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秦月梅 《科技信息》2012,(11):150-150,140
光伏并网是世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网光伏发电将主要用于调峰电站和屋顶光伏系统。本文介绍了小功率光伏系统的设计,详细阐述了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以及并网电流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为对象,结合光伏产业标准,通过对55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运行数据进行实际测量,对该逆变器的效率、电能质量等相关参数做出了分析.分析结果满足用户对掌握逆变器运行性能的要求,可为其他光伏并网逆变器检测分析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屋顶光伏并网系统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屋顶光伏并网系统的技术特点,讨论了光伏系统中的最大功率跟踪的实现、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控制策略问题,并着重对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所采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指出了屋顶光伏并网系统走向大规模应用在技术上需要满足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之一的湖州德清天马机械有限公司厂房及办公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16MWp。该工程结合天马产业园内天马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主厂房及办公建筑屋顶一起建设,光伏发电材料与屋顶建筑融为一体,总计安装容量16003.5kWp,项目预计年均发电量为15,737,149.25kWh。就该太阳能发电项目接入系统进行研究,探讨通过高压线路并网的大规模光伏电站接人电力系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特点,分析了传统PID控制方法的局限性,详细介绍了基于BP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编写了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控制程序,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并网电流正弦波波形质量好等特点,完全能够实现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相似文献   

6.
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将一个太阳能发电站的发电规模和容量缩小到一个家庭用电水平,并应用到家庭的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个相对成熟的系统,但是在家用过程中,在与家庭低压电网并网时,会出现太阳能发电量不能满足家庭用电需求或光伏发电量过剩等技术设计和规划方案问题.在青藏高原,还存在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都会影响到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功能的发挥,如果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实现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系统结构、电池组件、逆变器和控制器等方面对青藏高原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并从资源、经济等角度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能源建设的决策和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英来  赵沛虎 《天津科技》2010,37(3):108-109
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阐述了其接入电网的理论和技术。介绍了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解决功率输出不稳定的问题,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控制方法和策略解决其并网控制的技术问题。说明了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电网接入的保护问题和如何应对孤岛问题,并针对我国的情况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背景下,全面推进新型清洁能源广泛应用,成为完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方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比例也因此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并网技术未能得到全面提高,以至于出现了电压波动、谐波干扰、孤岛效应等影响光伏发电并网效果的问题。文章结合当前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案例和发展趋势,对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类型进行分析,同时从储能系统组成结构、主设备选型、升压系统、保护措施与防雷接地等方面探讨了并网技术的应用方案,旨在提高光伏电池组效率,改善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增强入网传输效率,提高光伏并网的应用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DSP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发展的趋势,提高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是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关键。本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的DSP数字处理芯片TMS320F28027,在增加少量外围电路的基础上,能够使整个系统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降低能量损耗。  相似文献   

10.
以新余学院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示范电站为例,从设计、应用等角度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电站的工程项目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快速检测并定位光伏阵列中出现的故障,提出一种新的传感器布局策略,通过优化电压传感器的位置减少电压传感器的数量,同时显化故障的特征.然后,将定位问题转化为分类问题,选用极限学习机(ELM),将最大功率点处的电压数据作为输入训练分类模型.结合实验室屋顶光伏并网发电平台获取的故障数据,对健康状态和所设置的3种故障状态下细化的故障共18种类别,进行分类模型的建立与测试.实验表明,应用本模型故障检测与区域定位的精确率达99.52%,优于所对比的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网络和随机森林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高校建筑的能耗,设计了一种空气源热泵辅助式屋顶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光伏组件和集热器的安装面积不仅会对电力侧产生影响,还会影响热力侧。首先建立系统的基本架构,然后以日运行费用为优化目标,使用改进的鲸鱼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最后以乌鲁木齐某高校一宿舍楼为例,对光伏光热系统的环境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算例结果表明,宿舍楼屋顶在安装满足最优比例的光伏光热系统的情况下,系统在环境保护和投资回收期方面都具有显著效益,切实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反孤岛效应策略。系统通过双闭环控制实现了并网逆变器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对电流内环采用固定开关频率PWM控制方法,有利于滤波的设计和控制算法的实现;通过对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典型系统设计,满足了电流跟踪的快速性要求和直流电压的抗扰性要求,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小型光伏并网装置,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对单相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光伏并网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于锁相环技术可以使逆变器输出的电流与电网电压基本同频同相,电网电压前馈可以抵消电网对光伏并网系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基于锁相环技术和电压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使光伏并网系统输出更好的并网电流波形,降低总谐波畸变率.  相似文献   

15.
从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在我国有发展前景的光伏并网系统电路结构,对多支路、两极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直流变换器进行了重点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光伏电池、Boost变换器及其MPPT控制模块的仿真模型,对MPPT的主要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提出在早晚太阳辐射较弱的时间段,提高光能利用率行之有效的措施.仿真结果用于指导光伏系统直流变换器的设计及其控制算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MPPT算法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克服传统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在设备体积、成本和控制复杂度上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无直流稳压环节的新型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电路拓扑和适用于此拓扑的电压变化速度受限的最大功率点控制算法(VVSL-MPPT)。使用仿真和实验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样机实现连续工作10h的稳定运行,输出稳定在系统最大功率点,并于14:00:00左右达到全天峰值。结果表明,在此算法控制下,系统可稳定追踪最大功率点,并对光照突变等恶劣情况,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开封市城市生态保护中存在的主要威胁是向自然开战的极端人本主义,没有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去保护古建筑,破坏城市原有的公用设施,城市整体规划没有跳出旧城的圈子,景点开发侵占生态资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开封缺少维护生态的声音,没有生态科研。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是成立生态保护志愿者组织,提高城建设部门的生态意识,建立生态示范小区,合理选择生态保护方式,动态地评价生态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光伏电站直流并网系统中存在的升压比较低,各光伏单元输出变化时复杂的功率控制和电压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集成变压器(Magnetic Integrated Transformer,MIT)的光伏电站直流并网拓扑方案。首先给出系统拓扑结构、设计了MIT参数和功率控制策略,通过Boost电路和磁集成变压器的双重升压,使光伏电站能够输出高压直流,并实现电压和功率的灵活控制。然后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在稳态和暂态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并网方案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罗扉  周武强  邵鸿翔 《科技信息》2013,(21):100-101
在对系统进行拓扑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单相光伏并网系统主电路的动态数学模型,根据准滑模控制逆变工作原理对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准滑模并网控制的逆变单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实现功率因数为1的并网控制目标,具有动态响应快、稳态跟踪性能优良的特点,给出的系统设计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当前国内分布式光伏扶贫的发展形势和方向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贫困原因以及发展分布式光伏扶贫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村级大棚电站和光伏移民村两个分布式光伏扶贫示范基地的建设内容、预期成效、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内蒙古类似区域发展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