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阐述了自主开发新型乳化剂的研究过程,将柴油乳化后作为捕收剂应用在煤泥浮选中,发现该种乳化剂为良好的浮选助剂,用其乳化柴油不仅稳定性好,还可大大降低浮选油耗,可节省柴油高达70%,并可显著改善煤泥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晓晶 《煤炭工程》2023,(8):165-169
针对孝义市难选煤泥表面官能团多、可浮性差、产率低和浮选药剂消耗量大等问题,研发了新型捕收剂B-H,并采用两因素多水平浮选试验分别探究了传统捕收剂柴油、新型捕收剂B-H与起泡剂仲辛醇的最佳药剂用量,并对最佳药剂用量做了煤泥可浮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浮选精煤灰分15%左右时,B-H捕收剂最佳药剂用量为700 g/t、仲辛醇用量为250 g/t,浮选精煤产率为80.42%;柴油捕收剂最佳药剂用量为1100 g/t、仲辛醇用量为250 g/t,浮选精煤产率为50.76%。新型捕收剂B-H相比较常规捕收剂柴油,精煤产率提高了30%左右,浮选完善度提高了18%左右,提升了煤泥可浮性,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远洗煤厂入洗原煤煤泥细泥含量高、浮选采用一次粗选流程精煤灰分高的现实情况,为有效解决极细难浮煤泥浮选问题,对入浮煤泥从粒度、密度和可浮性方面进行了煤质分析,并进行了脱泥浮选方案和二次浮选方案的实验室试验研究和比对,提出了煤泥二次浮选的工艺改造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大远洗煤厂采用二次浮选工艺,可有效解决和改善极细难浮煤泥分选和浮选精煤脱水的问题,稳定精煤产品质量,精煤产率可提高1.90个百分点,每年可多回收精煤1.33万t,年可新增经济效益432万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生物柴油、煤油和植物油酸甲酯对难浮煤泥的捕收效果,筛选出适合该煤泥浮选的最优捕收剂,为现场药剂制度优化提供指导。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用量最佳、精煤灰分相当时,生物柴油做捕收剂比煤油精煤产率高3.37%,尾煤灰分高1.07%,浮选完善指标高2.82%;生物柴油做捕收剂比植物油酸甲酯精煤产率高7.85%,尾煤灰分高2.86%,浮选完善指标高6.87%;对该难浮煤泥而言,生物柴油捕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6,(11):322-324
对某难浮煤泥进行浮选脱灰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制度相同、精煤灰分基本相当的条件下,通过浮选柱与浮选机一粗一精开路流程对比,浮选柱浮选精煤产率高出浮选机5.49%。浮选柱对该煤泥的浮选效果优于浮选机。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高剪切调浆和捕收剂乳化处理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以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的浮选入料为对象,对比分析了柴油、柴油+调浆、乳化柴油及乳化柴油+调浆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剪切调浆和柴油乳化处理均对提高煤泥浮选效果和节省柴油用量有积极作用,在同等灰分指标要求下,与采用柴油作为捕收剂相比,高剪切调浆和柴油乳化处理下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3.78和1.95个百分点,柴油用量由325 g/t分别降至225 g/t和100 g/t。两种处理方法均能促进非极性烃类油的分散,有利于降低柴油用量,同时提高煤泥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AO捕收剂对稀缺难浮煤泥的捕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稀缺难浮煤浮选效率低的问题,研制了AO捕收剂。利用微量热仪、接触角9n,4定仪、微电泳仪等仪器研究对比了AO捕收剂、煤油、柴油对稀缺难浮煤泥的捕收作用,并进行了煤泥浮选试验。结果表明:AO捕收剂与难浮煤泥作用的润湿热、接触角均大于煤油和柴油;AO捕收剂与煤样作用前后的等电点变化值也大于煤油、柴油与煤样作用的变化值;在浮选精煤灰分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选用AO捕收剂后,开滦煤样和双鸭山煤样的浮选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可燃体回收率均高于煤油、柴油与煤样作用后的平均值,表明AO捕收剂的浮选效果高于柴油和煤油。  相似文献   

8.
对滨湖选煤厂入浮煤泥进行了筛分试验、单元浮选试验、煤泥分步释放试验和实验室浮选柱浮选试验,分析了入浮煤泥的粒度组成,探索了药剂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评定了煤泥的可浮性,并在相同药剂用量条件下比较了浮选机与浮选柱的分选效果。结果表明:当要求精煤灰分为8.0%时,滨湖选煤厂入浮煤泥为中等可浮;在捕收剂用量为600 g/t,起泡剂用量为600 g/t时,浮选机分选效果最佳;在相同灰分等级条件下,浮选柱比浮选机分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煤泥浮选中,传统捕收剂耗量大、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对柴油进行了乳化研究,开发了ZFC乳化油,并对东庞煤泥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ZFC乳化油性能优良,稳定性好,选择性高,改善了浮选性能;与柴油相比,使用ZFC乳化油作为捕收剂时,可大幅度提高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节约柴油约70%。  相似文献   

10.
赵各庄矿业公司选煤厂实施分级浮选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赵各庄矿业公司选煤厂的入浮煤泥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针对该厂以高灰细泥为主的难浮 煤泥,提出了实施浮选机和浮选柱联合分级浮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胡洪涛  赵江涛 《中州煤炭》2020,(12):117-120,136
通过对白羊岭选煤厂煤泥粒度组成进行分析,结合煤泥浮选性试验研究结果,综合表明,煤泥含量较高,浮选回收率较高,在最佳浮选条件下,浮选精煤回收率为81.74%,生产更多优质煤产品,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从生产技术、设备、经济和销售等方面论述了增加煤泥浮选系统的可行性,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3 187.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煤泥浮选能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可浮性煤泥的浮选能耗,针对钱家营选煤厂烟煤和陈四楼选煤厂无烟煤两种代表性煤泥,在最优药剂用量、浓度和充气量条件下进行浮选能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陈四楼煤泥的天然可浮性较差且高灰细泥含量较多;转速越高,同种煤泥达到相同的可燃体回收率所需的浮选时间越短,但所需的总能耗越多;低转速、较长浮选时间条件下消耗较少的功能够与高转速、较短时间条件下消耗较多的功获得相同的可燃体回收率;可通过计算浮选能耗比较指标Wf值来比较不同煤泥的可浮性;随着浮选过程的进行,精煤灰分逐渐增加,浮选速率常数k值逐渐减小,煤泥的可浮性越来越差,单位可燃体回收率的产品浮出所需的能耗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改善难浮煤泥浮选效果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论述了煤泥氧化后对可浮性的影响及改善难浮煤泥浮选效果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任瑞晨  宋金虎  程明  庞鹤  卢智强 《煤炭学报》2015,40(5):1143-1147
针对河北唐山地区煤炭黏土含量大、多高灰细泥、浮选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磨矿、小锥角水力旋流器脱泥、分步释放浮选等试验方法进行了浮选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50 mm与75 mm旋流器串联脱泥工艺,底流和溢流灰分差值为13.05%,说明旋流器串联脱泥工艺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能分离部分高灰细粒级煤泥,对底流进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研究,在保证精煤质量前提下,精煤产率也相应得到提高,说明采用小锥角水力旋流器对原煤泥进行浮选前脱泥,能够有效降低高灰细粒级对浮选的影响,提高精煤的浮选效率;浮选尾煤灰分仍然较低,为38.27%,对低灰尾煤进行磨矿-脱泥-浮选试验,精煤产率为35.47%,综合精煤产率(占全级)相比较原煤泥直接浮选提高率达54.20%。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煤泥浮选过程中可浮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窄粒级的浮选速率试验。试验结果证明:0.5~0.25 mm粒级的浮选速度最快,0.25~0.075 mm粒级次之,-0.075 mm粒级最慢。随着浮选的进行,3个窄粒级的累积灰分不断增加,但细粒级由于细泥的污染,灰分增加幅度较大。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剩余物料可浮性准与可燃体回收率ε的关系为:准=ε∞(1-ε)。证明:随着浮选的进行,剩余物料的可浮性逐渐变差,单位时间浮出的有用矿物逐渐减少。将剩余物料可浮性进行量化后表明:随着浮选的进行,剩余物料可浮性的下降幅度随粒级减小而逐级变小。  相似文献   

16.
史英祥 《选煤技术》2012,(5):76-78,81
概述了一次浮选、二次浮选、二次尾矿或中矿返回浮选三种典型煤泥浮选工艺流程,阐述了以煤泥可浮性试验结果为依据,合理选择和制定浮选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指出大型选煤厂往往煤源广泛、煤质差异大,应采用可灵活转换一次浮选与二次浮选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太西选煤厂二分区大直径旋流器分选下限不足和氧化煤泥可浮性差的问题,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浮选的联合工艺基础上增设粗煤泥回收工艺,同时采用重选工艺代替浮选工艺对氧化煤泥进行回收。生产实践表明,煤泥回收工艺改造后二分区氧化煤泥浮选"跑粗"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实现了原煤的全粒级高效分选和回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稀有肥煤难选的原因,了解物化特性,以开滦集团钱家营选煤厂入选肥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显微组分分析、孔隙度分析、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煤化程度分析以及密度粒度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煤的显微组分中惰质组约占1/3,致使煤样不易浮;裂隙中富集异质细泥与煤形成竞争性吸附,造成原煤难选;煤样中存在较多粘土类矿物并呈致密嵌布,将加大浮选难度;煤样中含有大量烷烃、醇类化合物和高岭土等物质;煤泥中间密度(1.4-1.8 g/cm3)含量较大,实际可浮性较差;细泥-0.074mm含量大,约占50%左右,尤其是-0.045mm占了36.28%,且灰分达到29.48%,属于高灰细泥,易夹带造成精煤污染,因此认为煤样的天然可浮性难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浮选试验、接触角测定及单矿物吸附量测量研究了糊精对浮选体系中煤和石英可浮性的影响及抑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糊精用量为200g/t时,灰分为12.1%,与未添加糊精相比,精煤灰分(质量分数)降低了1.53%,浮选效果得到较大改善|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加入糊精后,浮选精煤接触角增大,在糊精用量为300g/t时达到最大值96.26°,显著提高了煤泥可浮性|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石英对糊精的吸附量较煤对糊精的吸附量大。糊精药剂用量增加抑制了大量精煤上浮,导致精煤灰分含量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20.
贾斌 《中州煤炭》2021,(2):78-82
随着煤矿机械化采煤程度的提高,煤泥含量越来越高,煤泥浮选是处理这部分煤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分析煤泥性质、煤泥预处理方式、药剂制度、浮选工艺等影响煤泥浮选效果的关键因素,总结了各影响因素对煤泥浮选的作用规律。研究为煤泥浮选效率和精煤质量的提高以及浮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