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防范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2011年1~12月入院患者4185例进行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评估评分,分别对低危、中危、高危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每周进行评分和督查。并与2010年1~12月未实施评估表时我科入院患者3639例跌倒或坠床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后,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危险因素,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消除了护理安全纠纷的隐患,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选取我科室2015年10~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陪护的跌倒/坠床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明显、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陪护的防跌倒/坠床知识、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安全评估、预防标识、防护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评估,分别对低危、高危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每周进行评分和督查。认为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强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满意度,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和对安全风险防控知识的知晓及参与情况,探讨规范化护理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以2022年1—6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15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2022年7—12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431例作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及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情况、参与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5例,对照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6例,两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率、参与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预控管理中应用,有利于改善老年患者安全与风险管理,降低跌倒/坠床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达到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12 11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坠床预防护理措施;选择2014年1~12月12 594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对危险人群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外科病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美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322-1324
目的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落实跌倒/坠床防范措施,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方法 2008年开始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落实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明显提高。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的实施和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200例3个月~3岁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即使用预防患儿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单进行评估,达到高度危险因素分值时在患儿床头悬挂"预防跌倒"及"预防坠床"标识牌,护士床头三班交接随时提醒患儿家长,在护士备忘录本上登记有悬挂预防跌倒/坠床标识牌的患儿床号,病室悬挂患儿跌倒/坠床的视图、后果及预防措施等。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防止患儿发生意外,减少纠纷发生,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老年病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老年病科2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老年病一般护理;选择2013年1~12月年病科2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对照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4.55%,观察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至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而且能培养护理成员的管理意识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增强护士参与临床安全管理的信心,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9.
杨丹  林栋羚 《当代护士》2018,(1):139-140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后降低老年艾滋病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收治的10845名患者中36例老年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跌倒、坠床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092‰)低于对照组(0.184‰),研究组满意度(94.44%)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跌倒坠床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后可以降低老年艾滋病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772例65岁以上心内科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367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老年心内科常规护理;将2015年1月~12月住院的405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及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率为1.63%,观察组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率为0.4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及坠床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跌倒及坠床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接收的89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接收的82例实施护理干预的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及坠床事件发生率。于入院时及入院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认知水平、自护能力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2.44%,坠床发生率为1.22%,对照组分别为13.48%、10.1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认知水平及自护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认知水平及自护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11%(78/82),对照组为77.53%(69/8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跌倒及坠床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心内科应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36例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结果:通过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减少并防范了院内跌倒、坠床发生,保证了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达到了安全目标。结论:经过入院评估高危患者、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安全管理等护理干预,制订出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及护士的安全意识,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儿科防跌倒、坠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12月收治的6个月~6岁120例患儿为路径组,按防跌倒、坠床临床路径表提供安全护理。选取2012年10月~12月收治6个月~6岁12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防跌倒、坠床安全护理。结果路径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次数1例、发生率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发生率4.2%(P0.05);路径组患儿家长对防跌倒、坠床安全知识掌握率99.1%,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路径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满意度98.3%,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防跌倒、坠床临床路径管理既可以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也可提高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对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6月我科收治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总分≥4分的230例高危患者设为试验组,填写评估表,针对跌倒和坠床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与2012年1~6月收治的跌倒、坠床高危患者229例(对照组)的高危因素作比较,总结评估表实施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跌倒发生例数为1例,而对照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例数为8例,实施前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应用能减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3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以减少坠床跌倒的发生。选取本科室2015年10—12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坠床跌倒的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以及陪护的坠床跌倒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坠床跌倒的发生率、投诉率低于对照组,陪护人员的防坠床跌倒知识、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安全评估、预防标识、防护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表在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等护理问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入院患者240例,前半年入院患者为对照组,后半年入院患者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评估表,评估后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对照组未用量表评估,按照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等护理问题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各项护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0.8%,而对照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管路滑脱发生率为0.8%,而对照组管路滑脱发生率为4.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风险评估表可显著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等护理问题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人身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呼吸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本科1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600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500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密切了护患关系,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跌倒危险评估表在血液科患者安全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1045例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入院评估及健康宣教;将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1126例设为观察组,应用跌倒危险评估表,根据跌倒评估等级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跌倒意外的发生,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自身安全。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跌倒防范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降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跌倒防范知识知晓率提高(P0.05)。结论:应用跌倒危险评估表能够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比较两组跌倒或坠床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或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老年患者跌倒或坠床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小组的成立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作用。方法将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通过成立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小组,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入院评估率、跌倒/坠床发生率、再次发生跌倒/坠床率和跌倒/坠床后损伤严重程度。结果实施后全院患者跌倒/坠床入院评估率达100%。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数分别为34例(0.853‰)和25例(0.546‰),两组住院患者坠床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0.100‰)和3例(0.06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患者总人次增加的情况下,跌倒和坠床患者人次均有减少。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后3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4.21%和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P=0.028)。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后无损伤、1级损伤和2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意外事件防范管理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和损伤严重程度,从而保障住院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护理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