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掌握敖汉旗布鲁氏菌病的近年流行趋势,为制订控制敖汉旗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布病高发区对与家畜、畜产品密切接触的放牧、饲养、皮毛加工、收购、屠宰等人群中进行询问、调查、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确诊布病患者。结果敖汉旗布鲁氏菌病的疫情主要传染源为羊,人通过接触患布鲁氏菌病的羊及其分泌物而感染。结论敖汉旗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局部地区布鲁氏菌病疫情出现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迁西县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和流行趋势,评价迁西县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实施的效果,为今后人间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0-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迁西县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59例,年平均发病率2.98/10万,呈逐年增高趋势,无死亡病例,疫情呈散发状态。主要传染源为羊;发病人群主要为进行小规模养羊的农民;年龄以直接参与饲养活动的青壮年为主。结论畜间检疫、监测和免疫工作不到位、牲畜养殖户布鲁氏菌病防护知识匮乏是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加强各相关部门信息沟通与合作,落实畜间检疫、免疫工作,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防护意识,加强人员培训是遏制布鲁氏菌病疫情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齐齐哈尔市2005-2008年布鲁氏菌病发病人数的季节分布,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2005~2008年齐齐哈尔市布鲁杆菌病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了解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发病和流行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赤峰市2008年布鲁氏菌病防治资料的分析,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整理分析2008年赤峰市布鲁氏菌病防治资料,分析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采集血样5360人份,报告病人1136例,阳性率21.19%。结论未经检疫、免疫的牲畜的流动,畜牧经营方式、产业结构的调整,个人防护意识差等是布鲁氏菌病的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目前控制措施仍采用布鲁氏菌病的综合进行防治措施,同时在新形势下要采用新的措施来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郑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制定布氏菌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评价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我市继续对巩义市全国布鲁氏菌病固定监测点以及全市其他11个县(市)、区作为非固定监测区进行监测;对从事家畜养殖、贩卖和屠宰等职业的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AST)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固定监测市对重点人群调查1692人,血清学试验(AST)509人,阳性39人,阳性率为7.66%;非固定监测县(市)、区对重点人群血清学试验(AST)1091人,阳性28人,阳性率为2.57%.全市新发急性期现症病人106例,发病率为1.540/10万.新发病人绝对数较去年同期上升55.88%.结论 郑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且有向城镇蔓延的趋势,根据流行特征,加大布病防治力度,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爆发.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布鲁氏菌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畜间疫情愈演愈烈,范围逐渐扩大,且局部地区呈暴发和流行态势。暴发点增多,新发病人剧增,病人症状典型。仅2001~2004年期间,全省确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新发病人1103例,共发生暴发点53个。为查清传染源类型,给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吉林省2004年布鲁氏菌病流行菌种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唐山市2011-2012年布鲁氏菌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唐山市2011-2012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全市布鲁氏菌病疫情主要分布于13个县(市)区,新发病人363例。疫情以散发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特征以农民为主;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5~69岁组男性;发病无季节性差异。结论唐山市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各部门应联合行动、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降低发病率,同时应控制布病向低年龄组人群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白琨 《医学动物防制》2010,(9):814-815,817
目的分析乌兰察布市2001-2009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现状、特征、流行因素以及流行趋势,为布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9年主动监测资料数据和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从2001-2009年逐年上升,其中2009年发病人数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结论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同期暴露人群范围正在扩大,应尽快建立与新的疫情形势与特点相适应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承德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规律、地区分布、职业特点情况,为今后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承德市布鲁氏菌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承德市2010~2012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240例,其中2010年221例、2011年408例、2012年611例;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4-8月份发病率较高,占全年的67.10%;畜牧养殖地区发病率高,有明显的职业特征,畜牧养殖业发病677例(54.60%)、屠宰运输加工销售业473例(38.14%)、其他90例(7.26%);男性病例940例、女性病例300例,男女比为3:1:1。结论承德市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事畜牧养殖业和屠宰运输加工销售业人群是承德市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近来布鲁氏病出现新的流行趋势,即从牧区向农区及城市蔓延;形式以散点状流行代替了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受感人群除职业人群外,非职业人群也有增加。山东地区近20年内未出现布鲁氏病报道。但2011年4-10月我院收治了7例布鲁氏菌病患者,4例为住院病人,3例为门诊病人,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了布鲁氏菌病在本地区流行趋势及其特点。方法对兴安盟6个旗(县、市)7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病原性检测。结果2001~2007年全盟发生布病人数1951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时间、职业、地域的差异。结论防治人间布鲁氏菌病要提高人们的卫生观念,对患病牲畜妥善处理,继续坚持布鲁氏菌病监测,积极防治,从而有效控制和消灭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宁夏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方法 参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方法进行布鲁氏菌病特异性试管凝集试验.结果 2009-2011年共接诊发热、关节痛等症状患者918例,其中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396例,阳性率达43.14%(396/918),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新发病例389例.结论宁夏人间布鲁氏菌病局部地区存在暴发流行的威胁,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卫生、畜牧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大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方法疫情资料均来自2011年大连市布病监测结果及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报告,诊断标准均按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执行,所用试剂均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结果2011年大连市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2例,发病率为0.2/10万,同比显著提高(0.02/10万);非职业人群和城市居民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非职业人群和城市型病例的出现,发病季节性不甚明显;羊种布鲁氏菌为大连市流行优势菌型。结论2011年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出现了较以往不同的新的流行特征,即由单一的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由职业接触人群向非职业人群转化的发病趋势。应密切关注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钦州市钦南区首起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索布鲁氏菌病在低流行地区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钦州市钦南区发生的2例布鲁氏菌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5年钦州市钦南区报告2例布鲁氏菌病病例,年发病率为0.40/10万,均为男性青壮年;发病时间在3~4月,符合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季节和易感人群特征。其中1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并有明显的传染线索。另1例为疑似布病病例,传染线索欠明确。结论钦州市钦南区首次发生布鲁氏菌病疫情,需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加大布病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预防控制布病在本地区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廊坊市615例人间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0至2014年我市各县区报告的布鲁氏菌病报告卡片和采用个案调查表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和经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我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主动监测、加强联防联控、加强广泛宣传、加强重点人群免疫是做好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才能真正遏制我市人间布鲁氏菌病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依据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结果分析,提出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参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传染病GB15988-1995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8年共接诊发热患者680例,其中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86例,阳性率达12.65%(86/680),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均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为新发病例,阳性率远高于国家控制区阳性率在1%以下的考核标准。结论宁夏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全国布鲁氏菌病疫情上升趋势相符,局部地区潜在暴发流行的可能,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布鲁氏菌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卫生问题的主要疾病之一,疾病流行受到众多因素影响,需要一种研究方法更科学地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方法获得卫生部门2011-2017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监测数据,采用GM(1,1)模型建立我国布鲁氏菌病数学模型,并利用残差尾段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经过4次残差尾段对原始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模型精度为优秀的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模型,第四次残差数学模型为Y(t)=-2.384 728e~(-2.262 603(t-1))+2.728 294,P=1.0 000,C=0.2 813。结论本次研究的建立模型能够很好预测布鲁氏菌病在我国的流行趋势,未来4年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将会持续上升,需要引起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布鲁氏菌病现阶段的流行现状,分析其在各方面带来的危害,并对布病的防治提出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市确诊为布鲁氏病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布病在不同时间、人群、职业等的发病情况,并对与此相关的其他相关细节做记录。结果对我市布病的流行情况与危害做出了分析,并对布鲁氏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结论对布鲁氏菌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能够使布鲁氏菌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大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监测疫情动态,做好防制工作。方法依据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GB16885-1997《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3例,年均发病率为0.04/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5~8月为发病高峰,所报病例中奶牛和绒山羊饲养员占61.54%。35~4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69.23%,旅顺口区为疫情高发区;重点职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6 302人,发病率0.05%;血清学检测1 161人,阳性率3.01%,旅顺口区阳性构成比最高,为37.14%;阳性畜疫点高危暴露246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3.41%,发病占血清抗体阳性的6.06%,远高于重点职业人群;畜间布鲁氏菌病年均检出率为0.75%,旅顺口区疫情较重,阳性畜检出率为3.96%,占阳性畜检出总数的53.83%。结论应积极采取以加强职业人群的监测和宣传教育、提高牲畜检疫率、及时淘汰病畜等综合性防护措施,降低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旗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与防控现状,为后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我旗的人间布鲁氏菌病数据和我旗布鲁氏菌病个案调查疫情资料2011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病现状、人群分布、发病时间、发病地域以及防控措施,总结防控经验,提升防控效果。结果分析后发现,我旗布鲁氏菌病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以男性居多,青壮年占比较大,从事养殖业的农民发病较多,全年均有发病,但是2-9月是高峰期,养殖场及周围地区发病人数较多,防控工作中从事养殖业的农牧民、兽医、肉制品加工人员是重点防控人群;养殖场、肉类制品加工场、兽病防疫站等是重点防控地点。结论我旗的布鲁氏菌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防控工作仍需努力,需要完善防控工作内容,以提升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