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用于航空航天DC/DC转换器中的VDMOS器件和电离辐照前后低频1/f噪声的变化.研究了电离辐照情况下VDMOS器件的阈值电压漂移、跨导的退化对1/f噪声幅值、γ值的影响.结合实验,比较器件1/f噪声幅值和γ值在辐照前后的变化,对其抗辐照性能做表征研究.对VDMOS器件在辐照前后的变化做了分析,从γ值分形的角度简要说明辐照对器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用于DC/DC转换器的N型和P型VDMOS器件在^60Coy射线下的辐照实验,研究了不同封装VDMOS器件在不同偏置条件下辐照前后的电参数和低频噪声变化。实验表明:辐照前后该类器件的低频噪声主要表现为1/f噪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其幅值明显增加,阈值电压发生负向漂移,但前者的变化比后者大1~2个数量级。基于上述实验结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认为:P型VDMOS器件比N型VDMOS器件更适合空间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中应用预警和健全管理(PHM)方法,在深入研究了辐射导致VDMOS器件和DC/DC转换器性能退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VDMOS器件损伤的DC/DC转换器辐射预兆单元.经过仿真证实了所设计的预兆单元可以提前报警.  相似文献   

4.
噪声是DC/DC变换器重要的性能指标,它限制了其在高精密电子系统中的应用。DC/DC变换器的噪声分为高频噪声和低频噪声。高频噪声包括电流纹波与热噪声。低频噪声主要成分有1/f噪声和散粒噪声。高频噪声直接影响产品性能,低频噪声除了与产品性能有关之外,还与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研究DC/DC变换器低频噪声测量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国产军用DC/DC变换器低频噪声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1/f噪声和散粒噪声是DC/DC变换器低频噪声的主要成分。基于此实验结果,本文对DC/DC变换器低频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低频噪声作为DC/DC变换器质量与可靠性诊断工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邱盛  夏世琴  邓丽  张培健 《微电子学》2021,51(6):929-932
在现代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噪声水平是影响电路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了双多晶自对准高速互补双极NPN器件中发射板结构对器件直流和低频噪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晶硅发射极与单晶硅界面超薄氧化层以及发射极几何结构是影响多晶硅发射极双极器件噪声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42只大功率InGaAsP/GaAs量子阱(QW)激光二极管(LD)低频1/f噪声幅值(Bv)在小注入下(10-6~10-3A)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器件在足够小的注入电流下可观察到完整的1/f噪声峰(Bv峰).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Bv峰是LD非线性占优势的标志且其位置与并联线性泄漏程度密切相关,并联线性泄漏会导致Bv峰右移.理论分析还表明,Bv峰右侧的1/f噪声源于有源区,Bv峰左侧的1/f噪声源于有源区周边的线性并联结构,该研究为电流泄漏的噪声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俊  张安康 《电子器件》1996,19(2):67-76
1/f噪声,由于其反映了器件的质量、可靠性等参数,其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1/f噪声源两种较为成熟的理论:载流子数涨落和迁移率涨落模型,最后将研究MOS晶体管中1/f噪声的现象。在n管中,较为成功地用ΔN模型;而在PMOS晶体管中,Δμ模型可较为成功地解释其1/f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8.
刘宇安  余晓光 《半导体学报》2008,29(7):1263-1267
研究了DC应力n.MOSFET热载流子退化的Sfγ噪声参量.提出了用噪声参数和Sfγ表征高、中、低三种栅应力下n-MOSFET抗热载流子损伤能力的方法.进行了高、中、低三种栅压DC应力下热载流子退化实验.实验结果和本文模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DC应力n.MOSFET热载流子退化的Sfγ噪声参量.提出了用噪声参数和Sfγ表征高、中、低三种栅应力下n-MOSFET抗热载流子损伤能力的方法.进行了高、中、低三种栅压DC应力下热载流子退化实验.实验结果和本文模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相关积分方法用于MOSFET 1/f噪声分析,发现器件的1/f噪声与RTS叠加模型产生的1/f噪声相关积分极其相似.通过对MOSFET噪声物理模型的分析和讨论,证明n-MOSFET的1/f噪声以载流子数涨落模型为主,p-MOSFET的1/f噪声以迁移率涨落模型为主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相关积分方法可用于鉴别电子器件测量噪声所属的模型类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混合模式应力损伤对SiGe HBT器件直流电性能的影响,对比了混合模式损伤前后器件1/f噪声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iGe HBT器件中,混合模式损伤在Si/SiO2界面产生界面态缺陷Pb,导致小注入下基极电流增加;H原子对多晶硅晶界悬挂键的钝化作用引起中等注入区基极电流减小,导致电流增益增强。混合模式损伤缺陷位于硅禁带宽度内本征费米能级附近,虽然使基区SRH复合电流增加,却不会改变器件的低频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12.
DC/DC变换器是一种强非线性电路。电路的电气参数存在不确定性,负载性质也是多变的。主电路的性能必须满足负载大范围的变化,同时它还具有离散和变结构的特点,所有这些使DC/DC变换器控制器的设计较为复杂。由于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基于线性系统理论,所以应用于DC/DC变换器中并不能获得理想的动态性能。文中针对DC/DC变换器的特点以及单神经元网络具有出色的知识抽取与学习能力及较强的控制鲁棒性。在现有的控制和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将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引入DC/DC变换器,构造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的DC/DC变换器的新型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许生龙 《红外技术》2007,29(9):531-535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得出结论:1/f噪声拥有一定的能谱.得到了一个普适的公式,扩展了1/f噪声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压缩感知及稀疏分解的数据估计,将采集到的含高斯白噪声的1/f噪声数据信号传输至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DM6437系统,利用其自带小波函数进行小波分解稀疏化,通过压缩感知重构估计1/f分型信号,并尝试改变迭代次数优化估计效果,计算参数γ值并输出。仿真表明,DM6437系统可以很好地利用压缩感知及稀疏分解技术估计出1/f分型信号,大大优化了硬件检测1/f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四开关的设计方法和思路,设计了一款Buck/Boost结构DC/DC变换器芯片,该芯片具有较宽的输入输出电压范围(2.5~5.5 V),可调式开关频率(250 kHz~2 MHz),通过输入输出状态来选择工作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电源的使用效率.基于CSMC 0.5μm工艺,对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DC/DC变换器效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16.
尹华  冯小飞  徐勇 《微电子学》2012,42(2):215-218
通过分析一种车载部件电源电磁干扰噪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特点,结合系统电磁兼容要求,提出针对多路输出混合电源的电磁兼容解决方案.研究了输入输出滤波器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线路和仿真数据.结合电磁兼容测试结果,提出设计改进措施,并通过了相关的电磁兼容试验.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Cuk型DC/DC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PSpiee软件对这种变换器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其暂态和稳态的过程及纹波的形成机理。大量仿真研究表明,当电路元件取不同的参数时,输出电压就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仿真结果为实际电路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谈DC/DC变换器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针对DC/DC变换器的特点,在现有控制和建模方法的基础之上,对DC/DC变换器的现代控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简要讨论了其控制原理,并比较了各种现代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DC/DC变换器控制方法的发展作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徐建生  周求湛  张新发 《电子学报》2002,30(8):1192-1195
统一的1/f噪声模型,例如BSIM3模型,已经在噪声预测与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多数情况下有很好的效果.然而文献[1]中基于物理机理分析的研究表明,统一的1/f噪声模型对处于线性区p-MOSFET不能进行正确的描述:当偏置电压Vgs增加时,该模型低估了噪声功率的增加.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机理的迁移率波动(MF)1/f噪声模型,并给出了新MF模型与统一的1/f噪声模型在线性区的仿真结果.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新噪声模型更接近于测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