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ABO血型基因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引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87例肾移植受者及其对应的48例供者ABO(A1、A2、B、O1、O2)血型基因,分析供受者ABO血型基因相合组与错配组受者AR发生、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PCR-SSP测定ABO血型基因推定的表型和血清学方法测定ABO血型表型完全相符.供受者ABO血型基因相合组受者50例,发生AR 6例,经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后临床逆转.ABO血型基因错配组受者37例,发生AR 11例,经MP冲击治疗后,临床逆转10例,周期性反复发生AR 1例.错配组与相合组受者A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与12.0%,P<0.05).错配组1例A2O1血型基因受者接受A1O1血型基因供肾后,受者血清检测发现抗A1抗体,抗体效价IgG 1:64,IgM 1:16,移植术后3~10个月周期性反复发生AR,且周期逐渐变短,激素疗效逐渐降低,术后1年SCr达441μmol/L.结论 检测供受者HLA时同步检测ABO血型基因具有很强的可行性.A2血型基因受者适宜选择O型供肾.供受者ABO血型基因错配是介导肾移植术后AR的危险因素,检测供受者ABO血型基因,降低ABO血型基因错配率对预防AR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施行的5例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基于受者初始血型抗体效价水平,采用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剂相结合的个体化脱敏治疗方案。结果:经个体化脱敏治疗,5例受者在肾移植手术当天血型抗体IgM、IgG效价水平均≤1∶8,其中4例于术后2周内未出现血型抗体效价反弹,患者肾功能顺利恢复至正常,同时在围手术期未出现明显凝血功能障碍;随访至今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1例于术后第3天血型抗体效价出现反弹,考虑发生血型抗体导致的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临床综合治疗后效果差,于术后第9天行二次肾移植手术(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血型相容),随访至今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根据血型抗体效价水平采用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剂相结合的个体化脱敏治疗进行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供、受者HLA匹配的情况下,接受ABO血型不一致但相容的器官移植,受者绝大多数不会出现溶血性贫血,尤其是当供者的ABO血型为O型时,因为从传统的ABO血型匹配的角度来看,O型血中并不存在抗A抗体和抗B抗体,但也有极少数出现溶血现象.2012年3月,我院施行供、受者ABO血型不一致但相容的肾移植1例,术后受者发生溶血,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为男性,59岁,ABO血型为A型,RhD为阳性,群体反应性抗体为阴性,既往无输血史,血液透析时间为5个月,术前血红蛋白为94 g/L.供者ABO血型为O型,RhD为阳性.供、受者HLA配型中B和DR位点上的抗原相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移植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实施的8例DCD供肾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6~54岁,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4例,二次肾移植2例,供受者Rh(D)血型均为阴性。根据受者初始血型抗体效价及术前PRA抗体水平制定个体化预处理方案。术后常规监测受者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重点监测尿量、肾功能、凝血状态和血型抗体水平,PRA阳性受者注意监测供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结果8例受者经个体化预处理后肾移植手术当天血型抗体IgG效价水平均≤1∶16。术后2周内7例受者血型抗体无反弹。截至2018年6月,8例受者平均随访时间6~18个月。病例1于术后第2周发生体液性排斥反应,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恢复。病例2术后2 h出现膀胱出血,持续膀胱冲洗保守治疗后止血,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病例3术后第5个月并发严重肺部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病例6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予血液透析处理后恢复。病例7术后尿量少,术后第4天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移植肾侧),行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及溶栓抗凝治疗,效果欠佳,移植肾失功后恢复血液透析治疗。病例8术后第2个月并发药物性糖尿病,目前血糖控制较好。其余2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根据受者初始血型抗体效价及PRA水平进行个体化预处理,可安全、有效地实施DCD供肾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清除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患者血型抗体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武警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18例,定为血型不合组。术前检测受者的抗A或抗B血型抗体滴度1∶16者行DFPP;另选取同期符合输血原则的肝移植受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应用DFPP的抗体滴度、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血型不合组和对照组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18例患者中,15例术前抗A或抗B血型抗体滴度1∶16,行DFPP治疗。与DFPP前相比,DFPP后受者血型抗体滴度平均水平明显下降。血液生化检测发现,纤维蛋白原水平在DFPP后显著下降(P=0.0001)。20例次DFPP中,出现低血压3例次,出血3例次,恶心、呕吐1例次,管路凝血1例次,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经DFPP处理过的血型不合组和对照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DFPP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型抗体水平,减少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ABO-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BOi-KT)中的O型受者采用供者同型血浆置换进行预处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收治的15例O型ABOi-KT受者预处理过程和术后3个月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预处理过程中血浆置换采用的血浆类型分为AB型组(8例)和供者同型组(7例), 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受者血浆去除治疗(plasmapheresis, PP)次数以及血型抗体滴度, 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PP频率和术后血肌酐值。结果 15例受者均预存高滴度血型抗体(IgM或IgG滴度≥1∶256)。预处理过程行PP(8.1±2.5)次, 其中双重血浆滤过(4.0±1.4)次, 血浆置换(4.1±2.0)次, PP频率为(0.8±0.1)次/d。供者同型组受者行供者同型血浆置换3~4次, 共计24次, 置换过程中未发生溶血等特殊副反应。两组受者血型抗体滴度经预处理后均达到ABOi-KT手术标准(IgM和IgG滴度均≤1∶8)并顺利手术。15例受者术后...  相似文献   

7.
Rh阴性受者接受Rh阳性供肾移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为男性,39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1年余,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患者的ABO血型为B型,RhD阴性,其表型为Ccdee,该表现型在我国汉族人的Rh表型频率为0.0008。术前Rh抗体检测:抗E阴性,抗D阴性,抗C阴性,抗e阴性。供者的ABO血型为B型,RhD阳性,供、受者HLA—A、B、DR位点有4个抗原相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临床数据及文献分析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针对血型抗原低免疫应答状态的潜在免疫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施行的术后长期生存的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受者29例, 受者血型均为O型, 其中A型供者10例, B型供者19例。移植物类型包括左外侧叶26例, 左半肝3例;肝移植手术中位年龄10月龄, 中位体重为8.0 kg, 中位随访时间41.9个月。连续监测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1、3、6、12、24、36个月受者体内针对供者血型相关抗体与供者血型非相关抗体滴度(IgG、IgM), 并进行比较分析。对纳入受者进行程序性肝脏病理穿刺活检或事件性肝脏病理穿刺活检判断是否存在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结果受者移植术前及术后血型抗体(IgG、IgM), 受者体内抗供者血型相关抗体滴度呈持续低水平状态, 较体内非供者血型相关抗体滴度水平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纳入研究的29例受者, 共有18例完成程序性肝脏病理活检, 其中2例提示血管内皮C4d阳性;5例完成肝功能异常事件性肝脏病理活检, 其中1例存在胆...  相似文献   

9.
陈立中  陈国栋 《器官移植》2013,4(4):187-190
<正>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近年来尸体供肾逐渐紧张,供体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亲属活体肾移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国外统计资料显示,在潜在的活体供者中,大约有30%的供者与受者ABO血型不相容,即供者血型和受者血型不符合输血原则[1]。在ABO血型不相容的活体肾移植中,如果术前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人ABO天然血型特异性抗体的技术,并检验其效果.方法 将52份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与标准化人源红细胞混合,加入异硫氰基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IgM或IgG二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样本中抗红细胞抗原A和B的特异性IgM及IgG抗体.检测结果与酶标仪法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对于血型IgM抗体水平变化趋势检测的关联性较好,二者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730(P<0.05),但流式细胞术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优于酶标仪法,A型和B型血清样本(各16例)中,流式细胞术结果转为阴性的IgM抗体滴度为1∶1024~1∶512,而酶标仪法则为1∶64~1∶32.用流式细胞术在O型血清中检测到IgG抗体.结论 流式细胞术可以进行ABO血型IgM和IgG抗体的检测,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并可半定量检测抗体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validate a standard method using flow cytometry (FCM)in human ABO blood group antibody (Ab) detection. Methods Sera samples from 52 blood donors were incubated with standardize red blood cells (RBCs), and anti-A/B antibody (IgM/IgG) was measured by indirect flow cytometry after adding secondary isotype-specific fluoresce labeled Ab.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y using ELISA reader. Results The changes of anti-A/B IgM measured by both methods correlated well and an overall correlation coefficiency of 0.730 for IgM was obtained by Spearman's rank testing (P<0.05). FCM showed better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ver ELISA reader. In blood group A samples (n = 16) or B samples (n = 16) ,the antirespectively. IgG blood group Ab could only be detected in blood group O sera.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FCM is a more objective method to offer accurate detection of natural ABO blood group Ab (IgM/IgG) and allowed semi-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antibody levels.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出生30min出现黄疸并伴有贫血症状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为临床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患儿血液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鉴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对患儿母亲血液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患儿ABO血型为A型,Rh表型为DccEE,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和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IgG抗-E抗体和IgG抗-A抗体;母亲ABO血型为O型,Rh表型为DCCee,血清中检出IgG抗-E抗体和IgG抗-A抗体。结论该患儿血清及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IgG抗-E和IgG抗-A抗体,与母亲血清中检出的抗体相同,故可确诊为免疫性抗-E 抗体合并抗-A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LS)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联合输注供者同型洗涤红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BO血型为A型Rh(D)阳性受者接受ABO血型为O型Rh(D)阳性供肝肝移植术后发生PLS并继发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受者术后血红蛋白呈下降趋势,总胆红素明显升高,血液中检测出抗A抗体得以确诊。经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应用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贫血明显改善,并获得临床痊愈。结论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后受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应考虑PLS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及时应用激素联合输注供者同型洗涤红细胞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肝、肾ABO血型抗原表达的差异,探索ABO血型抗原在血型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ABO血型为A型和B型血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各4例,O型血对照2例。获取供者肝脏和双肾后,留取肾动脉、肾静脉、肾组织、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和肝组织标本,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BO血型抗原的含量和分布。 结果WB检测结果显示,同一供者不同部位ABO血型抗原含量并不一致。在同一个体内,A型抗原在肾组织和门静脉含量最高,在肾动脉含量最低;B型抗原在肝静脉及肾组织含量最高,在肾动脉、肾静脉及肝组织含量最低。不同个体之间,同一部位血型抗原含量差别也较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进一步发现血型抗原在肝、肾组织和血管中的分布与WB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ABO血型抗原在不同血型、个体和器官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这种差异也可能会影响ABO血型不相容器官移植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国内首例夫妻间配对交换捐肾肾移植的资料.方法 2006年4月2对夫妻进行了配对交换捐肾肾移植.受者1为男性,血型为O型;供者1为受者1的妻子,血型为A型.受者2为女性,血型为A型,曾接受过肾移植,移植肾功能衰竭后等待再次肾移植;供者2为受者2的丈夫,血型为O型.2对供、受者均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同意与另一对进行交换配对肾移植.结果 移植手术均顺利.受者1移植肾共计存活21个月,受者于移植后30个月时死亡.受者2移植肾存活30个月,受者于移植后31个月时死亡.供者手术后均健康存活.结论 亲属配对交换捐肾肾移植的临床实施应该在严格的医学标准、伦理学标准以及明确的政策法规框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器官移植供、受者的ABO血型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析移植供、受者在ABO血清型相同的基础上的基因型随机错配情况.方法 肾移植受者89例、肝移植受者22例为受者组,同期86名无关随机供者为供者组.两组均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ABO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specifi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ABO血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2011年期间1 744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ABO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496 447例)ABO血型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 744例胃癌患者中,A型患者554例(31.77%),B型524例(30.05%),O型468例(26.83%),AB型198例(11.35%)。胃癌患者ABO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ABO血型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8.384,P=0.000);A型较非A型胃癌发生风险升高(OR=1.174,95%CI=1.061~1.299),AB型较非AB型胃癌发生风险升高(OR=1.282,95%CI=1.106~1.487),O型较非O型胃癌发生风险下降(OR=0.738,95%CI=0.664~0.821)。B型胃癌累及部位分布与O型间有明显差异(P0.05);A型较B型淋巴结转移率高(72.77%vs.65.57%,P0.05);A型与O型较AB型远处转移率高(16.02%vs.9.14%;15.25%vs.9.14%,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ABO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ABO血型分布有差别,A、AB型人群较其它血型人群胃癌发生风险升高,而O型胃癌发生风险减低,血型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且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7.
Rh血型阴性尿毒症患者接受Rh阳性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近期收治 1例Rh血型阴性尿毒症患者 ,接受Rh阳性同胞弟弟活体供肾移植 ,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患者为男性 ,33岁 ,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 1年余 ,于2 0 0 3年 2月 2 1日行活体供肾移植。患者的ABO血型为A型 ,Rh阴性。供者为其同胞弟弟 ,2 8岁 ,ABO血型为A型 ,Rh阳性 ,其自身情况适合提供活体供肾。供、受者HLA配型完全吻合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 0 .0 2。取供者的左肾 ,以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 (HC A)液 5 0 0ml充分灌洗至流出液清亮。供肾热缺血时间 1min ,冷缺血时间 2h。供肾移植于受者右侧髂窝 ,开放血流后肾脏颜色鲜红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相容(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受者的初始血型抗体滴度,采取不同的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包括口服免疫抑制药+利妥昔单抗,或口服免疫抑制药+血浆置换和(或)血浆双重滤过+利妥昔单抗等,监测预处理前、后,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的血型抗体滴度和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相关并发症。并随访移植肾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23例ABOi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中,除1例术中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其余22例血清肌酐水平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4例淋巴瘘、1例尿瘘、1例肾周血肿合并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6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急性胰腺炎、1例血型抗体反弹、1例原发病复发,经治疗均痊愈。截止至随访日,22例受者的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均为100%,移植肾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血型抗体滴度均≤1:8。随访期并发症包括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2例原发病复发、1例淋巴囊肿、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带状疱疹、1例BK病毒尿症和2例血糖异常。结论 根据不同血型抗体水平选择个体化预处理方案,可以安全地实...  相似文献   

19.
ABO血型不合一直是肾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已有许多方法用于控制和避免ABO血型不合的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肾的生存时间,保护移植肾的功能。这些方法有的已经在临床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等,有的尚处于研究阶段,如基因治疗、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等。本文就目前ABO血型不合肾移植的原理、主要的抗排斥反应措施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广东汉族人ABO血型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东汉族人ABO血型与胃癌的相关性,探讨各种血型物质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统计广东汉族人中251例胃癌患者和235例健康人的ABO血型分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血型物质的相对危险率分析。结果胃癌患者中A型血占36.65%,对照组为25.96%,胃癌患者O型血占22.71%,对照组占30.64%,两种血型的分布在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胃癌患者中B和AB型血分别占31.47%、9.17%,对照组分别占35.32%、8.08%,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对危险率A型血者为1.65,B型血者为0.84,O型血者为0.66,AB型血者为1.15。结论广东汉族人ABO血型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血型物质A抗原是胃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