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军  张明祥  雷光春 《科学通报》2012,(15):1367-1371
对《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一文中使用的方法、数据和结论进行了分析,发现作者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方法存在多方面的缺陷,主要包括没有区分人为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评价因子缺乏与湿地的核心功能和保护目标的相关性.同时,在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的重要结论没有任何的验证,结果自相矛盾.基于以上种种不足,作者在文中所做出的占总面积79%的中国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保护成效为差的结论不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郑姚闽  牛振国  宫鹏 《科学通报》2012,(15):1371-1377
基于我国国情,我们提出湿地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价方法,利用目前在国家尺度层面可以获取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数据和全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对我国91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做了初步评价[1],有一定的科学价值[2]和现实意义[3].杨军等人[3]根据国际上提出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体现了作者基于全球学术视角、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科研见解,为  相似文献   

3.
陈家宽 《科学通报》2012,(4):205-206
1956年,我国在广东鼎湖山建立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而开启了中国自然保护的先河.199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规范与法律责任,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才正式进入  相似文献   

4.
湿地碳计量方法及中国湿地有机碳库初步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碳计量是湿地资源保护和增汇技术实施的前提条件. 在全面整理碳计量方法和探讨湿地碳计量的困难性后, 认为清单法是在国家尺度上估算中国湿地有机碳库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 为了弄清楚我国湿地到底固了多少有机碳? 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之上, 利用改进后的清单法进行了研究. 主要结果如下: (1) 中国湿地有机碳库总计达5.39~7.25 Pg, 约占全球湿地碳储量(154~550 Pg)的1.3%~3.5%. (2) 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5.04~6.19 Pg)>中国水体有机碳库(0.22~0.56 Pg)>中国湿地植被碳库(0.13~0.50 Pg), 分别占中国湿地有机碳库的85.4%~93.5%, 4.1%~7.7%和2.4%~6.9%. 本文估算的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要高于先前的研究结果3.67 Pg, 但低于前人的研究结果12.20和8~10 Pg. 在讨论和不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对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世界湿地逐年减少,由此带来的地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在2006年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我们作了这一湿地专辑,希望能让读者在观念上对湿地保护产生一些小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评估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对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所取得的生态成效开展科学监测与评估的主要方法和评估结果,回答了一系列公众和决策者关心的有关生态工程成效和取得成效原因的科学问题,并分析了工程取得生态成效的主要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成效评估对决策者和工程执行者的主要启示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洪湖湿地行     
洪湖-湿地教育2008年5月下旬,我曾应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邀请,赴江城作“生态文明”演讲。讲课之后与自然之友武汉小组负责人徐大鹏谈到湿地保护,徐老师建议我将生态文明讲座中的湿地文化内容拓展,形成一个专题讲座.共同开展一个湿地文化与环境教育的系列巡讲项目。  相似文献   

9.
湿地,一个寻常而又陌生的名字。说寻常,是因为人们对它或多或少有些认识:有人知道它的某些形态,有人知道它的某些功能,有人知道些许它的价值……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往往仅存了些零碎的概念。但,或许不知道湿地居然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存在形态;或许不知道,它们有如此独特的生态系统功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4,(12):15
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湿地面积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9名,名列全国首位。高山湿地向来有“地球肾脏”的美名,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湿地资源。在西藏众多湿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