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定量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对60例UAP患者进行血清CRP测定,根据CRP水平将60例UAP患者分为A、B两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28例(46.7%),CRP<3 mg*L-1;B组32例(53.3%),CRP≥3 mg*L-1.30 d内B组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50.0%比10.7%,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与UAP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可以认为:CRP对判断UAP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炎症急性期标志物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后意义,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了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并同时检测了肌酸磷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入院后第1日所有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均正常;615%患者的C反应蛋白≥50mg/L,其中15例发生心绞痛,1例猝死,9例需冠脉再通。在10名C反应蛋白<50mg/L的患者中,未发生猝死及心肌梗塞,仅1例需冠脉再通。上述结果提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预后不良;并反应出炎症是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120m岛静脉点滴,1次,d,两组共治疗14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血浆Hs—CRP和Lp—PLA2的表达,并且治疗组降低二者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Hs—CRP和Lp-PI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和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组)和66例冠状动脉正常者(对照组)的hs-CRP和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清hs-CRP、Hcy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部位血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急性脑梗死初次发病患者62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轻度梗死27例、中度22例、重度梗死13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轻型28例、中型23例、重型11例。同时选择本院同期非脑梗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重型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其升高水平与病变程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浙江瑞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g,每日晚顿服,用药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上升。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多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60例脑梗死患者,所选患者经CT等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上述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间(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21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照组在体检当天清晨取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人院后的不同时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人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人院后的第7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人院后的第21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B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mg治疗。另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3组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3周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3组治疗前后sCD40L、hs-CRP水平呈正相关(r治疗前=0.98,r治疗后=0.99)。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获益更大。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可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B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mg治疗.另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3组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3周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3组治疗前后sCD40L、hs-CRP水平呈正相关(r治疗前=0.98,r治疗后=0.99).结论 早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获益更大.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可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合并及不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比较,探讨代谢综合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住院MS合并UA 70例,单纯UA 64例,单纯MS 6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比较以上各组间hs-CRP水平,并对hs-CRP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组hs-CRP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研究对象hs-CRP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UA(P<0.01)、MS(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561、0.31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回归分析显示:log(hs-CRP)与总胆固醇(P<0.05),MS(P<0.01)相关,模型R、R2分别为0.475、0.226。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价值.方法对71例UAP患者的CRP进行检测,分成高CRP组(CRP≥10 mg/L)和低CRP组(CRP<10 mg/L),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患者血中的CRP浓度明显升高,高CRP组其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低CRP组.结论 UAP患者CRP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CRP对UAP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梁洁  孙尧 《河北医药》2009,31(3):273-27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方法(1)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危险性分层将102例UAP患者分为低、中、高3个危险组;(2)测定102例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及46例对照者的血清Hcy和hs-CRP的含量,分别比较其在3组中的差异。结果(1)UAP组血清Hcy[(21±9)ng/L]、[hs-CRP(12.2±7.3)mg/L]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P〈0.01);(2)UAP患者低、中、高危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7±6)ng/L、(21±8)ng/L、(25±10)ng/L,后2组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AP患者低、中、高危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9±5)mg/L、(12±7)mg/L、(16±8)mg/L,后2组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危险度分层的升高而升高,可作为UAP患者危险度分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6和C反应蛋白(CRP)活性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1例,不使用美托洛尔组(B组)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入院即刻、24h、出院前血清CRP、IL-6的水平。结果(1)A组和B组血清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血清CRP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血清IL-6水平入院时即刻、24hB组较A组明显升高.出院时IL-6水平在这两组相似。结论炎症反应在心绞痛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6、CRP的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绞痛入院后及经正规治疗心绞痛缓解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经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的hs-CRP水平。并与同时期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的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2.74±0.76)ms/L;稳定型心绞痛组(4.06±0.92)ms/L;治疗前组(7.64±2.03)ms/L;治疗后组(5.41±1.39)ms/L。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hs-CRP和UAP的发生有关系,所有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更是显著升高,hs-CRP可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祛瘀宁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祛瘀宁心丸组(治疗组,3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心绞痛、临床证候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临床证候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89.29%、89.29%、75.0%粥66.67%、66.67%、55.56%,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浓度低于对照组(3.8±0.9 vs 5.8±1.8,P〈0.05)。结论:祛瘀宁心丸能够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浊瘀互结证)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缓解心绞痛及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其对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瑞舒伐他汀10mg口服,每晚1次。2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用药前后血脂、hs-CRP和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1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Hcy水平仅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hs-CRP和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提高UA的疗效,能降低血中hs-CRP和Hcy水平,从而降低UA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10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在入院后0~4 h及12~24 h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随访其血清cTnT水平与6个月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TnT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9%(46/98)比2%(2/100)],Braunwald 3级者cTnT阳性率(27例,84.4%)高于2级者(16例,47.1%)和l级者(3例,9.4%),血清cTnT阳性者6个月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cTnT阴性者[19例比l例].结论 检测血清cTnT水平对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troponin T(cTnT)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 Methods Totally 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AP and 100 cases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were selected, their levels of cTnT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at 0-4 hours and 12-24 hours after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cTnT levels and the occurrences of acute heart events within 6 months was observed in follow-up. Results Positive rates of the serum of cTnT in patients with UA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SAP, and those of the serum of cTnT in Braunwald grade 3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ade 2 and grade 1. The rates of acute heart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cT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cTnT. Conclusion There were an important roles in measuring the serum of cTnT at evaluate the pathogenesis of UAP and its prognostic stat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探讨13受体阻断剂预防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机制。方法选择合并有室性期前收缩的UAP患者40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比索洛尔5mg/d,在患者开始服用比索洛尔前24h和连续服用7d后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以及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数。结果连续服用比索洛尔7d后与服药前对比,UAP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14.2%,TO也明显降低,而髑较前增加,HRT有明显改善。结论HRT降低可作为预测UPA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之一;比索洛尔通过改善HRT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内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病例组冠心病(CHD)患者68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20例,UA患者48例,对照组正常人20例,分别测定血浆和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以及血脂(血清TC、TG、LDL-C、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分析P-选择素与血脂、脂质过氧化物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均显著高于S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P<0.01),而SA患者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选择素与血小板P-选择素、TG、LDL-C、MDA水平成明显正相关(均P<0.01),而与SOD水平成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UA患者体内P-选择素含量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活性增强,其原理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旭  孙振学  吕豪 《河北医药》2012,34(2):175-17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IL-6及hs-CRP的变化.结果 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与IL-6及hs-CRP下降无相关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IL-6及hs-CRP水平,20 mg优于10 mg,其抗炎作用不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