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2个锌配合物[Zn(mtyaa)2(H2O)4]·4H2O (1)和[Zn(bpe)(mtyaa)2(H2O)2]n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双(4-吡啶基)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分别属于三斜晶系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C2/cπ-π相互作用以及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配合物1的单分子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相邻链连接成二维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2.
潘兆瑞  周宏  鲜华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1955-1960
本文合成了2个镍配合物[Ni(mtyaa)2(H2O)4]·4(H2O)(1)和[Ni(4,4′-bipy)2(mtyaa)2(H2O)2]·2H2O(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分别属于三斜晶系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和P21/n。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中镍原子均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单分子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潘兆瑞 《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0):2027-2032
由溶液法合成了2个稀土配合物{[Ln(Hmtyaa)3(H2O)2].H2O}n(Ln=Nd,1;Pr,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结构相同,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中金属离子均采取九配位模式,金属离子被配体桥连形成一维双链结构,该一维双链被氢键和π-π作用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二水合氯化铜,2,9-二甲基菲咯啉(dmphen)和硫氰酸铵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重结晶得到了2个新型配合物[CuⅠ(dmphen)(SCN)]n1)和[Cu(Ⅱ)(dmphen)(DMF)(NCS)2](2),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11 1(4)nm,b=0.826 2(2)nm,c=1.367 5(4)nm,β=96.502(5)°,V=1.359 5(7)nm3,Z=4;该配合物通过硫氰酸根的桥联作用形成了一维Z链结构。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43 6(2)nm,b=1.010 9(2)nm,c=1.219 0(3)nm,α=95.628(4)°,β=103.114(4)°,γ=107.087(4)°,V=1.065 4(4)nm3,Z=2;2通过C-H…S氢键和π-π堆积构筑成一个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和荧光分析表明:12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且1在603 nm处有最强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5.
以二水合氯化铜,2,9-二甲基菲咯啉(dmphen)和硫氰酸铵为原料,通过沉淀反应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重结晶得到了2个新型配合物[Cu(Ⅰ)(dmphen)(SCN)]n1)和[Cu(Ⅱ)(dmphen)(DMF)(SCN)2](2),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11 1(4)nm,b=0.826 2(2)nm,c=1.367 5(4)nm,β=96.502(5)°,V=1.359 5(7)nm3,Z=4;该配合物通过硫氰酸根的桥联作用形成了一维Z链结构。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43 6(2)nm,b=1.010 9(2)nm,c=1.219 0(3)nm,α=95.628(4)°,β=103.114(4)°,γ=107.087(4)°,V=1.065 4(4)nm3,Z=2;2通过C-H…S氢键和π-π堆积构筑成一个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和荧光分析表明:12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且1在603 nm处有最强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6.
薛蒙伟  潘兆瑞  石翛然  邵阳 《应用化学》2015,32(10):1127-1133
用扩散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银配合物—[Ag(mtyaa)]2·5(H2O)(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荧光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 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ˉ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0.8473(4) nm,b=1.0620(5) nm,c=1.2055(6) nm,α=102.321(8)°,β=99.951(9)°,γ=96.298(9)°,V=1.0317(9) nm3,Z=2,Dc=2.203 g/cm3,F(000)=676,R1=0.0670,wR2=0.1558。 在配合物中mtyaa配体采取两种配位模式。 四配位的银离子通过mtyaa的端机氮原子和硫原子桥连形成一个二维结构,此二维结构又通过大量的氢键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本文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350 nm波长的光激发下在467和492 nm出现了两个弱发射峰,在530 nm处出现了一个较宽的发射带。  相似文献   

7.
魏太保  陈靖  徐蓉  张有明 《有机化学》2009,29(5):758-763
以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了10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5-(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1,3,4-噁二唑-2-硫酮衍生物, 化合物结构经 IR, 1H NMR, 13C NMR 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6a 晶体结构表明, 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自组装成了沿b轴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 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11.5484(13) Å, b=16.5319(19) Å, c=11.3595(14) Å, β=108.755(2)°, Z=2, V=2053.6(4) Å3, Dx=1.328 g/cm3, F(000)=860, µ=0.19 mm-1, R=0.060, wR=0.196. 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部分化合物对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生长调节作用, 并对枯草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了10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5-(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1,3,4-噁二唑-2-硫酮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IR 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6a晶体结构表明,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自组装成了沿b轴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1.5484(13)A,6=16.5319(19)A,c=11.3595(14)A,β=108.755(2)°,Z=2,V=2053.6(4)A3,Dx=1.328 g/cm3,F(000)=860,μ=0.19 mm-1,R=0.060,wR=0.196.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部分化合物对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生长调节作用,并对枯草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Cmba)2(Mim)2(Cmba为2-氯-6-甲基苯甲酸阴离子,Mim为N-甲基咪唑),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389(15)nm,b=2.1379(4)nm,c=0.8150(16)nm,β=112.41(3)°,V=1.1902(4)nm3,Z=2,Dc=1.582g.cm-3。最后精修结果为:R1=0.0682,wR2=0.1740。在配合物结构中每个Cu髤原子分别与来自2个羧酸根离子中的2个氧原子、2个N-甲基咪唑分子中的2个N原子进行配位,形成了1个平面四边形结构。电化学研究显示配合物中的Cu2+/Cu+对的氧化还原是一个准可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K2CO3存在下利用聚乙二醇-400 (PEG-400)作相转移催化剂, 于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 通过5-芳亚甲基氨 基-2-巯基-1,3,4-噻二唑与氯乙酰芳胺的硫烷基化反应, 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5-(芳亚甲基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酰芳胺衍生物. 经元素分析, FT-IR,1H NMR和13C NMR确证了其结构. 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并对枯草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2-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1)为起始原料, 合成了中间体2-氯乙酰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乙酰亚胺(2)和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4-噻唑啉酮(3), 化合物3进一步与取代苯甲醛发生类Knoevenagle缩合反应, 得到了一系列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5-(取代苯基亚甲基)-4-噻唑啉酮类化合物4a4p. 目标化合物4a4p的结构经IR,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2.
采用3,5-二(4-吡啶)1,2,4-三唑(Hbpt)为配体与钴盐反应,在水热法条件下成功合成了3个配合物,分别是:[Co(Hbpt)2(HCOO)2(H2O)2]n·4nH2O(1),[Co(Hbpt)2(HCOO)2(H2O)2]n2)和[Co(bpt)2(H2O)4]n·2nH2O(3),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对它们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3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Co(Ⅱ)都是六配位,每个Co(Ⅱ)分别与2个Hbpt配体桥联而形成零维的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弱作用进一步连接而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此外,还对配合物13的热稳定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标题配合物[Pb(TLA)·NO3]·NO3(TLA=三(2-(6-甲基吡啶基)甲基)胺,对其红外光谱及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如下:a=10.234(2)?,b=15.347(3)?,c=15.395(3)?,β=99.93(2)°,V=2382(2)?3,Z=4  相似文献   

14.
以三(2-巯吡啶基)甲烷(L)为配体合成了2个Cd(Ⅱ)和Zn(Ⅱ)的配合物:Cd(L)4(NO3)2和Zn(L)4(ClO4)2, 发现在配合物中配体的C-S键发生了断裂, 通过紫外、质谱手段研究并预测了其反应机理。单晶X-射线衍射的结果显示, 配合物12中金属原子均处于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环境中, 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将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延伸为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杨红  韩新利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8):1597-1602
以三(2-巯吡啶基)甲烷(L)为配体合成了2个Cd(Ⅱ)和Zn(Ⅱ)的配合物:Cd(L)4(NO3)2和Zn(L)4(ClO4)2,发现在配合物中配体的C-S键发生了断裂,通过紫外、质谱手段研究并预测了其反应机理。单晶X-射线衍射的结果显示,配合物12中金属原子均处于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环境中,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将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延伸为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高氯酸[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咪唑合铜(Ⅱ)配合物[Cu(C27H25N9)](ClO4)2·2CH3OH·H2O。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对其混合配体进行了量化计算。配合物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1.377(4), b=12.380(2), c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5-甲基吡嗪-2-羧酸(Hmpca)同Pb(NO3)2和Sr(NO3)2水热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Pb2(mpca)4]·H2O}n (1)和{[Sr2(mpca)4(H2O)2]·H2O}n (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是P21/nP21。在配合物1中,Pb(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四方锥构型;在配合物2中,每个Sr(Ⅱ)与5个羧基氧,1个水分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配位的多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均是一维链状结构的化合物。在配合物1中游离的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相邻的2条链连接成双链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未配位的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连接成二维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和氯乙酸乙酯为原料,水相快速合成中间体(5-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酸乙酯,该中间体再与芳氧乙酰氯反应,高产率得到6种目标化合物[5-(芳氧乙酰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酸乙酯(5a-5f)。所有这些化合物都经过了红外、元素分析以及核磁共振氢谱的表征。采用离体平皿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除草活性试验,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除草活性,而小麦对其耐受。  相似文献   

19.
4-甲基-3-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分别与CuCl2·2H2O、Ni(NO32·6H2O、Cu(ClO42·6H2O和Cd(NO32·4H2O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L2Cl]Cl·H2O(1)、[NiL2(H2O)2](NO322)、[CuL2(H2O)2](ClO423)和[CdL2(NO32]·CH3CN(4),测定了它们的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中心离子Cu1(Ⅱ)具有畸变的四方锥构型[CuN4Cl]。配合物234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P21/nP21/c。配合物2、3和4的中心离子Ni1(Ⅱ)、Cu1(Ⅱ)和Cd1(Ⅱ)都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NiN4O2]、[CuN4O2]和[CdN4O2]。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cadmium(Ⅱ) complex with 8-quinolinyloxyacetate has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lex is a centrosymmetric [Cd2L2Cl4(MeOH)2] dinuclear structure and the Cd(Ⅱ) centre is in a distorted octahedron geometry. The crystal is in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a=0.752 2(4) nm, b=1.043 1(5) nm, c=1.097 3(6) nm, α=66.11(2)°, β=72.48(2)°, γ=70.28(2)° and Z=1.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of this complex is the formation of a 3D network bridged through the intermolecular N-H…O, O-H…O, C-H…O and C-H…Cl hydrogen bonds and stabilized via intermolecular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CCDC: 2246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