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脉针灸是源于《灵枢》的针法,近世由俞云教授将其整理总结并发扬推广。切脉针灸秉承"选穴施针是以脉定"的原则,近年来常用于肿瘤疾病、内科慢性病等的治疗中。笔者在师从俞云教授过程中将切脉针灸应用于急诊工作,取得较好疗效,兹将经验撷其精要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继承名老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提高中医诊疗食管癌的水平。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和文献整理对广东省名老中医俞云教授切脉针炙治疗食管癌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俞师切脉针灸治疗食管癌,是以调动人体的内因为主,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扶正与祛邪。结论俞云教授切脉针灸治疗食管癌经验对中医治疗食管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俞云教授切脉针灸治疗肿瘤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云教授,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64年于徐州医学院毕业后在上海肿瘤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80年代中期,应邀赴西班牙开展中医研究。曾多次参加世界针灸大会并发言。著有专著《切脉针灸治癌》,并在国外多家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现为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名誉教授、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针灸经络中心研究员,西班牙切脉针灸研究所所长。对中医针灸有浓厚的兴趣,从事切脉针灸治疗晚期癌症及各种疑难杂症的研究近40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广东省名老中医俞云教授运用切脉针灸治疗心衰的经验并进行分析研究。俞云教授认为心衰病情危重、病机复杂,而通过切脉可快速诊察心衰病之阴阳虚实,从而指导针刺,并对急性心衰及慢性心衰的不同病机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俞师治疗心衰以切脉为重,切人迎、寸口、太溪、扶阳四部脉,并根据脉象大小辨别病机,从而指导针刺穴位,以及介绍俞师治疗心衰常用穴位,旨在提高中医诊疗心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肺转移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期限,俞云教授运用切脉针灸配合方药,通过扶助正气、驱逐邪气,最终达到化瘤的目的。本文分享俞云教授治疗恶性肉瘤伴双肺多发转移医案一则,以资同道。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俞云切脉针灸的基础理论,从全身经络调整取穴、对症状取穴、对疾病取穴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中药辨证治疗的经验,为针药结合治疗肿瘤开辟新的领域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耒  陈海  李凯 《世界中医药》2020,15(3):459-462
目的:为继承名老中医治疗特发性声带麻痹的经验,提高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特发性声带麻痹的水平,为临床治疗疑难病症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跟师广东省名老中医俞云教授临床学习和整理相关文献,对俞老运用切脉针灸疗法治疗特发性声带麻痹进行经验分析。结果:俞云教授认为特发性声带麻痹的总体病机是脏器虚损、喉窍失养,故提出该病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扶助正气,从脏腑、经络调节,从而达到利喉开音目的。结论:俞云教授运用切脉针灸疗法治疗特发性声带麻痹经验对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特发性声带麻痹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俊宇  王羽丰  俞云 《中医药导报》2019,25(24):116-118
介绍俞云切脉针刺理念及运用切脉针刺治疗颈椎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切脉针刺治疗颈椎病首先要抓住颈椎病发病的主要矛盾,继而通过切脉判断脉象变化,了解病因病机,再辨证取穴施针,加以补泻,以期症状好转,脉象转佳,则疾病自消。并介绍运用切脉针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从切脉针灸的起源、临床应用、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切脉针灸用于治疗癌症、疼痛等具有良好疗效,并比常规针刺有优势,但该疗法缺乏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小样本、近期疗效观察居多。切脉针灸的机制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目前并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今后应开展大样本的远期疗效研究,确定切脉针灸的疗效,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并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俞云教授运用切脉针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俞教授认为肝癌总体病机是脏腑亏损,癌毒盘踞,故提出以扶正祛癌为治疗原则,从多个脏腑、经络调节。俞教授基于《内经》理论,创切脉针灸的方法,取四部脉(寸口、人迎、冲阳、太溪),通过切脉,比较4个部位脉的大小、强弱、滑涩、疾徐(数或缓),治疗时对大、强、数脉用泻法,小、弱、缓脉用补法。选穴注重由头面部、腹部、胁部、下肢穴位组成主穴;针刺时根据经验,使用金针补、银针泻作为补泻手段,用以调整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阴阳,通达肝经,活血祛瘀、行浊化湿,以攻逐肝区癌肿;再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及病情缓急,辅以相关配穴,达到扶正攻癌目的。  相似文献   

11.
廖桂雅  刘宇  龙顺钦 《新中医》2018,50(11):235-237
简版: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切脉针灸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在恶性肿瘤治疗上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及优势。笔者通过对切脉针灸的深入研究,剖析梳理其中蕴含的主要思想内涵,系统分析俞氏切脉针灸的原理机制,并探讨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切脉针灸术是在切脉指导下进行针刺治疗,再根据切脉来评估治疗效果的手法,其临床应用避免了针灸的盲目性。介绍运用切脉针灸术治疗脑出血术后顽固性呃逆的验案1则,以加深大家对切脉针灸的理解,进一步推广切脉针灸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切脉针灸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应用切脉针灸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评分及负面情绪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与常规针灸治疗相比,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切脉针灸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睡眠质量,缓解负面情绪,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切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对7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运用切脉针灸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基础体温测定(BBT)、B超监测卵泡发育等指标。结果有效67例,其中22例已怀孕,无效3例,有效率95.71%。结论切脉针灸能有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切脉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方法对7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运用切脉针灸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基础体温测定(BBT)、B超监测卵泡发育等指标。结果有效67例,其中22例已怀孕,无效3例,有效率95.71%。结论切脉针灸能有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客观评价经络测评法结合切脉针灸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均采用口服中药汤剂为基本治疗,治疗组再配合经络测评法及切脉针灸,治疗6个月,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总评分及各大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存质量各领域除经济情况外的5个项目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服用中药汤剂相比,通过经络测评法及切脉针灸干预放疗后的鼻咽癌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切脉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不孕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连续B超监测,当优势卵泡直径≥18 mm,观察组予切脉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肌注HCG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成熟卵泡排出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排卵37例,成功妊娠30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排卵24例,成功妊娠15例,总有效率60.0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脉针灸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不孕患者,能提高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方法简便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袁旺贵  刘耀岽 《新中医》2014,46(8):229-230
<正>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药学中针、灸、药并用治疗疾病的典范,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值得当代针灸医家借鉴的是,《伤寒论》针灸亦秉承与用药一贯的特色,施治之前先凭脉证。反观当今一些针灸医生,在针刺治疗前不重视脉诊的现状,仲景切脉针灸的医道尤其显得弥足珍贵。笔者不揣固陋,对《伤寒论》切脉针灸的相关条文加以整理,略陈管见,以飨读者。1以脉诊定治疗方案1.1脉微涩阴阳两虚者可以使用灸法《伤寒论》第325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1954 ~ 2009年针灸文献,探索针灸治疗癌症疼痛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足三里、阿是穴、三阴交使用频次为最,足三里、三阴交是最佳组穴,治疗方法以针刺和针药并用为主.建议足三里、阿是穴、三阴交可作为针灸治疗癌症疼痛基础方,并随证选穴.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癌症疼痛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切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确诊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予自拟暖巢助孕方口服,B超检查优势卵泡直径18 mm时予切脉针灸治疗。对照组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予克罗米芬治疗,当优势卵泡直径18 mm时肌注HCG治疗。观察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发育情况及疗效。结果:(1)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为9.53±1.77 mm,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7.95±1.64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优势卵泡直径为19.57±2.45 mm,对照组优势卵泡直径为16.78±2.52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脉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促进优势卵泡成熟及子宫内膜生长,提高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