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联调联试是铁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蒙内铁路联调联试首次将我国铁路联调联试技术和方法应用到海外120?km/h速度等级铁路。针对蒙内铁路工务工程、通信信号、信息管理等多个系统设计联调联试测试方案,论述轨道、道岔、路基、桥梁、通信、信号、信息系统等联调联试的关键技术,从安全保障、指挥管理体系等方面对现场组织实施的管控要点进行归纳提炼,为我国铁路海外工程开展联调联试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
联调联试是新建铁路各项指标能否满足开通运营的重要检测手段和关键时段.从联调联试期间外部环境风险研判、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整改建议.梳理历年多条高铁线路联调联试期间及运营期间发生的桥下火灾、粉尘污染、轻飘物吹落线路等典型案例,警示新建铁路单位重视并落实安全措施,以保障联调联试工作顺利开展,实现铁路开通运营后安全运...  相似文献   

3.
刊首语     
<正>2008年以来,为满足高速铁路建设发展需要,我国开展了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技术研究。通过京津城际铁路的联调联试工程实践,形成了以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及运行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高速铁路动态验收模式,初步建立了中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经过10余年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实践,我国已建立了符合高速铁路建设特点的联调联试成套技术体系。动态检测项目涵盖了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客服、综合接地、噪声  相似文献   

4.
信号系统联调联试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建高铁引入既有运营枢纽的情况越来越多,信号系统联调联试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技术和组织难度、安全风险非常高。在渝贵铁路信号系统的联调联试过程中,通过合理划分试验区段、精心组织,克服了枢纽站场复杂、信号系统接口多、测试工作量庞大等困难,顺利地按照预定目标一次性全线开通。本文对此进行经验总结,并提出了枢纽信号系统联调联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黑盒测试技术的CTCS-3级列控系统联调联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TCS-3级列控系统是高速列车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检验列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功能需求,在系统集成工作完成后,应在动态条件下,对系统设计方案、总体功能需求和系统接口关系与安全性等进行联调联试。CTCS-3级列控系统联调联试属于典型的黑盒测试,武广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系统联调联试以黑盒测试技术为基础,将测试模型、测试案例、测试数据、缺陷管理与试验环境充分结合,促进了列控系统联调联试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行车速度高、现场作业多、上道人员复杂、固定设备运用不稳定、试验外部条件不良等特点,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为确保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安全,针对联调联试特点,基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联调联试实践,分析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安全风险及产生原因,研究提出安全管理应对措施,对推进高铁高质量...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对联调联试工作效率、质量和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培育联调联试工作新动能,推动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组织管理优化,是联调联试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依托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在高速铁路联调联试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实例,着重从信息化平台建设、应急指挥、计划编制、后勤服务、可视化管控等方面提出可行性方案,归纳可借鉴的经验、教训,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组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的机电特性、设计考量、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与普速铁路存在较大差异,联调联试期间更存在施工单位多、维修作业时间不固定等许多临时性变动,采取标准化停送电流程才能确保联调联试安全有序完成及现场作业人员安全.为加强新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期间停送电安全,明晰管理责任,规范管理制度,在深入研判高铁联调联试供电设备...  相似文献   

9.
联调联试是新建高速铁路的工程竣工后动态验收中重要环节,主要由机务系统负责执行,其核心关键与突破难点是逐级提速测试。由于新建线路的不确定性、线路坡道、外部环境等综合影响,负责逐级提速测试的机务系统面临着巨大考验及挑战。结合京雄城际线板西疏解线联、京沪高铁德禹特大桥等联调联试相关案例,从线路、供电、动力学等角度进行论述,对高铁联调联试过程中的逐级提速测试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安全措施,为新建线路联调联试的稳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9月16日,55001次动态检测车从大兴机场站鸣笛始发,标志着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段正式开始联调联试。此次联调联试分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两个阶段进行。动态检测通过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和相关检测设备,在规定测试速度下对轨道、道岔、路基、桥梁、隧道以及牵引供电、接触网、远动、通信、信号等系统功能、动态性能和系统状态进行检测,为动态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涉及部门多、技术复杂,且时间紧、任务重,给铁路安全风险控制带来了严峻挑战。通过分析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工作特点,结合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从指挥机构、前期准备、计划编制、行车安全、施工安全、通道管理等方面提出确保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是新建高速铁路开通前动态验收的关键环节,采用综合检测列车对高速铁路各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测试、调试和优化,是一项过程复杂、需要各部门综合协调的系统试验。由于新线建设初期参与单位多,施工有缺陷,试验周期短、任务重,因此确保联调联试期间的安全尤为重要。通过分析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汉十、郑万高铁同步联调联试工作中积累的安全管理经验,探讨如何采取多种措施做好联调联试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国内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经验和方法,研究蒙内铁路联调联试行车组织环节的安全因素:将联调联试行车安全事故归纳为脱轨事故、冲突事故和故障、火灾及爆炸事故三种形态,对引发三种事故形态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在研究三种事故形态的基础上,将蒙内铁路联调联试行车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六个基础单元,引入HAZOP分析法,对各单元要素产生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分析,提出安全措施和整改建议,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事故风险"识别-研判-管理-控制"的标准化体系,确保联调联试行车安全,为其他新线联调联试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4.
胡斌  王健 《铁道知识》2014,(4):58-61
由中国中铁电气化局四电系统集成的杭(州)长(沙)铁路客运专线进入分段联调联试阶段。杭长客专施工组织分浙江段、江西段、湖南段,自3月8日杭长客专江西试验段完成联调联试试验车组首次行车动态测试后,5月9日,杭长客专湖南段启动联调联试,进入7月份,浙江段启动联调联试,自此,杭长客专全线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为提速试验、国产新型动车各项运行试验和正式开通运营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工作是在轨道精调工作不断提高、附属工程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何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线路的联调联试工作,探索工程线列车开行350 km/h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保证安全的机制、标准和方法,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的实践,确保了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的安全,对其他客运专线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广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武广高速铁路开通前根据其里程长、速度高、运行环境更为复杂的特点,对工务工程、接触网、供变电、通信、信号、客运服务和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环境噪声、空气动力学性能、动车组动力学和轨道、接触网状态等17大项进行了近一年的系统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在试验内容、检测调试手段、组织管理、联调联试流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通过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的成功实践,丰富了我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开通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测试目的和测试内容,基于EN50126标准对铁路联调联试进行安全分析。安全分析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危害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剩余风险分析5个步骤。采用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分析和剩余风险分析中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对高风险事件进行整改并进行再分析,直至高风险事件状态关闭。将此安全分析方法应用于沙特阿拉伯麦加轻轨联调联试项目中,识别出危害事件并对其进行整改,为联调联试项目安全顺利完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涉及多部门、多科室、多工种协同配合,技术难度大、工作任务紧,安全风险高.行车调度人员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分析当前联调联试行车调度管理工作重点、难点和安全风险情况,结合现场作业实际,总结和梳理联调联试行车调度管理工作实践与行车调度安全风险控制,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的联调联试行车...  相似文献   

19.
合武铁路湖北段联调联试试验的试验组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的联调联试需要铁路局、客专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共同协作进行,在1个月之内完成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工作.主要就合武铁路湖北段联调联试及检测试验组织经验进行探讨,供新建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联调联试的角度介绍当前铁路客运专线数据网的组成及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构成等,以南广铁路黎梧段为例,分析数据网测试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