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微肥配施对附子产量和质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微肥配施对附子产量和质量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通过测定附子的产量、总生物碱及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等,考察微肥配施对附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宜配比的铁、锌、硼、锰肥能显著促进附子营养器官的生长,增加附子生物量、总生物碱含量和产量.高浓度配比的铁、锌肥.提高了一级子根所占比例,但抑制了其他营养器官的生长,单株子根数少,不利于产量的形成;高浓度的锰不利于附子地下部分的生长,子根数少,三级子根数较多,产量低;而低浓度硼处理的附子产量比高浓度硼处理高了10.5%,且高浓度的硼不利于附子总生物碱含量的增加.本试验中,处理4的微肥配施为最优组合,附子子根体积大且较均匀,各营养器官长势好,干物质积累多,且能有效地运输到地下部分,产量达10 754.7 kg·hm-2,增产14.9%,总生物碱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3.9%.结论:处理4为最佳的微肥配施,可作为附子优质高产的微肥配方.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三七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在石灰岩山原红壤的田块上,探讨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三七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优选NPK组合配比,为三七专用肥的开发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进行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不同比例的自配肥大都能增加三七茎粗、叶面积和株高,改善其生物学性状;各处理的出苗率均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率水平;产量则以自配肥处理3最高,比对照增产15.18%。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施用N∶P2O5∶K2O比例为1∶1∶2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川产地道药材附子为材料,研究喷施烯效唑对其原植物植株形态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附子高产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在附子生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观测不同处理下植株主要形态特征并测定子根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附子原植物经烯效唑处理后,表现出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小,茎粗、叶片数、须根数、干物质量增加等变化;子根中总生物碱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或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烯效唑对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无显著影响,从调整植株形态的角度考虑以子根形成期喷施效果更好,增产作用以子根膨大期效果更佳,均以120 mg/L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乌头药材不同部位的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乌头药材不同部位毒性及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探讨川乌、附子二者临床应用不同的科学依据,为指导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改良寇氏法测定LD50,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按2010版药典附子项下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 乌头子根小鼠灌服给药的LD50值为1.7787 g/kg、须根为1.1455 g/kg母根为1.6753 g/kg,表明须根毒性较母根、子根大,母根、子根毒性接近,总生物碱的测定结果表明须根总生物碱含量最大,母根、子根含量相近.结论 生品附子和川乌毒性相近,总生物碱含量相近,提示其药效、临床功用不同可能与炮制方法不同有关;也提示药典中规定去掉须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锰、铁、锌、铜4种元素对二、三年生芍药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测定施用各微量元素后芍药产量等生理指标和质量指标芍药苷的变化,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元素在芍药根、茎、叶及土壤中的含量.结果与结论:锰、铁、锌、铜在一定水平下能显著促进芍药的生长并能提高根中芍药苷的含量,但施用过多会产生生长抑制,除锌外其他元素均不在根中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部位中粗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母根、子根、须根、茎、叶的粗多糖含量.结果:乌头全植株各组织部位粗多糖含量顺序为子根>母根>须根>叶>茎,地下部分含量>地上部分,6月4日子根粗多糖含量最高,6月18日茎、叶、须根粗多糖含量较其他采收期高,6月18日与7月3日母根粗多糖含量接近.结论:该研究初步探索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粗多糖的动态变化,为乌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神舟八号"飞船搭载决明种子,返地后进行栽培研究。在决明SP1代的研究基础上对SP2代植株的生长特性,产量特征,理化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C10,QC29株系生育期较对照提前5 d,QC10,QC29,QC46株系在生长期的株高,冠幅及茎粗均显著优于对照,植株分枝数较对照增加4~11个,单株荚果数分别为321,313,281个,显著优于对照的246个,单株产量较对照增加31.4~63.2 g,种子千粒重分别达到25.86,25.88,24.06 g(对照为23.69 g),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098,1.016,0.297 mg;SP2代种子中橙黄决明素和大黄酚2种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不显著。通过2年的研究筛选出QC10,QC29,QC46 3个决明高产突变株系,表明航天诱变可作为决明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进一步利用航天诱变选育决明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气丸不同剂量配比对肾功能损伤大鼠的影响,探索肾气丸治疗肾功能损伤的药物合理配比剂量。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择正交表为L8(27),将肾气丸方中8种药物分为4个因素,并根据不同剂量组成8个配方。给大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制造肾损伤模型,观察肾气丸不同剂量配比对肾功能损伤大鼠的影响。结果肾气丸各因素水平间对尿素氮的影响均无差异(P〉0.05);在降低肾功能损伤大鼠24h尿蛋白含量方面,干地黄4两、山萸肉4两的配伍比例优于干地黄8两、山萸肉4两的配比;在降低肾功能损伤大鼠血清肌酐(Cr)的含量方面,泽泻3两、牡丹皮2两较优于泽泻3两、牡丹皮3两的剂量配比。在降低大鼠血清钾离子浓度方面,肾气丸方中干地黄8两的用量比例优于干地黄4两的用量比例;在升高肾功能损伤大鼠血清钙离子方面,干地黄4两、山萸肉4两的配比剂量优于干地黄8两、山萸肉4两的配比;肉桂1两、附子1两的配比优于肉桂2两、附子2两的配比。结论肉桂、附子用量以原方比例为佳,干地黄、牡丹皮的用量比例较原方所用比例减少为宜;提示临床肾功能损伤时,用药以小剂量为佳,否则将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连、附子、黄连附子1∶1及1∶2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固体糊灌服法,检测黄连与附子对小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结果各给药组对小鼠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均极显著的高于空白组(P<0.01)。其中,黄连组、黄连附子1∶1组及1∶2组对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极显著的高于附子组(P<0.01);黄连附子1∶2组的胃残留率显著高于1∶1组和黄连组(P<0.05或P<0.01)。结论黄连与附子均能显著抑制胃肠运动,黄连抑制作用显著大于附子,且二者配伍,随附子配比增加,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推测其呈现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二者配伍发挥的止泻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半夏栽培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何道文  黄雪菊 《中草药》2003,34(12):1133-1135
目的 半夏栽培生态研究。方法 对半夏Pinellia ternata不同质量的种茎进行田间栽培实验。结果 半夏块茎收获量随种茎质量增加,但相对增重则随着种茎质量的增加而减少;子块茎、珠芽和种子数量随着块茎质量而增加,半夏繁殖系数随半夏种茎质量增大而增大;统计表明叶柄数量、地上部分干重、珠芽总数、最大株芽质量、花总数与种茎的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珠芽总数与叶柄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子块茎数与种茎的增重呈负相关,而叶柄数也与种茎增重负相关。结论 半夏栽培中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1.
4种中草药提取物的止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屎藤、雪上一枝蒿、草乌、延胡索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且与剂量呈依赖关系。当采用人的60倍剂量实验时,以雪上一枝蒿和草乌的镇痛率最高,分别为61.85%和68.34%,但不及杜冷丁(97.62%);采用人的30倍量药物进行组合实验时,则发现三丁酸钠、雪上一枝蒿和草乌合用止痛作用与杜冷丁相当(各为70.5%和79.29%)。  相似文献   

12.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属不同药材中乌头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毒性中药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的乌头生物碱含量,对这4种药材的临床用量进行控制。方法: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制附子、川乌、草乌中雪上一枝蒿的乌头生物碱含量。结果:附子中生物碱含量为0.2403 mg/g,川乌为1.0412 mg/g,草乌为2.1149 mg/g,雪上一枝蒿为0.6702 mg/g。结论:本实验中建立的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生物碱含量,可作为评价毒性药材质量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逆汤组方附子和干姜的不同药对配伍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附子(F)分别与葱白(B)、甘草(C)、猪胆汁(D)、干姜(G)、人参(R)配伍和G分别与B、C、D、R配伍的乙醚、氯仿、水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脾细胞为实验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醚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FB、FC、FD、FG、FR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与干姜配伍中只有G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氯仿提取物中FG、FR组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且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水提取物中与附子配伍的各组均有刺激脾细胞增殖作用(P<0.05,P<0.01),与干姜配伍各组刺激作用较弱(P<0.05),且FB、FC、FG、FR组刺激作用强于F组(P<0.05,P<0.01)。结论:与附子配伍的药对提取物活性较强,与干姜配伍活性较弱,体现出附子配伍的君药作用。与附子配伍的氯仿、水提取物活性强于附子,揭示药对配伍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附子为有毒中药,其使用剂量理当严格限制。但自古以来,时有大剂量附子应用记载,也有医家因善用大剂量附子而扬名。因而,附子大剂量应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就颇值得探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参究伤寒用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伤寒论》附子运用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对临床正确掌握附子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附子中脂类生物碱(脂碱)的溶解性,确定四逆汤中脂碱的来源。方法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比较生附子、四逆汤、煎煮后生附子药渣、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的生物碱。结果在四逆汤中检测到少量脂碱,在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未检测到脂碱,脂碱成为煎煮过生附子中的主要生物碱。结论脂碱在加热条件下也不溶于水,在四逆汤中检测到的脂碱来源于双酯型生物碱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7.
附子毒性控制的多因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整理了影响附子毒性的多个因素,指出控制附子毒性应从控制煎煮时间、把握给药剂量、规范炮制方法、掌握适应病证及合理配伍应用等多途径着手,并对其部分毒性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附片对正常大鼠和肾阳虚证大鼠心肌酶的影响,探索其对两种大鼠心脏毒性的差异。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肾阳虚模型组和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采用肌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的方法造模;造模结束后,把两组大鼠各自随机分为低剂量、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对各给药组大鼠连续14dig不同浓度的白附片溶液;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动物,制备血清和心肌组织匀浆;检测血液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放射性免疫法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免疫比浊法检测心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液中ACTH、COR、cAMP水平降低而cGMP升高;白附片可引起正常大鼠CK的升高和Na+-K+-ATPase的下降,而对模型大鼠没有影响;随着白附片剂量的增加,正常和模型大鼠的LDH有升高的趋势,而SDH有下降的趋势,而且正常大鼠变化的幅度更大。结论:白附片对正常大鼠的心脏毒性比对肾阳虚模型大鼠更突出;该研究为在证候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毒性评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头剧毒成分(次乌头碱 )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对其中的乌头与其它诸药配伍前后水煎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半蒌贝蔹芨攻乌”的科学性。方法 HPLC条件: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70∶30∶2∶0.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40℃;选取生附片(属乌头类)单煎及分别与半夏、全瓜蒌、浙贝母、白蔹、白芨1∶1配伍合煎,100℃水浴加热45min制备水煎剂,乙醚萃取煎液中的待测成分,氮气流吹干萃取剂,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样测定次乌头碱含量。结果 除半夏外,其它诸药与乌头配伍均能使水煎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增高,且与药材中的酸性成分(溶液pH值下降)有关。结论 本实验从诸药与生附片合煎液中有毒化学成分含量升高角度,肯定了“半蒌贝蔹芨攻乌”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