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特种(甜、糯)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把不同熟期的品种组装起来进行增温和分期种植,有利于显示品种的各自优势,加快早熟品种生育进程、提早青嫩鲜穗采收时间;提高晚熟品种的光、水、热等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生物产量。特别是品种南种北移,既能提高青嫩鲜穗产量,也不影响鲜产品质量。实现南种科学北引和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是提高特种玉米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表5,参6。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挖掘纸筒育苗的增产潜力,根据日本的成功经验,设计了通过不同播种时期以形成不同苗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提早播种,延长育苗期,使苗龄达到35 d~40 d,平均产量达到57.5 t.hm-2~60.7 t.hm-2,比苗龄25 d的对照增产甜菜7.7%~13.9%,块根含糖率提高0.1%~0.4%。其中40 d苗龄增产和增糖幅度最大。正常年份,黑龙江中部甜菜产区,在4月8日之前播种育苗,能够进一步发挥纸筒育苗的增产潜力。图2,表1,参4。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入多雨季节的哈尔滨地区,分期种植对紫花苜蓿各茬次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干草产量都会产生影响,表现为早期播种好于晚期。2004~2006年3a干草平均产量7月5日播种比7月25日播种增产286kg/hm2,7月25日播种比8月15日播种增产1 639kg/hm2,7月15日播种比8月15日播种增产1 925kg/hm2。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北部早熟和晚熟玉米杂交种年际间产量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美国东北部奶牛业的主要能量来源,杂交种的选择是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和前提。连续5年在美国麻省大学农学实验站的典型砂壤土耕地上进行试验,结合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生育期间玉米的生长期生长度日数和降雨量,对3个早熟杂交种和3个晚熟杂交种的产量进行了年际间稳定性比较。结果表明:产量与年际间气候条件无关,无论是青贮饲料产量还是穗棒产量,晚熟品种的产量均高于早熟品种(2001年杂交种E409L)。5年平均晚熟品种的青贮饲料产量和穗棒产量分别比早熟品种高出10.9%和8.0%。相同年份品种间产量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显著。低温年份,相对冷凉的生育前期和温热的生育后期不利于美国东北部玉米生产。生育期间较高的降雨量有利于青贮产量的形成。选择种植晚熟品种是该区农民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只有热量多且雨量充沛的年份才有利于玉米产量潜力的挖掘。有关某种玉米基因型对当地气候适应性方面的知识,将有利于育种者选择有价值的种质资源。表6,参17。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5号产量(y)的回归方程:y=45.70958+2.18835x3—1.89344x1^2-2.55671x2^2-3.19346x3^2,对方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密度〉磷肥〉氮肥。陇薯5号产量大于40t·hm^-2以的栽培方案为施Nll6.7kg·hm~~183.4kg·hm^-2,施P205110.2kg·hm^-2~159.8kg·hm^-2,栽培密度为54895·hm^-2-61878株·hm^-2。(行距60cm,株距27.Ocm~30.4cm)。图4,表4,参5.  相似文献   

6.
高寒阴湿区陇薯6号氮磷用量及栽培密度配套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6号产量(y)的回归方程,对方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密度〉磷肥。陇薯6号产量大于39t/hm^2的栽培方案是:施纯氮122.56t/hm^2~177.50t/hm^2、磷102.74t/hm^2~167.26L/hm^2,栽培密度为52861株//hm^2~60580株/hm^2(行距60cm,株距27.5cm~31.5cm)。图4,表4,参7。  相似文献   

7.
大田条件下,以农大364和郑单958为供试材料,对两种基因型玉米各生育时期苞叶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积累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蜡熟期达最大值,从抽丝期至蜡熟期农大364和郑单958的细胞膜透性分别增高54.39%和46.74%,MDA含量分别增高25.57%和70%;SOD、CAT和POD活性均呈现先逐渐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农大364这3种酶的活性几乎在整个生育时期均高于郑单958,说明农大364苞叶具有更强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有利于在产量形成期维持较强的生理活性。图5,表1,参22。  相似文献   

8.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库容状况及水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有效水库容和通透库容的特征及差异,0cm~100cm土层的总库容为4 550.4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9.53%,比东北黑土的小11.06%;0cm~100cm土层的贮水库容为3 265.7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16.84%,比东北黑土的小23.16%;有效水库容为1 474.8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29.03%,比东北黑土的小29.77%;0cm~100cm土层通透库容,丘陵赤红壤为1 284.7m3/hm2,比华北潮土大181.7m3/hm2,比东北黑土大424.7m3/hm2.阐述了其目前存在的水分问题.表5,参8.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不同年代春青稞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首先计算了西藏地区不同年代13个参试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参试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等权与加权关联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退化小穗数。参试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等权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90(12)-4〉94(08)-1〉藏青148〉藏青690〉藏青85〉喜玛雅19〉白青稞〉QB-1〉品比15〉98042〉藏青3179〉山南60天〉97139,加权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94(08)-l〉藏青148〉90(12)-4〉藏青690〉QB~1〉白青稞〉藏青85〉品比15〉藏青3179〉喜玛雅19〉97139〉山南60天〉98042。根据两种关联度的大小,分别于1990、1994年与1992年育成的品种90(12)-4、94(08)-1与藏青148表现居于前3甲。加权关联度显示的评价结果比等权关联度更接近参试品种的田间表现。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表7,参13.  相似文献   

10.
黑土区大豆高效组合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生物肥、化学肥料组合施肥技术对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肥各处理较单施化肥,产量提高1.70%~18.4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6~0.2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处理A:有机肥 土壤磷素活化剂 化肥(磷1/2)比对照增加18.8%,处理C:有机肥 酵素菌肥 化肥(全量的2/3)增加24.5%。  相似文献   

11.
农田黑土玉米生长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SSAT模型中的CEHES—Maize模型,对东北黑土区5种基础肥力的农田黑土,通过空间移位置于相同气候条件下的玉米生产力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DSSAT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东北5种基础肥力的黑土农田玉米全生育期的生长过程,在不施肥和施化肥两种条件下决定系数R^2均接近1;对不同年份不同处理玉米产量模拟分析得出,在不施肥条件下均方根误差RMSE为159.03,施化肥条件下均方根误差RMSE为160.1;对不同处理最大叶面积指数模拟分析得到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不超过4%的结论。表明该模型在进行遗传属性参数校正后能够指导实际玉米生产。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12.
负压供水下菠菜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一种自制装置,在负压入渗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系列供水吸力梯度,结合盆栽方式对菠菜的若干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水吸力增加,土壤重量含水量逐渐减少;菠菜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变化趋势一致,先增加后减少,在吸力30hPa时最大;叶片的表观量子产量(AQY)和羧化效率(CE)明显降低;总P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总N含量逐渐减少,总K含量基本没变化;Zn和Mn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吸力100hPa时最大,Fe含量基本不变化。Cu含量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在吸力70hPa时最大。试验中供水吸力在20hPa~40hPa范围内,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大,微量元素含量较多,营养价值更高,较适合菠菜生长。图2,表1,参14。  相似文献   

13.
分带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陆河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限量供水条件下,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与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和利用效率,以期为能否将交替灌溉技术集成到间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全生育期120cm土层内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低于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间作群体内,玉米带内的土壤含水量始终高于小麦带。与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耗水量的平均值相比,交替灌小麦间作玉米的产量分别提高了32.2%~38.9%、WUE提高了27.8%~36.0%,耗水量增大了4.2%~5.4%。  相似文献   

14.
大棚黄瓜嫁接栽培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以黑籽南瓜为砧木,“长春密刺”黄瓜为接穗的嫁接苗在大棚早春栽培中的采摘周期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嫁接苗长势及产量指标均高于自根苗;嫁接黄瓜瓜果膨大速度快,采摘周期比自根苗缩短1.5天,增产49.3%。黄瓜嫁接栽培是大棚黄瓜早熟的有效措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图1,表3,参2。  相似文献   

15.
大豆叶面喷施液肥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的小区试验和示范表明,大豆生育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加尿素和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植物动力2003液肥均有增产效果,增产幅度3.5%-9.0%。  相似文献   

16.
高峰  俞立  张文安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3):6451-6454,6457
针对一个具有单瓶颈和多用户的高速通信网络,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数稳定跟踪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将闭环数据率控制系统描述为一个连续时间时变时滞系统,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和Lyapunov方法给出了闭环系统时滞依赖的指数稳定充分条件。导出了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使得实际网络带宽分配率和实际队列长度在该控制器的作用下分别以指数速度跟踪上给定的参考值,从而有效降低了数据包丢失率,提高了网络利用率。通过在闭环系统指数稳定条件的导出过程中引入自由变量的方法使得得到的时滞依赖条件具有更小的保守性,并且闭环系统具有更快的指数稳定跟踪速度。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施用生石灰对土壤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生石灰对土壤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在大豆各生育期内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随土壤酸性变弱而受到抑制,而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却增强,大豆产量呈现出随生石灰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0%~9.5%。经土壤酶活性与大豆产量的相关分析得出,酸性土壤改良后土壤酶活性提高,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上种植大豆,施肥时配合一定量的生石灰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大豆产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的施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考虑行间覆膜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以甘南县资料为例研究了行间覆膜节水技术的集雨效果,集雨作用的大小与覆膜宽度和自然降雨量有关,覆膜宽度为60cm~80cm情况下,自然降雨在5 mm~15 mm范围内,膜旁15cm宽的苗带上实际得到的雨量是原降雨量的2.1~3.2倍。在春季雨水偏少的年份或是有喷灌条件的地块上,行间覆膜能很好地发挥其集雨作用。表4,参3。  相似文献   

19.
生鲜农产品远距离运输中损耗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上下游企业之间采取的商务模式对于其供应链决策和运作有显著影响.考虑生鲜农产品随机产出和价值损耗的特性,分别构建了离岸价格和到岸价格两种商务模式下的分散决策博弈模型,证明了两种模式下的博弈均衡解均存在且唯一,同时发现系统取得内点均衡时,生产商的物流服务水平均与物流服务成本弹性函数与新鲜度水平弹性函数的比值相关.以集中决策为标杆,对比分析了各情形下的决策结果,发现系统取得内点均衡或最优时,计划满足率与决策方式和商务模式均无关;离岸价格模式下的库存因子低于到岸价格模式,且均低于集中决策的情形.进一步通过算例横向比较两种商务模式,发现:当转移支付价格和外购成本分别变化时,到岸价格模式下的零售商期望利润总是高于离岸价格模式,满足特定条件时,到岸价格模式是离岸价格模式的帕累托改善,到岸价格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供应链系统的整体运作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