,75%乙酸组发现7例.镜下显示100%乙酸组肿瘤中未坏死的肿瘤细胞团较75%和50%乙酸组少见.结论高浓度的乙酸对兔VX2肝肿瘤的灭活效果显著;其中100%的乙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探讨高浓度乙酸注射治疗肝肿瘤的价值,并探索注射治疗肝肿瘤的最适乙酸浓度。方法 用移植法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将40只携瘤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术前以CT测量肿瘤直径。开腹向A、B、C、D组肝肿瘤内分别注人50%、75%、100%乙酸和生理盐水,48h后重复注射一次,术后一周处死兔子取肝脏观测比较各组肿瘤体积改变情况及坏死灶周围新生灶情况,并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结果 注射后一周各实验组肿瘤直径均减小,对照组肿瘤直径明显增大。100%乙酸组10例仅1例在坏死灶周围发现新生灶,而50%乙酸组发现5例,75%乙酸组发现7例。镜下显示100%乙酸组肿瘤中未坏死的肿瘤细胞团较75%和50%乙酸组少见。结论 高浓度的乙酸对兔VX2肝肿瘤的灭活效果显著;其中100%的乙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肺癌干细胞脊柱转移裸鼠模型并研究转移机制及特性.方法 雄性裸鼠共40只随机分成2组(A组和B组),每组各20只.均采用左心室注射法.A组使用浓度为107/mL的肺癌(A549)细胞悬液100 霯,B组使用浓度为104/mL的肺癌干细胞悬液50 霯.生物发光成像及X线检查肿瘤转移情况.动物出现死亡或接种后5周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建立兔双侧背部肌肉内VX2肿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CT引导下用套管针将VX2肿瘤悬浮液注入5只新西兰大白兔腿部肌肉,作为肿瘤兔;选取20只兔,在CT引导下用穿刺活检法将肿瘤兔腿部肿瘤接种于其双侧背部肌肉内。接种后每周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肿瘤成活率、大小、种植部位满意度、影像学表现,并于14天后行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20只兔全部接种成功,定期增强扫描显示两侧背部孤立肿瘤逐渐变大,周边强化明显,接种后21天肿瘤内出现明显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光镜下见组织内多灶浸润性癌巢,瘤组织间见坏死瘤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丰富,异型性明显,并可见核分裂象。种植兔未出现腹腔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新型双侧背部肌肉内VX2肿瘤动物模型成瘤率高,接种后肿瘤生长速度快,可为肿瘤微创治疗基础研究提供新型适用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是转移瘤好发部位,早期症状是疼痛,继续发展可导致截瘫[1]。转移瘤的出现,意味着肿瘤全身播散,因此,其治疗亦应从全身着想。近年来随着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不断发展,使患者生存时间相对延长[2]。这就给以解除疼痛、改善神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的手术治疗提出了新课题。特别是截瘫患者,单纯减压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脊柱稳定性。随着脊柱外科迅猛发展,各种内固定材料与方法亦相继问世。然而,对脊柱转移瘤来说,由于原发肿瘤性质不同,其预后也不同。给生存时间极短的患者进行复杂内固定手术,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缩短生存时间;相反,…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转移转基因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由于几乎没有能准确模仿临床病例的动物模型,所以在分子水平研究前列腺癌的自然进程、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困难的。加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建立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具有较全面的转移重复能力、较高的外显率及较短的病程等优点。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前列腺癌转移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脊柱转移瘤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治 50例脊柱转移瘤,年龄31~82岁,平均 50.5岁。肿瘤在胸椎者居多,次为腰椎、颈椎和骶椎。原发癌主要在肺、甲状腺和肾脏等。作者分析了误诊的原因,并认为化疗、放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脊椎转移瘤是有效可取的。8例合并完全截瘫患者预后均极差,因此指出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肺癌转移者与甲状腺癌转移者术后存活时间有明显差别,说明经治疗后患者的估计寿命主要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生物行为,似与外科治疗等措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见部位 ,其诊断尤其早期诊断仍是临床的难题之一 ,MRI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MRI不仅可早期发现脊柱转移瘤 ,而且可以较确切反应转移瘤的范围及软组织被浸润的情况。1 脊柱转移瘤早期MRI表现1.1 脂肪替代 骨髓的脂肪替代是脊柱转移瘤MRI早期征象。肿瘤通常由脊柱静脉系统播散 ,椎体后部是转移瘤的首发部位 ,恰与椎体血管进入部位一致〔1〕。椎体为松质骨 ,血循环丰富 ,是癌转移的好发部位 ,椎体内红骨髓的毛细血管网适宜于肿瘤的生长 ,肿瘤进入椎体后 ,首先浸润的是骨髓的脂肪细胞 ,进一步才…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转移转基因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 ,由于几乎没有能准确模仿临床病例的动物模型 ,所以在分子水平研究前列腺癌的自然进程、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困难的。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首次建立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具有较全面的转移重复能力、较高的外显率及较短的病程等优点。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前列腺癌转移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兔脊柱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采用VX2瘤细胞悬液经横突椎弓根注射法建立兔脊柱VX2移植瘤动物模型,对照组(5只)以生理盐水注射代替VX2瘤细胞悬液进行同样操作。接种后每天观察下肢神经功能变化,接种术后第2周起每周行X线、CT影像学检查肿瘤生长情况。动物出现下肢瘫痪、死亡或接种后6周为观察终点,取出接种椎作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5只兔观察期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未见异常。实验组中1只兔因钻孔破人椎管,退出实验。19只兔成功接种,1只于接种术后9天感染死亡,1只经病理检查证实观察截止时仍无肿瘤生长,其余17只成瘤(89.5%)。观察期内9只出现完全瘫痪,5只不全瘫,其余3只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经横突-椎弓根种植法建立兔脊柱VX2移植瘤模型具有成瘤率高、可重复性好的特点。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脊柱转移癌发展、压迫脊髓导致瘫痪的病理过程,有助于脊拄转移癌各种治疗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研究其血管造影方法及腹腔动脉血管解剖特点。方法对45只新西兰大白兔在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肝左叶后注入VX2瘤块制作兔VX2肝癌模型,植入2周后穿刺股动脉行腹腔干-肝动脉造影。结果 42只兔建模成功,肿瘤接种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腹腔干动脉各分支情况,肝内肿瘤血供丰富。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VX2瘤块法建模成功率较高。兔VX2肝癌为富血供型肿瘤,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肿瘤及其血供,有助于肝动脉途径介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10年4月收治47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资料.男32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36~70)岁.单侧肾上腺转移42例,其中左侧25例、右侧17例,双侧5例.原发肿瘤包括肺癌24例、肾癌6例、肝癌5例、乳腺癌4例、黑色素瘤2例,其他肿瘤6例.临床表现全身乏力、消瘦、贫血或低热17例,患侧腰背部胀痛9例,高血压6例.均经B超、CT、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确诊.行手术治疗36例,放弃手术11例.结果 完整切除转移癌者31例获随访,生存2~62(33.8±4.5)个月,最长存活64个月;失访5例.11例放弃手术者6例获随访,生存4~8(6.3±2.7)个月,均死于肿瘤晚期或多发转移.结论 B超及CT检查是诊断肾上腺转移癌的重要方法,PET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手术完整切除肾上腺转移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需严格控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兔VX2肝癌模型种植方法及该模型的生长特性.方法 将6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A组用瘤细胞悬液注射法种植;B组将瘤组织块直接种植于肝左内侧叶膈面;C组将瘤组织块种植于肝左内侧叶脏面与左外侧叶重叠处.观察荷瘤兔一般情况、肿瘤的生长状况、肝功能的变化、新生瘤的超声征象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3组种植瘤接种成功率分别为30.0%、50.0%和85.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荷瘤兔的一般状况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恶化,且B型超声所测肿瘤直径与肿瘤真实大小无明显差异.结论 此种改良种植方法较传统方法可以明显的提高兔VX2肝癌模型的种植成功率,为肝癌研究提供稳定的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手术对荷瘤大鼠切口肿瘤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种植性大鼠肝脏肿瘤模型观察腹腔镜手术对术后切口和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的影响。方法:荷瘤W 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开腹组、免气腹组和CO2气腹组。术后7d处死大鼠,检查戳孔切口和腹腔内肾脏、腹膜、网膜、系膜、阴囊部脂肪,对转移肿瘤进行评估。结果:CO2气腹组和免气腹组的右上腹切口(取出标本的戳孔)肿瘤转移率显著高于其他切口(P<0.05)。CO2气腹组总的戳孔肿瘤转移率显著高于免气腹组(P<0.05)。CO2气腹组和开腹组的腹腔肿瘤转移率显著高于免气腹组(P<0.05)。结论:免气腹手术与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肿瘤种植、转移发生率;操作器械和肿瘤标本经过的戳孔,和其它戳孔相比,更易发生肿瘤的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15.
肝癌位居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第6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绝大多数为肝细胞癌(HCC)。近年来,肝癌诊断和治疗策略有所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16%),若发生肝外转移,生存率仅为4%[1-2]。有文献报道,HCC肝外转移发生率为15%~17%[3],除转移至肺、淋巴结、肾等,还可转移至皮下组织及骨骼肌肉系统[4]。在脊柱转移瘤中,骶骨转移瘤较胸椎(60%~80%)、腰椎(15%~30%)、颈椎(10%~15%)转移瘤发生率低[5-6]。肝癌骶骨转移发生率低,在局部呈多灶性、小片状、巨块状、虫蚀样改变,常累及骶孔,常见溶骨性破坏,破坏区无钙化,边缘不清晰。肿瘤若累及骶神经,可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及腱反射异常。本院2018年9月收治HCC骶骨转移患者1例,本研究组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骶骨转移瘤的诊断,骶骨解剖结构、生物力学与手术治疗的关系及临床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并比较四种不同途径的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从而根据不同需要选择较为理想的裸鼠模型。方法 BALB/c(nu/nu)裸鼠共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经脾脏背膜下、肝脏背膜下、盲肠浆膜下、门静脉注射5×10~6个HCT116细胞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小鼠死亡后进行剖腹探查观察腹腔内肿瘤生长、肝脏转移情况,对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脾脏被膜下注射组、肝被膜下注射组、盲肠浆膜下注射组注射位置均成功成瘤;肝转移率:脾被膜下注射组为94.7%,盲肠浆膜下注射组为44.4%,门静脉注射组为66.7%;各模型的原发肿瘤及转移瘤均为典型的低分化腺癌。肝被膜下注射组肿瘤进展迅速,门静脉注射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盲肠浆膜下注射组生存时间较长。结论四种模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应根据实验需要来选择恰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联合靶向基因治疗防止肝癌切除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效果。方法采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MHCC97-H制备裸鼠人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模型。20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基因组;各组于肝断面、腹膜后组织内分别注射等体积的PBS、2种联合基因rAAV/AFP/IL-24。模型制作后10d、肿瘤切除与基因治疗后21d用活体生物发光法检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结果建立了稳定高表达荧光素酶基因MHCC97-H的人肝癌细胞株。在原位移植模型的活体成像可检测到生物发光信号。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法观察到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对照组检测到较多的光子数,可见明显肿瘤复发转移;联合基因组的光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显著降低了肿瘤复发转移率。结论采用活体成像技术比其他示踪技术有较大优势,联合靶向基因rAAV/AFP/IL-24可以明显抑制裸鼠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