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构造解析,认为大厂矿田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系统、印支期层滑剪切成矿系统及燕山期岩浆成矿系统;91、92号层状矿体是集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印支期与燕山期叠加成矿于一体的多因复成矿体;印支期层滑剪切成矿系统控制了75、77、79、80号层状矿体与100号岩溶型矿体。燕山期成矿系统从早至晚包括:① 控制细脉带矿体的偏正花状节理系成矿构造系统;② 控制大脉带矿体的偏负花状张裂系成矿构造系统;③ 控制94、95、96号层状锌铜矿体及岩体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锌矿体的、与岩体被动侵位-层滑剪切有关的成矿构造系统。认为丹池成矿带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系列、印支期层滑剪切成矿系列及燕山期岩浆岩成矿系列;讨论了大厂矿田成矿构造系列与成矿系列的时空联系;从矿体形貌学上分析了矿体形貌与构造体系及样式之间的因果关系。印支期成矿观点的提出,不仅可以补充与丰富区域成矿与找矿的理论,对于了解古特提斯成矿域的成矿特征、构造过程及构造边界等科学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内乡夏馆—西峡二郎坪一带金矿床(点)广泛分布,成矿类型多样,产出条件复杂,岩体与 围岩接触带以及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中都有金矿形成。根据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制, 将产于接触带和地层中的金矿体分为5种类型,它们是在火山、火山沉积和正常沉积等不同背景下,由 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或地下水热液叠加改造(再造)形成的,每类矿床都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成矿过程,以 后期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主。构造对金矿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金成矿带,二级 韧脆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分布,三级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带和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就位。构造热液 的叠加改造或再造主导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乌恰地区萨热克铜矿床的构造岩相学实测剖面研究,认为萨热克巴依复式向斜构造有利于盆地流体大规模聚集成矿,且萨热克铜矿床受构造和盆地流体作用影响形成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褶皱群落+顺层断层+层间连通性复式断裂-裂隙带,后期具有强沥青化流体侵入特征;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传播褶皱+侵入构造+穿层断裂-裂隙带。典型钻孔及坑道的构造岩相学相体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二段旱地扇扇中亚相杂砾岩为矿质的初始富集岩性,矿体在膝折构造及沿断裂构造侵位的辉绿岩脉部位增厚;层间和切层断裂-裂隙发育最密集构造应力区为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提供运移通道及储矿空间;总体显示萨热克铜矿具有构造与成矿流体叠加耦合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太行山南段平顺铁矿矿区构造特征及岩浆岩的动力学分析研究,认为第一岩浆岩带属于被动侵位机制,岩体内部成矿潜力较大;第二岩浆岩带为主动侵位机制,背斜核部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为有利成矿区。同时根据岩石、矿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Pb同位素特征及矿体与岩体的关系,认为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基性—超基性岩间接为铁矿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矿体的形态明显受到接触面及周边构造形态的控制,呈不规则板状、透镜状、分枝状、羽状分布。最后运用矿体成矿规律、磁异常、电法异常等找矿预测方法,在研究区内圈出了龙降沟岩体南缘、双井、东郊3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5.
辽宁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肖家营子岩体及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矿区内辉长辉绿岩-斑状细粒闪长岩时代属燕山期(177-113Ma),是一个来自深部同源不同期次侵位、富含成矿元素和挥发分的复式岩体,较我国典型斑岩钼矿床成矿岩体明显偏基性。以钼为主的金属矿体和围岩蚀变主要赋存于辉长辉绿岩-斑状细粒闪长岩斑岩体的内外带,并围绕着复式岩体呈半环形偏心式带状分布。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钾化和矽卡岩化最为强烈,且与钼多金属矿化关系最密切。主要成矿温度为250-400℃,δ^34S1.1‰-4.4‰,岩体和矿体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一致性。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期侵入的斑状细粒闪长岩,随着成矿热液的演化、扩散和运移,在不同空间先后形成了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钼铜铁矿和裂隙充填型银铅锌矿的统一成矿系列,矿床成因类型为“三位一体”复合式斑岩钼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图尤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评价其找矿潜力,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各类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图尤克金矿床在空间上受图尤克逆掩断层的次级构造——花岗闪长岩体内的构造破碎带的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平行产出,矿化边界性较好;矿石矿物以高温矿物组合为主,矿石组构较为单一;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角砾岩化;成矿流体为高温流体,属构造控制的高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化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成矿条件及区域矿床成矿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图尤克金矿区成矿条件有利,根据岩体成矿专属性和构造控矿特征,对地表矿体实施深部揭露有望找到较好的金矿体.  相似文献   

7.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受萨热克巴依中生代陆内拉分盆地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蚀变杂砾岩层中?受后期碎裂岩化相强烈改造,碎裂岩化相对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碎裂岩化相形成于盆地改造过程,并具有裂隙-盆地流体强烈耦合作用?碎裂岩化-裂隙构造是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的运移通道和储矿构造?碎裂岩化相宏观特征以顺层裂隙破碎带+切层裂隙破碎带+碎裂岩化+沥青化+网脉状铜硫化物为主?微观裂缝类型主要为砾内缝?砾缘缝与穿砾缝,沿裂隙和裂缝充填绿泥石?辉铜矿?沥青质?石英和铁碳酸盐等?地层从老到新,裂缝密度整体呈现由低到高的特征?裂隙渗透率和气测渗透率表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含矿层的裂隙渗透率比其他非含矿层更高,裂隙和裂缝为盆地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省盘县陇英大地金矿床金矿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为该区金矿体主要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一段及二段玄武质熔岩底部,受断层旁侧的节理、裂隙控制金矿体在断层破碎带内呈顺层和穿层两种状态产出。此外,通过对贵州省盘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底部和玄武岩之间的凝灰岩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研究,认为此类金矿的区域分布受控于峨眉山玄武岩及其边缘凝灰岩分布区;区域性控矿构造如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深部构造和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了金矿成矿及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局部性构造决定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及产出特征。最后提出在该区寻找相同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沂南金矿床中的矿体类型包括断裂带型、矽卡岩型、爆破角砾岩筒型和细脉—网脉型四种。燕山晚期闪长玢岩体的侵入是不同类型矿体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成矿模式是以成矿母岩为中心、密切受其内部与外部的构造及物理-化学条件的制约而形成。沂沭断裂带两侧是寻找新的火成岩源控制的多类型金矿床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指出矿田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ta)和龙山组(T1h).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控矿构造为处于接触带内的走向北北东、北北西和北西向的脆性扩客断裂,它们之间的相互追踪而构成的“之”字形断裂组合是矿体赋存的主要场所;成矿岩体主要为复式岩体中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来源于统一的深部岩基,属来自幔源的中酸性钙碱性岩石,发育有各种类型的强烈的蚀变作用,具有形成矽卡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能,是成矿最重要的因素,构造为岩浆的侵位和就位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通道和场所;地层主要以其有利的岩性参与了成矿活动,三者的耦合作用,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矿床(体)的形成;矿床(体)是岩浆一热液、地层、构造综合作用和有机组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岷县马坞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坞金矿分布于岷—礼金成矿带的东部,距中川岩体5 km左右。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地球化学测量,获取丰富的矿床地质特征数据,系统分析了马坞金矿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强度呈正相关;极化体与已知矿化蚀变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矿区共圈定6条矿脉,沿走向及倾向具有尖灭再现、局部膨大缩小的特点,总体呈脉状、似板状、局部为大的透镜体状等,沿裂隙发育的矿脉金品位较高。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碎裂结构、压碎结构、揉皱结构及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条带状、斑点状、(网)脉状、角砾状、蜂窝状等构造。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建立了马坞金矿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矿区、矿区东部、南部及外围等四个方面的找矿方向,并分析了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凤太铅锌-金矿集区地处秦岭泥盆系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总体为夹持于湘子河断裂、酒奠梁断裂之间,以NWW向褶皱和NWW向断裂组合而成的近似菱形构造块体,主要出露的泥盆系为浅变质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建造,东部出露的花红树坪岩体、西坝岩体和集中分布的岩脉为区内铅锌、金成矿提供了物质及热动力。典型矿床解剖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控于区域断裂及背斜构造且产出于特定的岩性层,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条件转换界面是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接触界面(硅钙面),铅锌矿床多位于面状高磁异常与低磁异常过渡部位并显示Pb-Zn-Hg-Cd组合化探异常,表明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岩浆热液型; 已知含矿背斜走向与倾向延伸部位、与其有相似成矿条件的次级背斜、大面积千枚岩覆盖区深部隐伏背斜的鞍部及倾斜部位是铅锌找矿有利地段。金矿床受控于断裂构造带或其旁侧的脆-韧性剪切带及其叠加部位,多位于高磁异常带中局部高磁异常向低磁异常过渡部位,与Au-Ag-(As-W-Bi-Sb)组合化探异常吻合度高,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表明金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已探明大型金矿床近外围及深部是金找矿重点靶区。铅锌、金矿床均属于印支期与碰撞造山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铅锌、铜、金矿床成矿系列。基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与矿体的相互作用与位置关系,建立了凤太铅锌-金矿集区铅锌、金成矿模式; 叠加典型矿床物化探、遥感异常特征,构建找矿预测综合信息模型; 采用“证据权法”,预测找矿靶区6处,说明区内找矿潜力大,下一步找矿工作重点是对隐伏控矿构造与隐伏矿体的预测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缅甸安达曼海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要海外探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和西缅甸微地块多期斜向俯冲的影响,该区先后经历了被动陆缘、过渡型陆缘及主动陆缘的演化阶段,盆地属性与油气成藏特征极为复杂。通过系统梳理安达曼海弧后坳陷的烃源岩、储盖层、圈闭、输导体系与油气生-运-聚匹配史等成藏要素,总结出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本区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新统3套泥质烃源岩,前二者为成熟烃源岩,后者为生物气源岩; 岛弧带上碳酸盐岩礁体与斜坡带上砂体的储集条件良好; 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断背斜圈闭容积大; 高角度张性断裂与连通性砂体分别构成以垂向、侧向为主的输导体系。结合油气成因、运移方式与圈闭类型的主要特征,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①中央凹陷带浅层生物气或混源气垂向运移断块圈闭成藏模式; ②东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和岛弧带热解气侧向运移断背斜-岩性圈闭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及岛弧带上的碳酸盐岩礁体和东部斜坡带继承性古隆起之上的大型断背斜是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马路背须四段现今构造特征,建立起该地区的地质模型,利用数值分析技术,模拟计算马路背须四段气藏岩体的古构造应力场和破裂接近程度系数(η),结合岩石力学与构造地质学理论、野外裂缝观测结果以及实际生产资料,对马路背须四段裂缝发育程度、裂缝类型及产状进行综合预测,确立马路背翼部高陡带、背斜长轴及断裂带为裂缝的分布发育带,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Fracture process zone (FPZ) is very importantto study some physical phenomena, such as nonlin ear behavior of brittle rock and initial angle ofcrack extension which ha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in order to predict the initial angle of crack exten sion and the fracture locus. Besides, the structureand size of FPZ ahead of crack tip are crucial forthe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fracture criteria,since the stress or energy in these criteria shouldbe ca…  相似文献   

16.
牛鼻子梁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俄博梁断隆区,是一个出露面积约8 km2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呈岩床状,东西向延长; 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可划分出多个堆晶韵律与旋回,岩石类型丰富,具有橄榄岩相、辉石岩相和辉长岩相等多种岩石类型。中酸性端元的岩石类型有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证明岩浆经历了以分离结晶为主导性机制的分异演化过程。岩浆富水,结晶出大量褐色普通角闪石,形成角闪石岩。岩体中含有大量的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捕虏体,同化混染严重。该岩体内含有2层层状矿体,一层在海拔3 100 m处,另一层在海拔2 800~2 900 m处。此外,在岩体西端还有一个被断层活化迁移后赋存在断层带中的热液型矿体。矿石构造主要呈浸染状、海绵陨铁状和块状; 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成矿期(岩浆期、矿浆期和岩浆热液期)和4个成矿阶段。结果表明:岩浆自身的分异演化与同化混染作用共同导致了硫化物熔离; 成矿过程具有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而非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大湖金矿区F5是小秦岭金矿田大型控矿构造之一,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并为后期含金热液所充填、交代、蚀变,F5断裂带为一韧脆性剪切带,断裂带内主要有金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两种金矿成矿类型.石英脉型金矿严格受断裂控制,断裂沿走向和倾向成舒缓波状展布,在断裂倾角较缓或构造交汇部位是石英脉型金矿较为有利的成矿段.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F5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外围一定范围内的次一级构造节理群中,蚀变岩型金矿具有矿体厚大、矿化均匀、品位较低等特点.根据以上成矿规律,通过工程验证在F5西段发现了两个具有工业意义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构造解析、盆-山耦合、地震剖面解释等认为,柴北缘西段隆起带与凹陷带分别受控于早、中侏罗世断陷,其中鄂博梁、冷湖构造带发育于早侏罗世"南断北超"的次级箕状断陷上.早侏罗世地层在背斜核部厚度的增大及基底由"凹"转"隆"的原因,是缘于箕状断陷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旋转变缓,而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发生构造反转的结果.鄂博梁构造带与冷湖构造带属于"凹"上"隆";而昆特依凹陷带与赛什腾凹陷带发育于中侏罗世"北断南超"的次级断陷上,其凹陷是缘于中侏罗世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后期的构造挤压体制下不能发生构造反转,因此,昆特依、赛什腾凹陷带属于"凹"上"凹".在挤压构造体制下,叠合盆地内是发育隆起带抑或是凹陷带,关键在于早期断陷盆地陡坡带高角度正断层能否发生构造反转.  相似文献   

19.
丝光坪锡矿床产于一单斜岩层中,主要控矿构造为F_6;F_(16),F_(15)三条断层。其中,F_6、F_(16)是多期活动的断层,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通道,并控制热液的流向,是该区的导矿构造;F_(15)是形成于F_6和F_(16)较晚期同向扭动下派生的次级应力场中的张性断裂带,为矿液沉淀提供空间,控制矿体的展布,是该区的容矿构造。工业矿体是严格受F_(15)控制在空间上表现为形态多变、尖灭再现的矿脉组,而不是前人所称的单一层状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20年的铅锌矿业开发,陕西凤太矿集区各大中型矿山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甘肃西成矿集区近年通过物探方法寻找到郭家沟隐伏铅锌矿体,表明物探方法对于深部找矿意义重大。从地质和地球物理角度综合研究,以凤太矿集区古岔河向斜为界,总结了南、北两侧的铅硐山—东塘子、银硐梁、八方山—二里河等大型铅锌矿床,手搬崖、峰崖、黑崖、银母寺等中型铅锌矿床以及多处小型矿床和矿点的铅锌矿体产出特征、形态特征及其赋存特征、控矿因素、物探识别标志。以银母寺铅锌矿床深部广域电磁法异常验证见到含铜矿化体,杨家湾铜矿点深部瞬变电磁法异常验证见到铜矿体,及二里河铅锌矿床深部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推断出寻找铅锌矿较好地段等3种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深部找矿实例,结合铅锌矿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矿集区内铅硐山—水柏沟背斜西段、尖端山—八方山背斜东段、银母寺—大黑沟背斜西段等已知矿床的深部延伸部位,及含矿背斜旁侧更次一级具有找矿潜力的隐伏背斜成矿有利新区(如铅硐山—水柏沟背斜西段两侧区域、银母寺—大黑沟背斜西段两侧区域、尖端山—八方山背斜两侧区域)为铅锌矿地球物理找矿方向。同时,综合比较各种物探方法在凤太矿集区中的应用,建议选用长剖面或面积性的广域电磁法开展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