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临时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血栓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患者自动静脉内瘘成熟后改用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2次,拔管时观察临时颈内静脉导管管内血栓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的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动、静脉管中均有血栓,4例无血栓。结论透析患者在初次使用成熟内瘘前,要做充分的评估,确定其可行性,在穿刺成功后,建议放弃对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9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病例资料,按穿刺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区域法进行内瘘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时疼痛情况和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栓形成、动脉瘤、内瘘狭窄/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减少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与传统区域穿刺法比较疼痛感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动脉穿刺向心方向和离心方向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以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使用动静脉内瘘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内瘘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研究组(钝针扣眼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0.82±0.46)分]低于对照组[(3.72±1.08)分],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大大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痛苦,内瘘的血流量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动静脉内瘘规律性血液透析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毛巾湿热敷,实验组使用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分析2组在针眼处渗血、针眼愈合、血肿吸收、透析血流量、静脉压、Kt/V值、内瘘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及内瘘闭塞的差异,评估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针眼处渗血发生率低(P0.05)、针眼愈合良好(P0.01)、血肿吸收快(P0.05)、透析血流量高(P0.05)、静脉压低(P0.01)、Kt/V值更高(P0.05),内瘘血栓、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能够降低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行远红外线照射,探讨其对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患者50例,50例患者均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对比患者在进行远红外线照射前与使用6个月后透析中可达血流量、穿刺后穿刺部位疼痛程度、透析中高低血压发生次数与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结果远红外线照射前后透析中血流量、穿刺后穿刺部位疼痛程度、高低血压发生次数、透析充分性均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可显著提高动静脉内瘘透析中血流量,可有效提升透析充分性,同时可降低患者内瘘穿刺后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下穿刺溶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一项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药物溶栓方法。方法将69例动静脉内瘘堵塞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和传统溶栓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内瘘堵塞相关因素、溶栓效果、及溶栓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是34例(97.2%),对照组经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是20例(58.8%),两组内瘘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76,P0.01)。试验组患者在溶栓后局部出血、局部血肿及局部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发热、皮疹和肢体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内瘘再通率高,溶栓后并发症少,具有穿刺定位准确、尿激酶用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势,此溶栓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患者动静脉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按压止血时间及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按压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且疼痛轻、止血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运用四步按摩法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纳入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 血栓形成患者36例,按照治疗手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按摩手法,研究组采用四步按摩法,均配合尿激酶持 续静脉泵入溶栓,对比两组溶栓治疗的成功率、透析血流量、治疗时间及血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再通率高于 对照组,透析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治疗时间、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急 性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经四步手法按摩联合药物溶栓治疗成功率高,再通快,血肿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郭刚  倪虹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1866-1869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不良事件及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需要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内瘘止血情况、血管壁的变化、内瘘并发症以及血液透析的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渗血、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内瘘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血管壁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6个月时的尿毒素下降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不良事件和血管增生,减少内瘘并发症,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利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70例,按住院床号数分为A组40例、B组30例,A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B组采用绳梯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 A组血管瘤的发生率、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对穿刺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88例接受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应用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应用普通穿刺法,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9%(P0.05);穿刺点渗血率为2.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9%(P0.05);观察组的血管瘤、血栓形成以及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进行穿刺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10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实验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透析12个月后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内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有效减少硬结、红肿、血管狭窄等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相关资料,按不同护理模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病人实施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动脉瘤发生率、内瘘阻塞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86.7%,内瘘穿刺成功率99.5%,动脉瘤发生率10.0%,内瘘阻塞率3.3%;对照组病人或家属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40.0%,内瘘穿刺成功率88.6%,动脉瘤发生率50.3%,内瘘阻塞率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包干制的整体护理模式能提高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护士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使用时间,对动静脉内瘘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提高尿激酶局部溶栓成功率。方法将14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6 h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溶栓,同时给予非热康谱远红外线照射,实施专项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局部尿激酶溶栓,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尿激酶局部溶栓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成功率为57.14%。结论双针法局部尿激酶溶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72.7%)。溶通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短于溶栓失败组,溶栓失败组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较溶通组高。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生率高。尿激酶量≤60万IU溶通率达81.3%,栓塞≤36h溶通率达96.9%。2例溶通后16~48h再次栓塞,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再次溶通。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I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h以内,最多不超过36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在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16例.A组行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B组行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内瘘的成熟时间、透析时血流量、内瘘6个月通畅率及再次血栓、肿胀手综合征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A组内瘘的成熟时间、透析时血流量、内瘘6个月通畅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再次血栓、肿胀手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结论 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效果满意,且能降低再次血栓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组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索一种科学的内瘘穿刺方法。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端离心性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方法的透析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照射,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两组术后内瘘首次使用时间、透析时的血流量及透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动静脉内瘘初次使用时间、透析时的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明显提高透析血流量,缩短内瘘成熟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