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住院期采取整体护理服务,出院后,观察组延伸整体护理1年,对照组则不采取延伸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依从性以及自我疾病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延伸服务1年后家庭应对能力、幸福程度以及生活总体质量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6、12个月时,观察组在定期监测体重、定时测尿液量、按计划运动、体征记录以及血压心率的测量等依从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延伸服务能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生存质量、遵医依从性以及自我疾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措施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应临床治疗外,治疗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包括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率为78.1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改善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04-105
目的评价温阳利水合剂对气虚阳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的干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合剂,两组均治疗30 d,比较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级别改善情况比较(Z=-2.495,P=0.013),实验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91.4%vs 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温阳利水合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培土养心汤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我院用常规的西医疗法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中药培土养心汤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培土养心汤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郭建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758-1759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8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分别实施卡维地洛治疗和常规疗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LVESd、LVEDd以及CO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卡维地洛,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中,选取其中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慢性心衰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经过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3%)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68.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舒适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间21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不采取该措施.对比两组在住院时间长短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取心理护理对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归脾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入住的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96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抗心衰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4.68%,实验组总有效率99.19%,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心功能指标:两组患者LVEF及Pro-BNP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降低,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归脾汤结合传统抗心衰方法医治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扩大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贺 《大家健康》2014,(9):123-123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即抽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80.8%,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老年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的临床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洛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8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分为舒适护理组104例与常规护理组104例。结果舒适护理组在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适时的满足了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进行结肠镜检查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检查后5 min血压、心率的变化,对患者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及检查实际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检查前5 min血压、心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而检查前5 min与检查后5 min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前5 min与检查后5 min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实际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检查前心率及血压变化,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检查时间,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相似文献   

13.
谢春晖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59-126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名住院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方法。结果:舒适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97%,对照组治疗效果85%;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提高,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对照组82%。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COPD患者,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感,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作者医院2009-06/2012-05月收治的6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压以及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治疗组血压、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康复,稳定患者的病情,应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的老年COPD患者132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方法,即患者在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一次,提供给患者相应的自我管理知识和宣传教育,干预组患者采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构建以老年COPD患者及医院专科护士为主体的医院延续护理干预轨道和以老年COPD患者及社区护士为主体的社区干预轨道,增强三主体双轨道的交互作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在老年COPD患者应用及效果评价参考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预后3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干预效果、满意度等数据。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体健康得分分别是61.6±4.6、53.6±3.7,实验组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28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26例,实验组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7.0%、72.7%,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我院自2013年1月份至2015年5月份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包括呼吸机的使用时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指标。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情况,对缩短呼吸机的使用、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死亡率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行非全身麻醉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8例,予以常规护理作对照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术后VAS和SAS评分以及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为(3.1±1.8)分,比对照组(5.6±2.1)分低,且研究组SAS评分(50.9±3.8)分,比对照组(62.8±3.2)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95.83%,比对照组(79.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恢复,且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程度较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许梅 《中华全科医学》2012,(8):1319-132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和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组1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21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仅实行常规护理。分别观察患者血压异常波动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内瘘闭塞率、满意率及血检查指标,同时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在血压异常波动发生率、内瘘闭塞率要低于对照组,在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方面要优于对照组,血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要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检测指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评价系统护理干预在Ⅱ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护理外,还给予患者制定相应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给予两组患者的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电图、血糖、血压及满意度情况.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较护理前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患者心电图、血糖、血压及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Ⅱ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血糖、血压等情况,临床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阶段心理护理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56例,分为对照组72例及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措施,观察3个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分阶段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3个月再住院率、6min步行距离等;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日常生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①观察组住院时间[(9.81±2.89)d]、3个月再住院率[32.1%(27/84)]均低于对照组[(11.45±3.30)d、54.2%(39/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432.70±60.74)m]长于对照组[(399.17±68.4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入院时HRSD量表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HRSD量表评分[(14.38±5.58)分]低于对照组[(16.33±5.01)分],SF-36量表评分[(602.85±56.79)分]高于对照组[(540.36±66.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心理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其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