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市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现状,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鼓楼区40~70岁社区居民,采用《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问卷》和桡骨骨密度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结果有效调查1 784人,人群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仅9.5%,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73.7%,男性为83.5%,女性为69.6%,并随年龄的增长检出率明显上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文化程度低、患有慢性病、有骨折史、吸烟、饮酒、口味重的人群,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南京市居民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积极宣传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潍坊市40岁以上社区人群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推进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随机抽取潍坊市40岁以上社区常住居民52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潍坊市40岁以上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运动、钙补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4.66%、37.21%、16.60%,其中男性分别为32.90%、36.36%、16.02%,女性分别为53.77%、38.01%、17.12%。结论潍坊市40岁以上居民骨质疏松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普遍偏低,危险因素知识、运动知识知晓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各项知识知晓率女性均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的居民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全职状态居民知晓率亦较高,可见骨质疏松防控对于职业人群宣传干预效果较好,可作为重点宣教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老年居民预防骨质疏松健康知识现状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开展社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 537名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骨质疏松的表现、易患人群、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膳食、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的知晓率依次为6.23%、1.61%、3.16%和2.98%。知识得分40~49岁组得分高于50~59岁和60~6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得分略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脑力劳动者得分高于体力劳动者(P均0.01)。居民中与骨质疏松相关不良饮食习惯和缺少运动的比例较高。结论社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应将老年人、妇女、低学历人群和体力劳动者作为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4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骨质疏松流行现状,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9月在重庆市4个主城区共20个社区中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居民2 028名,应用BMD-1000P型超声骨质分析仪测量研究对象桡骨的骨密度,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日常生活方式和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应用SPSS 20.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庆市4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54.89%、6.27%。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7.64%)高于男性(4.79%),随年龄增大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用奶类及奶制品的频率、日均户外日照时间、饮食口味和服药习惯不同的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83,95%CI:1.56~2.16)、性别(OR=1.64,95%CI:1.10~2.44)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重庆市40岁以上城市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预防骨质疏松的均衡饮食、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以及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的知晓率分别为18.49%、3.75%、11.09%、32.84%和13.91%,其中骨质疏松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知晓率(分别为11.02%、22.05%)均低于非骨质疏松人群(分别为19.03%、3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重庆市40岁以上居民中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检出率高,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重点加强对老年和女性居民的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宣教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及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分布特点,探讨与常见慢性病的患病关系,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3个省辖市抽取40~69岁的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面对面询问进行调查,采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测试题目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骨质疏松自报患病率和高危人群检出率分别为2.3%、44.0%,两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患病率=11.4,χ2检出率=134.36,P0.05),其中骨质疏松自报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χ2=4.11,P0.05),高危人群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χ2=96.65,P0.05);骨质疏松患者自报各种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其次是高危人群,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患者和高危人群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OR值在1.158~1.412。结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与常见慢性病患病相关,建议利用现有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网络,进行骨质疏松早期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3年南京市部分居民骨质疏松患者及高危人群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南京市3个社区抽取40~69岁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集中或入户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测试题目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结果骨质疏松自报患病率和高危人群检出率分别为2.9%和40.9%,两率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患病率=8.89,χ2检出率=49.90,均P﹤0.05);高危人群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χ2=59.69,P0.05);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与文化程度呈反比(χ2=9.19,P0.05);骨质疏松患者自报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病均为最高,其次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患骨质疏松风险较高,OR值分别是1.40和1.68。结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与常见慢性病相关,建议加大骨质疏松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市6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骨质疏松影响因素及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5月31日在四川省骨科医院进行体检的60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并通过QUS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右足跟跟骨骨密度。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043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检出率为20.61%,其中女性检出率(25.00%)显著高于男性(1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7,P=0.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检出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95.335,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骨质疏松检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22.370,P<0.001);老年人骨质疏松检出率在不同的户外活动时间、乳类及乳制品食用频率、不同钙片和维生素D服用频率、不同饮茶习惯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饮酒习惯或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年龄≥70岁、饮酒、食用乳类及乳制品少于1~3次/月、饮用浓茶、服用维生素D和钙片少于1~3次/月、患有糖尿病均是老年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每天户外运动时间>60 min为老年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对于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原因的知识调查部分,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对“缺钙”为骨质疏松可能原因的知晓率最高(95.11%),“营养不良”和“酗酒”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知晓率比较低,分别为30.58%和32.69%;对于骨质疏松危害及预防相关知识调查部分,“骨质疏松有哪些易患人群”的知晓率最低为28.38%,其次为“骨质疏松的特征表现”(34.13%),被调查者中仅有43.72%对自己是易感人群的属性有正确认知。结论成都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较高,而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提高户外运动时间、经常食用乳制品、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戒酒、少喝浓茶、降低血糖水平能够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糖尿病高危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与行为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石家庄市13个社区,在每个社区开展"糖尿病防治蓝光行动",然后从每个社区筛查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随机抽取1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石家庄市糖尿病高危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67.1%。其中,女性为68.3%,男性为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每天应摄入食用油量""每天应喝奶量"和"每天应锻炼时间"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4.0%、37.3%和32.2%。高危人群中定期体检和定期锻炼的人群所占比例较低,仅为30.97%和30.25%。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越高(P<0.05)。结论石家庄市糖尿病高危人群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需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老年居民预防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试点地区6 577名40~69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骨质疏松的特征表现、易感人群、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膳食、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的知晓率分别为12.7%、1.2%、3.7%和3.1%。居民知识得分中位数为4分(总分19分)。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得分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机关企事业人员得分高于其他职业劳动者。影响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知识水平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食用奶类及制品、食用豆类及制品、服用钙和/或维生素D补充剂、有氧运动频率和曾测量骨密度。结论社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应将妇女、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作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韶关市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发生率,为制定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本市两个社区,从35岁及以上人群中筛检出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共690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在70%以下,高血压患者与高危人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比较,除了自己的血压水平知晓率、经常测量血压率、总吸烟率、总饮酒率、成功戒酒率、有规律运动率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相关知信行高血压患者高于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体格检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一般资料,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患者全髋关节、股骨近端及腰椎骨密度。描述性分析该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女性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518名≥45岁女性,平均骨密度为(1.01±0.25)g/cm2,判定为骨质疏松的共487例,占32.08%。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职业、BMI、吸烟饮酒、生育次数、高血压、糖尿病、维生素D类补充剂、钙剂摄入、奶及奶制品摄入、运动情况、睡眠情况及绝经年限不同的中老年女性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2.335)、肥胖(OR=0.635)、维生素D类补充剂摄入每周≥3次(OR=0.426)、钙剂摄入每周≥3次(OR=0.512)、奶及奶制品摄入每周≥3次(O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房山区35~75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现况,分析该类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方法 收集2017—2018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展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数据,对房山区11 953名35~75岁常住居民筛查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8年房山区35~75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检出率18.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0.3%,女性检出率16.1%。高危人群分型中,高血压型、病史型、血脂异常型、患病风险≥20%型检出率分别为9.4%、6.1%、4.2%和2.9%;筛查人群超重/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饮酒的暴露率分别为76.1%、48.9%、25.6%、19.0%、18.2%和14.3%;高危人群的慢性病共患暴露率较高,≥2种危险因素共有者达94.6%。结论 房山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总体暴露水平较高。应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高危人群的体重、血压水平和吸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巴南区11 716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及健康状况等,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肺功能测量及血糖、血脂和尿液检测。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高危人群检出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9.84%,其中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5%和16.5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群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36.15,P0.01),其中70~7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28.67%)。中心性肥胖(OR=1.11)、饮酒(OR=1.28)、糖尿病(OR=1.22)、血脂异常(OR=1.89)、高血压(OR=4.40)、冠心病病史(OR=22.88)、卒中病史(OR=23.64)是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结论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心血管病的预防要做到关口前移,以高危人群为重点,尤其是中老年男性、饮酒、超重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史者,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方式,以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减少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彭绩  赵志广  周华  程锦泉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2):1128-1130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态度和实践能力 ,为骨质疏松医疗后果评价研究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深圳市 1 6个社区 1 60 0名年龄在 3 5~ 74岁的中老年妇女进行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深圳市中老年妇女在骨质疏松知识、态度和实践能力方面处于一般水平。骨质疏松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家中有无医务人员 (OR =7 72 9)、经济收入 (OR =3 0 44)和文化程度 (OR =2 741 )。结论 有必要对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收入不高的低知晓率人群和高危人群及早进行健康教育 ,医务人员应主动担当相关知识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癌高危人群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某医院胸外科完成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并判断为肺癌高危人群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知识掌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肺癌高危人群416例,年龄40~72岁,男性269例,女性147例,分别占64.66%、35.34%。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326例,知晓率为78.4%。知晓率最高的为“体检或癌症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癌症无传染性;癌症早期可无明显症状;癌症检查价格并非越高效果越好”、“戒烟有利于预防肺癌”,知晓率分别为92.79%、92.31%、90.38%。知晓率最低的为“适龄生育、母乳喂养、多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合适体重、少饮酒和定期体检有利于预防乳腺癌”、“肺癌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导致癌症发病的高风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50.24%、37.98%、34.8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72岁(OR=0.418)、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309)、职业类型为医疗卫生行业(OR=4.121)是肺癌高危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癌高危人群防癌认知的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还应针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及非医疗卫生行业人群进一步加强癌症防治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防癌知识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大场镇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慢性病危险因素认知情况,为制定本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查大场镇15岁以上常住居民共511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健康指标的检测,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辖区慢性病患病率排名前3位的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9.18%、5.68%和3.13%;辖区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和体重偏瘦率分别为25.44%、4.5%和11.55%;体重和腰围知晓率为94.91%和88.26%;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为75.93%和60.27%;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为47.95%;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为33.86%;每天6,000步以上运动当量标准的人数比例为46.97%;居民吸烟率为19.57%,男性吸烟率远远高于女性。结论辖区居民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偏低,辖区居民超重及肥胖、男性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均较高,居民不能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加强身体锻炼,这些都将是慢性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辖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水平及技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2年深圳男男性同性恋(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高危行为方式,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4-6月在MSM经常活动场所对MSM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艾滋病、梅毒抗体。结果调查对象HIV确认检出率为12.3%。平均年龄(30.5±8.5)岁,93.8%在过去6个月中有过男性肛交行为,其中42.3%为有时使用安全套。15.8%在过去6个月曾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而最近一次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仅为43.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5.0%。结论男同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检出率较高,该人群普遍存在高危行为。该人群与女性无保护性行为可能会引起家庭内传播或转介到一般人群,提示对该人群尤其要在宣传教育上更具有针对性干预,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社区居民骨质疏松防制知识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南京、南通和徐州3市筛查出年龄40~75岁骨质疏松高危人群485人,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干预,并于0.5年和1年后调查其骨质疏松知识知晓水平。结果干预前,各项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在2.1%~30.9%,干预0.5年后知晓率在5.2%~69.1%,干预1年后知晓率在6.9%~58.3%。各题目知晓率在不同时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0.5年和1年后的各题知晓率和总评分均高于随访前(P值均0.05)。骨质疏松知晓率的干预见效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χ2趋势=47.592,P0.01)。结论骨质疏松健康干预可提高居民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代谢综合征(MS)高危人群有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生活方式行为状况,为下一步针对性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福田辖区益田、明月、新洲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所辐射的社区218例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及个人生活方式等。结果社区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对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30.83%;健康行为方面,每周吃早餐超过5天者人数最多191例,比率最高,为87.61%;半年一次体检仅1人,比例最低,为0.46%;平均每天是新鲜蔬菜、水果、饮奶、豆类及其制品、动物性食物能达到推荐量的比例均不高,分别为16.97%,13.30%、5.96%,20.64%和6.42%。吸烟情况,不吸烟者居多,90例,占41.28%;饮酒情况,偶尔喝酒者居多,158例,占72.48%。结论社区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不高,自我保健意识不强,相关健康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的培训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密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1—12月南京市鼓楼地区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密度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8 550名≥45岁女性进行调查,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23±13.46)岁。共检出骨质疏松者1 303例,检出率为15.24%。年龄越大(OR=1.589)、BMI<18.5或≥24.0(OR=1.044、1.950)、绝经(OR=2.745)、血清铁蛋白异常(OR=1.754)、糖尿病(OR=2.125)、慢性阻塞性肺病(OR=3.108)、高血压(OR=2.12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655)的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风险较高;高尿酸血症(OR=0.448)、户外活动次数越多(OR=0.716)的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风险较低。结论 鼓楼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BMI、户外活动次数、血清铁蛋白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及医务人员应有意识地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