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杆菌科致病菌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双糖、三糖或赖氨酸铁琼脂培养基。但这类培养基的鉴别范围有限,为了扩大其鉴别范围,经不断改进,研制出肠杆菌科单管生化鉴别培养基。使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肠杆菌科单管生化鉴别培养基(简称综合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氰化钾试验是肠杆菌科各属间的重要鉴别试验方法之一,可将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与其他肠道菌属相区别。由于文献记载的试验方法各有不同,胨的种类、KCN浓度、培养基分装量、接种菌量以及观察结果的时间均不一致。因此,往往因试验方法不当,操作不严,  相似文献   

3.
62株阴沟肠杆菌的生化特性和药敏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实用鉴定方法.方法对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鉴定所得的62株阴沟肠杆菌的生化反应和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2株阴沟肠杆菌用鉴定卡鉴定的可信度在94%~99%,其中51株为99%、占82.3%,4株为95%、占6.5%,其他7株、占11.2%.阴沟肠杆菌对除外亚胺培南的20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脲酶、侧金盏花醇、精氨酸水解和赖氨酸脱羧等试验对肠杆菌属中5个常见菌种(阴沟、坂崎、产气、聚团和格高菲肠杆菌)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肠杆菌科细菌是食源性和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重要影响,以API 20E为“金标准”的数值鉴定法是其主要的鉴定方法之一,但现有的数值鉴定方法存在手工单个加样或/和准确率低、价格贵的问题。【目的】研制出半自动化、准确性高及价格低的肠杆菌科细菌数值鉴定生化试剂盒。【方法】在本团队前期建立的肠杆菌科数值鉴定系统理论模型与配套软件的基础上,设计并优化筛选出的24种生化基质微量化配方,在此基础上,研制半自动冻干鉴定条;以现行商品化的数值鉴定条API 20E、MALDI-TOF MS及16S rRNA基因测序为对照,对研制的集半自动生化鉴定条与在线分析软件于一体的生化试剂盒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共获得458株肠杆菌科细菌的生化谱,在属水平总体鉴定准确率达到98.5%,在种水平总体鉴定准确率达到96.5%;仅需两次加样即可获得鉴定结果,且价格仅为API 20E的4.46%;产品保质期为7 d,生化试验具有稳定可重复性。【结论】本研究研制出的半自动化肠杆菌科细菌数值鉴定生化试剂盒简便经济、准确率高,为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其他科属细菌的数值鉴定生化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5.
宁波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宁波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进行研究了解。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1月耐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肠杆菌科菌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PCR同时检测blaKPC、blaNDM-1、blaIMI-1、blaGES、blaSME、blaNmcA和blaSHV-387种基因。结果共收集到肠杆菌科细菌25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6株,占6.1%;采用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0株,占62.5%株。PCR检测显示10株均携带有blaKPC,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气肠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宁波地区产blaKPC型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关键因素,其编码基因位于可转移质粒进行传播使得目前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类型。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12月耐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18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采用PCR法检测bla_(KPC)、bla_(NDM-1)、bla_(MH)、bla_(GES)、bla_(SME)、bla_(NmcA)和bla_(SHV-38)七种基因。结果 18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经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1株,占61.1%。经PCR检测显示11株均携带有bla_(KPC)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肠埃希菌3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余姚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bla_(KPC)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7.
邓涤夷  陈毓玲  邓燕  陈霞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56-358
本文采用含量在98.8%的食用赖氨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代替脱氧胆盐,研制了乳糖赖氨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培养基(LLS),通过对分离出的168株沙门氏菌的生化试验、肠杆菌科分属噬菌体裂解试验和血清学分型,结果证明LLS培养基分离沙门氏菌的检出率较高(达76.2%),成本低廉(每个平板为0.04元)适于推广使用的一种肠道致病菌分离用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用肠杆菌科7个组合噬菌体对培养不同时间的60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平板法和液体法裂解,观察其裂解效果,并与生化鉴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板法裂解培养2h、6h、10h和≥18h的沙门氏菌(生化鉴定为45株)裂解率分别为91.1%、93.3%、97.8%和88.9%,其余菌株几乎不被沙门氏菌特异噬菌体裂解;液体法裂解培养10h的菌液效果较佳。对150份食品样品检测也获得相似结果。说明肠杆菌科7个组合噬菌体对培养10h的沙门氏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对实现沙门氏菌实时、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66株,采用Vitek 2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66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主要菌种有肺炎克雷伯菌41株(62.1%)、阴沟肠杆菌12株(18.2%)、大肠埃希菌10株(15.1%)、产气肠杆菌3株(4.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48.6%)、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15.1%)、神经外科(12.1%)、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9.1%)、血液肿瘤内科(6.1%)为主。标本类型中,以痰液最为常见,占75.8%(50/66),其次是分泌物占16.7%(11/66)。66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较高(80.0%),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51.2%)。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存在着严重的多重耐药,临床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9,(2)
目的了解我院肠杆菌科细菌医院内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科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院内感染与耐药情况。结果在82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446株(54.39%),肺炎克雷伯菌158株(19.27%),阴沟肠杆菌91株(11.09%),产气肠杆菌47株(5.73%),其他种类肠杆菌科细菌78株(9.51%)。从痰液中分离出380株(46.34%)占比最大,其次是尿液183株(22.32%)、支气管灌洗液63株(7.6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和复方新诺明有较高耐药率,分别为93.05%(415/446)、84.75%(378/446)、83.18%(371/446)、74.89%(334/446)和73.09%(326/446);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9.89%)。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医院内的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其次是阿米卡星,但碳青霉烯类药已出现耐药株,故应加强对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萍  刘彤  姜媛  杨暑伏 《生物技术》2000,10(2):45-46
气单胞菌 (Aeromonassp .)是人、动物的致病菌〔1,2〕。对气单胞菌进行准确、快速鉴定 ,对该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该菌的初步鉴定都采用肠杆菌科细菌指定的三糖铁琼脂 (TSI) ,该培养基对弧菌科中气单胞菌的特异性鉴别作用低 ,影响气单胞菌的检出率 ,我们参考有关文献〔3〕研制出气单胞菌初筛鉴定琼脂 (APA) ,并用气单胞菌与相关菌对 2种培养基作了特异性鉴别作用的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菌株 :气单胞菌 (Aeromonassp .) 1 6 0株 ,肠杆菌 (Enterobacters…  相似文献   

12.
在微型计算机上采用BASIC语言和概率最大近似值模型法编制程序,以肠杆菌科为鉴定模式,用该科的20个种(属)的细菌为分类单位,将各分类单位的20个生化试验的阳性概率值编入程序。在未知菌生化结果输入后,计算出被鉴定菌与各分类单位相比较的相似值(PXn)和鉴定值(PXn/ΣPXn)。程序规定鉴定值大于0.995时,被鉴定菌与相比较的分类单位为同一细菌。运用该程序对248株肠道杆菌进行鉴定,符合率达93.9%。  相似文献   

13.
作者应用概率原理,使传统的定性鉴定细菌的方法数值化,增加了鉴定结果的把握性。根据十项生化试验结果,对肠杆菌科作出属的鉴定,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在检测临床产碳青霉烯酶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CIM、改良Hodge(MHT)及Carba NP试验分别检测106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36株肠杆菌科细菌、26株铜绿假单胞菌及44株鲍曼不动杆菌),并比较差异。同时,收集湘雅医院2016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106株,同期随机选取100株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敏感菌株作为对照组,mCIM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1)106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mCIM试验: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8.9%(32/36),铜绿假单胞菌均为阴性。MHT试验: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77.8%(28/36),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69.2%(18/26)。Carba NP试验: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7.2%(35/36),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57.7%(15/26)。鲍曼不动杆菌3种方法均为阴性。肠杆菌科细菌中,MHT与Carba NP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28),MHT与mCIM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0,P=0.343),Carba NP与mCIM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4,P=0.357);铜绿假单胞菌中,MHT与Carba NP试验阳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6,P=0.565)。(2)144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及敏感菌株分别为44株、100株),采用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分别做mCIM试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且与PCR的结果一致。结论 mCIM试验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结果易于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间接血凝试验,对不同的20个菌属群共277株细菌的肠道杆菌共同抗原(ECA)进行检测.检测的18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除2株大肠杆菌为ECA阴性外,全部为ECA阳性(阳性率达98.9%);非肠杆菌科细菌中,15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全部为ECA阳性(阳性率为100%);气单胞菌属28株,1株为ECA阳性,其余27株为ECA阴性(阳性率为3.5%);弧菌属和其它各种细菌共48株,全部为ECA阴性(阳性率为0)。实验结果证实ECA几乎存在于所有肠杆菌科的细菌内,而非肠杆菌科细菌(除邻单胞菌属外)一般不产生这  相似文献   

16.
阪崎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sakazakii)是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条件性肠道致病菌,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致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菌血症等,具有产生α-葡萄糖苷酶和吐温80脂酶、不发酵三梨醇以及无磷酸胺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征,并且对干燥、渗透压和抗生素等有很强的抗性。该菌自然来源非常广泛,在水、土壤、植物根茎、动物肠道甚至加工食品都可存在,其中婴儿配方奶粉是婴儿感染阪崎肠杆菌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基于α-葡萄糖苷酶反应的特异性生化检测和PCR扩增的分子检测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目前还缺乏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富集筛选法从杜仲根中分离到5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内生细菌, 利用纸片法测定它们的抑菌活性,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5株杜仲内生细菌均具有较高的ACC脱氨酶活性, 其中4株菌对大肠杆菌CGMCC1.1103和枯草芽孢杆菌CGMCC1.769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 将菌株JDM-2、JDM-8、JDM-11、JDM-14和JDM-19分别鉴定为Pseudomonas koreensis、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和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  相似文献   

18.
阪崎肠杆菌的抵抗力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阪崎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肠杆菌属,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婴儿配方奶粉被认为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和传播工具。本文以阪崎肠杆菌对高热、高渗透压、干燥等应激条件的抵抗力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阪崎肠杆菌的抗热性并没有明显高于其它菌株,但似乎具有更高的抵抗干燥和渗透压的能力。该菌出现这样的抗性表型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机制研究更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3个种群(实验室正常喂养种群、实验室无菌糖水喂养种群和野生种群)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橘小实蝇3个种群成虫肠道6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53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等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的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橘小实蝇3个种群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共有菌种为肠杆菌属5株,克雷伯氏菌属2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泛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芽孢杆菌属4株。【结论】通过研究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探讨肠道菌群对寄主的生理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奠定基础,最终为利用微生物防治此类害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手机肠杆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对采集的11部手机样本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氧化酶反应、生化实验和16S rRNA鉴定。结果鉴定出5种肠杆菌,分别为:霍米奇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蜂房哈夫尼亚氏菌(Hafnia alvei)、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志贺氏痢疾杆菌(Shigella dysenteriae)和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优势菌为霍米奇肠杆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