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适应石油勘探的需要,合理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利用改造后的GC-14B型热解气相色谱中的热蒸发烃分析方法,在准噶尔盆地有取样条件的井进行了尝试性分析与研究。该文认为在储集岩中用热蒸发烃毛细管气相色谱的正烷烃碳数分布及谱图特征快速准确判断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水层、含气水层等流体性质方面效果明显,在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同行们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斌  王旭波 《录井技术》2003,14(1):37-42
为适应石油勘探的需要,合理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利用改造后的GC-14B型热解气相色谱中的热蒸发烃分析方法,在准噶尔盆地有取样条件的井进行了尝试性分析与研究。该认为在储集岩中用热蒸发烃毛细管气相色谱的正烷烃碳数分布及谱图特征快速准确判断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水层、含气水层等流体性质方面效果明显,在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同行们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伟  刘深艳 《录井工程》2015,26(2):46-49,91,92
为了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低电阻率油层,提高录井解释符合率.通过分析渤海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对低电阻率油层采取气测录井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等录井方法识别和评价进行了探索。气测录井利用全烃及烃组分以及气体比率L_M、L_H和H_M曲线在油水层的组合形态来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利用检测的碳数分布特征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建立了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标准。综合应用这两项录井技术.识别和评价了渤海地区BZ油田群等多个油田50余口探井共计62个低电阻率油层.其中油层和差油层42层、油水同层12层、含油水层8层.经试油论证.总体符合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低电阻率油层的误判和漏判。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解释评价方法简单、效果较差、结论显示不直观等诸多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准噶尔盆地油气水分布比较复杂的X 5井区热解气相色谱资料,依据试油结果分别按照气层-油气层、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水层3类对其正构烷烃质量分数的分布进行统计归纳,找出不同流体性质储集层正构烷烃质量分数曲线形态分布规律,进而优选出∑nC20-、∑nC15-20、∑nC21-25、∑nC15-20/∑nC21-25这4个敏感参数,为进一步凸显差异新建了比值参数lg(10∑nC15-20/∑nC21-25),并建立了∑nC20-与∑nC21-25、∑nC20-与lg(10∑nC15-20/∑nC21-25)交会图板,在该区油气水层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资料运用程度偏低的问题。该方法实现了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解释图板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逐渐成为复杂区块油气水层解释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热解气相色谱技术应用于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章针对这一现状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开发了含水指数这一新评价参数。通过相关实例,介绍了含水指数的应用方法,同时结合地化分析成果对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进行评价,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热解气相色谱技术应用于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文章针对这一现状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开发了含水指数这一新评价参数。通过相关实例,介绍了含水指数的应用方法,同时结合地化分析成果对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进行评价,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地评价渤海湾地区储集层流体性质,通过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及轻烃分析等地化录井技术在渤海湾地区的应用,建立了区域性的地化录井综合评价方法和解释标准,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轻烃组分谱图的形态,对该地区储集层的流体性质和油气层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在70多口井196层的应用中,解释符合160层,符合率达81.6%,以其中X 4井、X 3井、X 8井为例介绍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原有热解气相色谱技术提供的参数和方法主要为早期烃源岩研究而设,难以适应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该通过总结吉林探区热解色谱特征,摸索出一些适合储集层流体评判的特征参数,指出特征参数与不同原油性质热解色谱谱图特征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热解色谱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能力,通过大量实例检验效果较好。对其它油田寻找合适的储集层流体评价的参数和方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有热解气相色谱技术提供的参数和方法主要为早期烃源岩研究而设,难以适应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该文通过总结吉林探区热解色谱特征,摸索出一些适合储集层流体评判的特征参数,指出特征参数与不同原油性质热解色谱谱图特征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热解色谱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能力,通过大量实例检验效果较好。对其它油田寻找合适的储集层流体评价的参数和方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录井工程》2021,32(3)
稠油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高密度、高粘度的特点,应用常规地质和气测录井技术无法有效进行准确的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导致解释符合率偏低。针对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稠油层评价难题,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两项地化录井技术进行稠油层识别,并应用三角函数多项式算法,实现了热解气相色谱图的量化表征,提升了地化录井定量化水平,丰富了稠油层评价参数。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试油数据,进行敏感参数优选,建立了2项稠油层评价图板,能够准确识别储层含油丰度和流体性质,满足油田勘探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胜利浅海地区埕岛东部斜坡带东营组低渗透油层,从储层及流体特征分析入手,通过实验分析评价了研究区内储层敏感性,总结了低渗透储层在钻井过程中潜在损害因素,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钻井完井液体系,研制了优质无污染海水钻井液体系。结合该钻井液体系与目前使用的其它钻井液体系进行基本性能对比情况、抗污染性能评价以及动态滤失效果分析,该钻井液体系油层保护效果较好,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超过90%。现场推广应用19口井,有6口井进行过测试,其中表皮系数均小于零的完善井5口,轻微损害井1口,测试井的完善率达83.3%,表明应用该钻井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油层效果。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是富县北探区最主要的产油层段。储层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岩作用较强,物性较差,使得常规测井解释储层流体性质判识难度大。此文采用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交会图法和深、浅双侧向直观判别油气层法对区内储层的流体性质进行判识,并与实际试油结果对比,吻合度达80%,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化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的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碎屑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等问题,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该区珠海组储层砂岩开展了系统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同生成岩期、早成岩阶段A期及晚成岩阶段A1期共3期碳酸盐胶结;同生成岩期发育基底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与该时期孔隙流体在弱碱性成岩环境中过饱和析出有关;早成岩阶段A期发育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该期胶结物质来源包括生物化石骨架颗粒溶解、铝硅酸盐矿物水化作用及早期残余孔隙流体等;晚成岩阶段A1期发育少量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该阶段末期成岩环境逐步转变为弱碱性-碱性,在较大埋深、较高温压条件下,强烈的水-岩反应释放出Ca2+,Fe2+及Mg2+等离子并进入孔隙流体,导致末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过饱和析出;碳酸盐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包裹碎屑颗粒,充填粒间孔隙,极大地破坏了储层物性,中期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进一步缩减了孔隙空间,晚期碳酸盐胶结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充填粒间孔隙并交代碎屑颗粒,使砂岩进一步致密化。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有利区带预测及勘探目标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MDT测井技术准确识别疑难油气层实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DT测井技术是对地下流体的测压取样技术,是直接识别地下油气分布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独立于电法测井、放射性测井、波场测井、核磁—成像测井之后的一项测井新技术。通过实时测压,建立压力—深度关系剖面,开展压力—深度相关剖析,利用地下岩石孔隙流体密度的差异识别油气层;通过抽吸测试对地下流体实施抽吸取样分析,判断地下储层纵横向渗流特征,确定其性质,预测其产能;通过对地层流体采集常规样品和PVT取样,对其进行常规流体性质分析和高压物性分析。在系统总结4项地质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以现场钻井测井应用为实例开展多井油藏研究,判断油层分布和油藏压力系统。  相似文献   

15.
川西白马庙地区侏罗系蓬莱镇组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电阻率普遍较低,储层段一般在4-10Ω.m之间,且深,浅双侧向无明显差异,蓬莱镇组孔隙性砂岩储层的电阻率与泥岩的电阻率特征差异并不明显,给储层识别,流体性质判别等带来困难,在分析储层的测吉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测井技术(FMI,DSI,IPL等),建立了以三孔隙度重叠法,阵列中子法的储层识别技术,以孔隙度交会法,纵横波速度比法和斯伦贝谢地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FTI)为主的储层流体性质判断分析技术以及利用斯通利波,核磁共振的渗透性评价方法,研究后认为,该区蓬莱镇组储层孔隙度交会法,纵横波速度比,核也隙度测井资料是判别该区流体性质的主要手段,渗透率的高低既受孔隙度的控制,也与长石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黎永 《特种油气藏》2005,12(2):93-95
靖安油田延9段油藏为河流相非均质性严重的构造-岩性油藏,在系统分析储集层的矿物成分、物性、流体性质、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层强酸敏、强水敏、中等盐敏.据此提出储集层保护措施为:钻井、试油、洗井时入井液的矿化度应在4 250 mg/L以上,采用以浓磷酸为主的浓缩酸酸化解堵和无机盐、胶束酸复合酸化热解堵措施施工时,入井液中必须加入铁离子稳定剂、防膨剂以及破胶剂.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精细评价南海西部海域高温高压气层,现场测井解释在储层参数研究和流体性质识别面临挑战。从岩心粒度分析成果入手,通过分析岩性、渗透性和电阻率三者之间的关联,将储层分为高阻高渗、低阻低渗和低阻特低渗三种类型。利用岩电实验、压汞实验和水分析化验结果建立了三种类型储层的测井评价参数,为定量精确求取含气饱和度提供了依据。测井流体性质识别技术包括图版识别法、电阻率反演和核磁产能评估。解释图版快速识别是现场测井解释的前提和有效手段。泥浆侵入严重时采用电阻率反演技术可以消除侵入对电阻率的影响。核磁产能预测高阻高渗储层高产,低阻低渗储层核磁产能预测为Ⅳ-Ⅴ类储层,与地层测试结果相符。储层参数研究成果是做好M区块测井解释的基础和保证,结合多种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南海西部M气田评价了13口探井,其中4口井获高产。该套高温高压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亮  胡恒波  张鹏飞  杨青建  方忠运 《特种油气藏》2012,19(4):18-20,103,151,152
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的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较强,对其进行测井识别与流体性质判断较困难。在分析研究区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裂缝-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和裂缝型灰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与地层水矿化度等4种影响流体性质判别的因素,提出了声波-中子孔隙度重叠法与MDT测试法2种适合研究区储层流体性质判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义  周全  张伟 《海洋石油》2020,40(1):70-73
鉴于南海东部陆丰地区深部储层电性与含油性关系复杂,特别是频繁出现的低对比度储层,这类储层因油、水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接近,导致流体性质判别困难,常用的判别方法及各类解释交会图版已难以达到准确识别流体性质的目的。为了解决该难点,该文通过结合测井及地质资料,发掘影响储层测井响应的敏感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两种更适合本区的流体性质识别图版,经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现场快速处理解释提供了更为方便准确的流体性质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地质、岩心分析、测井、录井及试油资料为基础,在研究储层岩电关系及"四性"关系的基础上,开展低阻成因研究,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结合RMT测井技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断层+岩性、低阻油气层的测井识别方法,提高了南阳凹陷白秋地区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为南阳凹陷低阻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