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地下水系统受各种激励因素影响后的水动力场和地下水量变化规律,以及为当地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本次在和田县农业经济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采用可视化标准软件Visnal Modflow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模拟与预报,通过构建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使用迭代方法求解,并根据设计开采量对地下水水位变动做出预测,再基于建模预测结果 ,结合经济新区地下水资源量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地下水数值模拟过程中的空间离散和后处理难题,以ArcGIS为开发平台,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对地下水资源评价区进行网格剖分.利用有限单元法对研究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每个计算节点的计算水位,利用ArcGIS的3D分析模块生成地下水流场图.并通过COM技术,开发了ArcGIS与有限单元法耦合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应用于迁安市滦河平原区3个规划水平年地下水资源模拟.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5年滦河平原区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能够满足用水需求;2020年存在一定缺口.  相似文献   

3.
丛波 《吉林水利》2003,(Z1):1-2
通化市地下水资源是通化市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但过去由于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加上管理跟不上,致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同时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地下水环境演化分析研究中的空间数据管理与空间分析问题,设计并开发了地下水环境演化分析系统,利用GIS空间分析建模技术构建了地下水动力场分析模型、地下水化学场分析模型和地下水环境演化效应分析模型,通过编程实现了相应的系统功能。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典型研究区进行了实例验证,应用地下水环境演化分析系统对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进行分析,验证了地下水环境演化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检验了所开发的地下水环境演化分析系统的实用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5.
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必须依据地下水的固有特性,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实施以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支撑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从WEB服务在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过程中的应用出发,重点研究了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的机制及实现过程,并通过华北地下水资源动态评价系统的开发,详细阐述了动态评价的原理、过程及关键技术手段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资源对新疆经济社会支撑作用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地下水资源在新疆各地、市、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的情况,构建了涵盖地下水依存度、综合用水效率和地下水开发潜力3方面的指标体系,运用SMI-P方法对2004—2016年新疆各地、市、州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和耕地的增加,新疆一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如伊犁州、巴州、塔城地区等;地下水资源对新疆各地、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空间差异较大,地下水资源对东疆和北疆地区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强于南疆地区;东疆和北疆大部分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对地下水的依存程度和综合用水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地下水开发潜力较小,开发空间不足,而南疆地区地下水开发潜力较大,地下水可为其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进一步支撑。  相似文献   

8.
浅谈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与优化的过程,是地下水资源全面规划、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就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原则、方法等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其开发过程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明确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油田开发区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本文从水质调查监测井的设置情况、水质监测指标、采样方法及采样频率及污染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利用一年时间内分三个监测周期对30个监测点共取样9批,每个水样分析21项监测指标,共计5670个水质监测数据。对这些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与《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各监测点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以此分析油田开发区域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油气开发活动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出现渗漏的干化池周围地下水污染严重。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对于石油开发过程中制定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50年代初始,肇东市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经历了挖大口井取水抗旱保留,到70年代大搞机电井建设,历经由土井到机电井,由畜力提水到动力提水,由城镇郊区菜田灌溉到乡村农田灌溉,从传统灌溉到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文章对当前肇东市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等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年平均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和年补给模数.  相似文献   

11.
由于对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其严重超采,进而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空间分布规律、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流场、地下水观测资料等,概化研究区地质体,进而建立地下水模型,同时率定模型和标定大型漏斗.该模型首次全面认知和模拟了研究区地下水超采起始时间、超采量、漏斗发展过程,并预测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文章在分析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合理利用以及综合开发地下水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矛盾,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和调控,在本质上防止研究区出现土壤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从而提高该研究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率。在研究过程中,文章结合大连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最新成果,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以及超量开采区水环境治理和地下水开发潜力区功能布局等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出了针对性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综合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峪河灌区是山西省较大灌区之一,由于高耗水区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开展节水工程喷灌非常必要,根据灌区地质状况和对地下水资源计算,拟建高耗水区实施喷灌工程,并就节水工程实施后对洪积扇区地下水动力场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下水系统划分是根据盆地浅部区域地下水分布的主要控水因素——流域水系、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将三江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为4个地下水亚系统,在地下水亚系统内.根据次一级水系和地下水分水岭进一步划分成13个地下次级亚系统。各地下水动力亚系统受外部动力条件(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的制约,同时受内动力条件(含水介质循环条件)的控制,形成全区独特的地下水动力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热传递数值模拟技术和热泵系统场地地下水环境的实测数据,推导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抽灌井群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范围,定量计算热泵运行起始期、建筑物年内冷热负荷失衡等情况的地温场变化,分析热泵系统运行对地下水水质、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内冷热负荷平衡有利于热泵系统的长期运行;当冷负荷大于热负荷时,热泵起始期应在冬季,反之,起始期应选在夏季;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温度变化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朝阳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朝阳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用水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且需水量日渐增加.基于地下水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朝阳区从监测、审批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积极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继续从监测、严格审批、技术深化以及应急保障等方面加强建设,努力实现朝阳区地下水涵养和水资源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7.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目前地下水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开采布局不合理,地下水污染加剧,地下水环境恶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调整用水结构,实现地下水资源的优质优用;加强部门合作,严格科学审批地下水取水许可证;充分开发浅层水,促进地下水生态和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加强地下水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18.
在非洲,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来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护地下水资源,需要良好的规划以及从立法层面到执行层面的共同努力.这种共同努力在特定场域管理以及规避由饮用、接触受污染地下水而导致的潜在健康威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实际情况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并不存在这样的体制结构;即使是存在,执行起来也困难重重.地下水资源分区保护,在理论上讲是一种可行的保护地下水水质的管理方式,但实际中,只有当众多撒哈拉以南国家建立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经济框架之后,它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在努力达成以上目标的过程中,即使是采取一些基础水平的保护,比如在地下水资源周围设立最小保护距离,密切关注钻孔发展标准等,也可以为这些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提供足够的基本保护.  相似文献   

19.
选取地下水资源耕地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利用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供水模数、需水模数、重复利用率、人均供水量、生态环境用水率等8个评价因子,利用模糊可变模型对聊城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地下水资潭已经达到一定的开采程度,部分县(市)甚至超采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本文采用PSR框架设计指标体系,对格尔木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对策。评价结果表明,格尔木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较高;按照相关发展规划,未来水平年格尔木区地下水资源仍有较大开发潜力。格尔木区的水资源开发应地表水、地下水并重,充分利用优质地下水,减少格尔木河引水,以保护细土平原天绿洲生态环境,保障盐湖的生态平衡和盐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