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骨代谢的改变。方法:测定妊娠妇女227例和正常未孕妇女50例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结果:妊娠期妇女IC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ICP稍有降低,PICP/ICT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骨代谢改变特点为骨吸收增加而形成相对不足,随着妊娠期延长骨吸收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骨代谢指标,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骨折修复过程和骨代谢状况。方法 用放免法和ELISA法测定乙肝患者骨折后血液中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IP)、I型前胶原羧基肽(PIC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并与正常对照组骨折后骨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患者破骨细胞功能指标ICTP和反映骨形成增殖期的成骨细胞功能指标PICP与对照组间无差异;反映成骨细胞细胞外基质成熟期和基质矿化期活性的指标BAIP和BGP低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骨折修复过程骨代谢正常,但由于肝功能受损营养代谢不良,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收异常,导致骨折修复迟缓,成熟障碍和基质矿化不良。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中成骨细胞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RIA方法分别测定 3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0例正常对照的空腹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结果  2型糖尿病组平均PICP为 ( 93 48± 2 8 46) μg/L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的 ( 14 1 3 7± 5 8 2 7) μg/L(P <0 0 1) ,各年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但均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正常对照。患者血清PICP与C肽呈正相关r=0 40 4(P <0 0 5 ) ,与年龄、性别、空腹血糖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I型胶原合成速率、成骨细胞功能较正常人降低 ,骨形成减少 ,可能与患者胰岛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娟玉  宋岩峰 《广东医学》2007,28(4):551-553
目的 探讨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阴道前壁筋膜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合成代谢产物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Carboxyterminal prope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ICP)及降解代谢产物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ICTP)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POP患者(POP组)及31例无SUI和POP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术中行阴道前壁筋膜组织检查(活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量其Ⅰ型胶原、PICP、ICTP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筋膜组织Ⅰ型胶原量明显减少,ICTP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ICP含量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OP患者盆底筋膜组织Ⅰ型胶原降解代谢增加,致其含量降低,对盆底支持力产生负面影响,可能是PO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去势手术,常规饲养2个月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5mL/(kg.d)的生理盐水灌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按10、40mg/(kg.d)枸杞多糖灌胃,已烯雌酚组按0.1mg/(kg.3d)的已烯雌酚腹腔注射。3个月后取血清行PICP、ICTP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5组大鼠血清PICP、ICTP、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092、21.018、11.901、4.180、15.022和3.850,P均<0.05)。血清PICP和ICT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下降;与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比较,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下降。血清钙和镁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下降更显著。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剂量组下降更显著。结论:枸杞多糖可以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高骨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6.
王亮  黄晶  胡绍波  邹毅  张高生 《西部医学》2014,26(11):1537-1538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的变化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对Ⅱ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作出早期预防和诊治.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4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腰2~4椎的骨密度(BMD),同时测定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I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糖尿病患者BMD及BGP、PICP均低于非糖尿病者,而ICTP及TrACP-5b均高于非糖尿病者(P<0.05),BMD与糖尿病病程、ICTP、TrACP-5b、Hb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存在BMD显著下降,其骨代谢特点是骨吸收增加,骨形成降低,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过 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P)值,将 272例中老年志愿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和对照组,采用放 射免疫方法,对其血清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OP组的血清BG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 性(P<0.05);OP组的血清PIN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 ICT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联合检测BGP,PINP和ICTP水平可直接反映骨胶原合 成和降解状态,对于判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进程以及指导骨 质疏松症的用药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Ⅲ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LN)和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测量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ICP、ColⅢ、LN和AFP的水平。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ColⅢ、LN和AF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病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r=0.997,P<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PICP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肝癌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胶原前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炎患者心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83例心肌炎患者与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心肌炎患者予黄芪注射液治疗2周,治疗前、后以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健康志愿者不予用药,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心肌炎患者血清胶原前肽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增高.经连续2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肌炎患者ICTP和PⅢNP血清浓度均下降,其中ICTP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肌炎疗效可靠,黄芪注射液改善患者预后可能与其抑制心脏胶原过度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特点。方法对76例确诊甲亢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测定破骨细胞功能指标(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成骨细胞活性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的变化。结果76例甲亢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骨密度及ICTP、PICP、BGP、ALP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破骨细胞功能指标较成骨细胞活性指标下降明显,骨密度增加。结论甲亢患者经积极抗甲亢治疗,骨代谢指标下降,骨密度增加,有助于降低甲亢患者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在诊断和预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TCD诊断仪对 6 4例 5 0岁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及 5 9例同年龄段正常对照组进行脑血流检测。 结果 糖尿病组的 PI值增高 (P<0 .0 1~ 0 .0 5 ) ;血流速度亦增高 ,其中 MCA、ACA、PCA的 Vs、Vm、Vd及 VA的 Vs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0 .0 5 ) ,BA的 Vs、Vm、Vd及 VA的 V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糖尿病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 PI值较椎基动脉系统血管 PI值明显增高 (P<0 .0 1)。 结论  TCD对糖尿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灵敏度较高 ,在诊断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预测和减少脑血管意外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2型糖尿病人的血清瘦素 (L P)水平与肥胖度、胰岛素的关系。 方法 受试者精确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禁食 10 h取晨血测血浆血糖 (FPG)、胰岛素 (FINS)、瘦素 (L P)、血脂。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 L P水平。 结果  (1)女性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 ;肥胖组男性、女性瘦素均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增高 ;糖尿病组与正常组比较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2 )相关分析显示 ,瘦素与体重指数 (BMI) (P<0 .0 0 1)、性别(P<0 .0 1)、胰岛素 (P<0 .0 5 )相关。较正 BMI、性别后瘦素仍与胰岛素相关 (P<0 .0 5 )。 (3) BMI相近情况下 ,糖尿病组中男性、女性均发现长期使用胰岛素者瘦素、胰岛素均较口服药者高。 结论 机体的体脂量、性别、胰岛素都是调节瘦素的重要因素。高瘦素血症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谷酸脱闳酶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阳性反应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对硝基苯2酰氨基已糖(NAG)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反映细胞增殖,检测37例1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对谷氨酸脱羧酶(GAD)的反应性,并以2型DM、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对照。结果 1型DM GAD反应性T细胞的阳性率为35.1%(13/30),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10%(3/10),而2型D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梗死老年患者康复治疗期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30例脑梗死康复期老年患者治疗前后以及 2 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参数 :收缩期血流速度 (Vs)、舒张期血流速度 (Vd)、平均流速 (Vm)、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脑梗死组 MCA流速 Vs、Vd、Vm显著降低 ,RI、PI显著增高 (P<0 .0 1) ;(2 )体疗组经海水浴体疗运动 4疗程后 MCA流速 Vs、Vd、Vm明显增高 (P<0 .0 1) ,RI、PI显著降低 (P<0 .0 1) ,而休养组患者则改变不明显 (P>0 .0 5 )。 结论 脑梗死老年患者恢复期脑循环及血管贮备功能尚差 ,海水浴体疗运动一定疗程后可改善患者心脑血氧供应和脑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60例2型糖尿病(NIDDM)病人和48例健康人血浆OX-LDL和sICAM-1水平变化。③结果 NIDDM病人血浆OX-LDL,sICAM-1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7.021,11.203,P〈0.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Graves患者骨生化标志的改变。方法 对38例Graves患者进行血AKP、Ca、P、ICTP、DPD、BGP、U-HOP/Cr及BMD测定。结果 Graves组的BM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a、ICTP、DPD、BCP、U-HOP/Cr显著高于对照组,Graves组的BMD与ICTP和DPD,BGP有很好的相关性(r=0.36,r=0527、r=0.401)。结论 Graves组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  相似文献   

17.
血清OCIF水平与2型糖尿病骨代谢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清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factor,OCIF)/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变化及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60例T2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CIF,同时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 BGP)、尿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DPD)、血糖、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桡骨BMD.结果无论糖尿病组或对照组,血清OCIF水平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60岁组增加明显;除70岁组男性较女性增高外,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血清OCIF较对照组增高(P<0.01),伴骨质疏松组较骨量正常组低(P<0.05);血清OCIF与年龄、BMD、BGP呈正相关,与尿DPD呈负相关.结论血清OCIF不足或相对缺乏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血清OCIF检测可作为糖尿病骨质疏松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减 )病人血浆心钠素 (ANF)水平的改变。 方法 甲亢、甲减病人为观察组 ,献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 -聚乙二醇放免法测定血浆 ANF水平。 结果 (1)甲亢病人治疗前 A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甲减病人治疗前则低于对照组 (P<0 .0 1)。 (2 )甲亢、甲减治疗前后 ANF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经治疗后 ANF恢复正常。 (3)甲亢心脏病人 ANF水平明显高于无甲亢心脏病 (P<0 .0 1)。相关分析显示 ANF与 FT3呈正相关 (P<0 .0 1)。 结论  ANF可作为判断甲状腺疾病病情轻重以及考核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针对血清胆红素的强抗氧化性质,研究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采用重氮法测定血清胆红素,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选择性抑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Friedward公式计算。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患者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