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钢丝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指末节撕脱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手指末节撕脱骨折引起的锤状指较为常见。撕脱骨块若较大,可用细不锈钢针将骨折块固定在原位,但用细不锈钢针容易引起骨块碎裂;而保守治疗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1998年10月~2002年3月,我们采用钢丝捆扎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指末节撕脱骨折21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3.
2015 年3 月 ~2018 年10 月,我科采用改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5 例新鲜闭合末节指骨撕脱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5 例,男17 例,女8例,年龄21 ~58 岁.损伤指别:环指10例,小指10 例,中指3 例,示指2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性锤状指,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我科收治末节指骨基底屈指肌腱撕脱骨折4例。本文就骨折分型、手术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克氏针扣压联合经骨折块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中央腱止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9-04采用克氏针扣压联合经骨折块内固定治疗的15例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中央腱止点损伤,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伤指总主动活动度。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30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纽扣指畸形。骨折愈合时间4~6周,平均4.2周。末次随访时伤指总主动活动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3例,良2例。结论 克氏针扣压联合经骨折块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中央腱止点损伤能重建中央腱止点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U形克氏针穿针法治疗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尺侧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4例24指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尺侧撕脱性骨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U形克氏针穿针法治疗,并记录术前、取出克氏针即刻、末次随访时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拇指外展角以及疼痛情况。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0±2.0)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4~10周,平均(7.1±1.7)周。从术前、取出克氏针即刻至末次随访,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由12.5°±3.9°提高至81.1°±7.0°,拇指外展角由35.8°±3.1°提高至66.1°±2.8°,均显著提高(P <0.05);VAS评分由(6.8±1.1)分降至(1.9±1.3)分,显著下降(P <0.05)。全组病例除1例再发骨折外,其余第1掌指关节稳定,屈伸、外展功能及捏、握能力正常。结论 U形克氏针穿针法治疗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尺侧撕脱性骨折可显著改善患者功能及疼痛,是一种微创、简便、并...  相似文献   

7.
克氏针张力钢丝治疗髂前上嵴撕脱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髂前上嵴撕脱骨折发病率不高,且多集中于青少年及运动员。撕脱的骨片多较薄,螺钉固定易致骨片碎裂,单纯克氏针固定则不牢固。自1995~2003年,笔者运用克氏针张力钢丝治疗此类骨折2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中节基底背侧较大撕脱骨折块和中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孔缝合治疗中节指骨基底背侧小片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36例骨折块较大的中节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复位,0.8mm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块,并首先顺行穿入1.0mm克氏针行近指间关节(pip)平伸位内固定;对24例骨折块小的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采用骨折复位,中节基底背侧钻孔缝合,同时顺行1.0mm克氏针内固定PIP于平伸位。石膏托外固定掌指关节(MP)80°~90°屈曲位,腕关节背伸位,远指间关节(DIP)平伸位3~4周。术后4~6周拔除内固定骨折块及PIP关节克氏针。结果经术后3~9个月的随访,按指关节主动运动总和(TAM)法评定疗效:优15例,良35例,中10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中节基底背侧较大撕脱骨折块及中节基底背侧钻孔治疗中节背侧小片撕脱骨折的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9.
<正> 从2000年3月至2001年10月,我们利用便携式透视机行闭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1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18例18人,掌骨骨折为10例,指骨骨折为6例,掌指骨复合骨折为2例,且为不稳定骨折或手法复位不成功的掌指骨骨折。  相似文献   

10.
手指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在临床处理中有一定难度。自1998年3月~2011年2月,笔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末节指骨并穿越带蒂皮瓣的方法,修复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8~36岁,平均27岁。受伤原因:摩托车、自行车夹伤5例,车门、房门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鹰甲畸形的成因,探讨和改进鹰甲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8例(12指)鹰甲畸形患者,采用改良筋膜蒂v-Y提升皮瓣矫正指端皮肤挛缩,同时矫正合并其他的畸形.结果 本组8例(12指)改良筋膜蒂v-Y提升皮瓣全部存活.术后5例9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余3例失访.手指外形及颜色基本同正常手指,指端恢复到正常形态,指甲生长良好,原有手指运动及感觉功能保存良好,有弹性,耐寒冷,指端痛觉过敏消失,疼痛基本缓解.结论 鹰甲畸形为指端外伤后处理不当所致,采用改良筋膜蒂V.Y提升皮瓣来纠正指腹皮肤挛缩,同时矫正合并其他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入路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跨长肌挛缩至屈蹲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通过后外侧人路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Barton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Bart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 对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3月收治的 2 6例Barton骨折的病人 ,其中背侧Barton骨折 12例 ,掌侧Barton骨折 14例 ,分别进行背侧及掌侧T形纯钛金属板钉内固定 ,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2 6例全部得到随访 ,术后随访 5~ 18个月。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全部愈合 ,掌倾角 7°~ 15°,平均 10 .2° ,尺偏角 18°~ 2 7°,平均 2 0 .2°。桡骨轴向无短缩 ,按Mehara关于掌侧Barton骨折功能评价[1],优 18例 ,良 6例 ,可 2例 ,优良率达到 92 .3 %。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Barton骨折 ,采用T形纯钛金属板钉内固定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可达到骨折准确复位及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汪步兴  王青娇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9,22(11):805-80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上段骨折合并腘动脉特殊部位损伤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选择的显微手术方法。方法: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胫骨上端骨折并腘动脉分叉处损伤患者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1~48岁,平均35岁。合并胫骨平台骨折6例;合并神经损伤3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结合小腿近端后侧及前外侧切口对骨间膜开窗引洞,利用移植的大隐静脉(或"Y"形)桥接同时修复胫前及胫后动静脉。疗效评价依照Rasmussen评分法。结果:19例均恢复血运,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4个月,平均5.5个月。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3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评价依照Rasmussen评分法,术后总评分达(27.0±2.9)分;疗效分级:优11例,良7例,可1例。结论: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该尽早手术探查。同时重建胫前、胫后动静脉血循环能够降低伤残并且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采用5.0 mm 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33例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28~72岁,平均49.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5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摔伤11例,运动创伤9例,无明确外伤病史1例.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临床评估为术后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随访时X线检查和膝关节活动度,对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5个月.除1例患者出现锚线异物反应,经手术处理后创口顺利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摄X线片显示髌骨均骨性愈合.术后半年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7.3±2.3)分,优28例,良5例,优良率100%.术后膝关节稳定,术后第3天活动度,伸4.2°±2.1°,屈79.5°±12.4°;术后1个月,伸2.7°±2.0°,屈107.8°±17.2°;术后6个月,伸-2.5°±2.1,屈122°±5.3°.股四头肌肌力5级,无膝前疼痛及其他并发症,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患者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不需二次手术的优点,其为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suture anchors technique for acute distal avulsion fracture of patell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7 to July 2009, 33 patients(18males and 15 females, ranging from 28 to 72 years, with an average of 49.3 year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uture anchors technique. The average time from injury to surgery was 3.5 days(2 to 7 d). Injury reason: traffic accident in 12 cases, injured in daily life in 11 cases, sports injury 9 cases, no clear trauma history in one case. The Bostman evaluation system, follow-up X-ray, and knee mobilit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uture anchors technique. Results All patients obtained the follow-up and the average time was 16.5 months(12 to 23 months ). One patient suffered foreign body reaction, and his wound healing was good after operation. The remaining patient wound healing was good. No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in all patients,such as popliteal fossa artery, tibial nerves or peroneal nerve complication. Bostman patella fracture functional score 27.3±2.3 points at the sixth months follow up, 28 cases were rated as excellent, 5 cases were good, 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100%. Six months later, X-ray showed bone healing, knee activity recovered well. The Range of Motion was extension for -2.5°±2.1° and flexion for 122°±5.3°. Conclusion Suture anchors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acute distal avulsion fracture of patella has a good efficacy,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dvantages, and without the second operation. This technique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in lower pole patella fract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手术效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对22例合并有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OHCM患者实施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28~51岁,平均(36±5)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55~12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88.0±15.8)mm Hg.分析比较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术中经食管心脏超声,以及术后10 d,6个月、1年超声心动图的结果 .结果 术后因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术中经食管超声示所有患者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消失.存活的21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各时间点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和室间隔厚度均较术前下降(P<0.01).结论 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近中期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袢钢板加爱惜帮缝线双束重建喙锁韧带和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带袢钢板加爱惜帮缝线双束重建喙锁韧带(A组8例)和锁骨钩钢板(B组10例)治疗18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8~65岁,平均38岁。所有损伤均为新鲜损伤,X线表现为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损伤至手术时间为2~5d,平均2.8d。所有患者受伤前肩关节活动均正常。术后第1、2、3个月对患肩功能用Constant Murley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无臂丛神经损伤。X线提示,所有骨折在术后3个月时有连续骨小梁通过,证实骨折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7个月。术后第1、2、3个月,A组Constant Murley评分分值分别为:(91.4±6.7)、(97.5±2.6)、(98.3±2.0)分;B组分别为:(70.1±5.1)、(89.0±7.6)、(94.2±4.6)分。在术后1、2、3个月,A组的肩关节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袢钢板加爱惜帮缝线双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由于不影响肩锁关节,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肩关节功能,虽然这一固定方式是非坚强固定,但是所有骨折均愈合。这一技术的应用有赖于完整和坚强的喙突,在小喙突和骨质疏松的患者中可能不适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骨肿瘤术前设计、切除与重建,探讨骨肿瘤精确切除和重建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治疗骨肿瘤患者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6~59岁,平均36.6 岁;肿瘤发生于骨盆区20例,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6例,脊柱4例.术前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将CT和MRI的.dicom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精确显示骨肿瘤边界并标定,设计肿瘤切除范围,术中在导航引导下进行骨肿瘤的精确切除,并根据术前设计选择肿瘤关节假体或同种异体骨进行骨结构重建.术后评价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按照MSTS93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术中解剖注册点与术前三维虚拟CT影像匹配性好,平均注册误差为0.52 mm(0.4~0.7 mm).36例患者按术前设计切除肿瘤并采用同种异体骨或人工假体重建骨缺损区.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和脏器损伤,肿瘤标本边缘病理检查显示切缘清洁无肿瘤.所有患者随访3~32个月,平均19.5个月.5例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其中骨盆3例,肢体2例;肺转移3例.MSTS93功能评分为24.8分(22 ~ 28分). 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避免肿瘤切除的盲目性和重建的随意性,减少肿瘤复发,提高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3例,女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4岁;左侧33例,右侧39例。闭合伤61例,开放伤11例。髌骨下极粉碎45例,髌底粉碎6例,全髌粉碎21例。内固定方式:钢丝环扎固定26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5例,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41例,对其疗效作分析对比。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以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钢丝环扎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NT-PC固定三组中,术后下地行走平均时间分别为35、18、10d,术后正常步态平均时间分别为48、45、22d,屈膝90°时间分别为50、30、26d,三组优良率分别为79·2%、50·0%、91·9%。结论:NT-PC用于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避免了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最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