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60例,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用地塞米松5mg/1ml,配平阳霉素8mg,加2%利多卡因4mg,按体表瘤体面积每1cmx1cm注射1ml混合液计算计量,进行瘤体内注射。每隔10天注射1次,3—5次为一疗程,未愈者可重复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经半年至两年的随访,治愈203例(78.1%),基本治愈41例(15.8%),好转16例(6.1%),有效率100%。结论: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谢剑峰 《华夏医学》2004,17(6):962-963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脉管瘤的疗效及优点。方法: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86例。结果:经过1~6次注射,有效率为95.35%,治愈率为84.88%,无效为4.65%。无效4例中蔓状血管瘤占3例。结论: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脉管瘤是一种优于其它治疗手段、安全、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探讨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理想方法。方法 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分别行血管瘤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各28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的有效率均为100%,平阳霉素组的治愈率为82.1%,鱼肝油酸钠组的治愈率为57.1%,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优于鱼肝油酸钠,而且副作用小,无复发,是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联合鱼肝油酸钠瘤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地塞米松术前肌注,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联合于瘤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49例(联用组),并与单纯用5%鱼肝油酸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56例(单药组)作对照。两组均7d注射1次,3-4次为一个疗程。结果:单药组有效率为86%,平均注射4次,疗程28d,联用组有效率为97.9%,平均注射3次,疗程为21d,结论: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及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比传统鱼肝油酸钠疗法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36例,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治愈31例(86%),好转5例(1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好,副作用小,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临床分析讨论.方法:对78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总次数不超过10次.结果:78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后有74例治愈,4例有效,临床治愈率94.8%.结论: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是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瘤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宏霞 《中国医疗前沿》2012,(7):64+57-64,57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颌面部血管瘤患儿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进行瘤体多点腔内注射治疗,注射后至瘤体表面皮肤或黏膜变白,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2-3min,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45例患儿中,治愈34例(75.56%),基本治愈8例(17.77%),有效3例(6.67%),总有效率为100%,随访1年后患儿均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微创,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和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治疗125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7~10 d注射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 125例患者平均注射3次,治疗完成后,经1~2 a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96%,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安全、简便、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52例患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对大而广泛的瘤体,压迫阻断血流后注射治疗;48例患应用5%鱼肝油酸钠瘤体注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随访6-24个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2.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2.5%,总有效率79.1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是目前首选的理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钟少波  廖天安  郑长泰 《海南医学》2006,17(10):38-38,40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990年12月至2004年12月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01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治愈率80.2%、总有效率96.5%.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任冬宜 《安庆医学》2000,21(4):165-165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对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5ml混合液,在瘤体深层多点注射,用量大小根据瘤体大小而定。结果 24例,治愈14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结论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PLM)并地塞米松(DMX)联合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 将64例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分别给予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联合腔内注射(PLM组)与传统的鱼肝油酸钠瘤内注射(SM组),对它们的毒副作用、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PLM组有效率为96.88%,SM组为81.25%,PLM组毒副作用明显小于SM组. 结论 平阳霉素并地塞米松腔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副作用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后的病理变化及疗效,为阐明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4例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瘤内平阳霉素注射并随访观察疗效,同时对平阳霉素注射后的瘤体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24例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经平阳霉素治疗后痊愈20例,治愈率为83.3%。而未治愈的4例患者,2例行手术治疗时,出血量明显减少。病理检查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注射平阳霉素后纤维组织增生并部分机化,血窦变窄小、融合,腺体变性、融合。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高,并发症少。其病理变化是瘤体组织纤维增生和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强地松与平阳霉素及鱼油酸钠治疗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口服强地松与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分别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共102例。随访6个月。1年。采用卡方检验处理资料。结果:强地松治疗组治愈率41%,总有效率63%。平阳霉素组患者治愈率75%,总有效率86%。结论:两种方法中,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最佳,并且并发症低、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状血管瘤系颌面部常见疾病,可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由于血管瘤周界多不清,尤其在特殊部位者,手术切除瘤体时常因需保持重要结构及功能,使手术不彻底而导致残留瘤体复发,且手术出血多,危险性大,所以瘤内注射硬化剂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瘤体周围压迫加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58例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和证实平阳霉素对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结果:共治疗2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2例,毛细管型6例,混合型5例,治愈率69.57%,显效率21.74%,有效率为8.69%,结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激光和药物注射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将1286例、1564个瘤体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激光凝固治疗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治疗小儿血管瘤,总有效率达98%。对于毛细血管瘤激光疗法一次性治愈率达86%,优于药物注射法(P<0.01);而海绵状血管瘤药物注射法优于激光疗法(P<0.01);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介于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之间;对蔓状血管瘤采用瘤体主要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效果显著。提示,对部位较浅的毛细血管瘤采用激光疗法较佳,部位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采用药物(平阳霉素)注射疗效较高,蔓状血管瘤只有用瘤体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才能取得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 选择200例血管瘤(草莓状、海绵状及混合性)患者,常规消毒,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备用溶液.结果 痊愈92例,显效84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5%(185/200).无1例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证实平阳霉素对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平阳毒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结果:共治疗2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2例、毛细管型6例,混合型5例,治愈率69.57%,显效率21.74%,有效率为8.69%。结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翻瓣瘤腔缝扎联合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腔内注射治疗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选择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1例,分为2组,瘤腔缝扎药物注射组41例,采用翻瓣瘤腔缝扎联合平阳霉素、地塞米松瘤腔内注射;单纯药物注射组20例,采用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并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