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学习常见的药学相关问题,探讨合理用药。方法 以阿昔洛韦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为例,选取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为案由的6例"阿昔洛韦"药学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个案例均在合理用药方面、谨慎注意义务方面和知情同意告知方面存在不足,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见、告知、回避和处理方面也存在欠缺。结论 药师应在药物治疗中协助医师尽到谨慎注意义务和知情同意告知义务,努力降低药学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相似文献   

2.
医疗损害及不合理用药的侵权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延安 《中国药师》2010,13(6):870-87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年12月26日国家主席令〈第21号〉公布,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将于2010年7月1日施行,这是一部保护民事权益的法律,是一部完整的关于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是民法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法律体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侵权责任法》对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物件损害责任等进行严格的规定与界定,其中产品责任、医疗损害责任是我们医药卫生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并理解掌握的。  相似文献   

3.
在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中 ,过错是医方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 ,无过错即无责任 ,这是现代侵权行为法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最基本的归责原则。医疗行为的过错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应尽的注意义务。如果没有违反注意义务 ,就不可能造成损害的事实 ,也就没有负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 ,因此对医疗过错的判断常常成为医患双方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争议的焦点。由于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 ,医院、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不同 ,医疗后果的难以预测性等因素 ,使得在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对病人不利的损害结果 ;同时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因用药错误引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基本特征及用药情况,为相关部门及医务工作者预防或减少用药错误所致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01年1月至2020年2月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中因用药错误引发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240例,对案件的一般情况、损害结局、涉事医院级别、责任判决及赔偿、用药错误类型及药品种类等进行分析。结果:因用药错误引发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占总体医疗损害纠纷案例的25.3%;损害结局以患者死亡比例最高(占68.3%);主要鉴定方式为医疗过失司法鉴定(占57.9%);例均赔偿金额为20.30万元;涉事医院以三级医院为主(占48.8%);涉案的主要用药错误类型为处方错误;涉案的主要药品类别为化学药,其中例数排前3位的分类依次是全身用抗菌类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精神安定类药物。结论:用药错误引发不良后果是常见的医疗纠纷原因。医疗机构应着力于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加强药学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建设,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概率;同时,应重视医院药学人才队伍培养,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加强对用药错误事件的监测和干预;最后,国家司法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解决机制,为医患双方提供合理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频发,其中能够进入司法程序解决的比例却不高,暴力伤医事件也时有发生。为此,法学界和医学界一直在探讨怎样才能使医疗纠纷回归到正常的司法途径。而其中争论较激烈的一点即为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尽管《侵权责任法》已经对此有所规定且实施多年,但仍然有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1医疗损害的法律属性医疗损害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行为的过程中给患者造成的生命、健康或精神损害。对于医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侵权责任法,对有关医疗损害责任、医疗损害的认定及归责原则、医疗机构的高度注意义务等规定条款,在认识、界定及在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应尽快出台侵权责任法的司法解释及修订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观点     
《健康管理》2014,(4):6-6
《侵权责任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在此背景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常常陷入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8.
浅析医疗纠纷中的医疗过错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海莹 《成都医药》2005,31(1):53-55
在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中,过错是医方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无过错即无责任,这是现代侵权行为法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最基本的归责原则。医疗行为的过错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应尽的注意义务。如果没有违反注意义务,就不可能造成损害的事实,也就没有负赔偿责任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医疗过错的判断常常成为医患双方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争议的焦点。由于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医院、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不同,  相似文献   

9.
丁玲 《首都医药》2014,(3):32-33
2013年12月18日,在北京医学会举办的医疗损害责任技术鉴定专家聘任大会上,一位女士运笔如飞记录着会议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药师对注意义务的认识,规范执业行为,控制职业风险,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解析《侵权责任法》条文内容,结合药师职业特点,对药师的职业责任和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实施《侵权责任法》对规范医疗行为、明确医患责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结论:药师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的责任与风险,唯有认真、切实履行注意义务,才能更好地防范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赵静 《黑龙江医药》2011,24(1):100-100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篇,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相关义务与责任、承担责任的情形及其例外作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的护理人员,如果在诊疗活动中未尽相关义务与责任,如护理说明(告知)义务、护理观察义务、护理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2.
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法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责任不同于医疗事故、产品质量等;但目前我国仍缺乏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相应法规。本文就ADR发生后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艳 《淮海医药》2012,30(2):180-181
近年来医患纠纷有增无减,产生的根源在于医患间缺乏沟通和信任,其中医疗知情同意权问题逐渐成了核心问题,亟待解决的方法是要规范医疗行为。医疗行为可分为告知行为和诊疗行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告知行为又可分为一般告知和医疗告知[1]。因诊疗行为过失造成患者伤害应承担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早已被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所接受,但对告知行为过失(未告知或告知不全)造成患者损害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这一医疗诉讼尚未引起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鲁蒙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47-149
为寻求解决"医闹"问题的办法,对程序法和实体法进行结合研究,探讨我国"医闹"形成的原因,从而找出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弊端及解决的办法。研究发现我国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弊端为法律混乱与缺乏程序正义,应尽快制定一个既包括医方的权利和义务,也包括患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发生医疗纠纷时应如何进行医疗损害责任鉴定、赔偿标准界定、第三方处理等专门的医疗损害责任法,以统一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适用,并全面引入医疗责任保险,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协议作为医疗责任险理赔的依据。应将程序正义的法理贯穿于医疗纠纷处理法规,用程序正义的力量解决"医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下称《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1]。这里的诊疗义务,即为《侵权责任法》上的注意义务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医疗事故频频发生,而随着人们法律观念的增强和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对于医疗事故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问题也日益引起立法者、执法者及司法者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拟从医疗事故概念着手分析,结合我国现行法规的相关规定,就医疗单位在从事医疗活动中因过错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责任性质等问题一抒浅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护理技能欠缺问题的的原因及对策,认为强化护士的职业化意识,增强法制意识、提高告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业务流程培训、建立评价机制等方面能提高职业素养,能够纠正护理技能缺陷,能够防范医疗损害责任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1合理医疗的深层含义1.1合理医疗的经济学含义卫生经济管理就是“操纵各项卫生资源,保障经济活力,使卫生保健机构能够实现近期和长远目标”,合理医疗正是对这一概念的最好诠释。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一致,只有科学合理地确  相似文献   

19.
姚宝莹 《首都医药》2010,(19):39-40
记者手记 采访中,也有一些医生传达出对《侵权责任法》一些条款的质疑。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孔令席认为,  相似文献   

20.
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芬  王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4):2126-2128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的理论依据及法律责任。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总结,简要介绍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理论依据的主要学说。结果:国外药品责任经历了由过失责任向无过失责任的演变,已有立法建立相应的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规定缺位,亦无相应的损害补偿制度,受到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消费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因而难以得到补偿。结论:我国也应按无过错责任原则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以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