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夏日天气燥热,人们的食欲也会随之大打折扣,吃饭也成为了一件"艰难"的事。于是,生活中有些人总喜欢边喝水边吃饭,或是直接用汤水泡饭,总觉得这样更容易吃的下。可长期都是这种吃法,对我们的肠胃来说却是一种负担和伤害,切不可因小失大。天热,为何食欲不振高温环境下,由于出汗散热和体力活动的需要,血液会重新分配,消化系统的血流会减少,从而导致消化  相似文献   

2.
饭后六忌     
忌立刻睡觉 如果吃饭后立刻睡觉,食物就会滞留在肠胃中,不能很好地消化,久而久之,会引发胃病、肠炎等病症,而且还会使人体发胖。 忌急于吸烟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其实,  相似文献   

3.
饮食     
《健康》2014,(7)
<正>绿茶可提高认知能力人们都知道饮用绿茶对健康大有裨益。最近,瑞士的研究人员称,有证据表明绿茶提取物能增强人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吃饭时看电视、玩手机会摄取更多热量研究显示,吃饭不专心、边吃饭边看电视或玩手机,会使人吃进更多热量。研究人员建议,用餐应专心、细嚼慢咽,吃饭要定时定量;用餐时不要盯着手机、电视或电脑,应专注享受吃的快乐,才不会摄入过多热量。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习惯于早晨起床就去健身,或下班后先健身再吃晚饭。其实,健身时最好别空腹,那会让人在运动时头晕目眩!但进食用餐至少应在运动前1小时完成,这是为了避免影响消化。  相似文献   

5.
吃饭,可以说人人都会。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不能不吃饭。但是,如何吃饭,却是大有学问的。注意养成吃饭的正确习惯,将对健康大有好处。饮食六宜宜早:人体经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进些饮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宜缓:吃饭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狼吞虎咽,会增加胃的负担。宜少  相似文献   

6.
《药物与人》2010,(6):75-75
<正>1.忌笑食——有些人用膳时边吃边笑、边笑边吃,殊不知这样极易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就有危及生命的可能。2.忌走食——有些习惯不良的人,边吃边走、边走边吃,既不文明、更不卫生,因为空气中的尘土、微生物以及有害气体容易入侵,对健康不利,也是极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肠胃胀气使人不舒服,解决的办法只有噎气或放屁。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胀气,这是肠道细菌在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中起作用的结果。但严重胀气则是疾病的症状,如长期便秘、胃溃疡、阶段性肠炎等。吃饭时狼吞虎咽,吃进太多空气,也会引起肠胃胀气。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高薪一族的平均寿命有下降的趋势,别担心,只要打开以下7个健康锦囊,忙碌的生活也可以变得很健康。一、站着吃饭,促进肠胃积极运转胃好,身体才能长期保持活力,但人们常常在用餐时无意伤害到它。从有记忆开始,人们就习惯了坐着用餐,但由于坐姿会使腹部受压,让血液流通受阻,这样回心血液量就会减少,从而让正在工作的胃部缺少足量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9.
现代家庭越来越注意饮食营养,讲究饮食卫生,但却很少注意餐桌上的心理卫生.例如,有些人不是心情愉快地去进餐,而是边吃饭边生闷气,结果把食物和"气"一起吞到胃里;有些家长习惯在餐桌上教训孩子,询问考试成绩,然后又大声训斥,使孩子边流泪边吃饭,全家人都不愉快;有些夫妻喜欢在餐桌谈论家庭琐事,最后发展到口角、打骂的程度;还有些人习惯于边吃饭,边看书、看电视等等.  相似文献   

10.
<正>眼下正是香蕉大量上市的季节,对于很多喜欢吃香蕉的读者朋友来说,可以大快朵颐了。但最近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盛传"空腹吃香蕉可能导致心梗",让人难辨真假,有些放心不下。微博中称:"专家提醒,空腹吃香蕉不利于健康,因为空腹时,胃肠内几乎没有可供消化的食物,此时若是吃香蕉,将会加快肠胃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荷,易导致心肌梗死。"那么,空腹吃香蕉的危害真的有这么大么?  相似文献   

11.
一忌发胖。肥胖容易使孩子造成弓形腿和平足。二忌偏食。爱吃零食的小孩,饮食没有规律,吃这不吃那,长久下去会营养不良。三忌暴食。吃喝过多,肠胃消化液不足,食物消化不充分,容易造成积食。四忌骂食。如小儿在吃饭时,进行责骂会造成孩子的心情闷郁,消化不良,引起面黄肌瘦,精神不振。五忌多食糖。糖类食物最易发酵生酸,为防止儿童龋齿,应控制吃糖,特别是睡前更不能吃糖。六忌过咸。科学家曾调查过一批10~13岁的儿童,发现婴儿期食物过咸者中有10%患了高血  相似文献   

12.
医界快讯     
《家庭医学》2010,(8):4-5
饭后吃葡萄易致胃溃疡 吃完正餐后来份果盘是不少人在家或在外就餐的一个习惯。不过专家指出,饭后吃水果,特别是吃一些富含鞣酸的水果,对肠胃极为不利,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胃溃疡。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钱冬梅指出,有些水果富含鞣酸,诸如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如果进餐时已经吃了一些酸性食物,再进食富含鞣酸的水果容易在胃内形成不被消化的胃结石而导致溃疡甚至引发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13.
人到老年     
人到老年,人生的大半已经走过,生活起居、吃穿用度往往都已形成了习惯,而有些习惯是不利健康的。年青时倚仗身强体健,即使别人再规劝,你也未必在意。而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变化,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生病率增多,有些习惯不得不改变,生活中的一些禁忌应该引起注意。 1.老年人忌久坐 人老了,往往喜欢一个人静静坐着回忆往昔。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总是久坐能致使人体的多种脏器、器官和组织得不到锻炼,进而影响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发育,使循环血量减少。另外,人的久坐能导致肥胖症、妇科疾病、痔疮、神经衰弱、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消化与吸收障碍,以及肺活量降低等。 2.老年人身体肥胖者忌跑步 体形肥胖的老年人练习跑步,无形  相似文献   

14.
胡旋 《大众健康》2009,(2):54-56
除了饥饿以外,很多人开始吃东西或许还有别的原因,比如他们看见了食物、他们觉得到了吃饭的时候但其实他们的肚子并不饿、他们想和别人一起吃饭、或者仅仅因为用餐时他们有事可做(例如很多人想边看电视或者边看书边吃东西)。  相似文献   

15.
吃喝别走样     
蹲食。一些外出打工者常有此习惯。蹲食时,上腹部会受到挤压,食道呈牵拉状,使人不舒服,还会影响胃肠蠕动。因下肢弯曲,腹股沟动脉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由此会减少向胃部毛细血管供血,防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经常蹲食者,容易引起消化功能失调,诱发消化道溃疡。快食。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一碗饭三两口就下肚了。结果食物在嘴里咀嚼不全,囫囵吞下必将加重胃的负担,影响消化,这很容易造成胃炎和溃疡。吃东西应细嚼慢咽,让唾液、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搅拌”,这才有利于消化和营养的吸收。搅拌需要时间,所以不能快食。烫食。有人喜吃很烫的食物,这种习惯很不好。因烫食能使口腔粘膜充血,易造成溃疡,还会破坏粘膜保护口腔的功能。高温烫食对牙龈和牙齿也有害,易造成牙龈溃烂和过敏性牙病。烫食会损伤食道粘膜,留下的瘢痕和炎症长久可诱发癌变。此外,经常吃过烫食物会破坏舌面的味觉神经,使人食欲逐渐减退。干食。有的人常以缺乏水分的面包、馒头及糕点当早餐,进食时很少饮水。这不但难以吞咽,也因早晨刚起时迷走神经兴奋性较低,各种消化液分泌不足,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不利。另外,人在夜晚的睡眠中,经呼吸、皮肤等渠道,会消耗大量水分,清晨时已处于半脱水状态。如进餐时饮...  相似文献   

16.
影响消化的不良习惯 ●边吃饭边喝很多水 当我们吃饭时,胃就开启了工作模式.胃液里的胃酸和消化酶负责把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进行化学分解,再加上胃的蠕动,就可以充分消化我们吃下去的东西,成为食糜,再向肠道输送.如果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喝很多水,就会冲淡、稀释胃液,降低胃酸的强酸性和消化酶的浓度,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rrjk》2014,(11)
<正>一直以来,主食背负着"难消化、易发胖"的罪名,很多人吃饭时都习惯先吃菜和肉,少吃或不吃主食。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消化。从广义上来看,主食指粮食,包括米、面、粗粮、薯类等食材,主食家族中的成员各个都是助消化的"能手"。米饭、面条等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而且容易让人有饱腹感,先吃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有的人就在做着一件事时又去想另一件事,甚至同时干着第三件事,殊不知自以为是“忙中偷闲”,却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很不利,随手拈来,可举出以下若干方面的表现。 一、边看书边看电视的爱好。不少人在看书或欣赏电视节目时吃东西,不知不觉超量的食物就进了肚子,一方面因热量过剩极易使人发胖,另一方面进食时精神不集中也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和  相似文献   

19.
蹲食一些外出打工者常有此习惯。诊断:蹲食时,上腹部会受到挤压,食道呈牵拉状,使人不舒服,还会影响胃肠蠕动。因下肢弯曲,腹股沟动脉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由此会减少向胃部毛细血管供血,妨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经常蹲食者,容易引起消化功能失调,诱发消化道溃疡。快食有的人吃  相似文献   

20.
《医药与保健》2013,21(3):35
生活中,很多人吃完饭或闲着没事时就喜欢随便拿支"耳勺"掏耳朵,有些人甚至养成了没事就用发夹、指甲等掏耳朵的习惯,觉得这样很舒服,却不知这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引发疾病。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