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Matlab与VB的无缝集成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充分发挥Matlab和VB各自优势,实现两者的无缝集成并应用于电力系统仿真设计。简要介绍了借助ActiveX部件、借助动态数据交换DDE(Dvnamic Data Exchange)技术、通过M文件和引入Matrix VB的4种集成方法,着重阐述了通过借助ActiveX部件与DDE技术实现Matlab与VB的混合编程,并以一个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电力系统仿真设计中的应用,对实现的关键技术作了简要说明。通过在仿真平台simulink上利用电力系统模块PSB(Power System Blockset)的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前台用VB编程、后台由Manab辅助的思想能较好地弥补Matlab用户界面不够友好等缺陷。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软件中VB界面与Matlab计算程序的接口问题,给出五种在VB中调用Matlab的常用方法。以实际编制的预测软件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ActiveX自动化技术实现VB与Matlab的连接,使Matlab在图形处理和数值运算上的强大功能和VB在界面设计上的优势得以综合发挥。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接口方法简单可靠,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软件中VB与MATLAB的接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软件中VB界面与Matlab计算程序的接口问题,给出五种在VB中调用Matlab的常用方法.以实际编制的预测软件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ActiveX自动化技术实现VB与Matlab的连接,使Matlab在图形处理和数值运算上的强大功能和VB在界面设计上的优势得以综合发挥.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接口方法简单可靠,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VB与Matlab混合编程在电力系统短路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用短路电流计算模块是各种保护整定计算软件中最核心的部分。将Visual Basic与Matlab混合编程方法应用到短路计算中,结合了Matlab在矩阵运算方面速度快的优势和VB方便实现可视化人机界面的优点。在实际算例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该方法相比于其他编程方法具有编程工作量少,界面清晰,方便运行人员使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测试系统,在实验室内实现对PSS性能的测试。阐述了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概念以及PSS的数学模型和基本原理,介绍了VB调用Matlab程序的基本方法,着重讲述了ActiveX方法。在此基础上,在VB制作测试系统界面利用Matlab建立单机无穷大系统,采用将仿真过程分步完成的方法实现了VB与Matlab的实时数据交换。对测试系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界面友好、性能稳定,可以测试PSS的性能。该系统还可应用于PSS参数整定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对继电保护装置录波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基于COM代码组件的VB和Matlab的混合编程,并使程序最终脱离了Matlab的环境,实现了两者优势的结合.介绍了实现这种方法的详细步骤.  相似文献   

7.
张海申  董爱芹  王志杰 《电力学报》2011,26(6):499-501,505
针对Matlab在电力系统研究分析应用中存在的运算速率慢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混合编程的解决办法,通过一个三相异步电机机械特性仿真分析的实例重点说明了采用COM (Component Object Model)生成器,把Matlab程序集成到COM组件被VB调用的这种混合编程方法在电力系统仿真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提高了运行速...  相似文献   

8.
将VB调用Matlab方法应用到高压加热器故障诊断中,介绍了利用ActiveX技术实现VB调用Matlab的编程步骤,以VB编写诊断系统主界面,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完成对高加的故障诊断,两者相互取长补短,从而缩短了程序开发周期、减少了程序员的工作量。系统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实例验证表明其诊断结果可靠,且能够满足对高加进行实时故障诊断的要求,可对现场运行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Simulink与VB的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作为仿真对象,重点研究了Simulink与VB的联合仿真技术,实现了VB和Simulink模型的交互。结果显示这种前台用VB编程,后台调用Matlab各种工具的方法能较好地弥补Matlab用户界面的缺陷,对类似的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研究了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性能,提出采用贝杰龙算法等值模型对线路杆塔进行等值,利用VB编程计算求解杆塔的雷电过电压,判断绝缘子串是否发生闪络,评估其耐雷水平.以内蒙古东部地区±500 kV伊穆直流线路为例,对比了VB编程计算结果与EMTP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误差在允许值范围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分层土壤中点电流源的格林函数理论推导复杂和数值计算繁琐的问题,阐述了多层水平分层土壤中点电流源的格林函数模型及其建立过程,基于此模型得到了求解任意分层土壤中点电流源格林函数的快速计算方法,并利用MATLAB对其进行编程。经算例对比,得出了该方法计算接地网接地阻抗的结果准确有效,而且大大提高了接地网接地特性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VB与MATLAB的中频发电机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频发电机试验系统的工作特点,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框图,重点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软件设计方法,并详细讨论了发电机电压的测试方法。该系统充分利用了VB在界面开发方面以及MATLAB在数学运算和图形显示方面的优势,较好地解决了系统中数据处理工作量大,以及试验过程中读数同步和多种数据实时显示等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混合编程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确度和开发效率,是实现电机试验数据采集、处理和虚拟显示的一种良好途径和方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快速应用程序开发语言的VisualBasic为众多电力研究人员所使用,而具有电气主接线图的电力系统应用程序也显得更加易用和友好,但是用VB开发绘图软件一直被认为比用其他编程语言要困难得多。文中提出了利用VB的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交互式电力系统绘图工具的一种方法,基于这种方法编写出了相应的软件,并且把该软件应用于相量测量系统为其表示被测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及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4.
MATLAB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在简单地介绍了MATLAB语文和潮流计算的基本知识后,着重阐述了MATLAB语言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应用,通过分析DAPA算法的程序结构总结出了MATLAB语言在处理矩阵运算方面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对XLPE电缆的局部放电进行检测是评判该电缆绝缘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MATLAB与VB混合编程设计电缆局放检测系统,既能满足系统直观可视性的要求又能解决大量的数据分析、谱图显示问题.介绍整个电缆局放系统的软硬件结构、COM组件技术、COM组件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特高压直流(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UHVDC)输电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逐步形成了强直弱交的混联电网,直流系统闭锁故障给交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混联电网故障后的紧急控制严重依赖于电网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准确的直流故障模型和仿真分析方法至关重要。在已有直流故障功率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特高压直流闭锁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中的交互仿真实现方法。首先介绍了PSASP现有自带模型存在的不足,然后基于直流故障功率模型给出了直流故障交互仿真方法的步骤及原理,通过MATLAB及VB编程将直流故障功率模型注入PSASP中,并不断调用PSASP的暂态稳定程序,实现与PSASP的交互仿真计算。最后,通过对实际电网直流闭锁故障进行仿真复现,验证了该交互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李江  吐尔逊  晁勤 《电测与仪表》2006,43(1):63-64,11
介绍了一种以Active X为基础的MATLAB与VB混合编程的方法。以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曲线为例,论述了VB调用MATLAB的详细步骤,以VB编写主界面,利用MATLAB完成曲线拟合,实现了界面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对工程人员本身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降到了最低,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带二阶滤波的单相桥式Buck变换电路存在输出纹波电压移相的问题。本文结合单相桥式Buck电路模型,通过研究其降压原理及输出电压特性,分析了开关管占空比对输出电压纹波相移的影响,结合元器件的电学特性做出了定性分析,并利用数学推导给出了定量计算公式,便于变流器的器件选择和参数设计。最后,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单相桥式Buck电路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基于电压过零点载波通信技术的电能表相位自动识别方式,结合电能量采集系统的电能表冻结数据的抄读,可以实现动态三相分相线损计算,提升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和客户用电管理,丰富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